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A
更多“在《新青年》上最早提出了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吹响了白话文向文言文发难的号角,胡适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题:

    中国文学平民化运动期间,谁最早提出弃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

    • A、胡适
    • B、梁启超
    • C、郭沫若

    正确答案:A

  • 第3题: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主张改良文体.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

    • A、陈独秀
    • B、李大钊
    • C、胡适
    • D、钱玄同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在我国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是()的主张。


    正确答案:蔡元培

  • 第5题: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正确答案:胡适

  • 第6题:

    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的是()

    • A、李大钊
    • B、鲁迅
    • C、陈独秀
    • D、胡适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单选题
    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胡适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人主张以白话文翻译经典,而有人主张以文言文翻译,该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说话、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懂,弘法利生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明白,所以越通俗越好。
    藏文没有古语和现代语的区别,宗喀巴大师写的东西,懂藏文的人看起来就是通俗易懂的普通话。可是,现在的经论翻译工作确实是大问题,一是翻译的东西太少;二是翻译的质量不好。而且,有些译者喜欢舞文弄墨,仍然搞成半文半白的东西。如果翻译出来的东西没人看得懂,那有什么用啊?能让大家看得懂而又翻译得很准确的经典实在是太少了。
    国外有部分藏传佛教的资料,先是藏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转译成中文,非常好,很通俗。写书、翻译,首先应该考虑到对象能不能接受,而不是考虑炫耀自己的古文程度。所以,我在藏译汉的时候,就尽量不用过去古文的名相词汇,怕写上以后,又给大家设了一个“路障”。怎样不失原意而又表达恰当呢?这往往需要反复的琢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中国文学平民化运动期间,谁最早提出弃用文言文,改用白话文?()
    A

    胡适

    B

    梁启超

    C

    郭沫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步设想。
    A

    1912

    B

    1915

    C

    1917

    D

    1921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近代中国首先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物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吹响了白话文向文言文发难的号角,胡适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主张以白话文翻译经典,而有人主张以文言文翻译,该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说话、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懂,弘法利生就是为了让大家都能明白,所以越通俗越好。
    藏文没有古语和现代语的区别,宗喀巴大师写的东西,懂藏文的人看起来就是通俗易懂的普通话。可是,现在的经论翻译工作确实是大问题,一是翻译的东西太少;二是翻译的质量不好。而且,有些译者喜欢舞文弄墨,仍然搞成半文半白的东西。如果翻译出来的东西没人看得懂,那有什么用啊?能让大家看得懂而又翻译得很准确的经典实在是太少了。
    国外有部分藏传佛教的资料,先是藏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转译成中文,非常好,很通俗。写书、翻译,首先应该考虑到对象能不能接受,而不是考虑炫耀自己的古文程度。所以,我在藏译汉的时候,就尽量不用过去古文的名相词汇,怕写上以后,又给大家设了一个“路障”。怎样不失原意而又表达恰当呢?这往往需要反复的琢磨。

  • 第14题: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白话文运动有哪些主张?提出了怎样的口号?代表人物是谁?


    正确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为适应政治宣传需要,在文化领域里掀起的一场改革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视白话为维新之本,并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代表人物及主要报刊有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林白水的《杭州白话报》、《中国白话报》、陈独秀的《安微白话报》,还有《宁波白话报》、《苏州白话报》、《伊犁白话报》等不下数十种。白话文运动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对制造革命舆论、传播爱国主义思想方面,起了进步作用。

  • 第16题: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 A、郭沫若
    • B、钱玄同
    • C、田汉
    • D、刘半农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白话文运动”兴起,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多选题
    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双簧信”提倡新文学与白话文的是()
    A

    郭沫若

    B

    钱玄同

    C

    田汉

    D

    刘半农


    正确答案: A,C
    解析: 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后,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的热烈响应,但是在当时的中国,思想还是被禁锢的很深,所以文学革命的主张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发难者甚至感到有点寂寞.于是钱玄同和刘半农就在杂志上发表了"双簧信",即由钱化名王敬轩给写信

  • 第19题:

    填空题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提出文学改良的第一人,并从“八事”入手,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文学为“正宗”,是五四文学革命的“一个‘发难’的信号”,也是这场革命的第一篇宣言。

    正确答案: 胡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主张的是()。
    A

    李大钊

    B

    鲁迅

    C

    陈独秀

    D

    胡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白话文运动”兴起,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上发表的《文学改良议》最早系统的提出了文学改良的主张。

    正确答案: 《新青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在《新青年》上最早提出了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张对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的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