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题目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更多“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其他热损失(q6)的概念及其影响的因素。


    正确答案: 其他热损失主要由灰渣物理热损失和水、空冷支撑梁的冷却热损失组成。
    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煤中的灰分含量、灰渣温度、冷却水或空气带走的热量。

  • 第2题:

    简述氧离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特征: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影响因素:P50(氧饱和度为%50时的PO2)PO2增加表示hb与O2亲和力下降,曲线右移PO2减小表示hb与O2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1.pH降低或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浓度增高,氧离曲线右移。
    2.pH升高或PCO2降低、温度降低、2,3-DPG浓度降低或CO中毒,氧离曲线左移。
    3.Hb自身影响:若Hb中的Fe2+被氧化成Fe3+则失去携O2能力。

  • 第3题:

    说明晶体缺陷的概念和分类方法,简述各种晶体缺陷的概念、特征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正确答案: 概念: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偏离理想的完整结构的区域。
    分类方法:按形成晶体缺陷的原子种类,可将晶体缺陷分成化学缺陷和点阵(几何)缺陷两类。按点阵缺陷在三维空间的尺度,又可将点阵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三类。
    1、点缺陷:是指在x、y、z方向上的尺寸都很小的点阵缺陷,包括空位和间隙原子。
    特点:点缺陷是热力学平衡缺陷,即在平衡状态下也总以一定的浓度存在。
    影响:
    (1)空位浓度升高,导体的电阻升高。
    (2)空位引起体积增加、密度减小。
    (3)辐照损伤,即用电子、中字、质子、α粒子等高能粒子照射材料,在材料中导入大量空位和间隙原子,引起材料损伤。
    2、线缺陷:线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另一个方向相对很长的点缺陷,也叫一维缺陷,如位错。
    特点:不论是何种位错,位错的滑移方向都是为错的法线方向。
    影响:
    (1)位错的密度降低,位错数量减少,材料的屈服强度将降低。
    (2)由于位错附近自由能升高,位错消失可以导致自由能降低,因此位错附近可发生优先腐蚀。
    (3)由于位错引起的局部点阵畸变也能引起传导电子的额外散射,也可能引起电阻升高。
    (4)位错导致扩散加速。
    3、面缺陷:面缺陷是指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大,另一方向上尺寸很小的点缺,也叫二维缺陷。
    特点:不论是何种位错,位错的滑移方向都是位错的法线方向,滑移的结果都是在晶体表面形成宽度为b的台阶。
    影响:
    (1)堆垛层错使材料的自由能有些增加,但本身几乎不产生畸变,对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
    (2)外表面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在于很难获得清洁的表面。
    (3)相界面是新相的形核的优先位置,相界面常常是最优先腐蚀的位置。对普通材料而言,它会使材料的强度增加,原因是它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

  • 第4题:

    简述爆速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爆轰波沿炸药装药传播的速度称为爆速。
    影响因素:装药直径;药包外壳;装药密度;炸药粒度;起爆冲能

  • 第5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7)想象;
    (8)多余刺激。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氧离曲线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特征: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氧分压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影响因素:P50(氧饱和度为%50时的PO2)PO2增加表示hb与O2亲和力下降,曲线右移PO2减小表示hb与O2亲和力增加,曲线左移
    1.pH降低或PCO2升高,温度升高,2,3-DPG浓度增高,氧离曲线右移。
    2.pH升高或PCO2降低、温度降低、2,3-DPG浓度降低或CO中毒,氧离曲线左移。
    3.Hb自身影响:若Hb中的Fe2+被氧化成Fe3+则失去携O2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工作压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对工作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工作压力的概念
    人们普遍认可的工作压力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人们一般以下面三种形式来界定其含义:
    ①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
    该模式认为,人面临压力的反应包含了三个阶段:
    a.报警反应阶段。当压力因素第一次发生时,身体调动它的生理保护机制,反抗压力因素。这是一种高度活跃状态,反应能量达到了它的活动极限。
    b.抵抗阶段。在这个阶段身体转向活动的正常水平并且阻抗继续增加。
    c.消耗阶段。适应能力(能量)消失,症状重新出现,并产生进一步的结果。
    ②以刺激为基础的模式
    该模式将集中注意压力刺激的实质,关注压力的来源是什么。工作组织中的压力源主要有:工作本身因素、组织中的角色、职业发展、组织结构与气候、组织中的人际关系。
    ③交互作用模式
    这种模式以上述两种模式为基础,认为上述两种理论应以个人动机和应付压力的能力信息作为补充。个人紧张的产生,除了压力源存在之外,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个人感觉到对自己需要和动机的威胁;自己不能对压力源进行有效应付。
    (2)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
    ①环境因素。环境的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会影响组织中员工的压力水平。它包括经济的不确定性、政治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的不确定性。
    ②组织因素。组织内有许多因素能引起压力感。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任务超载、任务欠载、人际关系、企业文化、工作条件等都会给员工带来压力。有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加以控制,有些则不然。
    ③个人因素。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以外的其他非工作时间内的经历及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会对日常工作有显著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涉及家庭问题、经济问题、生活条件和员工个性特点等方面。
    (3)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所产生的影响
    ①工作压力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压力水平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的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当我们在压力情境下不断地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就可以使我们的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
    ②工作压力的消极影响
    过度的工作压力所造成的紧张症状可归并为三种类型: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有:
    a.生理症状。工作压力能使人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心率、呼吸率加快,血压升高,头疼,易患心脏病。尤其是工作压力也会成为溃疡、关节炎、吸毒、酗酒的诱因。工作压力影响人的寿命,工作压力不仅使人易染重病,而且能直接引起致命的疾病。
    b.心理症状。当个人工作过多且过于单调,工作反馈机构不健全,对工作缺乏控制感,又常伴随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时,员工的压力感和不满意感都会增强,工作投入程度也会随之降低。除了工作满意度下降外,工作压力的其他心理症状还有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等。
    c.行为症状。行为症状包括生产效率下降、缺勤、离职、饮食习惯的改变、嗜烟、嗜酒、烦躁、睡眠失调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淀粉老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糊化后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变得半透明或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的现象称为淀粉老化。其影响因素如下:
    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越易老化,支链淀粉几乎不发生老化;温度,2-4℃淀粉易老化,高于60℃或低于-20℃,淀粉不易老化;水分含量,30%-60%水分含量时淀粉易老化,而在大量水或水分含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pH,在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中不易老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遵医行为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正确答案: 人的知觉特点,主要是知觉的整体性;
    定势,包括知觉定势和思维定势,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
    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动机,中等强度的动机有利与问题的解决。解决比较容易问题时,动机强度应该偏高;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效率,动机程度应偏低。
    个性差异,表现在个性倾向性性格特征以及智力等方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简述淀粉老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糊化后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变得半透明或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的现象称为淀粉老化。其影响因素如下:
    直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越易老化,支链淀粉几乎不发生老化;温度,2-4℃淀粉易老化,高于60℃或低于-20℃,淀粉不易老化;水分含量,30%-60%水分含量时淀粉易老化,而在大量水或水分含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pH,在偏酸或偏碱的环境中不易老化。

  • 第13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 第14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其特征:目标指向性;操作系列性;认知性操作。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表征的方式;无关信息的干扰;功能固着性;心向。

  • 第15题:

    简述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时间价值是指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因放弃使用资金或利用资金的使用的机会,换取将来由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报酬。
    2.影响资金时间价值的因素主要有资金的使用时间的长短、资金数量的大小和资金周转速度三个因素,它们是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的实践活动必须优先考虑的前提。

  • 第16题:

    简述散热损失(q5)的概念及其影响的因素。


    正确答案: 运行中的锅炉,其金属构件如炉墙、汽包、管道、联箱等的外表面温度均高于环境温度,必然要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周围散热,由此而引起的热损失称为散热损失。
    影响的因素有炉墙外表面积大小、外表面温度、保温层厚度和材料性能、环境温度等

  • 第17题:

    问答题
    试述问题解决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定义为具有一系列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
    (1)目标指向性;即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初始状态变为目标状态
    (2)操作系列性;问题解决必须包含一系列的心里操作才能称为问题解决活动。能够自动化完成或只有单一操作的不能构成问题解决过程。比如,回忆一个朋友的电话号码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被看成是问题解决活动。尽管回忆电话号码具有目标指向性,但它非常简单,只需要对记忆进行一次检索就行,而不需要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活动。
    (3)认知性操作。问题解决这种目标指向性活动是依存于认知性操作的。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之后,骑自行车的活动不被认为是问题解决。因为即使它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也包含一系列的复杂活动,但它没有包含重要的认知成分,主要是运动性操作构成的活动。
    影响因素:
    (1)问题的表征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就是要用最佳的方式或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
    (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的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此,总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
    (3)功能固着性。另一个常见的解题障碍是格式塔学派研究知觉时发现的,即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
    (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上去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爆速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爆轰波沿炸药装药传播的速度称为爆速。
    影响因素:装药直径;药包外壳;装药密度;炸药粒度;起爆冲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淬透性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即钢被淬透的深度大小称为淬透性。其影响因素有:
    1.亚共析钢含碳量↑,C曲线右移,过共析钢含碳量↑,C曲线左移;
    2.合金元素(除Co外)使C曲线右移;
    3.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碳化物溶解越完全,奥氏体晶粒越粗大,使C曲线右移;
    4.原始组织越细,使C曲线右移,Ms点下降;
    5.拉应力加速奥氏体的转变,塑性变形也加速奥氏体的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问题解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其基本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