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13、频率是指质点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是描述声音的主要物理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赫兹(Hz)是声波频率单位,赫兹(Hz)表示

    A、密度

    B、毫瓦/每平方厘米

    C、米/每秒

    D、每秒振动的次数

    E、速度


    参考答案:D

  • 第2题:

    关于声速、波长、频率及其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B.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同一传播方向上,相位差2π,相邻两质点间距为波长

    D.C=T×λ

    E.C=f×λ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声音(音频)信号的一个基本参数是频率,它是指声波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用Hz表示。人耳能听到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______。

    A.0Hz~20kHz
    B.0Hz~200kHz
    C.20Hz~20kHz
    D.20Hz~200kHz

    答案:C
    解析: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称为声波。声波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通常称为模拟声音(音频)信号。人们对声音的感觉主要有音量、音调和音色。音量又称音强或响度,取决于声音波形的幅度,也就是说,振幅的大小表明声音的响亮程度或强弱程度。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昂,频率低则声音低沉。而音色是由混入基音的泛音所决定的,每个基音都有其固有的频率和不同音强的泛音,从而使得声音具有其特殊的音色效果。人耳能听得到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包括:话音(300Hz~3400Hz)、音乐(20Hz~20kHz)、其他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叫声、汽车鸣笛声等,其带宽范围也是20Hz~20kHz),频率小于20Hz声波信号称为亚音信号(次音信号),高于20kHz的信号称为超音频信号(超声波)。

  • 第4题:

    关于声速、波长、频率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B.声波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为周期
    C.声波在一个周期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为波长
    D.C=T×λ
    E.C=f×λ

    答案:D
    解析:
    声速等于波长乘以频率。

  • 第5题:

    为了测定某个音叉C的频率,另外选取两个频率已知,而且与它频率接近的音叉A和B,音叉A的频率是800 Hz,B的频率是797 Hz,进行下列的试验:第一步:使音叉A与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声音加强二次;第二步:使音叉B与C同时振动,每秒钟听到声音加强一次。根据这样的结果就可以确定音叉C的频率是()

    • A、3 Hz
    • B、1Hz
    • C、802Hz
    • D、798Hz
    • E、796Hz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关于波长、频率、声波及其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相邻两质点间距为波长 
    • B、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 C、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 D、С=Т•λ
    • E、С=땃

    正确答案:D

  • 第7题: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振动频率指质点每()振动的次数。

    • A、秒
    • B、分
    • C、时
    • D、日

    正确答案:A

  • 第8题: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关于波长、频率、声波及其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相邻两质点间距为波长
    • B、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 C、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 D、C=T·λ
    • E、c=λ·f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填空题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值上限的声波。

    正确答案: 2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声速、波长、频率及其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B

    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

    同一传播方向上,相位差2π,相邻两质点间距为波长

    D

    c=T×λ

    E

    c=f×λ


    正确答案: B
    解析:
    D项,任何“波”的速度计算公式都是:速度=波长×频率。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一般用c表示;波动传播时,同一个方向上两个相邻的相位相差为2π的质点之间的距离,即一个完整波的长度,称为波长,用λ表示;波动传播一个波长距离所需的时间,称为波的周期,用T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点的完整波的数目称为频率,用f表示,单位为赫兹(Hz)。各种参数存在以下关系T=1/f,λ=c/f。

  • 第12题:

    单选题
    频率的单位可用赫兹表示,质点振动每秒100000赫兹其频率等于:()
    A

    10KHZ

    B

    100KHZ

    C

    100MHZ

    D

    0.1KHZ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声音信号的一个基本参数是频率,它是指声波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用Hz 表示。人耳能听得到的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

    A.0Hz~20Hz B.0Hz~200Hz C.20Hz~ 20kHz D.20Hz ~200kHz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声音信号的一个基本参数是频率,它是指声波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用Hz表示。人耳能听得到的声音信号的频率范围是( )。

    A.0Hz~20Hz
    B.0Hz~200Hz
    C.20Hz~20kHz
    D.20Hz~200kHz

    答案:C
    解析: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称为声波。声波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通常称为模拟声音(音频)信号。人们对声音的感觉主要有音量、音调和音色。音量又称音强或响度,取决于声音波形的幅度,也就是说,振幅的大小表明声音的响亮程度或强弱程度。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则声音高昂,频率低则声音低沉。而音色是由混入基音的泛音所决定的,每个基音都有其固有的频率和不同音强的泛音,从而使得声音具有其特殊的音色效果。人耳能听得到的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包括:话音(300~3400Hz)、音乐(20Hz~20kHz)、其他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叫声、汽车鸣笛声等,其带宽范围也是20Hz~20kHz),频率小于20Hz声波信号称为亚音信号,高于20kHz的信号称为超音频信号(超声波)。

  • 第15题:

    赫兹(Hz)是声波频率单位,赫兹(Hz)表示

    A.密度
    B.毫瓦/每平方厘米
    C.米/每秒
    D.每秒振动的次数
    E.速度

    答案:D
    解析:
    赫兹(Hz)是声波频率单位,表示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 第16题:

    每秒内交流电交变的周期或次数叫做频率、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Hz。()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Hz以上,超过人耳听觉值上限的声波。


    正确答案:2万

  • 第18题: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在单位时间内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

    • A、振幅
    • B、频率
    • C、波长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频率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音调是声音频率的高低,主要与音源每秒()的次数有关,是人耳对音调高低的主观评价尺度。

    • A、震动
    • B、跳动
    • C、频率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交流电正弦量每秒钟变化的次数称为正弦量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用f表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波长、频率、声波及其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同一传播方向上,相位差为2π,相邻两质点间距为波长

    B

    波动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为一个周期

    C

    单位时间内质点振动次数为频率

    D

    C=T·λ

    E

    c=λ·f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帧频又称为刷新频率,即显示器的垂直扫描频率,指显示器每秒所能显示的图象次数,单位为赫兹(Hz)。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质点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