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听说苏轼论书常常喜用诗歌形式,除了上述的《和子由论书》外,还有其”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庭坚论书果然有他独到的一面,听说他对书外学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是不是?


    正确答案: 是的。关于他对书外学书的体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主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哲之学”、“不可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在人品、学问及胸襟上多下功夫,彻底改变自己的气质,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②“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美丽的自然界能启发人的书思,就好比怀素看到“夏云随风变化”、“听嘉陵江水声而草书长进”一样,黄庭坚也是善于从此中取得养料的。
    ③心怀清旷,无一事横于胸中。他说:“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的弟弟黄幼安向他讨教草书之法,他就对弟弟说了一通这话。其内涵主要是学习书法的人要淡于名利,一任天机。所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一语,和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一脉相承,可见宋人对于书法,一般是不主张苦学力求的。

  • 第2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 第3题:

    下面作品中不属于苏轼史论或政论散文的是()

    • A、《石钟山记》
    • B、《范增论》
    • C、《留侯论》
    • D、《上神宗皇帝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米芾论书确有独到之处,不知他还有其他别的什么论述?


    正确答案: 关于这问题,可参看孙祖白《米芾、米友仁》中的一段话。书中说道:“关于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的问题,米芾曾经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粗苦),苦生怒(奋张),怒生怪;贵形不贵作(做作、作意),作入画(与‘写’相对而言),画入俗,皆字病也。要求字迹不宜太肥,太肥则俗,不应过瘦,过瘦则露骨,露骨则怒张。而‘裹’、‘藏’,两字,就使骨肉停匀,互相依附;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肥不润”,都是相反相成的说法,这样的字迹,方可达到‘秀润圆劲,八面俱备’,亦即‘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的好处。”此外,米芾还认为“石刻不可学”,原因是“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所以他提出“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在筋骨问题上,米芾是这样看的:“世人但以努张为筋骨,不知不努张,自有筋骨焉。”其他如“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可不勉之?”“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等,一鳞半爪,则又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他的学书见解。

  • 第5题:

    我国宋代苏轼在科举应试时所进的“时务策”是()

    • A、《国策》
    • B、《谏逐客书》
    • C、《教战守策》
    • D、《盐铁论》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下列议论文中属于驳论的是()。

    • A、《答司马谏议书》
    • B、《论气节》
    • C、《朋党论》
    • D、《谏太宗十思书》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


    正确答案:曹丕

  • 第8题:

    单选题
    下面作品中不属于苏轼史论或政论散文的是()
    A

    《石钟山记》

    B

    《范增论》

    C

    《留侯论》

    D

    《上神宗皇帝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
    A

    《大学章句》

    B

    《学记》

    C

    《中庸章句》

    D

    《孟子集注》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论毅力》、《论学问》、《论快乐》的作者依次是()
    A

    梁启超、钱钟书、培根

    B

    梁实秋、梁启超、钱钟书

    C

    梁启超、培根、钱钟书

    D

    培根、梁启超、梁实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听说苏轼论书常常喜用诗歌形式,除了上述的《和子由论书》外,还有其他什么好的诗句?

    正确答案: 是的,苏轼论书常喜采用诗歌形式,这自然是因为他的诗做得好。这一方面,除了《和子由论书》以外,其他如《和石苍舒醉墨堂》中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的“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等,都是很脍炙人口的。前者表达了作者作书能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斤斤计较工拙于波磔之间,而是意之所至,随手推敲,故而他的书法也就天真烂漫,意境自高了。后者对杜甫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书法美学观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短长肥瘦各有态”,只要写得好,是不妨百花齐放,多种风格同时并存的。
    又如《题王逸少帖》一首说:“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年不匆匆。”诗中以涂抹青红,妖歌嫚舞的市猖来比似张旭、怀素的书法,以丰容淡荡、有林下风致的谢家夫人来比拟王羲之的书法,对比分明,高下清浊自见。诗中极度贬低张旭、怀素,从“两秃翁”的“追逐世好”、“妄自粉饰”而缺乏清雅淡远的书卷气息来看,苏钟的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二子,二子除了上述的刘范外,还有谁呢?()


    正确答案:刘诞

  • 第14题:

    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除《论话集注》外,还有()。

    • A、《大学章句》
    • B、《学记》
    • C、《中庸章句》
    • D、《孟子集注》

    正确答案:A,C,D

  • 第15题:

    听说姚孟起在《字学臆参》中多结合佛家经典来论书,不知他是怎样书禅互参的?


    正确答案: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国古代文人由于多通于禅,故而他们论书时时参以禅法,如宋代的黄庭坚和明代的董其昌,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因此,懂得一些书禅互参的道理,对于进一步了解古人论书精义将是大有裨益的。在姚孟起的《字学臆参》中,他说:“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成佛道因由。”《金刚经》是我国禅家南宗的重要典据之一,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因为经中用金刚来比喻意志和智慧,所以得了这个名称。经文主要说明般若(智慧)的实际在于不着事相(无相),也就是情无所寄(无住)。姚孟起在这段文字中,以《金刚经》教人心中不要胶结在外物的有形的相上,这样才能成佛来比喻书法的要妙。这里的要义是,作者认为学习书法要懂得古人书法的妙处,而以自己的性灵去通会它,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也就是佛所说的心中处处离开各种形相,如果做到这样,也就悟彻了书法的无上境界了。
    在《字学臆参》中,姚孟起还说到:“《金经》云:‘非法,非非法。’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对于《金刚经》所说的“非法,非非法”,谢灵运理解说:“非法则不有,非非法则不无。有、无并无,理之极也。”王日休说得更明白些,他说:“此法为众生而设,非有真实之法,故云‘非法’。然亦假此开悟众生,又不可全谓之‘非法’,故云非是‘非法’也。”禅理通于书理,同样,学书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度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说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说“非非法”。如果用孔子的话来说,那就近似于“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这里的关系非常微妙,是辩证的。

  • 第16题:

    除了历史一循环论,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还有()和()


    正确答案: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

  • 第17题:

    但丁阐述“诗歌四重意义”的文章是()

    • A、《论俗语》
    • B、《致斯加拉亲王书》
    • C、《神曲》
    • D、《诗辨》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论毅力》、《论学问》、《论快乐》的作者依次是()

    • A、梁启超、钱钟书、培根
    • B、梁实秋、梁启超、钱钟书
    • C、梁启超、培根、钱钟书
    • D、培根、梁启超、梁实秋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除了《史记》外,司马迁的作品还有()。

    • A、《思旧赋》
    • B、《悲士不遇赋》
    • C、《报任安书》
    • D、《与朱元思书》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问答题
    黄庭坚论书果然有他独到的一面,听说他对书外学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是不是?

    正确答案: 是的。关于他对书外学书的体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主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哲之学”、“不可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在人品、学问及胸襟上多下功夫,彻底改变自己的气质,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②“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美丽的自然界能启发人的书思,就好比怀素看到“夏云随风变化”、“听嘉陵江水声而草书长进”一样,黄庭坚也是善于从此中取得养料的。
    ③心怀清旷,无一事横于胸中。他说:“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的弟弟黄幼安向他讨教草书之法,他就对弟弟说了一通这话。其内涵主要是学习书法的人要淡于名利,一任天机。所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一语,和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一脉相承,可见宋人对于书法,一般是不主张苦学力求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米芾论书确有独到之处,不知他还有其他别的什么论述?

    正确答案: 关于这问题,可参看孙祖白《米芾、米友仁》中的一段话。书中说道:“关于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的问题,米芾曾经说:‘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粗苦),苦生怒(奋张),怒生怪;贵形不贵作(做作、作意),作入画(与‘写’相对而言),画入俗,皆字病也。要求字迹不宜太肥,太肥则俗,不应过瘦,过瘦则露骨,露骨则怒张。而‘裹’、‘藏’,两字,就使骨肉停匀,互相依附;与‘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肥不润”,都是相反相成的说法,这样的字迹,方可达到‘秀润圆劲,八面俱备’,亦即‘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的好处。”此外,米芾还认为“石刻不可学”,原因是“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所以他提出“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
    在筋骨问题上,米芾是这样看的:“世人但以努张为筋骨,不知不努张,自有筋骨焉。”其他如“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可不勉之?”“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等,一鳞半爪,则又从多个方面,反映了他的学书见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文学理论的文章除了《典论•论文》之外,还有《与吴质书》等。

    正确答案: 曹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二子,二子除了上述的刘范外,还有谁呢?()

    正确答案: 刘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