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周伯琦,元成宗大德二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年卒(公元一二九八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享年七十二岁。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官至荣禄大夫、集贤院大学士。其篆、隶、真、草擅名当时。明赵琦美《铁网珊瑚》记载:“伯琦古篆得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玉润可爱。”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认为周伯琦的篆书学自徐弦,行笔结体有隶味。他在康里子山的推荐下书写宣文阁宝,并题署了宣文阁匾。以后,皇帝又命令他摹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智永的《千字文》,并刻石存于宣文阁内。此外,他还有书论《论篆书》、《六书正伪》、《说文字源》等著作。书迹有《六书正伪篆文》、《四体千文》、《藏经铭诗》、《理公岩记》等传世。
更多“略述周伯琦的书作、书论?”相关问题
  • 第1题:

    陶宗仪的书论《书史会要》一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陶宗仪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于古学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字学、书学。著书论《书史会要》九卷,对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元代的书法家及其书迹,进行了翔实的考证,精到的评析,用词简捷、准确、扼要,探源辟流,类比明晰,令人一目了然。《中国文艺辞典》(孙良工编纂)称此书“为书史中最重要的著作”。陶宗仪,浙江黄宕人。生卒年不详。元朝举进士不中,即开学馆,以教学自给。明朝洪武初年,官府屡次征荐其为官不应。闭门著书,著作甚多。

  • 第2题: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怎样?其传世的书迹书论有哪些?


    正确答案: 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集中的反映在其书论著作《书史》和《海岳名言》之中,而以《海岳名言》为最。《海岳名言》是米芾平日论书语辑录,虽篇幅不长,但却观点鲜明生动。首先,米芾对唐人书法中的唯法是循很反感,他把唐朝的几个大家的书法,如颜、柳、欧、虞、褚等斥为“一笔书”,意指他们书迹的基调,只有一个“法”字。认为他们的书法没有能表达其各不相同的抒情达性,而是成了按“法”行事的工匠式的复制,失去了书法的艺术性。其评论是否恰当,这里暂不多讲,但其主张书法艺术要抒情达性却无疑是正确的,道出了书法艺术的美的实质。
    另外,他还主张书法不能“刻意做作”,即如他说:“无刻意做作乃佳”,“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也就是主张要真,要抒真感情达真理性。因为有意做作、虚假的面目是不能给人们以美的感受的。他的书法跳宕欹斜,随意“刷”去,行动也不拘“礼法”,被视为“颠狂”。其实这种“颠狂”,正是其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这正是他自己认为美的具体表现。他批评颜、柳之书为“丑怪恶扎之祖”,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来评论的。如他视颜真卿的楷书为丑,但却以为其《争座位帖》天真烂漫、遒放纵逸,是美。其三,米芾还主张书法要古雅脱俗,不同俗人的书法风貌才算美。所以米芾虽非常崇尚晋人,以晋为古,却不是崇尚晋人的书写法度,而是崇尚晋人各抒胸臆的情调和气质。
    由于米芾把天真自然的抒情达意作为其审美理想,所以对书法中的有关技法,往往看得很淡,他在答书家薛绍彭的论书诗说:“何必识难字,辛苦笑杨雄,自古写字人,用字或不通,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后足,放笔一戏空”,就是反映的这种观点。因此,他对自己的“集古自成家”,“人不知何以为祖”,相当得意。不计法度,强调独具风格、独具性情的美学思想,决定了米芾的对书法美的欣赏的独特性,即“故吾所论,变化入人,不为溢辞”。简单地说:要针对每个书家的每幅作品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审美评价,重具体,贬玄神。因此,他对晋唐以来用玄神空泛的比喻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深恶痛绝,斥之为“是何等语”,无益学者。他认为以“勒字”、“排字”、“描字”、“画字”、“刷字”等词语来评论时人的书法,才是中肯的。
    当然,由于其《海岳名言》是语录。杂述式的书论,不成体系,自相矛盾的地方亦不少见,但瑕不掩玉,这里就不再细述了。
    其传世书迹有:《苕溪诗卷》、《多景楼帖》、《虹县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樂兄帖》、《崇国公墓志》、《王羲之王略帖跋》、《苏东坡木石图题诗》、《叔晦帖》、《李太师帖》等。还有很多散见于《群玉堂》、《宝晋斋》、《余清斋》、《快雪堂》,《三希堂》等丛帖之中。

  • 第3题:

    书作、书论均为后世所重的吾衍是怎样一个人?


    正确答案:吾衍,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卒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字子行,号竹房,史传多写为吾丘衍或吾邱衍,自号贞白处士。太末(今浙江衢县龙游镇)人。他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好,时人评论其篆书不在李斯、李阳冰之下。篆、籀之学,至宋末渐渐衰微。吾衍出,著《周秦刻石音释》、《学古编》等。赵孟頫也支持吾衍之说,给当时人很大影响。他大力提倡篆书,于是精研篆籀之风顿开。明宋濂认为:他的隶书也写的很好。其传世书论还有《三十五举》、《字源七辨》、《论写篆》、《论科斗书》、《续古篆韵》等。故名重后世,常为书界称道。

  • 第4题: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著名书法理论家是谁?有何书作书论传世?


    正确答案:是张怀瓘。张怀瓘活动于唐玄宗开元至唐肃宗乾元年间。海陵(今广东阳江县南海陵岛上海陵镇)人。曾任率府兵曹、鄂州长史、翰林院供奉。其人工真、行、小篆、八分等书体。当时并不很知名,却相当自负,认为自己的真书、行书可和虞世南、褚遂良并肩。唐朝的吕总认为他的草书,有章草之法,且颇多新意,却并没见书迹传世。倒是其书论著作丰繁系统,传世颇多,是把中唐以前书家、书史、书论、技法等进行综合性著述的第一人。后世学习或评析中唐以前的书法,多以其书论为据定优劣、行褒贬,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宋朱长文《续书断》列其书法为能品。其传世书论有《书断》三卷及《书议》、《书估》、《六体书论》、《文字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尤以《书断》为后人珍爱,以为评书楷模。

  • 第5题:

    冯班的书论、书作怎样?


    正确答案:冯班,江苏常熟人。字定远,号钝吟。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二——一六七一年),享年七十。因其落拓自喜,动不谐俗,且排行第二,故称其为“二痴”。能诗文,善书,尤工小楷。他对书法理论有精到的见解。其著作《钝吟书要》认为:学习书法,要先学间架结构,间架结构端齐了,再学用笔。学间架可以临写碑文、石刻,而学用笔,必须看前人的墨迹帖本。“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清杨宾《大瓢偶笔》说:“虞山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曾《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是以钝吟训于家庭有笔法、结构法二说。”

  • 第6题: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是书法家()的书论名句。


    正确答案:傅山

  • 第7题:

    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得失。


    正确答案:(1)《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探求汉字本义的字典。
    (2)《说文》首创540部首,并按部首编排,开创了我国字书按部首编排的先例。
    (3)保存了上古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汉字篆文的形体,是研究甲骨金文的重要参考资料。
    (4)首次对“六书”下了定义,并探讨了汉字的产生和演变情况。根据它可以上溯汉字造字的根原,下辨字体的变迁。
    (5)不足之处在于对某些字的解释由于缺乏第一手资料(甲骨文、金文)因而未免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对部首的划分和某些字的归部不够科学,但《说文》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

  • 第8题:

    填空题
    唐代书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作为六朝书论的总结,孙过庭《()》有着特殊意义,反映了书论的高度成熟,并成为书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怀瓘的《()》、《书估》、《书议》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详备的书学文献,是当时最完整的源流史论、书家批评论、书法审美论的专著。晚唐,张彦远的《()》汇辑了自汉以来许多书论名篇,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书法史论遗产。

    正确答案: 《书谱》、《书断》、《法书要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著名书法理论家是谁?有何书作书论传世?

    正确答案: 是张怀瓘。张怀瓘活动于唐玄宗开元至唐肃宗乾元年间。海陵(今广东阳江县南海陵岛上海陵镇)人。曾任率府兵曹、鄂州长史、翰林院供奉。其人工真、行、小篆、八分等书体。当时并不很知名,却相当自负,认为自己的真书、行书可和虞世南、褚遂良并肩。唐朝的吕总认为他的草书,有章草之法,且颇多新意,却并没见书迹传世。倒是其书论著作丰繁系统,传世颇多,是把中唐以前书家、书史、书论、技法等进行综合性著述的第一人。后世学习或评析中唐以前的书法,多以其书论为据定优劣、行褒贬,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书法理论家。宋朱长文《续书断》列其书法为能品。其传世书论有《书断》三卷及《书议》、《书估》、《六体书论》、《文字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评书药石论》等。尤以《书断》为后人珍爱,以为评书楷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书作、书论均为后世所重的吾衍是怎样一个人?

    正确答案: 吾衍,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卒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字子行,号竹房,史传多写为吾丘衍或吾邱衍,自号贞白处士。太末(今浙江衢县龙游镇)人。他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好,时人评论其篆书不在李斯、李阳冰之下。篆、籀之学,至宋末渐渐衰微。吾衍出,著《周秦刻石音释》、《学古编》等。赵孟頫也支持吾衍之说,给当时人很大影响。他大力提倡篆书,于是精研篆籀之风顿开。明宋濂认为:他的隶书也写的很好。其传世书论还有《三十五举》、《字源七辨》、《论写篆》、《论科斗书》、《续古篆韵》等。故名重后世,常为书界称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蒋衡,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一六七二——一七四三年),享年七十二岁。江苏金坛人。改名振生,字湘帆,又字拙存。晚年自号拙老人、江南拙雯,又号函泽布衣。由于其喜好游历,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了不少晋、唐以来的著名法帖,并临摹了三百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古帖》,所以其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是他的书法老师。杨宾说:“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衡闭门十二年,写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十三经》,后被收藏入清廷内府。他还著有《蒋氏游艺秘录》。他说:“临帖须运以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法。学褚求其苍劲,学欧求其圆润。以怒张本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这里,他强调参异求同,相反相成,强调创作书法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感情等。可见他对于学书是极有见地的。

  • 第14题:

    首开“南北书派论”的书法家是谁?其书作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是阮元。他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卒于清仁宗嘉庆十六年(公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年),享年八十六岁。他是清中晚期金石考古学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南北书派论”的首创者。阮元是江苏仪征人。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揅经老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达。阮元学识渊博,著作颇有影响,在当时名望甚高。他在书论著作《南北书派论》中,首次提出了书法的南宗、北宗之说,亦即后来的帖学、碑学,详细分析了两派书法的源流、风格的异同,是中国地域文化说的拥护者。其《小沧浪笔谈》一书,对书法基础理论亦有独到的见解。阮元的书法,得力于碑学,他对《石门颂》,《天发神谶碑》等都很有研究,故其书郁盘磅礴,纵逸飞动,很有此二碑的神意。并常以这类字书擘窠大字,题写匾额,甚为世人所崇敬。

  • 第15题:

    以“书艺”、“书论”两绝传世的《书谱》的作者是谁?


    正确答案: 是孙虔礼。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人。一说是富阳人。由于其社会地位低下,有关他的书学记载很少,而且互相牴牾。根据《述书赋》、《书断》和陈子昂作的墓志铭及祭文,我们大体可以知道,孙过庭出身寒微,幼时没能读书,成人后,善于自学,“博雅有文章”(唐张怀瓘语),并擅长书法。四十岁时,做了率府录事,不久遭人诽谤诬陷,丢了官职。仕途既然无望,就专心于书论著作,惜书还未完稿,突患暴病死于洛阳植业里客舍。
    孙过庭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他师法钟繇、张芝和王羲之父子,一面临摹练习,一面深入思考,研究他们的成就和笔法。他坚持不懈地练了二十多年,终于取得了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两个方面的丰硕成果,颇得后人推崇。

  • 第16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 第17题:

    明代书论:前期有()的《春雨杂识》、()的《法书通释》、()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中期有()《匏翁家藏集》和()《甫田集》中的书论,()的《书述》、《奴书订》,()的《书诀》等,晚期有()的《容台别集•书品》、()的《寒山帚谈》等。


    正确答案:解缙、张绅、李淳、吴宽、文徵明、祝允明、丰坊、董其昌、赵宧光

  • 第18题:

    略述《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的主要性质。


    正确答案:《辞源》: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现有新版。方毅、陆尔奎等68人主编,按地支顺序分十二集,笔画由少到多,属文史类辞书,以阅读古籍和从事文史研究的人为主要对象。
    《辞海》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舒新城、沈颐等53人主编。该书为百科全书性的辞书,以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1979年有修订本出版。

  • 第19题:

    问答题
    陶宗仪的书论《书史会要》一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陶宗仪不以书法名世,但对于古学无所不窥,尤致力于字学、书学。著书论《书史会要》九卷,对上起三皇五帝,下至元代的书法家及其书迹,进行了翔实的考证,精到的评析,用词简捷、准确、扼要,探源辟流,类比明晰,令人一目了然。《中国文艺辞典》(孙良工编纂)称此书“为书史中最重要的著作”。陶宗仪,浙江黄宕人。生卒年不详。元朝举进士不中,即开学馆,以教学自给。明朝洪武初年,官府屡次征荐其为官不应。闭门著书,著作甚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徐浩的书法生涯怎样,人们为什么称赞他的书法为“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他有何书论书作传世?

    正确答案: 徐浩(公元七○三——七八二年)。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年青时以精通经义考取明经。擅长书法,辞章典雅,八十岁时去世,赠官太子少师。
    徐浩的父亲洛州刺史徐峤当时是很有名望的书法家。徐浩两儿子徐璹、徐岘,也都善于书法。徐浩一家书法三代相承,他书法学自父亲而超过父亲,曾经写过一架四十二幅的屏风,八种书体都具备,题词大半是《文选》中的五言诗,其中“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字,有的用草体,有的作隶书,尤其精妙。唐代擅长正、行两体的书家比比皆是,但兼精隶书的却寥若晨星,除了欧阳询、褚遂良之外,就可算是徐浩了。他的书法笔画两端用力,结构结实稳当,转笔驻笔之处竭尽全力,倔强执拗地将笔力收紧,丝毫也不放松,在整体上呈现出蓄势怒张的意态,所以当时人描绘他的书法像“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在书论上,他著有《论书》一篇,文中用飞禽来比喻书法,说老鹰没有彩色的羽毛而飞得高远,因为骨劲气猛;野鸡羽毛美艳而只能飞行百步,因为肉肥力沉;如能羽毛漂亮而又飞得高远,那就是书法中的风凰了。作品有《大证禅师碑》、《张庭珪墓志》、《高阳观圣德感应碑》、《金刚经》等,以《不空和尚碑》最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蒋衡,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一六七二——一七四三年),享年七十二岁。江苏金坛人。改名振生,字湘帆,又字拙存。晚年自号拙老人、江南拙雯,又号函泽布衣。由于其喜好游历,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了不少晋、唐以来的著名法帖,并临摹了三百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古帖》,所以其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是他的书法老师。杨宾说:“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衡闭门十二年,写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十三经》,后被收藏入清廷内府。他还著有《蒋氏游艺秘录》。他说:“临帖须运以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法。学褚求其苍劲,学欧求其圆润。以怒张本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这里,他强调参异求同,相反相成,强调创作书法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感情等。可见他对于学书是极有见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冯班的书论、书作怎样?

    正确答案: 冯班,江苏常熟人。字定远,号钝吟。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二——一六七一年),享年七十。因其落拓自喜,动不谐俗,且排行第二,故称其为“二痴”。能诗文,善书,尤工小楷。他对书法理论有精到的见解。其著作《钝吟书要》认为:学习书法,要先学间架结构,间架结构端齐了,再学用笔。学间架可以临写碑文、石刻,而学用笔,必须看前人的墨迹帖本。“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清杨宾《大瓢偶笔》说:“虞山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曾《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是以钝吟训于家庭有笔法、结构法二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略述周伯琦的书作、书论?

    正确答案: 周伯琦,元成宗大德二年生,明太祖洪武二年卒(公元一二九八年——公元一三六九年),享年七十二岁。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饶州番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官至荣禄大夫、集贤院大学士。其篆、隶、真、草擅名当时。明赵琦美《铁网珊瑚》记载:“伯琦古篆得文敏公遗意,字颇肥而玉润可爱。”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认为周伯琦的篆书学自徐弦,行笔结体有隶味。他在康里子山的推荐下书写宣文阁宝,并题署了宣文阁匾。以后,皇帝又命令他摹写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智永的《千字文》,并刻石存于宣文阁内。此外,他还有书论《论篆书》、《六书正伪》、《说文字源》等著作。书迹有《六书正伪篆文》、《四体千文》、《藏经铭诗》、《理公岩记》等传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