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有哪些基本特点?试论这些特点的现实意义。

题目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有哪些基本特点?试论这些特点的现实意义。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具有同资产阶级报刊完全不同的特点:(1)它的办报宗旨在于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政治目标;(2)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要同形形式式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的错误思潮作斗争;(3)它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报,靠群众办报;(4)在体制上,它通常同主办的组织结为一体,作为主办组织的宣传机构。
这些特点,正是无产阶级报刊的传统,许多方面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报业,也应该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也应该保持战斗精神,要同一切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也要坚持群众性原则,始终代表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办报体制和工作方式和近代时期会有所不同,但是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保持必要的组织纪律性,这样才能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更多“近代无产阶级报刊有哪些基本特点?试论这些特点的现实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近代无产阶级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 A、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无产阶级报刊的反压制
    • B、资产阶级的压制和无产阶级报刊的反压制
    • C、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
    • D、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潮的斗争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试论日本近代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一)、刑事诉讼制度:1、日本近代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是1880年与旧刑法同时颁布的《治罪法》,在保阿索纳特的主持下制定,以《法国刑事诉讼法》为蓝本。2、1890年,公布《刑事诉讼法》,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蓝本。昙有更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但未能实行。3、1948年7月10日新的《刑事诉讼法典》。它是英美诉讼制度与大陆诉讼制度相融合的产物。强调保障被告的基本人权,特别对羁押人犯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引入英美对抗制,贯彻以庭审为中心和辩论原则。
    (二)、民事诉讼制度:1、1890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典》,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主要特点是:在民事诉讼中贯彻“当事人本位主义”和法院不干涉的原则;肯定了通过和解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做法。2、二战以后,1890年《民事诉讼法典》一直沿用下来,但在美国法的影响下,进行了多次重大修改。在减轻诉讼各方的负担、引入当事人主义和促进诉讼程序民主化方面有一定成效。总体概括日本刑事与民事诉讼基本特点,可看出法官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较之法、德两国更显突出,诉讼制度不免带有更大专断性。

  • 第3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出版过哪些中文报刊?这些报刊有何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批近代报刊。是鸦片战争前函方各国派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起来的。从1815年到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地方创办过6家中文报刊。它们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曲英国传教士吉特在马六甲主编的《天下新闻》(1828~1829),由士罗在澳门编印的《依泾杂说》(1826~?);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7,后迁新加坡);由麦都思在广州主编的、《各国消息》(1838~?)。在这6家中文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办报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想征段中国人的心。起初,传教士们以为宣传基督教教义就能够敲到这一点,所以最早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确实是一份宣传宗教的刊物。可是,当他们发现上帝并不能感化中国人时,便改变了做法,转而大力宣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想用“知识的炮弹”来使中国人就范。《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就是这样做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的观念”。这一目的,它们是达到了的。
    第二,它们都尽量做到中国化。传教士们知道,他们所办报刊的读者,是具有几可翠文化传统的中国入,因而不得不使自己办的报刊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无论报刊的形式和报刊的内容,都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比如,这些报刊都采用了中国古代报纸的传统形式—书册式,封面上印着《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日多闯,择其善者而从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章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经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字样;论述问题则经常引用“四书五经”和程朱著作的用语等等。
    第三,出现了由宗教性报刊到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纯宗教性刊物的话,那么,它以后出版几份中文报刊的宗教性内容日益减少,非宗教性内容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新闻、评论和广告等非宗教性报刊。

  • 第4题: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内容丰富,其中有几个主要之点:
    (1)党报必须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反对各种错误主张,高举党的旗帜前进。
    (2)党报应该发扬民主,开展党内批评和监督,尤其是对党的领导的监督。
    (3)党报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充分反映群众的意志,坚定地依靠群众办报。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该增强党性,要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引导舆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报刊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提供参政议政的论坛,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揭露和批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再次,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民情民意,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办报、靠人民群众办报。

  • 第5题:

    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它在创作上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双向性。指新旧流派是同时并存,双向发展的。第二,交错性。新与旧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交错发展的。第三,时代性。就内容方面说,散文为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服务。在形式上,形式不断解放。语言也逐渐趋向通俗化、口语化。第四,开放性。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近代散文向现代散文发展过渡。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第一,在思想倾向上,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第二,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第三,语言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第四,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以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

  • 第6题:

    DNA双螺旋结构类型有哪些基本要点?这些特点能解释哪些基本的生命现象?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要点有: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螺旋。
    (2)嘌呤与嘧啶位于双螺旋的内侧,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碱基平面与纵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纵轴平行。多核苷酸链的方向取决于核苷酸间磷酸二酯键的走向,习惯上以C3’-C5’为正向。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一条大购和一条小沟。
    (3)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沿中心轴每旋转一周有10个核苷酸,每一转的高度(即螺距)为3.4nm。
    (4)两条核苷酸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联系而结合在一起。
    (5)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但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链的序列彼此确定后,即可决定另一互补的序列。
    解释生命活动:双螺旋DNA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通过半保留复制,储存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表达出生命活动所需信息(蛋白质和酶)。

  • 第7题:

    问答题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发展的共同轨迹怎样?

    正确答案: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大体上有三个阶段:
    (1)工人报刊。大都为联谊会、互助会等工人组织创办,为团结工人进行经济斗争服务。
    (2)无产阶级政治报刊。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不少工人报刊也就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3)无产阶级政党报刊。19世纪后期,随着共产国际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无产阶级政治报刊进而发展为党报,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重要武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
    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有哪些基本特点?试论这些特点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近代无产阶级报刊具有同资产阶级报刊完全不同的特点:
    (1)它的办报宗旨在于宣传本组织的纲领,追求特定的社会、政治目标;
    (2)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要同形形式式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的错误思潮作斗争;
    (3)它的活动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报,靠群众办报;
    (4)在体制上,它通常同主办的组织结为一体,作为主办组织的宣传机构。
    这些特点,正是无产阶级报刊的传统,许多方面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报业,也应该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也应该保持战斗精神,要同一切违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也要坚持群众性原则,始终代表群众、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办报体制和工作方式和近代时期会有所不同,但是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保持必要的组织纪律性,这样才能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正确答案: ①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②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③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④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怎样认识这些特点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1)基本词的特点为:全民性、稳定性和能产性(即构词能力强)。全民性: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稳定性: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服务。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有构词能力: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2)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普遍性,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选择那些使用面广的词,具有运用上的普遍性的词作为构词要素,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作为很多词语的构词要素,涉及面很广,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 第14题:

    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无产阶级报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以经济斗争为主,最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
    (2)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以政治斗争为主,最著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最著名的是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1912年在彼得堡创办的《真理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与敌作战,同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
    4)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领导人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 第15题:

    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
    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一方面,词汇系统中的基本词汇只有保持相对稳定性,才能便于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
    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 第16题: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 第17题:

    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互相影响的?


    正确答案: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是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在使用上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心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 第18题:

    问答题
    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内容丰富,其中有几个主要之点:
    (1)党报必须宣传党的政治纲领,反对各种错误主张,高举党的旗帜前进。
    (2)党报应该发扬民主,开展党内批评和监督,尤其是对党的领导的监督。
    (3)党报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充分反映群众的意志,坚定地依靠群众办报。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们的党报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应该增强党性,要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引导舆论,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次,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报刊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提供参政议政的论坛,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揭露和批评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再次,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反映民情民意,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办报、靠人民群众办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基本词汇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怎样互相影响的?

    正确答案: 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全民常用。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人们学习和使用,不至于影响交际,如果基本词汇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之中,人们时时要学习新的词语,那么这种交际工具使用起来就不方便了,所以可以说稳固性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对词汇提出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基本词汇所记录的客观对象或观念,本身就是比较稳固,很少变化的。当然,基本词汇的稳固性是相对而言的,其实仍然有变化,有新旧词语的替换,只是这种变化很小。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是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在使用上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心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近代散文的发展和演变有哪些特点?它在创作上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第一,双向性。指新旧流派是同时并存,双向发展的。
    第二,交错性。新与旧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交错发展的。
    第三,时代性。就内容方面说,散文为社会变革和政治斗争服务。在形式上,形式不断解放。语言也逐渐趋向通俗化、口语化。
    第四,开放性。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近代散文向现代散文发展过渡。
    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思想倾向上,散文愈来愈贴近时代,变革思想愈来愈强烈。
    第二,在文体样式上,显示出空前的多样性、丰富性。
    第三,语言朝着白话化、通俗化、口语化方向发展。
    第四,在审美观念上,表现出以慷慨激昂、大气磅礴为主导的美学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近代资产阶级政党报刊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为所属的政党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经济上全部或部分依赖政党支持;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或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论日本近代诉讼制度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一)、刑事诉讼制度:1、日本近代第一部刑事诉讼法是1880年与旧刑法同时颁布的《治罪法》,在保阿索纳特的主持下制定,以《法国刑事诉讼法》为蓝本。2、1890年,公布《刑事诉讼法》,以德国《刑事诉讼法》为蓝本。昙有更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但未能实行。3、1948年7月10日新的《刑事诉讼法典》。它是英美诉讼制度与大陆诉讼制度相融合的产物。强调保障被告的基本人权,特别对羁押人犯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引入英美对抗制,贯彻以庭审为中心和辩论原则。
    (二)、民事诉讼制度:1、1890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典》,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主要特点是:在民事诉讼中贯彻“当事人本位主义”和法院不干涉的原则;肯定了通过和解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做法。2、二战以后,1890年《民事诉讼法典》一直沿用下来,但在美国法的影响下,进行了多次重大修改。在减轻诉讼各方的负担、引入当事人主义和促进诉讼程序民主化方面有一定成效。总体概括日本刑事与民事诉讼基本特点,可看出法官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较之法、德两国更显突出,诉讼制度不免带有更大专断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出版过哪些中文报刊?这些报刊有何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第一批近代报刊。是鸦片战争前函方各国派遣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起来的。从1815年到1842年,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地方创办过6家中文报刊。它们是。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主编的《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1823~1826);曲英国传教士吉特在马六甲主编的《天下新闻》(1828~1829),由士罗在澳门编印的《依泾杂说》(1826~?);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1837,后迁新加坡);由麦都思在广州主编的、《各国消息》(1838~?)。在这6家中文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这个时期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它们的办报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想征段中国人的心。起初,传教士们以为宣传基督教教义就能够敲到这一点,所以最早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确实是一份宣传宗教的刊物。可是,当他们发现上帝并不能感化中国人时,便改变了做法,转而大力宣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想用“知识的炮弹”来使中国人就范。《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就是这样做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的观念”。这一目的,它们是达到了的。
    第二,它们都尽量做到中国化。传教士们知道,他们所办报刊的读者,是具有几可翠文化传统的中国入,因而不得不使自己办的报刊适合于中国人的口味。所以,无论报刊的形式和报刊的内容,都披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比如,这些报刊都采用了中国古代报纸的传统形式—书册式,封面上印着《论语》中的孔子语录:“子日多闯,择其善者而从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章也多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经常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字样;论述问题则经常引用“四书五经”和程朱著作的用语等等。
    第三,出现了由宗教性报刊到向非宗教性报刊发展的趋势。如果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纯宗教性刊物的话,那么,它以后出版几份中文报刊的宗教性内容日益减少,非宗教性内容日益增多,并且出现了新闻、评论和广告等非宗教性报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无产阶级报刊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三个阶段:
    (1)19世纪30年代,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以经济斗争为主,最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
    (2)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以政治斗争为主,最著名的是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3)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最著名的是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1912年在彼得堡创办的《真理报》,是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与敌作战,同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
    4)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领导人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