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目的?


    参考答案:(1)依据: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金融资产的变现能力。即某种金融资产既能保全价值,又能迅速地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 (2)目的:便于中央银行了解各货币层次之间的数量变化,考察各种不同货币性的金融资产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中央银行正确估计前期货币政策的效果,预测经济的发展趋势,以便选择今后货币政策的决策方向

  • 第2题:

    中西方学者一直主张把()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A:流动性
    B:风险性
    C:盈利性
    D:安全性

    答案:A
    解析:
    西方学者在长期研究中,一直主张把“流动性”原则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流动性”好的金融资产,价格稳定、还原性强,可随时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售。

  • 第3题: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层次?


    正确答案: (1)划分依据:货币流动性。
    (2)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 第4题: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正确答案:(1)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程度较高,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相应地,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即周转不方便,相应地,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显然,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2)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是对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要求。比方说,货币当局在讨论控制货币供应指标时,既要明确到底控制哪一层次的货币以及这个层次的货币与其他层次的界限何在,同时还要回答,实际可能控制到何等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制定了也难以贯彻。

  • 第5题:

    世界各国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其“流通性”作为依据和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


    正确答案: 一般地,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可以把货币划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1、狭义货币M1
    M1=通货+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C+D=M0+D
    C://银行外的通货数量
    D://支票账户存款和旅行支票同城为活期存款
    M0:银行外流通的通货总量
    2、广义货币M2
    M2=M1+T
    T: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支付手段,包括在货币供给范围内。
    3、广义货币M3和L: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大额定期存款、机会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定期回购协议等流动生较小的资产,就得到了广义货币M3

  • 第7题:

    为什么要把货币供给划分为几个统计层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所谓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随着货币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浪潮风起云涌,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货币性”,有的能够直接作为货币发挥作用,有的略加转化就能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从而使流通中货币形式多种多样,货币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不同形式的货币或具有某种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其“货币性”是有差别的。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给,需要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和调控有较为科学的口径。
    (2)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的具体层次划分上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在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点上,看法却是一致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例如现金就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定期存款则需要经过提现或者说转成活期支票存款才有现实购买力,故流动性较弱。因此,“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现实购买力强弱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

    正确答案: (1)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程度较高,即在流通中周转较便利,相应地,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即周转不方便,相应地,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显然,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
    (2)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是对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要求。比方说,货币当局在讨论控制货币供应指标时,既要明确到底控制哪一层次的货币以及这个层次的货币与其他层次的界限何在,同时还要回答,实际可能控制到何等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制定了也难以贯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 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正确答案: 依据:流动性大小;
    意义: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有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层次?

    正确答案: (1)划分依据:货币流动性。
    (2)M1=现金+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西方学者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A:流动性
    B:稳定性
    C:风险性
    D:收益性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西方学者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流动性。

  • 第14题:

    西方学者所主张的货币层次划分依据是( )

    A.购买力
    B.支付便利性
    C.流动性
    D.金融资产期限

    答案:C
    解析:
    目前,货币层次是以金融性资产的流动性为标准,将货币流通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而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的能力,即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忙 手段的能力=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以下划分的基本原则:按照货币的流动性划分,以存款及其他 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凡所需转换时间越短,所费成本越低,则货币层 次越高。

  • 第15题:

    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 第16题:

    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及意义。


    正确答案:依据:流动性大小;
    意义: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有重要意义。

  • 第17题:

    为何要进行货币层次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在广义货币量的范围中,不同金融资产的特点不同,尤其是流动性不同导致对经济的影响力不同,国家对它们的控制力度也不同,所以货币管理当局应该根据流动性标准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以便于区别对待,抓住重点,让货币总量发挥整体作用。

  • 第18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确答案: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

    正确答案: 一般地,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可以把货币划分成以下几个不同的层次:
    1、狭义货币M1
    M1=通货+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C+D=M0+D
    C://银行外的通货数量
    D://支票账户存款和旅行支票同城为活期存款
    M0:银行外流通的通货总量
    2、广义货币M2
    M2=M1+T
    T: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支付手段,包括在货币供给范围内。
    3、广义货币M3和L: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大额定期存款、机会持有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定期回购协议等流动生较小的资产,就得到了广义货币M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要把货币供给划分为几个统计层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所谓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信用货币,随着货币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自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浪潮风起云涌,许多新的金融工具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货币性”,有的能够直接作为货币发挥作用,有的略加转化就能发挥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从而使流通中货币形式多种多样,货币流通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不同形式的货币或具有某种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其“货币性”是有差别的。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为了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给,需要对流通中的各种货币形式进行分类,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和调控有较为科学的口径。
    (2)长期以来,人们对货币供给口径的具体层次划分上有许多不同观点,但在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这点上,看法却是一致的。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例如现金就是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具有直接的现实购买力;定期存款则需要经过提现或者说转成活期支票存款才有现实购买力,故流动性较弱。因此,“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现实购买力强弱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其他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西方学者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
    A

    流动性

    B

    稳定性

    C

    风险性

    D

    收益性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中央银行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与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正确答案: 依据:流动性;
    意义:
    A、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
    B、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C、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