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老舍作品的特色包括()A、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B、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C、风格独特D、诙谐幽默E、浓郁的诗意

题目

老舍作品的特色包括()

  • A、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
  • B、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
  • C、风格独特
  • D、诙谐幽默
  • E、浓郁的诗意

相似考题
更多“老舍作品的特色包括()”相关问题
  • 第1题:

    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

    • A、曹禺的作品
    • B、老舍的作品
    • C、郭沫若的作品
    • D、田汉的作品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老舍小说的取材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的小说,无论是前期小说,还是后期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又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
    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以及相应的心态,如《老张的哲学》等;
    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种取材的倾向,有时是泾渭分明的,即在一篇小说中主要写某一类市民的生活,如《老张的哲学》就主要写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有时,则是复合形态,即在一篇小说中同时写两类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这种取材的倾向,使老舍有效地构建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小说世界”了,老舍得心应手地展示了市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调、文化素养、心理动态、语言习惯,为读者,也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市民众生相”。

  • 第3题:

    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茶馆》。


    正确答案:《骆驼祥子》

  • 第4题:

    老舍在建国后写出了不少著名的话剧作品,他的()和()被视为老舍创作发生转变的标志。


    正确答案:《茶馆》;《龙须沟》

  • 第5题:

    通过百度的方式查找老舍作品《茶馆》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搜索结果最精确的关键词是()。

    • A、老舍小说
    • B、老舍茶馆
    • C、茶馆
    • D、老舍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结合教材中《骆驼祥子》第一章,谈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①结合小说开头对祥子其“人”其“车”的描写,注入了作者自己的“陶醉”之情,语言中充满诗意。(5分)
    ②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体现了老舍语言“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5分)
    ③祥子逃回到北京,喝馄饨、吃老豆腐的描写,说明老舍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和心理体察非常深刻,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不愧为“北京市民诗人”。(5分)

  • 第7题:

    问答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具有文化反思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正确答案: 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通过百度的方式查找老舍作品《茶馆》的信息,下列选项中搜索结果最精确的关键词是()。
    A

    老舍小说

    B

    老舍茶馆

    C

    茶馆

    D

    老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有什么?

    正确答案: 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日》(1927)、《二马》(1929),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l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逗留数月,写作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回国后到抗战爆发前,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同时,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即《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写于1930-1931年问的《大明湖》,原稿被战火所焚,未能出版;另有一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及三个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显出旺盛的创作力。
    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这些作品内容广泛,风格各异,显示出老舍艺术创造的深厚功力。《四世同堂》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老舍短篇中的佳作《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等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思想价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教材中《骆驼祥子》第一章,谈谈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正确答案: ①结合小说开头对祥子其“人”其“车”的描写,注入了作者自己的“陶醉”之情,语言中充满诗意。(5分)
    ②祥子牵着骆驼走夜路的描写,体现了老舍语言“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的特点。(5分)
    ③祥子逃回到北京,喝馄饨、吃老豆腐的描写,说明老舍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和心理体察非常深刻,细节描写生动传神,不愧为“北京市民诗人”。(5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老舍小说的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小说的作品特色是对市民社会特别是北平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风俗式精细描写,并运用纯熟的北京话,带有浓厚的"京味",以致成为"京味小说"的源头。注重从文化风俗和世态人情反映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分析国民性格的弱点,探寻理想的国民人格,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是()
    A

    曹禺的作品

    B

    老舍的作品

    C

    郭沫若的作品

    D

    田汉的作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论析老舍整个小说创作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反思、批判方面的总体价值与特色。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这现实主义两部作品,都充分表露了老舍对于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在我国处于巨大历史变革的时代,民族传统文化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思想还为扭转过来的平凡市民,倍受痛苦的煎熬,他们中间有些人被无情的社会现实逼迫得走投无路,最终丧失了劳动者的美好人性;令人激动的是,更有一些人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从苦闷、彷徨中觉醒过来,走向新生活。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正是这种思想转变的艰难历程的真实纪录。《骆驼祥子》所写的悲剧之所以深刻,正在于它表现了作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好人性被摧残以及祥子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自身弱点。祥子诚实、质朴、木讷、保守,他原本是农民,来城市中寻找出路,在其生活习性与内在心态中都留下了农民的烙印。他一心想凭自己的力气拉车争饭吃,娶上老婆,建立美满的小家庭。而他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祥子的悲剧命运,是作为都市贫民所无法摆脱的必然结局。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旧的社会环境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本身的弱点,只看到自己,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知道同阶级团结起来的共同斗争,共同争取生存的权利。
    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通过劳动者个人努力,独自混好是不可能的。在《四世同堂》里,转同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作品所描写的是,居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人们的文化心态,反映了典型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祁老人这一形象就体现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他是胡同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一辈子信奉“磕头说好话”的处世哲学,并将之传授给子孙们,形成“祁家的文化”,祁瑞宣作为祁家的长孙、当家人,深受祖父“祁家的文化”的熏陶。他知道祖父的理想是“四世同堂”,并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四世同堂的家庭”,但同时他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他没发狠心将人伦中的情义斩断,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和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为此,他很痛苦。最后,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为抗战作了许多有益的事。祁瑞宣较祥子进步的地方在于,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找到了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文化。
    老舍在作品中说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民族新文化心理的建构,离不开社会斗争实践,血与火的斗争促进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更新,正是这种血与火的斗争,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不断发生裂变,消极的成分不断被淘汰,被埋葬,积极的成分蜕变而为崭新的东西,得到发扬。

  • 第14题: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 第15题:

    老舍小说创作在总体上有哪些个性特色?


    正确答案: ①老舍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②老舍为自己所开拓的文化批判领域是市民社会,主要是北京市民社会。
    ③老舍为自己作品所赋予的色彩是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它源于老舍对北京的深刻理解和浓郁的情思。
    ④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合适丰蕴、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

  • 第16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等小说具有文化反思的鲜明特色。请结合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与鲁迅的解剖“国民性”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反思有什么新的开拓?


    正确答案: ①《四世同堂》等小说文化反思的主要内涵在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解剖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和民族劣根性。《四世同堂》通过对祁家--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几代人的描写,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
    ②老舍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并有新的开拓:(1)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沉痛反思,其中重要的一个侧面是对市民生活的表现,显示了文化批判的个人特色。(2)《二马》等作品把文化批判、反思的视野扩大到中西文化的对比框架中,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 第17题:

    老舍的主要小说作品有什么?


    正确答案:在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期间,老舍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日》(1927)、《二马》(1929),先后在《小说月报》上连载。l929年,老舍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逗留数月,写作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
    回国后到抗战爆发前,老舍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同时,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即《猫城记》(1932)、《离婚》(1933)、《牛天赐传》(1934)、《骆驼祥子》(1936)、《文博士》(1936-1937)。写于1930-1931年问的《大明湖》,原稿被战火所焚,未能出版;另有一部中篇《新时代的旧悲剧》(1935)及三个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显出旺盛的创作力。
    从抗战爆发到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鼓书艺人》(1949);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1947)、中篇小说集《月牙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东海巴山集》、《微神集》。这些作品内容广泛,风格各异,显示出老舍艺术创造的深厚功力。《四世同堂》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老舍短篇中的佳作《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等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思想价值。

  • 第18题:

    《神鬼人》是()的作品,《人兽鬼》是()的作品。

    • A、巴金;老舍
    • B、老舍;巴金
    • C、巴金;钱钟书
    • D、钱钟书;老舍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老舍小说的取材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老舍的小说,无论是前期小说,还是后期小说,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其中,又主要选取了两类市民生活的题材:
    一类是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以及相应的心态,如《老张的哲学》等;
    一类是被损害被侮辱的市民生活,如《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这种取材的倾向,有时是泾渭分明的,即在一篇小说中主要写某一类市民的生活,如《老张的哲学》就主要写庸俗、灰暗的市民生活;有时,则是复合形态,即在一篇小说中同时写两类市民的生活,如《骆驼祥子》。
    这种取材的倾向,使老舍有效地构建了自己的“小说世界”。在这个“小说世界”了,老舍得心应手地展示了市民,特别是北京市民的生活情调、文化素养、心理动态、语言习惯,为读者,也为中国现代文坛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市民众生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神鬼人》是()的作品,《人兽鬼》是()的作品。
    A

    巴金;老舍

    B

    老舍;巴金

    C

    巴金;钱钟书

    D

    钱钟书;老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老舍作品的特色包括()
    A

    取材于城市下层市民生活

    B

    具有浓厚的北京地方色彩

    C

    风格独特

    D

    诙谐幽默

    E

    浓郁的诗意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结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论析老舍整个小说创作在对民族传统文化反思、批判方面的总体价值与特色。

    正确答案: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这现实主义两部作品,都充分表露了老舍对于我国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在我国处于巨大历史变革的时代,民族传统文化严重落后于社会现实,是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思想还为扭转过来的平凡市民,倍受痛苦的煎熬,他们中间有些人被无情的社会现实逼迫得走投无路,最终丧失了劳动者的美好人性;令人激动的是,更有一些人突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从苦闷、彷徨中觉醒过来,走向新生活。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正是这种思想转变的艰难历程的真实纪录。《骆驼祥子》所写的悲剧之所以深刻,正在于它表现了作为劳动者所具有的美好人性被摧残以及祥子作为普通劳动人民的自身弱点。祥子诚实、质朴、木讷、保守,他原本是农民,来城市中寻找出路,在其生活习性与内在心态中都留下了农民的烙印。他一心想凭自己的力气拉车争饭吃,娶上老婆,建立美满的小家庭。而他的希望一次次的破灭。祥子的悲剧命运,是作为都市贫民所无法摆脱的必然结局。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除了旧的社会环境外,还在于个体劳动者本身的弱点,只看到自己,只相信自己的力量,而不知道同阶级团结起来的共同斗争,共同争取生存的权利。
    他的悲剧说明,在旧中国,通过劳动者个人努力,独自混好是不可能的。在《四世同堂》里,转同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深化。作品所描写的是,居住在小羊圈胡同里的人们的文化心态,反映了典型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祁老人这一形象就体现了这种传统文化心理。他是胡同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一辈子信奉“磕头说好话”的处世哲学,并将之传授给子孙们,形成“祁家的文化”,祁瑞宣作为祁家的长孙、当家人,深受祖父“祁家的文化”的熏陶。他知道祖父的理想是“四世同堂”,并觉得自己有义务维系这“四世同堂的家庭”,但同时他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不愿留在北平当亡国奴。他没发狠心将人伦中的情义斩断,也知道家庭之累使他和许多人,耽误了报国的大事!为此,他很痛苦。最后,他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为抗战作了许多有益的事。祁瑞宣较祥子进步的地方在于,他冲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找到了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文化。
    老舍在作品中说明,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改造,民族新文化心理的建构,离不开社会斗争实践,血与火的斗争促进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更新,正是这种血与火的斗争,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在不断发生裂变,消极的成分不断被淘汰,被埋葬,积极的成分蜕变而为崭新的东西,得到发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底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1、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2、“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