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题目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 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 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 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 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更多“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最受重视和影响最大的西学是西方的人文科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影响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 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C、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 D、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中国现阶段对于科学的推崇主要源于()西学东渐。

    • A、第一次
    • B、第二次
    • C、第三次
    • D、第四次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西学东渐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哪些考古尝试?


    正确答案: 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是1926年从美国学习人类学归来的李济,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进行的发掘。但这是一次国际合作性质的工作,由美国弗里尔美术馆与清华学校研究院共同进行,美方提供经费。发掘的规模很小。但是西阴遗址的发掘成果除了它在学术界产生的整体效应外,另一个值得世人瞩目的就是:挖出了“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标本”。主持人把它带到华盛顿去检查过,证明这是家蚕的老祖先。

  • 第5题:

    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逐渐传入中国的过程。

    • A、基督教
    • B、天主教
    • C、科学技术
    • D、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为早期改革派的思想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

    • A、教会学校
    • B、西学的传入
    • C、西学东渐
    • D、科学知识

    正确答案:C

  • 第7题:

    西学东渐


    正确答案: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上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 第8题:

    “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 A、康熙
    • B、雍正
    • C、乾隆
    • D、道光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西学东渐的影响有()
    A

    制造红夷大炮

    B

    天文历算

    C

    西方科学文化著作被译介中国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学术动态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

    正确答案: 建议阅读最近几年有关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变迁影响方面的论文,了解学术界最近研究动态,好有一
    个综合的了解。
    答题要点:
    1840年,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东方的侵略,西学开始向长期与世隔绝的古老中国发起了冲击,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这段历史的进程:先是一部分开明管理和士大夫抱着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进入到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实践,结果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列强的欺辱而真正强大起来。这时“西学东渐”的规模和影响主要限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领域,其层次仅在文化的表层——物质层面。接着,民主主义维新派和革命派便先后登上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大力介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和社会学说,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此时,西学的引进已深入到文化的中层——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受到大力宣传,这是文化的深层——思想层面,其规模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影响。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也出版一些有关西方武器制造以及攻防战术的著作。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理论为指导,大张旗鼓地仿照西方国家的办法,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军与海军,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及民用企业,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建学校,掀起了一股学西方办洋务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开始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同时,电力、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也发展起来。据统计,从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的厂矿达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30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翻了两倍以上;1912年至1919年,新建的厂矿有470多家,平均每年新增67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
    其次是制度方面的影响。就政治制度而言,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第一种是维新运动中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陆续传入中国,构成了中国近代化历史中的制度文化。
    第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至少有三次大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学西方、办企业、建学校、派留学,掀起洋务思潮,从而冲击着陈腐的传统观念,使近代中国出现了三个新的开端:
    一是中国人开始有了建立新教育制度的构想和行动;
    二是开始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地位,重新估量科学技术的价值;
    三是开始初步认识到,要自强、要干实事,就不能不重视实际技能和社会效益。
    第二次是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西方民主主义制度和民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使部分国人的社会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教育界出现了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热烈讨论。特别是这次运动从始至终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把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盲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对于启发人们的理智与民主觉悟起了极大的作用。正因为有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才会有文化教育界的活跃局面,才会有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参加的“五四”爱国运动,也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总之,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国在向世界靠近,社会在逐步实现近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不断的更新:“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观念,变革观念更新了守旧观念,民主民权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观念,理智的务实观念更新了偏颇的尚虚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
    第四是教育方面的影响。中国近代每一次教育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必然的联系,“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平天国农民教育、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关系,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育思潮,从静态看是相互独立的,从动态看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以及社会变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A

    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B

    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C

    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D

    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第二次西学东渐运动,这就是曾国藩等展开的洋务运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第一次西学东渐波及的领域不包括()。

    • A、哲学
    • B、政治制度
    • C、科学技术
    • D、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

    • 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
    • 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 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 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明清以来两次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作为吸收和传播西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的浙江人,不包括()


    正确答案:华衡芳

  • 第16题:

    第一次西学东渐高潮中的特点不包括()

    • A、由传教士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
    • B、建立了良好的学术风气
    • C、依靠中国皇权支持
    • D、没有广泛在民众中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西学东渐的影响有()

    • A、制造红夷大炮
    • B、天文历算
    • C、西方科学文化著作被译介中国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结合学术动态谈谈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


    正确答案:建议阅读最近几年有关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变迁影响方面的论文,了解学术界最近研究动态,好有一
    个综合的了解。
    答题要点:
    1840年,伴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东方的侵略,西学开始向长期与世隔绝的古老中国发起了冲击,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这段历史的进程:先是一部分开明管理和士大夫抱着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进入到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实践,结果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列强的欺辱而真正强大起来。这时“西学东渐”的规模和影响主要限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领域,其层次仅在文化的表层——物质层面。接着,民主主义维新派和革命派便先后登上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大力介绍、宣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和社会学说,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此时,西学的引进已深入到文化的中层——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受到大力宣传,这是文化的深层——思想层面,其规模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近代变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影响。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也出版一些有关西方武器制造以及攻防战术的著作。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理论为指导,大张旗鼓地仿照西方国家的办法,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军与海军,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及民用企业,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建学校,掀起了一股学西方办洋务的热潮;到19世纪90年代,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潮开始兴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包括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同时,电力、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也发展起来。据统计,从1901年至1911年,全国新设的厂矿达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30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翻了两倍以上;1912年至1919年,新建的厂矿有470多家,平均每年新增67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
    其次是制度方面的影响。就政治制度而言,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第一种是维新运动中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陆续传入中国,构成了中国近代化历史中的制度文化。
    第三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至少有三次大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
    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学西方、办企业、建学校、派留学,掀起洋务思潮,从而冲击着陈腐的传统观念,使近代中国出现了三个新的开端:
    一是中国人开始有了建立新教育制度的构想和行动;
    二是开始重新考虑传统文化的地位,重新估量科学技术的价值;
    三是开始初步认识到,要自强、要干实事,就不能不重视实际技能和社会效益。
    第二次是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西方民主主义制度和民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使部分国人的社会观念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是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教育界出现了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热烈讨论。特别是这次运动从始至终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把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盲从、蒙昧中解放出来,对于启发人们的理智与民主觉悟起了极大的作用。正因为有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才会有文化教育界的活跃局面,才会有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参加的“五四”爱国运动,也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总之,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中国在向世界靠近,社会在逐步实现近代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不断的更新:“师夷长技”观念更新了“夷夏之防”观念,变革观念更新了守旧观念,民主民权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观念,理智的务实观念更新了偏颇的尚虚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社会主义观念更新了资本主义观念。
    第四是教育方面的影响。中国近代每一次教育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必然的联系,“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如改革封建旧教育、太平天国农民教育、洋务主义教育、改良主义教育、民主主义教育、教会教育、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等思潮的兴起,都与“西学东渐”有着因果关系,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育思潮,从静态看是相互独立的,从动态看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以及社会变革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第19题:

    分析西学东渐的两次浪潮


    正确答案:在近代史上有两次西学东渐的浪潮。
    第一次是在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大多是知识渊博,并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传入到中国,并将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使中西文化得以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的规模下,相互了解,相互吸收。
    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的浪潮再度兴起。这次西学东渐来势更猛,内容更加广泛。包括西方工业社会的整个文明,既有物质器用的文明,也有思想意识、政治经济和科学、民主文明等。
    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模式,并出现了探索中西文化结合的形式,西学东渐使中国逐渐拥有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文化。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西学东渐

    正确答案: 是对明代后期欧洲文化向中国和东方传播的泛称(1分)。明朝以后,欧洲殖民者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思想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入中国,其先行者和奠基人是意大利人利马窦。他在京期间,以尊儒为旗号,以所著《天主实义》为蓝本,不遗余力地进行传教活动,到他去世时已有教徒2500余人。他的传教活动注意吸纳中国传统文化,融儒学与天主教义于一体,因而在明朝官绅和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分)。其后另一些传教士相继取得合法身份,先后供职于朝廷,为推进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扩大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西学东渐”的过程在明末清初进行缓慢,()年间,随着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道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为早期改革派的思想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
    A

    教会学校

    B

    西学的传入

    C

    西学东渐

    D

    科学知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最受重视和影响最大的西学是西方的人文科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中国现阶段对于科学的推崇主要源于()西学东渐。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