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蜕壳障碍症如何防治?”相关问题
  • 第1题: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用于鱼类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性防治

    • A、蜕壳促长散
    • B、利胃散
    • C、扶正解毒散
    • D、肝胆利康散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蟹软壳或蜕壳不遂症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正确答案: 成因:水质恶化;饲料营养不全面;病菌;敌害生物;人为因素
    解决对策
    蟹苗下塘前做好彻底请塘工作,清除敌害生物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必须根据水温、蟹大小规格情况调节用药量,并注意避开蜕壳期
    随时观察水体水质变化,定期换水或药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蟹池水体氨氮等有害有毒物质超标
    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特别是钙磷比例,并在蜕壳前期适当添加蜕壳素
    蜕壳后适当换水,或泼洒钙磷添加剂增加水体钙、磷含量,并在12h泼洒增氧剂,利于蟹对钙磷的吸收

  • 第3题:

    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 第4题:

    如何知道河蟹将要蜕壳?


    正确答案:在生产上,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 第5题:

    ()主治虾、蟹蜕壳迟缓

    • A、蜕壳促长散
    • B、利胃散
    • C、扶正解毒散
    • D、肝胆利康散

    正确答案:A

  • 第6题:

    讨论CVP并发症及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并发症包括:①感染。②出血和血肿。③其他:气胸、血胸、气栓、血栓等。
    防治措施:①熟悉解剖,认真操作,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积极治疗措施。②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加强护理,每天换药更换外敷料,每天用肝素溶液冲洗导管。③操作时掌握好穿刺要点,一旦误入动脉应立即拔出做局部压迫,对肝素化患者应延长局部压迫时间。

  • 第7题:

    简述慢性肾衰竭的心血管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心包积液)、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 第8题:

    如何防治产褥期抑郁症?


    正确答案: 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妊娠、分娩知识的了解,减轻紧张和心理压力
    ②实施导乐分娩,给予产妇心理支持、生理支持和技术支持
    ③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④重症产褥期抑郁症应给予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⑤产后定期随访,提供心理咨询

  • 第9题:

    问答题
    蜕壳障碍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该症因河蟹感染疾病,或缺乏钙质及某些微量元素而引起。病蟹背部发黑,背甲上有明显棕色斑块,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缝,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①检查河蟹是否患其他疾病,对症施药,进行治疗。②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5天1次,连用三四次。③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贝壳粉和蜕壳素,并增加动物性饲料投喂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青蟹的一生中大约要经过13次蜕壳,即()次幼体发育蜕皮,6次生长蜕壳和()次生殖蜕壳。

    正确答案: 6,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如何知道河蟹将要蜕壳?

    正确答案: 在生产上,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蟹软壳或蜕壳不遂症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正确答案: 成因:水质恶化;饲料营养不全面;病菌;敌害生物;人为因素
    解决对策
    蟹苗下塘前做好彻底请塘工作,清除敌害生物
    定期进行疾病防治,必须根据水温、蟹大小规格情况调节用药量,并注意避开蜕壳期
    随时观察水体水质变化,定期换水或药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止蟹池水体氨氮等有害有毒物质超标
    选择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特别是钙磷比例,并在蜕壳前期适当添加蜕壳素
    蜕壳后适当换水,或泼洒钙磷添加剂增加水体钙、磷含量,并在12h泼洒增氧剂,利于蟹对钙磷的吸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如何促进对虾蜕壳?


    正确答案: (1)引进淡水刺激蜕壳,可抽地下水或引山溪淡水入池,使池水盐度在短时间内下降2~3,以刺激蜕壳。
    (2)在每千克饲料中加2~4克维生素C,以稳定型维生素C较佳。
    (3)使用茶麸刺激蜕壳,每个大潮期换水2~3天后,一般是池虾蜕壳高峰期,此时用15~20毫克/升浓度的茶麸,可以刺激虾体蜕壳。用法是把茶麸充分粉碎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加水均匀泼洒,泼洒时要降低水位。茶麸刺激3~4小时后,要迅速地纳进新鲜海水,刺激蜕壳要在晴天进行。定期使用茶麸,也可毒死凶猛鱼类和病菌,起到防病除害的作用。

  • 第14题:

    简述河蟹蜕壳期的管理。


    正确答案: 蜕壳前:适当冲水换水,并泼洒生石灰5ppm,避免用药;加量投喂高蛋白饲料动物性饵料,且补充添加蜕壳素与磷酸二氢钙
    蜕壳中:蜕壳区与投饵区要分开,蜕壳高峰期饲料减半投喂;保持水位稳定,保持池塘安静环境
    蜕壳后:加量投喂高蛋白饲料动物性饵料;适量换水,泼洒磷酸二氢钙5ppm;防止敌害鱼虾对软壳蟹的影响,造成回捕率的降低

  • 第15题:

    青蟹的一生中大约要经过13次蜕壳,即()次幼体发育蜕皮,6次生长蜕壳和()次生殖蜕壳。


    正确答案:6;1

  • 第16题:

    白斑综合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1)虾池放养前且底清汤消毒清楚过多淤泥和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杀死池水肿及淤泥中的病原
    (2)放养无特定病因感染的健康虾苗并控制放养密度
    (3)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水源,传染性流行病发生时养殖池不应大量交换水
    (4)如果发现虾苗带病毒未发病应采取增氧措施保证荣养不低于5mg/l在饲料中添加0.1~0.2%稳定性好的维生素C及免疫增强药物
    (5)保持虾苗环境因素稳定池内藻类稳定减少惊扰
    (6)使用药饵防止出现细菌寄生虫等并发疾病

  • 第17题:

    如何防治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症?


    正确答案: 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疾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近年断奶后各生长阶段猪均有发病。本病由圆环病毒2型感染引起,同时圆环病毒2型经常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细小病毒混合感染。该病还常引起副猪嗜血杆菌、衣原体、胸膜肺炎放射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以及链球菌等继发感染。此外,本病还与猪场的饲养管理、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和毒霉菌素的影响等有关。
    A临床症状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30%不等,死亡率5%~20%。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精神沉郁和神经症状,有的出现腹泻或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开始时部分猪发热,有的猪有特殊的结膜炎,面部、下颌和颈部水肿。如果有继发感染,则病猪可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等。
    B病理变化
    发病猪一般可见全身淋巴结肿胀,主要见于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支气管淋巴结。淋巴结病变为水肿、切面湿润、呈土黄色;有时皮质部出血,使整个淋巴结呈紫红色外观。肺脏的变化为间质性肺炎,呈棕黄色和棕红色斑驳状,手触之有橡皮样弹性。心脏变形、质地柔软、心冠脂肪萎缩。胸膜炎、腹膜炎,肝脏萎缩或肿胀,呈土黄色。肾肿胀,颜色变浅,皮质变薄,有时有出血点或混灰白色病灶。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则心包炎、肝周炎、胸膜肺炎相当明显。
    C预防
    (1)全进全出,彻底消毒。
    (2)控制温度。断奶后的第一、二周的温度最好在30℃以上,以后每周下降2℃,但昼夜温差不能太大。
    (3)减少应激。应采取措施保证应激反应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4)减少免疫。目前还没有圆环病毒2疫苗,可在断奶前接种细小病毒疫苗,按程序接种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
    (5)隔离饲养。断奶过程中应该将病猪、瘦弱的仔猪挑出放在病猪舍或病猪栏内饲养,并且在饲养过程中也应该把病猪挑到病猪栏内饲养。
    (6)分群饲养。严禁混群饲养,不能将不同来源、不同日龄的猪混群,缩小保育舍、生长育肥猪舍猪栏的面积,最好能够每一栏以窝为单位,这样就避免了交叉传播的机会。
    (7)早期断奶。早期断奶降低了圆环病毒2型从母猪向仔猪传播的机会。
    (8)定期监测。定期对种猪进行血清学检测,淘汰圆环病毒2型的阳性母猪和公猪,降低其垂直传播的比例。
    (9)避免频繁引进种猪。在引进种猪时一定要有至少45天的隔离期,不能直接将引进的后备母猪在育肥舍内或直接混入种群。

  • 第18题:

    简述少尿期最容易出现什么并发症?多尿期又容易出现什么并发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少尿期并发症:
    1、全身并发症:
    ①消化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②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憋气、胸痛等;
    ③循环系统症状:高血压、心力衰竭、肺水肿、各种心率失常及心肌病变;
    ④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躁动、谵妄、抽搐、昏迷等;
    ⑤血液系统症状:出血倾向及轻度贫血;
    ⑥感染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酸、高钾、低钠、低钙、高磷
    多尿期并发症:先高钾后低钾,先低钠后高钠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发现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去除,是防止发生ARF的关键。

  • 第19题:

    蜕壳不遂


    正确答案:是指蟹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

  • 第20题:

    单选题
    ()主治虾、蟹蜕壳迟缓
    A

    蜕壳促长散

    B

    利胃散

    C

    扶正解毒散

    D

    肝胆利康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河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防治产褥期抑郁症?

    正确答案: 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妊娠、分娩知识的了解,减轻紧张和心理压力
    ②实施导乐分娩,给予产妇心理支持、生理支持和技术支持
    ③避免不良因素刺激
    ④重症产褥期抑郁症应给予心理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⑤产后定期随访,提供心理咨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用于鱼类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性防治
    A

    蜕壳促长散

    B

    利胃散

    C

    扶正解毒散

    D

    肝胆利康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