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里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首先是真情,他认为好诗必定是真情诚意的抒发,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借评阮籍诗,肯定其中饱蕴着真情郁气,给阮诗以高度评价。从诗主真情论出发,第九首他批评陆机诗“斗靡夸多费览观”,只要“心声”传达到,何必“斗靡夸多”写得太多太长呢?也是从主真情论出发,他反对诗说假话,言不由衷,第六首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评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针砭十分深刻。其次是实感,他认为真情必须来自切实的生活感受,第十一首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强调诗要抒写诗人的亲身真实感受,只在心中暗中摸索,临摹前人作品,就想画出秦川长安的真实图景那是不可能的。
更多“结合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实际,谈谈你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心画”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怎样欣赏音乐作品,你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怎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想法?


    正确答案: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欣赏音乐的思路。
    我们可以把音乐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乐欣赏与其他文艺欣赏基本上是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带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可从两方面来探讨。
    1、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的客观对象的音乐本体;
    2、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主体的听众在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及其个性差异。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是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讲,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欢快、热烈的。听一段“楼台会”(此时爱情已受到封建势力阻挠),感受感情深化过程。多个乐器在呼应,大提琴象征着恶势力,小提琴象征梁祝,二人如泣如诉,缠缠绵绵,生离死别;当速度变化,进入了"哭坟"段落后,音乐发展越来越激动,达到高潮有,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反抗的意愿、内心世界的刻划:哭腔--悲愤--呐喊、呼唤着,最后投进……,这样的展现过程,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牵动着你的心一起在涌动。音乐的特点就是引人界入,文学作品可以冷静地品味,而好的音乐作品,引人投入,不以主观意志转移,音乐的律动诱发你身体运动机制与音乐相协调。

  • 第2题: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正确答案:抒情主体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式建立在抒情主体——作者的基础上,所以说,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我们决不能断定作者就是抒情主人公。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出于虚拟的审美视界中。在审美的世界中,作者总会在更高的审美理想指导下去抒发作为艺术真实的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即通过审美提炼后的情感。因此,处于创作状态、艺术世界中的创作者,以现实世界当中的作者的真正人格,或者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总是有差距的,不能将两者简单的统一起来,或断定二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

  • 第3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和理解。


    正确答案: 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
    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 第4题: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和意见。


    正确答案:李清照主张词要讲故实(即要用典故),要讲格调高雅、典重。而柳永词喜用口语、用俗语、俚语,再加上柳词内容有许多写下层人物(如演员、妓女等)的情爱,所以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李清照就认为‚词语尘下‛。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于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阁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而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较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其中的确有流于庸俗者,但据此而予以全盘否定,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颇之处的,其实柳词当时很受欢迎,有道是‚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

  • 第5题:

    结合陶渊明作品,阐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一语天然万古新一诗的内容和观点。


    正确答案:元好问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

  • 第6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 第7题:

    结合陶渊明作品,阐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一语天然万古新”一诗的内容和观点。


    正确答案: 元好问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文学史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如何理解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诗歌的批评?

    正确答案: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结合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实际,谈谈你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心画心声总失真一诗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里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首先是真情,他认为好诗必定是真情诚意的抒发,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借评阮籍诗,肯定其中饱蕴着真情郁气,给阮诗以高度评价。从诗主真情论出发,第九首他批评陆机诗‚斗靡夸多费览观‛,只要‚心声‛传达到,何必‚斗靡夸多‛写得太多太长呢?也是从主真情论出发,他反对诗说假话,言不由衷,第六首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评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针砭十分深刻。其次是实感,他认为真情必须来自切实的生活感受,第十一首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强调诗要抒写诗人的亲身真实感受,只在心中暗中摸索,临摹前人作品,就想画出秦川长安的真实图景那是不可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韩愈、秦观的诗歌创作实际;谈谈你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有情芍药含晚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一诗的理解与看法。

    正确答案: 元好问的这首诗是评论秦观的诗。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奇怪异、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但是他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刘震云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请结合他的作品谈谈你对他的创作的认识。

    正确答案: 刘震云关于当代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归列于"新写实小说"。他的《塔埔》描写的是一群高考复读生的生活,获得了1987-198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被当作"新写实"的重要作品。《一地鸡毛》的人物小林,在刘震云此前的小说《单位》中已经出现。《单位》主要是写小林这个小职员在"单位"这一公共空间中,被磨去个性的过程;但《一地鸡毛》则写的主要是小林的日常生活,是他的私人空间,而在这一空间中,人的自我意识的被侵蚀是更为可怕的,因为已经无路可逃。"一地鸡毛"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在小说的结尾处,小林梦见自己在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舒服,度日如年。"生活就是由鸡毛蒜皮一类的琐事和人的皮屑一样令人恶心的感觉组成的,既让人"舒服",又让人难过;舒服,是从活着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这一角度而言,难过,是从精神层面来说的。《温故1942》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和蝗灾,百姓饿孚遍野,而国民政府照样课捐纳税。于是,小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姓面对这样一个政府,是饿死不当亡国奴,还是为了活命而甘向侵略者低头。小说写到,很多百姓见了白人就下跪,灾民吃了日本人的粮食,还缴了国民党军队的枪。中国的政府在国际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才出来赈灾,而赈灾之款又被贪官污吏给搜刮去。在《温故1942》中,刘震云的语调是少见的激愤,小说中还陈列了很多调查报告式的分析,以及直接的控诉与质问。《故乡相处流传》处理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混合交叉。曹操、袁绍、猪蛋、六指、"我"沈姓小寡妇等虚构的或历史上实有其名的形形色色人等,共同活跃在三国、明、清以及1960年代,他们不断地在历史中重复出现。"风水轮流转",不同时期掌权的人物不同,但领导者永远只是使用暴力,被领导者成为暴力镇压的对象,为了逃祸,只能盲目顺从,因此,一旦夺取政权后,就同样地使用暴政。历史在不同时期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在作者刘震云这里,历史就是专制与被专制,就是官对民的压榨。刘震云的历史观和我们通常所习见的历史观并不一致,在《温故1942》当中,一反官修历史的冠冕堂皇,百姓也露出了为了活命而不顾国民的羞耻心的"本质",刘震云的批判的锋芒既指向统治者,也指向一般被压迫者。他把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请下圣坛,揭露他们的无耻龌龊与虚伪,曹操、袁绍、慈禧、朱元璋无不遭到作者锋利之笔的解构。对"人民",刘震云也毫不留情,"人民"总是势利的,谁得势就跟随谁。作者当然期望于人民的觉醒。刘震云在政治、历史、现实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其中的黑暗面,所以他致力于批判,但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出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结合文学史和作家作品的实际,谈谈你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心画心声总失真”一诗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里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首先是真情,他认为好诗必定是真情诚意的抒发,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借评阮籍诗,肯定其中饱蕴着真情郁气,给阮诗以高度评价。从诗主真情论出发,第九首他批评陆机诗“斗靡夸多费览观”,只要“心声”传达到,何必“斗靡夸多”写得太多太长呢?也是从主真情论出发,他反对诗说假话,言不由衷,第六首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评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针砭十分深刻。其次是实感,他认为真情必须来自切实的生活感受,第十一首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强调诗要抒写诗人的亲身真实感受,只在心中暗中摸索,临摹前人作品,就想画出秦川长安的真实图景那是不可能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体会,谈谈你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认识。


    正确答案: 网络文学作品的优点在于它的短小、精悍,富有娱乐趣味,以及开放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由于网络文学作品具有“发表”的高度自由性,导致了作品题材的随意化和语言的情绪化不可避免;阅读者若没有较高的分析鉴别能力,难免不受到消极方面的影响。

  • 第14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和实质的理解。


    正确答案: (1)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2)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3)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
    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
    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
    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4)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 第15题: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正确答案: (1)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一规定确定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
    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般包括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和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三个层面:首先,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是指每个公民在入学机会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规定,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公民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性。其次,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获得教育条件、教育待遇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对此,《〈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和《教育法》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实施义务教育,应当为适龄儿童和少年提供的受教育的基本条件为:“(一)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二)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三)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同时,还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第三,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是指公民在接受教育后,有获得学校和社会公正评价的平等权利。这种平等主要体现为学业成绩和品行评价上的平等、进一步求学机会上的平等、就业机会上的平等等。《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受教育者享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第二,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受教育机会平等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教育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尽快实现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法则规定国家对这些地区及人群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扶持。《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实施。
    此外,女童、流动人口子女、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也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 第16题:

    结合韩愈、秦观的诗歌创作实际;谈谈你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有情芍药含晚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一诗的理解与看法。


    正确答案: 元好问的这首诗是评论秦观的诗。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奇怪异、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但是他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 第17题: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莫里哀喜剧艺术的看法。


    正确答案: 在莫里哀的诸多作品中,最为人们称道的大概就是讽刺性的理性喜剧《伪君子》。《伪君子》又是莫里哀创作中战斗性最强的一部作品,它通过答丢夫的丑陋表演,对邪教士的伪善进行了尖锐犀利的揭露和批判。这部喜剧在艺术上充分体现了古典主义戏剧的原则,它结构严谨,矛盾集中尖锐,层次分明。譬如,按照“三整一律”,剧中地点安排在奥尔贡家就不能改变,而莫里哀能充分利用这个室内环境进行巧妙的艺术构思:大密斯藏在套间,奥尔贡躲在桌下,都是对于剧情发展有着关键意义的情节,达尔杜弗的求爱和艾耳密尔的巧计,离开这个室内环境就无法令人相信。
    另外,《伪君子》的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点墨成金的特点,譬如道丽娜的明晰、朴素、生动,达尔杜弗的矫饰、造作、词藻堆砌等等。古典主义由于其自身的种种弊端被后世所批判,比如有人说它脱离历史和现实生活,但莫里哀却是个例外。
    正如余秋雨所说:“某一时代的戏剧作品要延续到另一个时代,就必须叩开那个时代千万观众心灵的门扉,被他们的审美心理结构所接纳。人们的心理结构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因此从根本上说,广大观众总是有接纳以往时代一切具有真正美学生命的戏剧的可能的。”任何有意义的、优秀的东西都属于任何时代和所有的民族,莫里哀能受到人们一致的评价和尊敬,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启迪,其原因是不难理解的。
    《伪君子》以其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它不仅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欧洲贵族时代喜剧中成就最高的作品。在欧洲戏剧史上,莫里哀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戏剧家,他把欧洲的喜剧提高到真正近代戏剧的水平;
    莫里哀的原创性在于从闹剧发展出了一种批判性的喜剧,有意表现一些身心残缺的形象,展现了放纵意志的阴暗喜剧。可以说,莫里哀喜剧的艺术魅力并没有随着法国古典主义的消逝而成为过去,其民主内容和倾向给死气沉沉的古典主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 第18题:

    结合文学史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如何理解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齐梁诗歌的批评?


    正确答案: 陈子昂对齐梁文风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缺少那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风骨强劲的作品。这两点批评,概括了六朝,特别是齐梁诗的弊端,击中了要害。

  • 第19题:

    结合作品谈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风格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正确答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它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心境,且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宇宙情怀。如《钴鉧潭西小丘记》。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和意见。

    正确答案: 李清照主张词要讲“故实”(即要用典故),要讲格调高雅、典重。而柳永词喜用口语、用俗语、俚语,再加上柳词内容有许多写下层人物(如演员、妓女等)的情爱,所以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李清照就认为“词语尘下”。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于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阁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而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较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其中的确有流于庸俗者,但据此而予以全盘否定,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颇之处的,其实柳词当时很受欢迎,有道是“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陶渊明作品,阐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一语天然万古新一诗的内容和观点。

    正确答案: 元好问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你怎样欣赏音乐作品,你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怎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的想法?

    正确答案: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欣赏音乐的思路。
    我们可以把音乐欣赏和其他艺术欣赏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音乐欣赏与其他文艺欣赏基本上是相通的,但由于音乐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带有自己的特点,通常可从两方面来探讨。
    1、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的客观对象的音乐本体;
    2、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作为欣赏主体的听众在欣赏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反应及其个性差异。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具体是指乐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构成因素。不同的节奏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得旋律具有鲜明的个性。一般来讲,节奏缓慢、沉重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情绪情感总是偏于忧郁、悲伤。那些节奏轻快、急促的音乐作品,传达给听众的情绪情感总是偏于欢快、热烈的。听一段“楼台会”(此时爱情已受到封建势力阻挠),感受感情深化过程。多个乐器在呼应,大提琴象征着恶势力,小提琴象征梁祝,二人如泣如诉,缠缠绵绵,生离死别;当速度变化,进入了"哭坟"段落后,音乐发展越来越激动,达到高潮有,这中间有一个发展过程。反抗的意愿、内心世界的刻划:哭腔--悲愤--呐喊、呼唤着,最后投进……,这样的展现过程,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它牵动着你的心一起在涌动。音乐的特点就是引人界入,文学作品可以冷静地品味,而好的音乐作品,引人投入,不以主观意志转移,音乐的律动诱发你身体运动机制与音乐相协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陶渊明作品,阐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一语天然万古新”一诗的内容和观点。

    正确答案: 元好问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