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瞿秋白的苏俄访问。”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访问控制的功能。


    正确答案: 1、防止非法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
    2、允许合法用户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
    3、防止合法用户对受保护的网络资源的非授权访问。

  • 第2题:

    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是谁?()

    • A、鲁迅
    • B、瞿秋白
    • C、郭沫若
    • D、矛盾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战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的实质是什么?这一政策的实施对苏俄有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采取军事非常手段,按军事主义原则调节国家的生产和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也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 第4题:

    简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间、领导者、内容及作用。


    正确答案: ①开始时间:1921年。
    ②领导者: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第5题:

    我国最早实地报道苏俄情况的记者有()

    • A、瞿秋白
    • B、杨刚
    • C、俞颂华
    • D、李宗武
    • E、萧乾

    正确答案:A,C,D

  • 第6题:

    瞿秋白在1921年的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的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出()

    • A、苏俄已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 B、苏俄探索实践按劳分配原则
    • C、苏俄已逐步消灭财产私有制
    • D、农业集体制已经在苏联建成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1918年《苏俄宪法》的意义。

    正确答案: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一种新型的现代宪法——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1918年7月,第五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宪法(根本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宪法,苏俄宪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突破了资产阶级宪法和宪政的局限性,使宪法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其次,它第一次系统地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使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再次,苏俄宪法推动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此外,苏俄宪法还使宪法突破了西方文化的范围,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瞿秋白在1921年的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的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出()
    A

    苏俄已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B

    苏俄探索实践按劳分配原则

    C

    苏俄已逐步消灭财产私有制

    D

    农业集体制已经在苏联建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1922年由列宁亲自领导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劳动法典。
    A

    《苏俄劳动法》

    B

    《苏俄劳动法大纲》

    C

    《苏俄劳动法典》

    D

    《苏俄劳动法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1922年苏俄刑法典的基本特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巾属苏联“法典化”时代颁布的法典有 (. )
    A

    《苏俄刑法典》

    B

    《苏俄土地法典》

    C

    《苏俄劳动法典》

    D

    《苏俄海商法典》

    E

    《苏俄海关法典》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在“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I、毛泽东: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影响很大的新报刊。1919年7月,该刊创刊于长沙,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五四运动前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深受《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8年4月,他和蔡和森等青年知识分子组织了新民学会,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同年秋,他第一次到北京,在北大任职图书馆助理员,参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活动,进一步受到新文化运动及其领导人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回到长沙。五四运动爆发后,毛积极领导进步学生投身运动,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报刊,大力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湘江评论》名义上是学联机关报,实际上起着指导整个湖南革命运动的作用,而且影响及于全国。《湘》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周报,以述评为主,把事实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毛泽东署名发表的政论、述评、杂文将近40篇。他精心编辑这张报纸,新闻、评论,全都用白话文写作。该刊进行了彻底反封建反帝宣传,总结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中外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革命主张。《湘》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它把无政府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派别,从而错误地加以赞扬,这表明它正处于一种过度的状态。但是总的说,它在当时的民主主义报刊中是具有特色的,深受广大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的欢迎的。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反动势力十分畏惧《湘》的舆论影响,在第五期被印的时候即遭查封。毛后来又接办了《新湖南》,该刊被称为是《湘》的化身。他还指导新民学会会员掌握《湖南通俗报》的出版,担任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创办长沙文化书社,经销《新青年》等进步书报,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揭露旧制度,传播新思潮,对于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起到了推进作用。
    II、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于1919年7月创刊,天津学联机关报,周恩来主编。周恩来在南开时曾经积极参加学生报刊的编辑工作,主编会刊《敬业》杂志,担任南开校刊《校风》的纪事类主任和总经理。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从日本回国投身爱国运动,负责筹办并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把这份报纸办成出色的民主主义报刊,五四运动革命风暴中的战斗号角。《天津》是对开大张报,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该报本着民主主义的精神,密切配合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宣传鼓动,这是该报的特色。广大读者称赞《天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周恩来在五四时期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他重视报刊的舆论作用。同时他还以《天津》为中心组成天津各校学生报刊参加的天津学生报社联合会,总只是联络感情,交换意见,造成强有力的言论机关,以指导社会,监督政府及会外各言论机关。1919年9月,周恩来天津进步青年组成觉悟社,主编出版刊物《觉悟》。
    III、瞿秋白:瞿秋白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1月,同郑振铎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的苏俄。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和通讯,还写了著名的通讯报告集《俄乡纪程》等。他的作品如实的、深刻的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列主义、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苏俄期间1922年2月加入共产党,并于8月中断了同《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

  • 第14题:

    1922年由列宁亲自领导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劳动法典。

    • A、《苏俄劳动法》
    • B、《苏俄劳动法大纲》
    • C、《苏俄劳动法典》
    • D、《苏俄劳动法则》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简述个人访问。


    正确答案:由调查者对单个受访者进行的访问,可以采取结构式访谈,即询问一些预定的问题,也可以采取无结构式自由访谈的形式。
    好处:调查者可以在面对面访问的同时对受访者进行观察;调查者在访问过程中可以根据受访者的态度和访谈效果调整访谈内容或访谈进程;调查者可以通过与受访者的情感交流鼓励对方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增加信息获取量;调查者可以针对访谈中出现的双方难以沟通的问题进行必要调整,避免所答非所问,提高访谈效果,有时,受访者的回答还可能启发调查者提出新的问题。
    缺点:费用高、访问数量有限、调查者个人素质对访谈效果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等。

  • 第16题:

    简述瞿秋白生平。


    正确答案: 瞿秋白(1899—1935),江苏武进人。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曾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国际歌》最早翻译者、我党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学者;曾两次觐见革命导师列宁;著名的记者、作家、有名的“大才子”,精通俄、法、英等国语言;与鲁迅共同领导了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鲁迅曾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将以同怀视之”。
    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国民党“一大”又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共“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常委,成为中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民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23年1月回国到1927年7月这段时间里,瞿秋白负责主编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又负责编辑《向导》、《前锋》两个刊物,还承担了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又创办并编辑《热血日报》。他一共撰写了200多篇文章,100多万字。他在这些文章中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常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和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批判了各种错误的思潮(其中包括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等的错误观点),及时地给工农群众指引斗争方向。

  • 第17题:

    苏俄宪法产生的意义。


    正确答案:(1)它突破了资产阶级宪法和宪政的局限性,使宪法成为无产阶级实现民主和组织国家政权的根本法。并形成了无产阶级宪法和资产阶级宪法并行的发展局面。
    (2)它第一次系统地规定了经济制度,扩大了宪法的调整范围,使宪法由传统的政治领域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推动了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发展。使宪法突破了西方文化的范围,开始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 第18题:

    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则材料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
    • 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
    • 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是谁?()
    A

    鲁迅

    B

    瞿秋白

    C

    郭沫若

    D

    矛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瞿秋白生平。

    正确答案: 瞿秋白(1899—1935),江苏武进人。我党早期杰出领导人,曾主持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国际歌》最早翻译者、我党最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中国政治、经济问题的学者;曾两次觐见革命导师列宁;著名的记者、作家、有名的“大才子”,精通俄、法、英等国语言;与鲁迅共同领导了上海左翼文化运动,鲁迅曾赠言“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斯世将以同怀视之”。
    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国民党“一大”又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中共“四大”、“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常委,成为中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为党的理论建设和宣传工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国民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1923年1月回国到1927年7月这段时间里,瞿秋白负责主编党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又负责编辑《向导》、《前锋》两个刊物,还承担了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和撰稿,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又创办并编辑《热血日报》。他一共撰写了200多篇文章,100多万字。他在这些文章中宣传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常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主张,揭露帝国主义的血腥罪行和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批判了各种错误的思潮(其中包括国民党右派戴季陶等的错误观点),及时地给工农群众指引斗争方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在“五四时期”的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I、毛泽东: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影响很大的新报刊。1919年7月,该刊创刊于长沙,是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五四运动前期,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深受《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8年4月,他和蔡和森等青年知识分子组织了新民学会,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同年秋,他第一次到北京,在北大任职图书馆助理员,参与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活动,进一步受到新文化运动及其领导人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的影响,五四运动前夕回到长沙。五四运动爆发后,毛积极领导进步学生投身运动,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报刊,大力开展反帝反军阀的斗争。《湘江评论》名义上是学联机关报,实际上起着指导整个湖南革命运动的作用,而且影响及于全国。《湘》是一张四开四版的小型周报,以述评为主,把事实报道和评论相结合。从形式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注目。毛泽东署名发表的政论、述评、杂文将近40篇。他精心编辑这张报纸,新闻、评论,全都用白话文写作。该刊进行了彻底反封建反帝宣传,总结辛亥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中外历史教训,提出了“民众大联合”的革命主张。《湘》存在一定历史局限性,它把无政府主义看作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派别,从而错误地加以赞扬,这表明它正处于一种过度的状态。但是总的说,它在当时的民主主义报刊中是具有特色的,深受广大革命青年和爱国人士的欢迎的。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评价它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反动势力十分畏惧《湘》的舆论影响,在第五期被印的时候即遭查封。毛后来又接办了《新湖南》,该刊被称为是《湘》的化身。他还指导新民学会会员掌握《湖南通俗报》的出版,担任长沙《大公报》馆外撰述员,创办长沙文化书社,经销《新青年》等进步书报,他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揭露旧制度,传播新思潮,对于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起到了推进作用。
    II、周恩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于1919年7月创刊,天津学联机关报,周恩来主编。周恩来在南开时曾经积极参加学生报刊的编辑工作,主编会刊《敬业》杂志,担任南开校刊《校风》的纪事类主任和总经理。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从日本回国投身爱国运动,负责筹办并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把这份报纸办成出色的民主主义报刊,五四运动革命风暴中的战斗号角。《天津》是对开大张报,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该报本着民主主义的精神,密切配合政治形势的发展,进行强有力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宣传鼓动,这是该报的特色。广大读者称赞《天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周恩来在五四时期有着丰富的办报经验,他重视报刊的舆论作用。同时他还以《天津》为中心组成天津各校学生报刊参加的天津学生报社联合会,总只是联络感情,交换意见,造成强有力的言论机关,以指导社会,监督政府及会外各言论机关。1919年9月,周恩来天津进步青年组成觉悟社,主编出版刊物《觉悟》。
    III、瞿秋白:瞿秋白1917年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同年11月,同郑振铎等人创办《新社会》旬刊,并日益倾向社会主义,向往十月革命的苏俄。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坚持在苏俄采访活动两年,采写《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等数十篇新闻和通讯,还写了著名的通讯报告集《俄乡纪程》等。他的作品如实的、深刻的报道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的状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马列主义、布尔什维克党的了解,在一代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在苏俄期间1922年2月加入共产党,并于8月中断了同《晨报》《时事新报》的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我国最早实地报道苏俄情况的记者有()
    A

    瞿秋白

    B

    杨刚

    C

    俞颂华

    D

    李宗武

    E

    萧乾


    正确答案: E,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瞿秋白的苏俄访问。

    正确答案: 1920年10月,北京《晨的》和上海《时事新报》派其作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期科采访。从1921年初到1922年底,瞿秋白在苏俄度过了整整两个年头。其俄文名“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访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向国内读者报道苏俄现状。从1920年10月18日在哈尔滨写的第一篇报道《哈埠见闻上之珲春事件》起,到1923年1月25日回到北京写的最一篇报道《赤俄之归途》止,先后在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等报章上发表了50篇通讯报道和专论,计20余万字。此外,还撰写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俄国议学史》、《俄国革命记》等4本专著。他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苏联当时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