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皈依道教有什么途径?”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三皈依?


    正确答案: 道教戒律的一种,又称“三归依”。修道者奉行的基本准则。至心昄依十方道宝、经、师三宝。《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二:“至心昄依十方道宝,当愿众生起回向,一切信礼;至心昄依十方经宝,当愿众生心开悟解,受持转诵;至心昄依十方师宝,当愿众生普上法桥,无有障碍。

  • 第2题:

    为什么说想皈依时不能推延,有了信心就要马上皈依?


    正确答案: 藏族有句俗话:“晚上睡觉时的念头,早上起来后就没有了。”你今天对佛陀有信心,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有了。所以你要趁现在有信心的时候,不要问父亲,也不要问母亲,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马上皈依,有了皈依,这一生就有了真实的意义,没有皈依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

  • 第3题:

    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 第4题:

    皈依以后,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你平时做到了几条?


    正确答案: 不应做的三条:皈依佛陀后,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徒交往。
    应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顶戴。

  • 第5题:

    为什么要皈依(佛)这样的对象?


    正确答案: (1)自己的问题解决了。
    (2)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3)他是以大悲心去救度别人,没有限制。
    (4)普利一切有恩无恩。

  • 第6题:

    牛魔王是一个自由者,不皈依道教,也不皈依佛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请说说你的体会。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 第8题:

    问答题
    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想皈依时不能推延,有了信心就要马上皈依?

    正确答案: 藏族有句俗话:“晚上睡觉时的念头,早上起来后就没有了。”你今天对佛陀有信心,过段时间就不一定有了。所以你要趁现在有信心的时候,不要问父亲,也不要问母亲,不用征求任何人的同意,马上皈依,有了皈依,这一生就有了真实的意义,没有皈依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皈依道教有什么途径?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便有道教居士的称呼。清·赵翼〈陔余丛考〉卷36引吴曾〈能改斋漫录〉云:居士之号起於商周之际。佛教初起时是一种对抗印度的正统宗教婆罗门教的,它被後人称之为「沙门思潮」。沙门就是出家人。所以佛教开始时是实行出家制度的。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皈依佛法但不出家的人士,称为居士。比如著名的佛教理论家维摩诘,就是居士。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渐渐出现了中国本身的居士。特别是禅宗、净土宗的传播,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和其他受到俗务绊身的人士信仰佛教,由此大大增加了佛教居士的数量。全真派起于金代。王重阳创道时抛弃家庭,他收的徒弟如马钰等七子也都出家。因此全真派一开始便实行出家制度。后来在全真教中也出现了皈依而不出家的人士,称为居士。正一派因为只要受箓,便是正式弟子,出家与否不作硬性规定,也就不需要特别指明在家出家的分别。现在一般将在家的道教徒泛称为居士。拜师是道教中常见的授徒方式,它所确定是入道者与直接授予他道法的道士之间的关系。师徒授受是道门常见的一项基本制度。一般来说,修道者都要投拜名师,以为学道进业的前提。凡道法的授受,都是由师传弟子。历史上有「法不传六耳」之说,足见拜师对於道法传承的重大意义。早期道教尚未普遍建立授箓制度,投名师不仅确定著本人与师傅的关系,而事实上是入道的开始,所以十分慎重。早期的道经出世,都有得之者四十年才能再传他人的规定,所以拜师与收徒都是极其严肃极其庄重的事。以後正一、全真都形成了规范的拜师制度。正一派的拜师是受箓的前提之一。一般来说,正一派道士必须先拜师入道,随师学习经戒,师父在此期间,一方面教授有关知识、道法,一方面观察其言行,品行无亏者才能举荐他受箓。《全真清规》首列《指蒙规式》,称「大凡初真童蒙出家,寻问名师,然後投礼。既然出家,听从师训,长必成人。」同时对师尊来说,则必须考察其人品行,合格者才能收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叫皈依佛教?

    正确答案: 皈依佛教有两种皈依法:
    一种是受戒皈依;
    一种是信念皈依。
    受戒皈依就是皈依者寻找一个懂得戒律、自身受过相应的戒且保持戒行清净的戒师,按律部的仪轨,请求传戒。
    信念皈依就是经过学习,对佛法产生信念,立志皈依三宝,并按皈依要求行事。
    若无坚定的信念,不坚持三皈五戒和十善戒,只参加受戒仪式,从形式上取得一个三宝弟子的“资格”,不能算真正的皈依弟子。何况,现在有很多戒行不清净的传戒者,不按戒规行事,搞所谓“遥控传戒”、“卖皈依证”等。还有进行违法活动的江湖骗子也不少,皈依者必须当心上当受骗。
    真正的皈依是思想上的皈依,信念上的皈依。这种皈依表面虽然没有皈依的标志,也不搞什么形式,但只要信念和思想行为符合佛法的标准,就是真正的皈依弟子。
    皈依的前提是对佛法有所了解,并产生正确的信念,立志以佛、菩萨为做人的榜样,以佛法为行为准则,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道教有符箓?


    正确答案: 符箓亦称“符字”、“墨箓”、“丹书”。道教法术一。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指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的笔画屈曲、似字非字、似图非图的符号、图形;箓指记录于诸符间的天神名讳秘文,一般也书写于黄色纸、帛上。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符箓术导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又记:费长房向卖药翁(被称为壶公)学道,卖药翁“为作一符,曰:‘以此主地上鬼神。’……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众多的符书。所创符箓难以数计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一)复文。多数由二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画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二)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三)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四)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带。有用于驱鬼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鬼;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魂。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符箓术的思想基础是鬼神信仰,称其有召神劾鬼、镇魔降妖之功效者,自不可信,而用以治病偶尔称有“小验”者,也并非其驱逐了致病之“鬼”,可能别有原因。据推测,某些病本轻微的患者,因相信符箓,饮符水后,造成一种鬼已驱去、病已脱身的心理态势。这类似于医学上的心理疗法,起作用的不是符箓本身,而是符箓所引发的积极心理状态,促使人体调动防御机制克服了疾病。另一种可能是气功的作用。如某些书符道士有很好的内炼工夫,书符时运气于符上,以之治病,而产生一定疗效。现代气功已经证明能治某些疾病,这种以符载气治病的方法,或许对某些病人有效。道书所谓“符无正形,以气而灵”,正是指此。道教自创始以来,即以符、箓、斋、醮为主要活动方式,其历史源远流长。但究竟何谓符箓,何谓斋醮,众说纷纭。有说纯属封建迷信,不屑一顾,有谓内含科学哲理,需正确对待。根据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保存资料,并采访龙虎山地区终生从事道教事业的老道工,应该讲所谓的符、箓、醮并非像社会上一般人所说的那样,它也有一定哲理,否则就不可能历代相传,延续至今。

  • 第14题:

    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我只皈依上师不皈依普通的出家人”,这种说法合理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合理。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 第15题:

    皈依三宝之后,戒律中为何规定不能皈依外道?这是不是因为佛教太缺人了?你有什么体会?


    正确答案: 看三界众生非常可怜,他们寻找的解脱之路唯一佛陀才有;而佛陀的解脱真理,在佛法中可以出现;佛法的内容,唯一僧众可以接受,有闻思修行的机会。所以,如果皈依三宝,今生会快乐,来世也会快乐,最终可以获得解脱。就像是一个好老师,父母会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不愿孩子被坏老师带坏了,因此,以真理为标准的话,皈依三宝后不能皈依外道的原因就在于此。并不是我们佛教太缺人了,你皈依以后,一定要把你关在里面不让出去。其实你想出去完全可以,不过你的前途令人堪忧。一旦皈依了三宝,就有了生生世世快乐的开端,但若今天皈依,明天又开始背叛,这对佛教来讲没什么损失,可对你而言还是非常可惜。所以佛经中制定了皈依戒的要求,如果你今天皈依佛陀,明天又到外道殿堂里杀鱼宰鸡供养天神,这没有多大意义。

  • 第16题:

    什么叫皈依佛教?


    正确答案: 皈依佛教有两种皈依法:
    一种是受戒皈依;
    一种是信念皈依。
    受戒皈依就是皈依者寻找一个懂得戒律、自身受过相应的戒且保持戒行清净的戒师,按律部的仪轨,请求传戒。
    信念皈依就是经过学习,对佛法产生信念,立志皈依三宝,并按皈依要求行事。
    若无坚定的信念,不坚持三皈五戒和十善戒,只参加受戒仪式,从形式上取得一个三宝弟子的“资格”,不能算真正的皈依弟子。何况,现在有很多戒行不清净的传戒者,不按戒规行事,搞所谓“遥控传戒”、“卖皈依证”等。还有进行违法活动的江湖骗子也不少,皈依者必须当心上当受骗。
    真正的皈依是思想上的皈依,信念上的皈依。这种皈依表面虽然没有皈依的标志,也不搞什么形式,但只要信念和思想行为符合佛法的标准,就是真正的皈依弟子。
    皈依的前提是对佛法有所了解,并产生正确的信念,立志以佛、菩萨为做人的榜样,以佛法为行为准则,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

  • 第17题:

    有一名佛信徒,皈依拜师,一直拜,拜三位,四位,五位是什么意思?假使原来禅宗皈依拜师的信者,然后变更入净土宗法门者,有必要再拜净土宗的师吗?


    正确答案:按皈依三宝,其僧之解释,即众之义,实则皈依师者,即皈依一切僧也。彼若非求戒,又不求学,专尚皈依多人,大概系不明佛理之人。

  • 第18题:

    皈依三宝后需要遵守什么戒律?


    正确答案:要守持禁戒和行持戒两种:
    禁戒:皈依佛者不能皈信世间神灵,皈依法者不能危害众生,皈依僧者不能与邪门外道为伍,不能在思想言行方面亵渎三宝,对佛陀、经典、僧人必须以敬重三宝之礼仪对待,不能犯不敬之罪。
    行持戒共有六条:
    一是须常思维三宝之功德而一心树立皈依之信念;
    二是思念三宝之恩而奉行供养;
    三是宣传三宝功德,教育众生皈信三宝;
    四是念其皈依利益,常修皈依之法;
    五是无限信赖三宝,以三宝之法作为为人处世的标准;
    六是将三宝珍视如生命般不放弃、不怠慢。

  • 第19题:

    “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结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有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 第20题:

    判断题
    牛魔王是一个自由者,不皈依道教,也不皈依佛教。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世间皈依、小乘皈依、大乘皈依在时间和发心上有什么差别?如果别人问你是哪一种皈依,你会怎么回答?

    正确答案: 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世间皈依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天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世间皈依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大小乘的皈依以什么来区分?如果按照这种标准,你属于哪一种皈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二者的皈依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区分,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不具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结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有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