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

题目

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


相似考题
更多“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寺院大、居士多、法会开得隆重,是否就意味着佛法非常兴盛?请以理分析。


    正确答案: 真正的佛教是具相善知识传授佛法后,自己精进如理如法修持,对所闻法内容的在自相续中生起真正的定解,对佛法的意义一直思维。寺院大、居士多、法会隆重,若不能给众生带来利益,或者不能在自己的相续中有一丝证法的影子,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不是真正的兴盛。佛法的兴盛与建筑、人数、法会等形式上的内容关系不大,外在的形式是为内在的需要服务的,寺院建得再大,不传讲佛法,就没有教法;不设法令信士生起菩提心、实实在在的修行,就没有证法。而教法和证法都没有,不能算作佛法兴盛。

  • 第2题:

    请举例说明: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什么必须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


    正确答案: 若没有通达一切学问,一方面不能成就遍知佛果,另外也不能饶益一切众生。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意思是说,菩萨若未精通五明,不可能获得一切智智的佛果,尤其在利益众生时,为了制服对佛教具有成见者,也为了摄受与佛教有因缘者,菩萨必须通达一切知识,如此才能圆满自他二利。

  • 第3题: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

    • A、做社会慈善事业 
    • B、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 C、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 D、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既然与凡愚相处有害无利,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否与大乘菩提心相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作为大乘修行人,不能舍弃众生,将他们置之不顾、抛之脑后,但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的行为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可以展开,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可以行持,务必要掌握这个分寸。如果现在因缘没有成熟,尽量不要接近他们,不然很有可能被他们同化。
    这与大乘菩提心不相违。因为凡愚的威力和加持力非常强,如果自己没有定力,只会随顺他们,最后使道心彻底退失。我们应遵循佛陀的教言,内心中不能舍弃众生,但自己的菩提心受到影响时,行为上还是要值得注意,主要以自己行持善法为主!

  • 第5题:

    D/P与D/A对出口商来说哪个风险更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⑴D/P与D/A相比,承兑交单D/A对出口商来说风险较大
    ⑵与付款交单相比,承兑交单因为存在买方在汇票到期日拒付的风险,那时卖方将钱货两空,所以对卖方来说,D/A比D/P风险大,应慎重使用

  • 第6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 第7题:

    问答题
    既然与凡愚相处有害无利,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是否与大乘菩提心相违?为什么?

    正确答案: 作为大乘修行人,不能舍弃众生,将他们置之不顾、抛之脑后,但要明白的一点是,我们的行为在什么样的人群中可以展开,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可以行持,务必要掌握这个分寸。如果现在因缘没有成熟,尽量不要接近他们,不然很有可能被他们同化。
    这与大乘菩提心不相违。因为凡愚的威力和加持力非常强,如果自己没有定力,只会随顺他们,最后使道心彻底退失。我们应遵循佛陀的教言,内心中不能舍弃众生,但自己的菩提心受到影响时,行为上还是要值得注意,主要以自己行持善法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发菩提心与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比起来,哪个利益更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发菩提心的利益更大。因为发菩提心的对境是三界六道的一切有情,时间是轮回未空之际对众生作饶益,以悲心与智慧无有疲厌地救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痛苦,暂时给予他们身心的安乐,究竟赐予佛果。而建寺院、开法会、救济灾民,若无菩提心的摄持,只是一些表面的形象,所救济的也只是少数众生,时间最多是一生一世,给予众生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因此二者相比起来,菩提心的利益远远胜过前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正确答案: 一、缘众生的大悲。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
    二、缘佛果的智慧。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
    A

    做社会慈善事业 

    B

    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C

    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D

    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 佛经上说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14题:

    有人认为:“有钱可以忏罪修福,供养僧众、建寺院、修佛像。别人若阻碍我赚钱,应该对他恨之入骨。”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如果你追求利养时,有人在中间造违缘,你就对他生嗔恨心,这样不仅没办法净除罪障、积累福德,反而依此断送福德而产生罪业。前面也讲过,对菩萨生一刹那的嗔恨心,能够摧毁千劫的福德,过患非常非常可怕。假如为了利养而嗔恨造障碍者,自己的罪业会增长、福德会灭尽,不但没有任何利益,且对修行有极大障碍。

  • 第15题:

    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 佛经上说过,发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广修无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广度无量众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华严经云:"菩提妙法树,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则真,心真则志愿坚固,信仰便始终不转移,而能勇猛精进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 第16题:

    如果一个人给你一亿美金,另一个人教你发菩提心,你觉得谁对你的恩德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后者的恩德大。一亿美金暂时可以让我的生活比较舒服、快乐,但用完之后就没有了,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很容易造下恶业,令自己的来世感受痛苦。而真正教我发菩提心,不仅可以逐渐消除相续中的我执,斩断造恶业的根源,而且过去所造的恶业通过菩提心的生起,也可以逐渐得以清净,并趋入解脱道,不再沉溺于生死苦海,两相对比,故后者的恩德大。

  • 第17题:

    桑耶寺(建于779年)以什么寺院作 为建寺蓝本?


    正确答案: 以古代印度波罗王朝高波罗王在摩掲陀所建的欧丹达菩黎寺为蓝本。

  • 第18题:

    发菩提心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请一一说明。你是不是这样发菩提心的?


    正确答案: 一、缘众生的大悲。就是发心利益一切有情,即缘一切有情生起大悲。
    二、缘佛果的智慧。就是愿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的佛果。
    观察自己,平时行持善法,也常能以这种菩提心来摄持,为此,也随喜并愿更好地行持。但也时常发现无记的状态或不如理的状态,愿皆能完全转为正法,如理以行持大乘佛法。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人认为:“有钱可以忏罪修福,供养僧众、建寺院、修佛像。别人若阻碍我赚钱,应该对他恨之入骨。”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对。如果你追求利养时,有人在中间造违缘,你就对他生嗔恨心,这样不仅没办法净除罪障、积累福德,反而依此断送福德而产生罪业。前面也讲过,对菩萨生一刹那的嗔恨心,能够摧毁千劫的福德,过患非常非常可怕。假如为了利养而嗔恨造障碍者,自己的罪业会增长、福德会灭尽,不但没有任何利益,且对修行有极大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D/P与D/A对出口商来说哪个风险更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⑴D/P与D/A相比,承兑交单D/A对出口商来说风险较大
    ⑵与付款交单相比,承兑交单因为存在买方在汇票到期日拒付的风险,那时卖方将钱货两空,所以对卖方来说,D/A比D/P风险大,应慎重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请举例说明: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什么必须通达世出世间的一切学问?

    正确答案: 若没有通达一切学问,一方面不能成就遍知佛果,另外也不能饶益一切众生。弥勒菩萨在《经庄严论》中云:“若未通五明,圣者不成佛,为制服摄他,自知而学之。”意思是说,菩萨若未精通五明,不可能获得一切智智的佛果,尤其在利益众生时,为了制服对佛教具有成见者,也为了摄受与佛教有因缘者,菩萨必须通达一切知识,如此才能圆满自他二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