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因为获得菩提心以后,对自我就不会特别重视,如此一来,许多痛苦便会自然消失。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心里所有的折磨、痛苦、障难等全部源于我执而产生,假如没有我执,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痛苦。人们为家庭、为感情、为财富所感召的痛苦,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一个“我”字,如果对“我”不在乎而对众生特别在乎的话,生活就会非常快乐。
更多“为什么获得菩提心以后就会非常快乐?”相关问题
  • 第1题:

    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依靠什么样的后行令其不断增上、强大?


    正确答案: 要赞美菩提心的功德,使自他生起欢喜心,得到鼓励。

  • 第2题: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 第3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 第4题:

    看到可怜的众生心生不忍,这是菩提心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这不能称为菩提心,因为没有发过心的世间善人或外道慈善人士,他们的相续中也有,这只能算是一种怜悯心,怜悯心的对境只是个别众生,而菩提心则是缘天边无际的一切有情。

  • 第5题:

    为什么对于资源的竞争必然存在?()

    • A、能力越强获得的资源和能量越多。
    • B、世界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
    • C、创造的财富越多,获得的资源越多。
    • D、获得的资源越多,人就越快乐。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什么是纯培养?如何获得纯培养?为什么获得纯培养对微生物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2
    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通过分离纯化的方法获得纯培养。
    重要性——通过研究纯培养,人们不仅可以证明特定微生物能引起特定疾病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特征。纯培养技术的发明为细菌分类学、遗传学和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工具。是微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对于人们在很多时间内就承认微生物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第7题:

    问答题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佛法的精华教义是大乘菩提心?

    正确答案: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省庵大师说:“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没有菩提心,一切修学都不是佛法的范围了。弘扬了菩提心,就是真正弘扬了如来教法;一切佛法都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八万四千法门,离开了菩提心,不再称其为佛法,也不能获得成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获得菩提心以后就会非常快乐?

    正确答案: 因为获得菩提心以后,对自我就不会特别重视,如此一来,许多痛苦便会自然消失。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心里所有的折磨、痛苦、障难等全部源于我执而产生,假如没有我执,就根本不会有这些痛苦。人们为家庭、为感情、为财富所感召的痛苦,说来说去都是围绕一个“我”字,如果对“我”不在乎而对众生特别在乎的话,生活就会非常快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正确答案: 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为什么对于资源的竞争必然存在?()
    A

    能力越强获得的资源和能量越多。

    B

    世界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

    C

    创造的财富越多,获得的资源越多。

    D

    获得的资源越多,人就越快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正确答案: 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 第14题:

    布里奇斯认为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 A、快乐和愤怒
    • B、快乐和厌恶
    • C、快乐和恐惧
    • D、快乐和痛苦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获得菩提心后,自己通过哪些方面生起欢喜心?


    正确答案: 通过两方面生起欢喜心,一是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是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 第16题:

    如果没有菩提心,直接修大圆满、大手印,能不能获得成就?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得到究竟的佛果。因为修任何法以发心为要,若以恶心修密法降伏自己的怨敌,来世将会堕入恶趣;若以小乘心修大圆满、大手印,最多只能得小乘果位,只有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成就真正的佛果。

  • 第17题:

    为什么点浇口能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何种情况不宜采用点浇口?


    正确答案:因为浇口位置灵活,浇口附近变形小。多型腔时采用点浇口容易平衡浇注系统;对投影面积大的塑件或易变形的塑件,采用多个点浇口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点浇口能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对于成型流动性不好的热塑性塑料不宜采用点浇口。

  • 第18题:

    问答题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正确答案: 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作为利根者,同时受愿、行两种菩提心是可以的;作为钝根者,则应次第地先受愿菩提心,然后再受行菩提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菩提心是最大的善业、最好的亲人?

    正确答案: 菩提心既能让众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又能让众生断除一切痛苦,还能将其相续中的愚痴全部瓦解,这样的心态,就是世间中最好的善业;它无条件地遣除我们所有的困难、增上我们的快乐,所以是我们最好的亲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倘若生起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此处的菩提心指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

    正确答案: 指世俗菩提心。因为在《华严经》中用金刚宝来比喻菩提心,金刚宝虽然可以被毁坏,但毁后能立即可以恢复,世俗菩提心也有如是性质。如果此菩提心是指登地菩萨才有的胜义菩提心,那是不能毁坏的,用金刚宝比喻很不恰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果没有菩提心,直接修大圆满、大手印,能不能获得成就?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得到究竟的佛果。因为修任何法以发心为要,若以恶心修密法降伏自己的怨敌,来世将会堕入恶趣;若以小乘心修大圆满、大手印,最多只能得小乘果位,只有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成就真正的佛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别人赞美我的时候,他必然很快乐。我已经发了菩提心,众生快乐我也快乐,所以我喜欢赞叹,主要是随喜别人的快乐。”这种说法你如何驳斥?

    正确答案: 你既然能对众生的快乐感到高兴,那么这种随喜应该很广大,可以遍及每一个众生吧!但实际上你的心好像很会拣择,当别人赞叹你的敌人时,你为什么不去随喜呢?那时你不但不高兴,反而生起嗔恼痛苦,这与你的说法完全相反。别人的名声传扬各方而喜悦时,你在旁边的心境如何呢?可见,你的说法自相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