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以何法普劝苦海众生,得能回头是岸?”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见病重者,极愿代为祈祷求佛菩萨加被,令其消除病苦,并增正信,然又恐道力微薄,未获感应反令众生疑惑佛菩萨之神力,不知平素修何法,存何心方遇事能得感应?


    正确答案:凡受病苦,皆属夙孽,已熟之果,虽发忏悔,事已嫌迟,况自不悔耶?他人代忏,乃是忏者慈悲之心,自有功德,惟忏者得多分,被忏者得少分耳。然尚须被忏者信心生愧否则少分亦不感应也。凡属佛法,均有力量,不必分别,更应知佛法不可思议,业力亦不可思议,法力胜业力,则业可消,业力胜法力,则业不消。

  • 第2题:

    一切法之由来?初始何有神识?起初何会造业,得现在之果?是如何产生众生之神识?盼详知。


    正确答案: 此问有四,兹分答之。
    一、一切法从心生,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
    二、真性不生不灭,无始元明,但不守自性,一动而有无明,名曰无始无明。元明者为真性,无明者谓神识,真正哲理,只云无始,若言初始,不合逻辑。
    三、无明即不觉,不觉即迷‘惑’,迷惑自颠倒,颠倒即造‘业’,造业是因,有因即结果,如是则六道三途,生老病死,万劫千生,展转至今,旧业新业,累累不清,旧债不了,新业又增,头出头没,尘劫无已。
    四、如能明了前答,无始元明及无始无明数句,此即自解之矣。

  • 第3题:

    如果观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能常示现,直接救化众生,众生不就更容易救化吗?为什么要众生看不见佛,而常沈苦海,而猜疑?


    正确答案:佛与菩萨,皆多化身,落叶飞花,皆可悟道,是落叶飞花,皆佛化身,在自己之器利钝,悟不悟耳。昔释尊在舍卫国,分明佛身现世,而舍卫城中之人,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说?佛菩萨之身,无刹无时而不现,要在众生有缘无缘而已。

  • 第4题:

    普贤行愿品言:‘恒顺众生’,但众生染恶易,习善者难,若一味顺乎众生。则易趋下,而有同流合污之虞,不知在‘恒顺众生’的原则下,如何教化众生,引入佛门?


    正确答案:同流合污是凡夫,若菩萨者,和而不流,随顺者和也,不流者为转他也,读经须会其义,如四摄法,亦有利行同事二种,岂为同流合污耶?世书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佛经曰:‘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明此义,则知非是助纣为虐也。

  • 第5题:

    老鹰的每日生活,只有杀生害命,别无所靠。吾念佛之人,以普救众生为目的,如果眼见老鹰捕食,众生命危,吾人见之必驱走老鹰,救众生命,每每如此,众生得活命喜矣。老鹰始终不得食,命在危急,苦不堪言矣。如何就能满众生愿?


    正确答案:眼见众生命在危急,挺身拯救,乃是悲心驱使。只求一时心之所安,后来对加害者如何筹划,实非我力所及。倘欲彻底两全,每日悬肉于树,以待饥鹰则可矣。能为之乎?兹有一喻:见人被奸被盗挣扎之际,自必予以同情,出为援解。不必过虑行奸行盗之人,不遂其欲,岂非有不得妻不得食之患欤?

  • 第6题:

    反常气候中,"至而太过"的涵义是指下列何项()

    • A、冬至后以得甲子,天得温和
    • B、冬至后未得甲子,天因温和
    • C、冬至后以得甲子,天未温和
    • D、冬至后以得甲子,天大寒不解
    • E、冬至后以得甲子,天温如盛夏

    正确答案:E

  • 第7题:

    多选题
    手持锡杖或手捧如意珠,能满足众生无边善愿,人称大愿菩萨是(  )。
    A

    文殊菩萨

    B

    普贤菩萨

    C

    地藏菩萨

    D

    大势至菩萨


    正确答案: B,D
    解析:
    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地藏受释迦牟尼的嘱托,在释迦牟尼寂灭而弥勒下世前的这段“无佛世界”度化众生,地藏膺此重任,发下宏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域未空,誓不为佛”,人称“大愿菩萨”。A项,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文殊菩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锐利)、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B项,普贤又译为“遍吉”,专管“理德”,表“大行”,具体职责是将佛门所推崇的“善”普及到一切地方,人称“大行菩萨”;D项,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 第8题:

    问答题
    如果观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能常示现,直接救化众生,众生不就更容易救化吗?为什么要众生看不见佛,而常沈苦海,而猜疑?

    正确答案: 佛与菩萨,皆多化身,落叶飞花,皆可悟道,是落叶飞花,皆佛化身,在自己之器利钝,悟不悟耳。昔释尊在舍卫国,分明佛身现世,而舍卫城中之人,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说?佛菩萨之身,无刹无时而不现,要在众生有缘无缘而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常见病重者,极愿代为祈祷求佛菩萨加被,令其消除病苦,并增正信,然又恐道力微薄,未获感应反令众生疑惑佛菩萨之神力,不知平素修何法,存何心方遇事能得感应?

    正确答案: 凡受病苦,皆属夙孽,已熟之果,虽发忏悔,事已嫌迟,况自不悔耶?他人代忏,乃是忏者慈悲之心,自有功德,惟忏者得多分,被忏者得少分耳。然尚须被忏者信心生愧否则少分亦不感应也。凡属佛法,均有力量,不必分别,更应知佛法不可思议,业力亦不可思议,法力胜业力,则业可消,业力胜法力,则业不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以何法普劝苦海众生,得能回头是岸?

    正确答案: 此须应机说法,并无定式。如对无成见之人,说因果,劝念佛,亦自大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大小乘佛教去别的是:
    A

    在玄奘取经后,小乘佛教逐渐式微,在中国现已失传

    B

    北传佛教多是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多是小乘佛教

    C

    小乘教义偏于自身“脱离苦海”,大乘不仅要自身“脱离苦海”,还要“普度众生”

    D

    小乘佛教修习的终极正果是阿罗汉;大乘佛教修习的终极正果是佛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老鹰的每日生活,只有杀生害命,别无所靠。吾念佛之人,以普救众生为目的,如果眼见老鹰捕食,众生命危,吾人见之必驱走老鹰,救众生命,每每如此,众生得活命喜矣。老鹰始终不得食,命在危急,苦不堪言矣。如何就能满众生愿?

    正确答案: 眼见众生命在危急,挺身拯救,乃是悲心驱使。只求一时心之所安,后来对加害者如何筹划,实非我力所及。倘欲彻底两全,每日悬肉于树,以待饥鹰则可矣。能为之乎?兹有一喻:见人被奸被盗挣扎之际,自必予以同情,出为援解。不必过虑行奸行盗之人,不遂其欲,岂非有不得妻不得食之患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诸法因缘生,真如本性是何因缘生,众生是否有限,若无限那菩萨何能度空?


    正确答案:‘诸法因缘生’是方便法,真如是无为法,何能以有为而生无为?经云:‘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古德偈云‘非因缘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象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众生有无问题,经云:‘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是明众生永不能尽。菩萨累劫随顺众生,度化众生,从不休息,经云:‘众生界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众生与菩萨,两皆无限也。

  • 第14题:

    佛度众生否?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


    正确答案:佛动静语默,皆是度众,而空尽度众之相,故曰佛不度众生。众生性德皆佛,修德以显之,自显自性,故曰佛不度众生。讲说有理有事,此从理上立言也。

  • 第15题:

    我们祖先对陆地的感情非常深,对海洋则比较淡薄,因此,中国人喜欢说()。

    • A、寸土必争
    • B、寸地必得
    • C、苦海无边
    • D、回头是岸

    正确答案:A,B,C,D

  • 第16题:

    僧尼不拜他神,见了金刚经有云‘无有高下’若论神圣能可以德证果之大小,想起人在苦海漂流以何不拜?


    正确答案:僧尼为三宝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师,师不拜弟,理之当然,有何怪异。

  • 第17题:

    ‘玄奘大师灵骨归国奉安专辑’下篇二一五页八行,大师答以瑜珈师地论是弥勒菩萨所作,弥勒菩萨是过去的菩萨,未来的佛,中间应化何身使众生认识,以何方式传达瑜珈师地论使众生知道?


    正确答案:世尊在日,各法会上之菩萨,有他方来者,有此土生者。弥勒菩萨与世尊同时,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出家为佛弟子,如舍利弗及目犍连等,知其由来,则不疑此论矣。

  • 第18题:

    多选题
    我们祖先对陆地的感情非常深,对海洋则比较淡薄,因此,中国人喜欢说()。
    A

    寸土必争

    B

    寸地必得

    C

    苦海无边

    D

    回头是岸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一切法之由来?初始何有神识?起初何会造业,得现在之果?是如何产生众生之神识?盼详知。

    正确答案: 此问有四,兹分答之。
    一、一切法从心生,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
    二、真性不生不灭,无始元明,但不守自性,一动而有无明,名曰无始无明。元明者为真性,无明者谓神识,真正哲理,只云无始,若言初始,不合逻辑。
    三、无明即不觉,不觉即迷‘惑’,迷惑自颠倒,颠倒即造‘业’,造业是因,有因即结果,如是则六道三途,生老病死,万劫千生,展转至今,旧业新业,累累不清,旧债不了,新业又增,头出头没,尘劫无已。
    四、如能明了前答,无始元明及无始无明数句,此即自解之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诸法因缘生,真如本性是何因缘生,众生是否有限,若无限那菩萨何能度空?

    正确答案: ‘诸法因缘生’是方便法,真如是无为法,何能以有为而生无为?经云:‘非因非缘亦非自然。’‘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古德偈云‘非因缘非自然,妙中之妙玄中玄,森罗万象光中现,寻之不见有根源。’众生有无问题,经云:‘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是明众生永不能尽。菩萨累劫随顺众生,度化众生,从不休息,经云:‘众生界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是众生与菩萨,两皆无限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佛度众生否?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

    正确答案: 佛动静语默,皆是度众,而空尽度众之相,故曰佛不度众生。众生性德皆佛,修德以显之,自显自性,故曰佛不度众生。讲说有理有事,此从理上立言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医学上所谓细菌是否众生?是何道众生乎?什么业力来转变?请指示出自何经?引经示证。

    正确答案: 世间之物,分三大类,曰动、曰植、曰矿。动物有情,以业力通于九有;植矿无情,不造六道之业,无所受报。细菌,属于下等植物,为无情之物体,不列何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僧尼不拜他神,见了金刚经有云‘无有高下’若论神圣能可以德证果之大小,想起人在苦海漂流以何不拜?

    正确答案: 僧尼为三宝之一,乃人天百神之师,师不拜弟,理之当然,有何怪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