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题目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相似考题
更多“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世尊在世,见一蚂蚁,说七佛出世,未脱蚁身,七佛出世是若干年?


    正确答案:一佛成就,三阿僧祇。至于出世距隔之时间,则未见经文。但知弥勒佛降生,距释迦佛是五十六亿万年,再此住劫为二十小劫所积,载有千佛出世。据此,佛与佛出世,似亦无一定时间。假若以五十六亿万年之少数论,以七乘之,已是三百九十二亿万年,其长可知矣。

  • 第2题:

    为什么说即便是乞丐妓女,只要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正确答案: 不管外表的行为怎么不如法,身份如何低劣,但若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他不可能不成办众生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必定会令众生趋入菩提正道中,所以即便是乞丐妓女,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 第3题: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 第4题:

    《入菩萨行论》中说要布施身体,《四百论》中说要保护身体,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矛盾。只要对众生有利益,也为了断除自己的贪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把身体欣然布施给一切众生。但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自己在修法上暂时用得上这个身体,那就要保护它,但目的为了众生,这也是我们修持佛法的宗旨。因此,从利他的角度来讲,身体一定要布施给众生,但为了修持佛法,我们也应该保护它,用两个侧面来解释就不会有矛盾。

  • 第5题:

    论中有时说人身是臭皮囊,有时又说人身是渡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身体?


    正确答案: 针对初学者来说,这是较普遍的疑点。经论中阐述每一个观点,都是针对不同层次,有一定目的。在前面说人身不净,是引导我们断除对它的庸俗贪执,因为“恶则此身轮回因”,贪执自身而作恶是众生沉溺于轮回之因;现在说人身是船,是从“善则此身解脱船”这方面而说。人身是宝,是度脱自他的最好工具,如善加利用,它能成办解脱自他的二利事业。在《学集论》中广泛摘录教证,阐述了贪执身体的过患与运用身体修善法的功德,这是从不同方面或层次而得出的观点,一方面让我们去认识身体,断除贪执,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利用它修善的功德。本论结合了这两方面,结合了小乘与大乘的观点,让我们合理地看待人身。

  • 第6题:

    文峰塔正南面为三身佛像,佛经中说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问答题
    论中说舍弃菩提心必定会堕入恶趣,那么舍利子尊者因地时舍弃了菩提心,为什么没有堕落,反而获得了阿罗汉果?请引用各大论师的观点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这是特殊的因果业报现象,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思议,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可现量知道。这并不是推诿,因为佛陀宣说过: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一般众生造某种因,定会有某种果报,但是有些特殊业力关系,不一定会如此,这是极为微妙、深密的道理,并非一般人所能了知。《入中论》也说:“由说诸法依缘生,非诸分别能观察”,“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佛陀超离一切善恶分别的究竟智慧,方能观察微妙的因果缘起,其他有情去观察,只能是盲人摸象,根本得不出完整、正确的答案。
    对此,各大论师亦有不同的解释,《普明论》和《释论》中说:“某人舍弃了菩提心,后来也能得以解脱,这说明业力不是凡人可思维的,唯一是佛陀才能了知的行境。”《入菩萨行论广释》中说:“舍利子虽然舍弃了菩提心,但他没有舍弃出离心,所以没有堕落。”善天论师回答说:“虽然舍弃了方便的菩提心,但他后来再三地受持,所以没有破菩萨戒。”布布达论师则认为:“舍利子舍弃了世俗菩提心,但没有舍弃胜义菩提心——无我的空性智慧,所以他没有堕落。”对布布达论师的观点,无著菩萨在《善说海》中也是非常赞同。但上师如意宝说:“不管怎么说,这些只能是一种代表个人的想法而已,真正的微细因果只有佛智才可了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论中有时说人身是臭皮囊,有时又说人身是渡船,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身体?

    正确答案: 针对初学者来说,这是较普遍的疑点。经论中阐述每一个观点,都是针对不同层次,有一定目的。在前面说人身不净,是引导我们断除对它的庸俗贪执,因为“恶则此身轮回因”,贪执自身而作恶是众生沉溺于轮回之因;现在说人身是船,是从“善则此身解脱船”这方面而说。人身是宝,是度脱自他的最好工具,如善加利用,它能成办解脱自他的二利事业。在《学集论》中广泛摘录教证,阐述了贪执身体的过患与运用身体修善法的功德,这是从不同方面或层次而得出的观点,一方面让我们去认识身体,断除贪执,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利用它修善的功德。本论结合了这两方面,结合了小乘与大乘的观点,让我们合理地看待人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依照弥陀经三十七种道品中四念处,观身不净,佛法之常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除了人身以外就不会精进修道,只限人身晓得修佛法,能得修证佛果,既然如此,这句观身不净就有些地方不合法,我们由于无始以来修了好多果报方能得到人身,以后又想要做佛,修佛去若是观这重要的人身,是不净者,那为何能修业呢?既不净那里会得佛果报?

    正确答案: 获得人身,在能闻道起修,可以解脱,是其难能可贵处。其求解脱之因,在了悟浊身可厌,而希求得法身,如不知厌,则贪爱不求解脱矣。天身胜好,贪爱不知解脱,三途身劣,愚迷而不能闻道,皆无解脱机缘。故能观身不净,厌而起修者,亦惟有人耳,此二句并不矛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世尊在世,见一蚂蚁,说七佛出世,未脱蚁身,七佛出世是若干年?

    正确答案: 一佛成就,三阿僧祇。至于出世距隔之时间,则未见经文。但知弥勒佛降生,距释迦佛是五十六亿万年,再此住劫为二十小劫所积,载有千佛出世。据此,佛与佛出世,似亦无一定时间。假若以五十六亿万年之少数论,以七乘之,已是三百九十二亿万年,其长可知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人说:“学了密宗以后,身体就是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正确答案: 这一点,应根据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中,“自如常”之义为()
    A

    自然跟往常一样

    B

    自然跟原来一样

    C

    像原来一样

    D

    跟过去没有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 第14题:

    有人认为《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不一样,应以科学证实的现量为准;又有人说《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并非凡人的现量所见的器世界,而是断惑证真的佛的境界。对此应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对器世界存在状态有多种说法,大乘经典中的说法与小乘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密教经典中的说法又和大乘显教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
    《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学说是佛教中比较普遍流行的小乘教的说法。
    第二种影响较大的是华严世界说,此说认为宇宙广大无边,依众生的业力所现的器世界也形状各异,多如微尘。这个娑婆世界属于无量世界中的华严世界。华严世界体系主体是雪海遍照如来,在此如来的每个毛细孔有亿万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雪海遍照如来手心中的一个微尘世界的亿万分之一的更小的微尘世界。
    第三种是出自密续的时轮世界说,时轮的大瞻部洲,形状与地球有相似之处,时轮天文日月蚀测算结果与现代天文完全一致。
    根据上述情况,藏传佛教认为俱舍世界说,只是不同众生业力所现的各种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状态,世俗智既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其说,只是众说中的一说。

  • 第15题:

    有人说:“学了密宗以后,身体就是清净的坛城了,燃指供佛犯密乘戒。”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正确答案: 这一点,应根据我们相续中的烦恼与执著来区分:如果自相续确实与如来的坛城无二无别,或者对身体没有执著而观为清净坛城的话,即使你是显宗的修行人,不用燃指供佛也可以;如果对自己的身体特别贪执,认为身体很不清净,就算你是密宗的修行人,燃指供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 第16题:

    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 第17题:

    三身佛中.报身佛名叫“卢舍那佛”,表示证得绝对真理的最高智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问答题
    论中说:“我们不清净的身体,如果有了菩提心,就会变得跟佛身一样。”若是这样,初发心的人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请以理说明。

    正确答案: 论中的观点主要侧重于菩提心的功德,是说如果相续中产生了菩提心,从因的方面就具足了佛身的相好庄严。但由于凡夫人并未断尽二障之故,所以从异熟果的方面而言,现在不可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然由于菩提心的摄持,我们不清净的身变得像佛身一样有价值,堪为人天供养处,并能在很快的时间内圆满佛果,具足种种相好庄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人认为《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不一样,应以科学证实的现量为准;又有人说《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并非凡人的现量所见的器世界,而是断惑证真的佛的境界。对此应如何看待?

    正确答案: 对器世界存在状态有多种说法,大乘经典中的说法与小乘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密教经典中的说法又和大乘显教经典中的说法不一样。
    《俱舍论》中的器世界学说是佛教中比较普遍流行的小乘教的说法。
    第二种影响较大的是华严世界说,此说认为宇宙广大无边,依众生的业力所现的器世界也形状各异,多如微尘。这个娑婆世界属于无量世界中的华严世界。华严世界体系主体是雪海遍照如来,在此如来的每个毛细孔有亿万世界,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雪海遍照如来手心中的一个微尘世界的亿万分之一的更小的微尘世界。
    第三种是出自密续的时轮世界说,时轮的大瞻部洲,形状与地球有相似之处,时轮天文日月蚀测算结果与现代天文完全一致。
    根据上述情况,藏传佛教认为俱舍世界说,只是不同众生业力所现的各种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状态,世俗智既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其说,只是众说中的一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美国学者康芒纳曾说:“如果我们毁灭了它(环境),我们的最先进的技术就会变得无用,任何依赖于它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也将崩溃”,这体现了环境义务具有不可抗辩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果给佛菩萨作沐浴,是否他们的身体也像我们一样不干净?为什么?此举有什么功德?

    正确答案: 不是。《般若经》、《现观庄严论》中说,得到了一地菩萨的果位,身上的不净部分,如污垢、尘垢、虱子等小含生全部都没有了,更何况是佛陀了。之所以作这样的沐浴,实际上是为了清净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因为佛陀是一切功德圆满的智慧身体,如果把他作为对境,以清净心来作沐浴的话,所有的资粮就会得以圆满,所有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即便是乞丐妓女,只要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正确答案: 不管外表的行为怎么不如法,身份如何低劣,但若相续中具有菩提心,他不可能不成办众生今生来世的一切利益,必定会令众生趋入菩提正道中,所以即便是乞丐妓女,也值得我们恭敬顶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有人说:“很多教言都说菩提心是成佛之因,所以为了出离轮回、获得究竟安乐的佛果,我必须要发菩提心。”请分析这种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正确答案: 关键要看是为了谁而获得佛果。如果只是为了自己获得佛果,享受安乐,那这种说法不合理,因为直接与菩提心的本体相违;假如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这种说法就很合理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