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只闻以香花供养佛菩萨,不闻以蜡烛供养也。请问燃烛供佛者是何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缘觉又曰辟支佛,是未到菩萨境界,菩萨尚未称佛,因何辟支佛,有加一佛字呢?


    正确答案:触缘而自悟者,简称曰独觉,梵语独曰辟支,觉曰佛陀,觉有大小种种不同,佛亦有藏通别圆之异。普通称佛者,多指三劫福慧,觉行圆满之佛,与辟支自有等差,如中国古代尧舜禹汤文武称王,周末七国之君亦称王,汉之诸侯亦多封王者,虽皆曰王,品位岂无别耶?

  • 第2题:

    佛菩萨圣诞日,供养水果时,应向佛菩萨说什么话?请老居士指教。


    正确答案:但掏诚心供养,佛与菩萨自然照鉴,不必述辞,感应无差。

  • 第3题:

    观世音菩萨与佛有何差别、关系?闻观世音是觉位大菩萨,彼非已成佛乎?


    正确答案:佛在果位,菩萨修位,以月喻之,光有盈亏,佛如十五之月,光明圆满。菩萨在修地,步步前进,由住行向地,而至等觉,如朔弦魄望,逐渐增明,无明断尽,佛果即成。然观音菩萨,则当别论,此菩萨早证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以悲心过重故,化菩萨身,协助各土之佛度众,此差别与关系也。

  • 第4题:

    闻云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候补佛,是等待阿弥陀佛入涅槃后接续其佛位的。因弟子愚昧不明其理。回家思维了好久,佛已是证得不生不死,永不退转的极果位了。为何还要入涅槃?是退席之意否?又未知在西方入涅槃是何状况?


    正确答案:佛有三身,弥陀岂独例外,甲、‘自性身’即法身,无始无终,无生灭之相。乙、‘受用身’,此分为二,一自受用即报身,亦无生灭相,二他受用,即胜应身。丙、‘变化身’,即劣应身,皆系随缘现隐。言弥陀入涅槃者,乃指他受用之胜应身。

  • 第5题:

    经上说,遇到佛,闻佛说法开悟,须发自落袈裟披身,即刻证罗汉果,为甚么没有听过证菩萨果?


    正确答案:小乘经典,是如此说,小乘志在自了,见思惑破,所证即是罗汉。大乘经典,则不如此,多说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然主张广度众生,破尘沙无明,所证自是菩萨。如言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言于此得不退转,或言所愿速成,悉皆成就,或言授记,是皆证菩萨之果者,此大小典籍所载之不同一也。自了者不发菩提心,安能突证菩萨,无如是因,自无如是果二也。

  • 第6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 A、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B、“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 C、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 D、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标点并翻译。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正确答案:
    (1)标点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2)翻译
    郑国人在乡校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得失。然明对子产说:“毁掉乡校,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做完事情后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执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们的老师,怎么能毁掉它呢?我听说过用忠善来减少怨恨的,没有听说过用作威来阻止怨恨的。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它?但是就像堵塞河水一样,大的决口发生,伤人一定会很多,我们是不能挽救的。不如开一个小口子加以疏导,不如我们听到它把它作为苦口良药。”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了夫子您确实是可以事奉的。小人我实在没才能,如果真的这样施行下去,这样其实是郑国依赖它,岂独有利于二三位大臣?”仲尼听说了这些话,说:“从这件事来看,人们说子产不仁义,我不相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供养菩萨用玩具是何意义?

    正确答案: 凡不属日用生活之品,如一切装饰清供等物,皆可曰玩具,世俗之钟鼎字画金石珠玉皆是也。梵刹之幢幡网轮螺花香皆是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观世音菩萨与佛有何差别、关系?闻观世音是觉位大菩萨,彼非已成佛乎?

    正确答案: 佛在果位,菩萨修位,以月喻之,光有盈亏,佛如十五之月,光明圆满。菩萨在修地,步步前进,由住行向地,而至等觉,如朔弦魄望,逐渐增明,无明断尽,佛果即成。然观音菩萨,则当别论,此菩萨早证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以悲心过重故,化菩萨身,协助各土之佛度众,此差别与关系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诸供养中,供佛为最,佛在祇园,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将钵饭转施与狗吃,同时佛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利多呢?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说耶?

    正确答案: 外为福田,佛为福田之最,内为心田,慈悲平等为心田之最。再为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获福德微,为悲悯而布施者,其心公所获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从心田起悲,两者相较,起悲自胜求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有人问,佛家供佛用,果、香、花、烛、茶,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供具本有多种,总以不杀物命为原则,然细论之,所供之品,亦有取义,即以所举者而言,果为食物表显禅定,香表精进,花表忍辱,烛表智慧,茶者水也,表显布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佛菩萨圣诞日,供养水果时,应向佛菩萨说什么话?请老居士指教。

    正确答案: 但掏诚心供养,佛与菩萨自然照鉴,不必述辞,感应无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供养菩萨用玩具是何意义?


    正确答案:凡不属日用生活之品,如一切装饰清供等物,皆可曰玩具,世俗之钟鼎字画金石珠玉皆是也。梵刹之幢幡网轮螺花香皆是也。

  • 第14题:

    诸供养中,供佛为最,佛在祇园,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将钵饭转施与狗吃,同时佛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利多呢?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说耶?


    正确答案:外为福田,佛为福田之最,内为心田,慈悲平等为心田之最。再为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获福德微,为悲悯而布施者,其心公所获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从心田起悲,两者相较,起悲自胜求福。

  • 第15题:

    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菩萨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金银纸箔,皆是给鬼之物,佛故无用。供佛亦不过表我诚敬,佛岂真享,惟佛陀慈悲戒杀,制限素食,故供献亦只用果茶等类。

  • 第16题:

    有人问,佛家供佛用,果、香、花、烛、茶,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供具本有多种,总以不杀物命为原则,然细论之,所供之品,亦有取义,即以所举者而言,果为食物表显禅定,香表精进,花表忍辱,烛表智慧,茶者水也,表显布施。

  • 第17题:

    三圣像中以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帮手。众生若有紧急的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其能寻声救苦,同时常现相给人看,但大势至菩萨为何不曾听见现相给人看,众生有灾难没有闻及人求大势至菩萨。那么其帮助阿弥陀佛是帮助的哪一种?


    正确答案:此有通别之分,观音为普门是通,人多知之,势至唯修净者知之是别,人多不知。知则常念,常念故应现,不知无所念,故不应现,念是能感,现是能应。假若一心信念势至,则势至一定能现,此现与不现,端在众生之念与不念,非势至求感而不应也。弥陀二辅,观音司悲,势至司智,自度度众必智悲双运,云何反疑势至无所帮助耶。

  • 第18题:

    问答题
    佛在世时,闻法大菩萨及阿罗汉等弟子是否吃素?

    正确答案: 佛徒以素食为原则,佛禁食肉,散见各经,繁难枚举。有限于时,或限于地,谷蔬不生,许食五净,乃其例外。此问题极为简单,勿须多惑!佛之教义慈悲平等,杀他食他,何有慈悲?牺牲他,生长我,何有平等?如执著生物必须牺牲彼,方赖生活我,此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之学派,理偏不圆,居士未深下问,区区亦不多赘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正确答案: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堵住怨恨。难道不能很快的制止(这些怨恨)吗?但是就像堵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让河流通畅,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良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三圣像中以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帮手。众生若有紧急的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其能寻声救苦,同时常现相给人看,但大势至菩萨为何不曾听见现相给人看,众生有灾难没有闻及人求大势至菩萨。那么其帮助阿弥陀佛是帮助的哪一种?

    正确答案: 此有通别之分,观音为普门是通,人多知之,势至唯修净者知之是别,人多不知。知则常念,常念故应现,不知无所念,故不应现,念是能感,现是能应。假若一心信念势至,则势至一定能现,此现与不现,端在众生之念与不念,非势至求感而不应也。弥陀二辅,观音司悲,势至司智,自度度众必智悲双运,云何反疑势至无所帮助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只闻以香花供养佛菩萨,不闻以蜡烛供养也。请问燃烛供佛者是何意义?

    正确答案: 供具中原有明灯一种,表显智慧光明,燃烛不过代替明灯之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有人说佛教不烧金纸银纸,但用果、香、花、烛、茶、供养佛菩萨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金银纸箔,皆是给鬼之物,佛故无用。供佛亦不过表我诚敬,佛岂真享,惟佛陀慈悲戒杀,制限素食,故供献亦只用果茶等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经上说,遇到佛,闻佛说法开悟,须发自落袈裟披身,即刻证罗汉果,为甚么没有听过证菩萨果?

    正确答案: 小乘经典,是如此说,小乘志在自了,见思惑破,所证即是罗汉。大乘经典,则不如此,多说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然主张广度众生,破尘沙无明,所证自是菩萨。如言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言于此得不退转,或言所愿速成,悉皆成就,或言授记,是皆证菩萨之果者,此大小典籍所载之不同一也。自了者不发菩提心,安能突证菩萨,无如是因,自无如是果二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