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驾驶摩托车强抢财物,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导致被害人轻伤,但如果甲并未劫得任何财物,即构成犯罪未遂B、乙欲投毒杀死被害人,只有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能达到犯罪既遂C、丙放火未引起被烧毁财物的独立燃烧即构成犯罪未遂D、丁入室盗窃被房主发现,其未盗得任何财物而逃离,构成犯罪未遂

题目

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驾驶摩托车强抢财物,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导致被害人轻伤,但如果甲并未劫得任何财物,即构成犯罪未遂
  • B、乙欲投毒杀死被害人,只有出现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能达到犯罪既遂
  • C、丙放火未引起被烧毁财物的独立燃烧即构成犯罪未遂
  • D、丁入室盗窃被房主发现,其未盗得任何财物而逃离,构成犯罪未遂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关于犯罪未遂、犯罪既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B,C,D

  • 第2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指犯罪的既遂,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形态。注意审题,如果题干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则答案应为B。

  • 第3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犯罪未完成形态只能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通说认为,间接故意犯罪没有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C.犯罪预备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D.迷信犯成立犯罪未遂

    答案:A,B,C
    解析:
    迷信犯的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因此迷信犯不成立犯罪。ABC项论述正确。

  • 第4题: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举动犯没有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B.行为犯有犯罪的未遂形态
    C.犯罪结果发生的是既遂,犯罪结果未发生的是未遂
    D.抢劫罪未抢到财物的,是未遂


    答案:A,C,D
    解析:
    举动犯存在犯罪预备这种犯罪未完成形态。行为犯是以法定行为的完成为既遂标准的犯罪,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以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完备为标准,完全具备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是犯罪既遂,否则,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抢劫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的,虽然未抢劫到财物,也是抢劫罪的 既遂。

  • 第5题:

    下列关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说法错误的是

    A.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B.过失犯罪不存在中止
    C.对既遂犯应当加重处罚
    D.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中止

    答案:C
    解析:
    对既遂犯,按照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进行处罚,因为分则各条就是以犯罪既遂为基准设置法定刑的。

  • 第6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中止、既遂以及未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 B、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 C、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 D、犯罪的中止和未遂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阶段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 A、皆为犯罪未遂
    • B、皆为犯罪既遂
    • C、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 D、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甲乙两人共同从监狱脱逃,甲成功逃出,乙被警察阻拦未能逃出。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甲是犯罪既遂;
    • B、甲乙都是犯罪既遂;
    • C、甲乙都是犯罪未遂;
    • D、甲是犯罪既遂,乙是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犯罪形态包括()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传授犯罪方法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B、教唆犯罪没有既遂未遂之分
    • C、传授犯罪方法行为的本质是将犯罪方法传给他人
    • D、教唆行为的本质是制造犯意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多选题
    甲乙两人共同从监狱脱逃,甲成功逃出,乙被警察阻拦未能逃出。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

    甲是犯罪既遂;

    B

    甲乙都是犯罪既遂;

    C

    甲乙都是犯罪未遂;

    D

    甲是犯罪既遂,乙是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

    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

    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

    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 D
    解析: 理由:本题涉及故意犯罪形态的基本观念。

  • 第13题:

    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及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正确答案:
    [答案]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形态具有如下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之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因为犯罪未遂形态和犯罪预备形态都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继续实施犯罪,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着手实行犯罪与否。(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行为人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犯罪“未得逞”,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施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后者是由于行为人个人意志的原因而未完成犯罪。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第14题:

    杨某的行为属于( )。

    A: 犯罪预备
    B: 犯罪未遂
    C: 犯罪中止
    D: 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在本案中,杨某虽然没有和曹某共谋进行绑架的行为,但是,在曹某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杨某在曹某实情相告的情况下,并没有制止,且与曹某~同致信韩某的妻子。因此,
    杨某的行为已经表明其与曹某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且在客观上又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因此二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且绑架和勒索财物的行为已完成,其行为已构成绑架罪(
    既遂)。故本题答案选D。

  • 第15题:

    关于犯罪未遂,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未遂,要求犯罪未得逞,所谓未得逞是指没有实现犯罪目的
    B.根据犯罪实行行为是否完成,可以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以犯罪实行行为能否实际达到既遂状态为标准,可以分为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D.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答案:A
    解析:
    犯罪未得逞.是指犯罪没有既遂,即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我国认定犯罪既遂的通说是构成要件齐备说,认为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完全具备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情况,因此犯罪是否既遂与实行行为是否达到了行为人的犯罪目的没有关系。A选项说法错误。

  • 第16题:

    试根据刑法的规定,论述犯罪未遂的特征和处罚原则,以及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的关键区别。


    答案:
    解析:
    (1)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所呈现的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的特征如下:①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②犯罪没有得逞,即没有完全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③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违背犯罪人主观愿望和意图的各种主客观原因。
    (2)处罚原则:对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3)在上述三个特征中,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关键区别。犯罪是否得逞,是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区别。犯罪没有得逞是否违背犯罪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是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区别。

  • 第17题: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中止形态、既遂形态有什么区别?


    正确答案: 所谓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这是犯罪未遂形态必须具备的特征这一,也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犯罪预备形态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所谓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这是犯罪未遂形成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区别于犯罪既遂形态的主要标志。所谓犯罪未完成,在存在既遂与未遂之分的三类直接故意犯罪里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
    一类是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另一类是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再一类是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犯罪完成与否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与否,其显著标志是看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构成所规定、要求的犯罪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这是犯罪未遂形态的又一重要特征,是犯罪未遂形态与着手实行犯罪后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所谓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止犯罪意志的原因”。
    一方面,从性质上看,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应该是阻碍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
    另一方面,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必须达到足以阻止犯罪意志和犯罪完成的程度。

  • 第18题:

    在刑法中、犯罪的形态有()

    • A、犯罪预备
    • B、犯罪未遂
    • C、犯罪中止
    • D、犯罪既遂
    • E、思想犯罪

    正确答案:A,B,C,D

  • 第19题:

    在下列犯罪阶段可发生犯罪中止的有:()

    • A、犯罪预备阶段
    • B、犯罪既遂阶段
    • C、犯罪未遂阶段
    • D、犯意阶段
    • E、犯罪悔意

    正确答案:A,C

  • 第20题:

    下列属于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的是()。

    • A、犯罪主体不同
    • B、犯罪对象不同
    • C、犯罪主观方面
    • D、犯罪未形成既遂的原因不同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犯罪既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是判断结果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B

    法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实际发生是判断危险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C

    法定的犯罪行为是否完成是判断行为犯是否既遂的标准

    D

    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犯罪既遂。结果犯的犯罪既遂,指行为人实施终了《刑法》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并且犯罪行为实际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所以选项 A 说法正确。危险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作为区分犯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犯罪行为造成了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危险的,即使没有实际发生危害结果,也构成犯罪既遂。所以选项 B 说法错误。行为犯的犯罪既遂,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法定的犯罪行为。所以选项 C 说法正确。举动犯的犯罪既遂,不要求犯罪行为发生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实际危险,甚至也不要求犯罪实行行为实施完毕,只要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所以举动犯不存在犯罪未遂。选项 D 说法正确。 【该题针对“犯罪既遂”知识点进行考核】

  • 第23题:

    单选题
    当两人先后给被害人造成致命的伤害时,两人的犯罪情况为()。
    A

    皆为犯罪未遂

    B

    皆为犯罪既遂

    C

    前者是犯罪未遂,后者是犯罪既遂

    D

    前者是犯罪既遂,后者是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