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将乙打致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的伤口长度,并伪造了病历,因而导致乙的法医鉴定为轻伤,后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几日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事实真相。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构成伪证罪B、丁不构成伪证罪C、丁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D、丁不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题目

甲将乙打致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的伤口长度,并伪造了病历,因而导致乙的法医鉴定为轻伤,后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几日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事实真相。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构成伪证罪
  • B、丁不构成伪证罪
  • C、丁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 D、丁不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相似考题
更多“甲将乙打致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 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已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正确答案:A
    诈骗罪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首先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因为不符合抢劫罪的行为方式。其次,甲的行为也不构成侵占罪,因为侵占罪的前提是合法持有他人财务。甲构成诈骗罪还是敲诈勒索罪的关键在于乙是受到欺骗交付财物还是因为受到勒索交付财物。从表面看乙好像是因为受到来自丙的威胁而交付财物,实质上是因为被甲欺骗而交付财物。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A项为正确答案。故选A。

  • 第2题:

    甲将自己的一台电脑借给乙使用,借期1年,期间乙又借给了丙。在即将到期的前一天,乙将此电脑卖给了丁,乙称自己有一台电脑在丙处,而且,丁曾经见过乙使用该电脑。乙、丁协议,乙将请求丙返还电脑的权利转让给丁,丁同意。达成协议后,乙将此事通知丙。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构成无权处分,但乙、丁之间的转让合同有效
    B.在乙、丁达成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协议时,视为交付完成,丁可以善意取得电脑
    C.在乙、丁达成协议并通知丙之后,丁方可善意取得电脑
    D.甲可请求乙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

    答案:A,B,D
    解析:
    根据《买卖合同解释》第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据此,买卖合同即便在无权处分的情形下,依然是有效的,故A正确。在丁构成善意取得之时,原权利人甲可以向无权处分人乙主张违约责任,因为乙的处分行为,明显违反了甲、乙之间借用合同之约定,也可基于所有权被侵害向乙主张侵权责任,故D正确。《物权法解释一》第18条规定:“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第一款第一项所称的‘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指依法完成不动产物权转移登记或者动产交付之时。当事人以物权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方式交付动产的,转让动产法律行为生效时为动产交付之时;当事人以物权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方式交付动产的,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有关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协议生效时为动产交付之时。法律对不动产、动产物权的设立另有规定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认定权利人是否为善意。”据此,通过指示交付进行无权处分的,是在转让返还原物请求权的协议达成之时,视为交付,故B正确,C错误。

  • 第3题:

    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2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2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答案:A
    解析:
    本题中,甲利用乙与丙之间的矛盾,编造谎言,乙相信甲的谎言,“自愿”交出钱给甲,让甲交给丙,而后甲将钱占为己有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特征。如果是丙对乙称不给钱就将派人打乙,则丙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本题的答案是A。

  • 第4题:

    乙与丙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若乙不拿3000元给丙,就将派人来打乙,乙很害怕,就托甲将3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己有。对甲的行为应(  )。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答案:A
    解析:
    解析:在敲诈勒索罪中,受害人并没有被骗,只是因恐惧而迫不得已交付财物。本案中受害人乙是被甲骗了,乙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但乙恐惧的是丙,以为是丙的要求,实际上丙不知此事。所以甲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

  • 第5题:

    甲有两子,长子乙,次子丙,丙有残疾,无自立生活能力。1998年乙为甲投保了人寿保险,期限 10 年,受益人为丙。后甲因病住院,在甲住院时,乙未经甲同意,将保险单交给邻居丁作质押,借款一万元。甲因病医治无效,四个月后去世。丁催乙还款,乙不还。保险公司通知丙领取保险金。丙找丁要保险单,丁以保险单已作质押为由,拒绝交出。同时,乙也以自己为继承人为理由,要求领取保险金。丙无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不成立。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对保险利益存在的时间要求是不同的。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至于保险事故发生时投保人是否仍具有保险利益则无关重要。

  • 第6题:

    甲有两子,长子乙,次子丙,丙有残疾,无自立生活能力。1998年乙为甲投保了人寿保险,期限 10 年,受益人为丙。后甲因病住院,在甲住院时,乙未经甲同意,将保险单交给邻居丁作质押,借款一万元。甲因病医治无效,四个月后去世。丁催乙还款,乙不还。保险公司通知丙领取保险金。丙找丁要保险单,丁以保险单已作质押为由,拒绝交出。同时,乙也以自己为继承人为理由,要求领取保险金。丙无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中乙之理由是否成立?为什么?

    答案:
    解析:
    乙的请求理由不成立。在保险合同没有指定受益人或指定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时,保险金才可以成为遗产分配给法定继承人。本案指定受益人为丙且仍生存。故在甲去世后,保险金不是要分配的遗产,只能以保险金的形式支付给受益人。

  • 第7题:

    甲、乙二人素有积怨,一日又因小事争吵起来,甲非常气愤,遂找到丙、丁,甲、丙、丁三人将乙殴打致伤,甲、丙、丁在主观上的过错()。

    • A、故意
    • B、重大过失
    • C、具体过失
    • D、抽象过失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甲在住院期间将价值4000元的手机丢失,被同在该医院住院的乙捡到后以300元的价格卖给其老乡丙。三天后丙来医院探视乙时,甲发现丙的手机是自己丢失的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有权向丙要回手机
    • B、甲只能向乙索要4000元
    • C、甲无权向丙要回手机
    • D、甲只能向乙索要300元

    正确答案:A

  • 第9题:

    某公安派出所办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中,甲因土地纠纷将乙打致轻伤,乙将甲打致轻微伤。乙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对乙将甲打致轻微伤的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对乙作出治安管理处罚
    • B、可以调解,达成协议后对乙不予处罚
    • C、调解不成后应对乙作出处罚
    • D、公安派出所不对乙处罚,由法院一并处理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甲将乙打致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的伤口长度,并伪造了病历,因而导致乙的法医鉴定为轻伤,后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几日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事实真相。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构成伪证罪
    • B、丁不构成伪证罪
    • C、丁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 D、丁不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正确答案:B,C

  • 第11题:

    甲、乙、丙三人向不相识的丁某要20块钱买烟抽,遭到丁某的拒绝。甲、乙、丙三人即对丁某进行殴打,致丁某轻微伤。在三人将要离去时,甲某仍觉得不解气,又回身持刀朝丁某腿部扎了两刀,致丁某失血过多死亡。甲、乙、丙三人当如何处理?()

    • A、甲、乙、丙三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 B、甲、乙、丙三人构成寻衅滋事罪
    • C、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 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寻衅滋事罪

    正确答案:D

  • 第12题:

    单选题
    有甲、乙、丙、丁四个果园,其中甲国的各种果树都能在乙园找到,丙园的果树种类包含所有的乙园果树种类,而丙园中有一些果树在丁园也有种植,则:
    A

    甲园中有一些果树能在丁园中找到

    B

    甲园中所有的果树都能在丙园中找到

    C

    丁园中所有的果树都能在乙园中找到

    D

    乙园中有一些果树能在丁园中找到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乙与丙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若乙不拿3000元给丙,就将派人来打乙,乙很害怕,就托甲将3000元带给丙,甲将钱占为已有。对甲的行为应( )。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勒索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正确答案:A
    解析:在敲诈勒索罪中,受害人并没有被骗,只是因为恐惧而迫不得已交付财物。本案中受害人乙是被甲骗了,乙因为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但乙恐惧的是丙,以为是丙的要求,实际上丙不知此事。所以甲通过欺骗的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

  • 第14题:

    甲、乙、丙、丁四人中有一个是医生,甲说:“丁是医生。”乙说:“我不是医生。”丙说:“甲是医生。”丁说:“甲胡说。”
    已知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那么( )是医生:

    A.乙
    B.甲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甲说的“丁是医生”和丁说的“甲胡说”为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根据矛盾关系的特性“必定一真一假”及题干的真假限定“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可知假话一定在甲或丁当中,其余的乙、丙说的都是真话,即乙不是医生,甲是医生为真。

  • 第15题:

    甲拖欠乙和丙5000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乙与丙商定后,将甲的女儿丁(15岁)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甲支付报酬。在此期间(共15天),乙、丙多次打电话让甲支付报酬。但甲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乙、丙遂决定将丁卖给他人。在乙外出寻找买主期间,丙奸淫了丁。乙找到了买主戊后,乙、丙以5000元将丁卖给了戊,二人平分赃款。戊欲与丁结为夫妇,遭到丁的拒绝。戊为防丁逃走,便将丁反锁在房间里一个多月。戊后来觉得丁年纪小,太可怜,便放丁返回家乡。戊找到乙要求退回5000元钱,乙拒绝退还,戊便于深夜将乙的一辆摩托车(价值3000元)骑走。
    阅读上述案例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和丙的行为构成何罪和何罪的共犯?
    (2)在乙、丙出卖丁的过程中,丙奸淫丁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与乙有何不同?
    (3)戊的行为构成何罪?该如何处罚?


    答案:
    解析:
    (1)乙、丙的行为均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且系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乙与丙为索取债务,事先预谋,非法扣留债务人甲的女儿丁长达15天,非法剥夺了丁的人身自由,其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二人构成非法拘禁罪的共犯。在向甲索取债务未果的情况下,乙、丙二人又决定并将丁卖给他人,鉴于丁系年满14周岁的妇女,乙、丙的行为符合拐卖妇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二人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2)在实施拐卖妇女行为的过程中,丙单独对丁实施了奸淫行为,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奸淫被拐卖妇女的,仅以拐卖妇女罪一罪处罚,因此对丙不另外定强奸罪;由于乙没有参与强奸行为,丙单独对自己的强奸行为负责。乙、丙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其中乙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丙奸淫被拐卖的妇女,属于法定加重情节,法定刑升格。
    (3)戊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戊花钱从乙、丙手中收买被拐卖的丁的行为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戊将丁反锁在屋里一个多月,非法剥夺丁的人身自由,其行为构成了非法拘禁罪;戊在要求乙退钱未果的情况下,在深夜秘密窃取乙的摩托车(价值3000元),数额较大,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其行为构成了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41条,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又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并罚;收买人不阻碍被拐卖妇女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对戊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进行数罪并罚,其中,对戊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

  • 第16题:

    某企业采用成对比较法进行岗位评价,将所有岗位进行成对比较,结果是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丙的价值低于甲、乙,高于丁;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那么将四个岗位的工作价值从高到低排序为()。

    A:丙、甲、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丙、丁
    D:丁、乙、甲、丙

    答案:B
    解析:
    乙的工作价值高于甲、丙、丁,所以乙的工作价值最高;甲的价值低于乙,高于丙、丁,甲的工作价值排在第二位;丙的价值低于甲、乙,高于丁,丙的工作价值排在第三位;丁的价值低于甲、乙、丙,所以丁的工作价值最低。

  • 第17题:

    甲有两子,长子乙,次子丙,丙有残疾,无自立生活能力。1998年乙为甲投保了人寿保险,期限 10 年,受益人为丙。后甲因病住院,在甲住院时,乙未经甲同意,将保险单交给邻居丁作质押,借款一万元。甲因病医治无效,四个月后去世。丁催乙还款,乙不还。保险公司通知丙领取保险金。丙找丁要保险单,丁以保险单已作质押为由,拒绝交出。同时,乙也以自己为继承人为理由,要求领取保险金。丙无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案:
    解析:
    本案中保险公司应当承担赔付责任。王某投保时是具有保险利益的,虽然王某与丈夫离婚后不再对前夫具有保险利益,但这并不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保险公司应当向受益人王某的儿子支付保险金,王某作为监护人可代领这笔保险金。

  • 第18题:

    甲指使乙殴打丙,乙独自将丙殴打致轻微伤。甲、乙构成殴打他人的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但不构成结伙殴打他人行为。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以下不适用治安调解的案件是()。

    • A、同事甲与乙关系一向不和,甲为发泄心中不满将放在乙办公桌上的水杯故意碰翻在地,不巧被乙看见,乙当场殴打甲致其轻微伤
    • B、张某与孙某系邻居关系,因日常琐事张某殴打孙某致其轻微伤
    • C、王某与其表弟李某一起做生意,因利润分配问题产生纠纷,王某碍于情面,遂雇用刘某将李某打成轻伤
    • D、学生丙某因翻看同桌丁某日记而发生争吵,丁某遂殴打丙某致轻微伤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甲、乙、丙三人各出资50000元合伙投资开办一家餐厅,甲在修建住房急需用钱时,有权()。

    • A、将餐厅出售给丁
    • B、将自己的份额转让给丁
    • C、将餐厅抵押给丁
    • D、在乙、丙均不愿购买其份额时,征得乙、丙的同意,将其份额转让给丁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甲殴打乙致其轻微伤。乙在住院期间通过丙找到医生丁,要求其扩大自己伤口的长度,并伪造了病历,因而导致乙的法医鉴定为轻伤,后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几日后,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事实真相。丁构成()。

    • A、伪证罪
    • B、包庇罪
    • C、帮助伪造证据罪
    • D、妨害作证罪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A县的甲在B县将乙打致轻微伤后立即坐车离开,B县公安局受理案件后,在A县甲家中将甲找到,并将其传唤到B县公安局进行询问。该派出所的做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3题:

    单选题
    甲在住院期间将价值4000元的手机丢失,被同在该医院住院的乙捡到后以300元的价格卖给其老乡丙。三天后丙来医院探视乙时,甲发现丙的手机是自己丢失的手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有权向丙要回手机

    B

    甲只能向乙索要4000元

    C

    甲无权向丙要回手机

    D

    甲只能向乙索要300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向不相识的丁某要20块钱买烟抽,遭到丁某的拒绝。甲、乙、丙三人即对丁某进行殴打,致丁某轻微伤。在三人将要离去时,甲某仍觉得不解气,又回身持刀朝丁某腿部扎了两刀,致丁某失血过多死亡。甲、乙、丙三人当如何处理?()
    A

    甲、乙、丙三人构成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

    B

    甲、乙、丙三人构成寻衅滋事罪

    C

    甲、乙、丙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D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寻衅滋事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寻衅滋事罪的具体运用。参见《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