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什么是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利用率?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相关问题
  • 第1题:

    本月甲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计划1500元,实际1512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计划30公斤,实际36公斤。原材料单价:计划50元,实际42元。要求:分别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和连环替代分析法,计算分析原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


    参考答案:采用差异计算分析法
    (1)分析对象:1512—1500=12
    (2)量差影响:(36—30)×50=300(超支)
    (3)价差影响:(42—50)×36=—288(节约)
    连环替代分析法
    (1)计划数30×50=1500
    (2)第1次替代36×50=1800(2)—(1)量差影响+300
    (3)第2次替代36×42=1512(3)—(2)价差影响—288

  • 第2题:

    原材料利用率变动对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途径不包括:()

    A、只对原材料成本发生影响,而对其他成本项目不发生影响

    B、通过耗用量的变动直接影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水平的变动

    C、除了影响原材料成本以外,还影响与加工原材料数量成比例的变动费用

    D、除了影响原材料成本和某些变动费用之外,还通过产量的变动而影响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


    参考答案:A

  • 第3题:

    直方图修正有哪两种方法?二者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直方图均衡化和直方图规定化。
    区别:直方图均衡化是将原图像通过某种变换,得到一幅灰度直方图为均匀分布的新图像的方法。
    直方图规定化是使原图像灰度直方图变成规定形状的直方图而对图像作修正的增强方法。
    联系:若对原始图像和通过直方图规定化修正的像都作了均衡化处理,则二者均衡化都为均匀分布的密度函数。

  • 第4题:

    什么是感觉、知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知觉二者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从联系来看:
    ①二者都是直接的反映、都是感性认识过程;
    ②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步发展,二者紧密交织在一起,通常以感知觉形式出现,除新生儿或婴儿有某些单纯感觉之外,在儿童或成人身上均以交织在一起的感知形式出现。
    从区别来看:
    ①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整体;
    ②感觉的生理机制是单一分析器的活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经验在感觉中可有可无,只起一被作用,经验在知觉中是必备条件.缺乏知识经验,就没有知觉现象产生。

  • 第5题:

    原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可按下式表示()。

    • A、(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 B、(1-)×变动前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
    • C、(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 D、(1-)×变动前单位产品成本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的范围大小有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若要对影响生产某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额的原价格、产品质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三者进行因素分析,依据连锁替换法的要求,所应采用的因素分解关系式为()。

    • A、消耗额=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价格
    • B、消耗额=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产品产量×原材料价格
    • C、消耗额=产品产量×原材料价格×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
    • D、消耗额=原材料价格×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

    正确答案:B

  • 第8题:

    什么是会计科目?什么是账户?二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正确答案: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就是根据会计特纳在账簿中开设的记账单元。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二者相同点是它们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是
    ①会计科目仅仅是指账户的名称。
    ②会计科目是在进行会计核算前事先确认的对经济业务分类可算的项目。

  • 第9题:

    反映原材料利用情况的统计指标包括()。

    • A、原材料单耗
    • B、原材料消费量
    • C、原材料消耗量
    • D、原材料利用率
    • E、原材料储备量

    正确答案:A,D

  • 第10题:

    多选题
    甲、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表述正确的是(  )。
    A

    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500千克

    B

    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为600千克

    C

    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900千克

    D

    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540千克


    正确答案: B,C
    解析:
    甲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00×10=1000(千克),乙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150×4=600(千克)。A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1440÷(1000+600)=0.9,甲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1000×0.9=900(千克),乙产品应负担的A原材料数量=600×0.9=540(千克)。

  • 第11题:

    问答题
    什么是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利用率?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前者称单耗,是指每单位产品(合格)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即生产某种产品的某种原材料总消耗量除以某种产品的合格品产量。后者指合格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在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即已被利用的原材料与实际消耗的原材料之比,等于合格产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除以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
    两者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但也有区别:前者从消耗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越低越好;后者是从利用角度表明使用情况,越高越好。前者只能按每种产品分别计算,后者可以就不同产品消耗同种原材料的总量来计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知识。信息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一切数字、符号、文字、图形、声音等都是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载体和负载的关系。换言之,通常的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加工成信息。更确切地说,信息处理系统将不可用的数据形式加工成可用数据形式,对于接收者来说,这种可利用的数据形式就是信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和原材料利用率?二者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简称单耗,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原材料数量,反映了某种原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原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原材料数量在原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

      单耗和原材料利用率都反映了原材料的使用水平,二者的区别是:
      (1)单耗是从消耗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低愈好;原材料利用率是从利用角度表明原材料的使用情况,指标愈高愈好。
      (2)单耗只能就每种产品分别计算,反映每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水平;原材料利用率可以就不同产品消耗同种原材料的总量来计算,综合反映不同产品对某种原材料的总的利用程度。

  • 第14题:

    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费用,其计算分配的程序是()。

    A.计算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

    B.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C.计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

    D.讲算出各种产品应分配的原材料实际费用。


    参考答案ABCD      

  • 第15题:

    什么是控件?什么是组件?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控件和组件的区别:
    组件:是指没有界面的组件(运行时不可见);
    控件:是指有界面的组件(运行时可见)。
    但有的时候也把两者统称为组件,其具体意义要根据上下文来决定。

  • 第16题:

    数据的涵义是什么?与信息有何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它可以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具有客观性、实用性、可传输性、共享性等特征。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事物特征及诸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抽象反映。
    信息和数据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区别:
    (1)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信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作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所包含的信息。
    (3)一定形式的数据可表示某一确定的信息。信息具有某种稳定性的特征,更直接反映客观现实的概念。

  • 第17题:

    以下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 A、平均亩产量
    • B、人口密度
    • C、商品流转额
    • D、设备利用率
    • E、单位产品原材料的消耗量

    正确答案:A,B,D,E

  • 第18题:

    某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所列原材料费用为:计划5000元,实际4785元;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为:计划50千克,实际55千克;原材料单价为计划100元,实际87元。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原材料消耗量、原材料单价变动对原材料费用的影响。


    正确答案:原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55-50)×100=500(元)
    原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87-100)×55=-715(元)

  • 第19题: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


    正确答案: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知识。信息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一切数字、符号、文字、图形、声音等都是数据。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载体和负载的关系。换言之,通常的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加工成信息。更确切地说,信息处理系统将不可用的数据形式加工成可用数据形式,对于接收者来说,这种可利用的数据形式就是信息。

  • 第20题:

    什么是表象与想象?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表象是指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
    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在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而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是主体对事物的直观反映,不带有创造性,它仅仅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心理上的浮现,属于记忆范畴;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意图对原有表象的改组、加工,具有创造性,它不是表象的简单重现。但想象又离不开表象,表象是想象的素材和基础,想象是以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为特征的。

  • 第21题:

    不定项题
    针对“资料4”,审计人员分析可能存在的情况有(  )。
    A

    A产品的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增加

    B

    A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品数量增加

    C

    A产品原材料价格上升

    D

    A产品部分产成品没有入账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的范围大小有关。()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①地球上一切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表的交线,又叫纬圈。其相互平行(平行圈),大小不等。代表地球上的东西方向,纬线又叫东西线;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具有相同的纬度,纬线又叫等纬度线。而经线是指经圈的一半。代表南北方向,经线又叫南北线、子午线,子午线所在平面叫子午面。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具有相同的经度,纬线又叫等经度线。
    ②一地相对于赤道面的南北方向和角距离,叫纬度,纬度是线面角,即本地垂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分别用φ、N、S表示地理纬度、北纬和南纬,纬度在本地子午线上度量,其量值为0°—±90°。本地子午面相对于本初子午面的东西方向和角距离,叫经度,经度是两面角,分别用λ、E、W表示地理经度、东经和西经,经度在赤道上度量,其量值为0°—±180°或0h—±12h,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和160°E两条经线来确定。
    ③地理纬度与地理经度实际是地球上纬线和经线的“编号”,其本身代表一种角度,而这种“编号”是按一个特定的角度大小为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