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知识目标?()A、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B、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C、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D、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题目

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知识目标?()

  • A、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 B、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 C、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D、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相似考题
更多“以下哪个选项适合作为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的知识目标?()A、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B、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C、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D、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10cm,得到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正方体表面积增加120cm,原正方体体积是(  ).

    A.9cm3
    B.12cm3
    C.18cm3
    D.27cm3

    答案:D
    解析:
    如下图所示,高增加10cm后,增加的表面积为四个侧面积.设原正方体的棱长为acm,则有4×10a=120,解得a=3,则原正方体的体积为33=27cm3.

  • 第2题:

    210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多少?( )

    A.214c㎡
    B.242c㎡
    C.254c㎡
    D.314c㎡

    答案:A
    解析:

  • 第3题:

    2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多少?(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该长方体体积为210立方厘米,根据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越接近球体表面积越小,则其长、宽、高应尽量接近。210=2×3×5×7,当三个棱长分别为5、6、7时,表面积最小是2×(5×6+5×7+6×7)=214平方厘米。

  • 第4题: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河南省开封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长方体的认识
    2.内容:
    ?


    3.基本要求:
    (1)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特征。
    (3)教学中要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4)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2.这节课采用的何种导入方法?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
    将课件中展示的图形抽象为数学图形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也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着组织学生独立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
    请个别同学回答,总结后板书明确面、棱和顶点。
    活动二
    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完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和大小关系以及棱的条数和长度关系,再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
    活动三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三)课堂练习
    出示若干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看看哪几个面能组成长方体。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回家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找一找它们的顶点、面和棱。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顶点: 练习:
    面:
    棱:

    1.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2.这节课采用的何种导入方法?


    答案:
    解析:
    1.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难点是认识长方体棱的特征以及其和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立体的空间观念。
    2. 多媒体导入,出示有许多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事物的课件,如床垫、魔方、铅笔盒等。提问学生都是什么图形。通过这一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快进入课堂。然后顺势引入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 第5题: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家里新买了一个冰箱。提出问题:冰箱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如何知道它的体积?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各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我们该如何研究它的大小的?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想到长方形是用一个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来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提出问题:类比长方形测量面积的方式,如何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预设1:可以将长方体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
    预设2:之前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直接测量长和宽,那长方体的体积能不能先测量再计算出体积呢?
    教师组织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用体积为1cm3的小长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在交流中思考:如何摆放?长宽高分别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答辩题目解析】
    1.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如何探究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是如何求得长方形的面积的,类比长方形用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长方体就可以用小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观察其中包含几个小正方体。接下来组织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手中拿到的小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观察研究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计算,还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就等于长×宽×高。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并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得到正方体体积公式。
    2.在本节课中,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探究过程。

  • 第6题:

    210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其表面积最小为多少?

    A.214cm2
    B.242cm2
    C.254cm2
    D.314cm2

    答案:A
    解析:
    该长方体体积为210立方厘米,根据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越接近球体表面积越小,则其长、 宽、高应尽量接近。210=2x3x5x7,当三个棱长分别为5、6、7时,表面积最小是2x(5x6+5x7+6x7)=214平方厘米。

  • 第7题:

    将一个表面积为72平方米的正方体平分为两个长方体,再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A.56
    B.64
    C.72
    D.84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如下图所示,立方体变为长方体。正方体一个面面积为72÷6=12(平方米),则表面积的变化为:增加了两个侧面为12×2=24(平方米),侧面的一半减少了两个,减少了12÷2×2=12(平方米)。故最终增加了24-12=12(平方米),表面积为72+12=84(平方米)。

  • 第8题:

    环氧乙烷贮罐的形状是()。

    • A、正方体
    • B、园柱体
    • C、球形
    • D、长方体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内容适合作为一年级《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数目标是()

    • A、是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 B、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C、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 D、体验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在小学,要求学生认识的立方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直)圆柱和球,但不包含(直)圆锥。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单选题
    属于平面体的简单体有长方体和()。
    A

    正方体

    B

    圆柱体

    C

    棱柱体

    D

    斜面体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图的花瓶主要由哪几个基本形体构成?()
    A

    圆柱体和圆球体

    B

    圆球体和长方体

    C

    长方体和正方体

    D

    正方体和圆锥体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用n个棱长是a cm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出“一”字形长方体,如图,n个小正方体拼在一起 时,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cm2。


    答案:
    解析:
    (4n+2)a2。解析:n个小正方体如题干图中所示拼在一起时,组成长为na,宽为a,高为a的长方体,所以表面积为(4n+2)a2 cm2。

  • 第14题:

    把一个64cm×40cm×24cm的长方体切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并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则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为()。

    A.73280cm2
    B.54680cm2
    C.69450cm2
    D.46080cm2

    答案:D
    解析:
    要使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最小,那么小正方体的边长要尽可能大。64、40、24的最大公约数为8,因此小正方体的边长为8cm,共有64×40×24÷83=120块。表面积总和为6×82×120=46080cm2.

  • 第15题:

    将一个表面积为36平方米的正方体等分成两个长方体,再将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A. 24平方米
    B. 30平方米
    C. 36平方米
    D. 42平方米

    答案:D
    解析:
    将原正方体等分后重新组合,则表面积必然会比原来的大,所以D项正确。故答案为D。

  • 第16题:

    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上午 天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内容:




    3.基本要求:
    (1)10分钟试讲;
    (2)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3)要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如何做好课堂提问?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丰富的生活场景;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漂亮的礼品盒。
    提出问题:
    (1)前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单独出示一个漂亮的礼品盒(出示图: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想做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
    引出课题。
    (二)新知探索
    1.表面积的概念
    提问:如果把手中的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展开会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操作,得出如下图: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展开图中标出原来长方体、正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并观察。
    提问: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预设:长方体的上下面积、前后面积、左右的面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
    教师给出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表面积公式
    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表示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2:一个正方体墨水盒,棱长为6.5cm。制作这个墨水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自己去探求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微波炉的包装,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计算长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练习
    做一做题目:
    要做这样一个衣柜的布罩,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四)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
    例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能够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之中探索本质,锻炼分析、归纳、概括、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过程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如何做好课堂提问?
    【参考答案】
    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非常重要的手段。要想做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钻教材是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师只有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目标才能明确,教学重难点才能清晰,提问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依据学生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实现有效提问。
    然后,教师还要合理设计提问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形式。
    最后,提问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与反应时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 第17题:

    一个长方体木块恰能切割成五个正方体木块,五个正方体木块表面积之和比原来的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200cm2。则长方体木块的体积为多少?

    A.625cm3
    B.125cm3
    C.500cm3
    D.750cm3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如图所示,长方体分为5个小正方体,增加了4×2=8(个)阴影部分小正方形的面积,则每个小正方形面积为200÷8=25(cm2),边长为5cm。那么大长方体的体积为5×25×5=625(cm3)。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8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3)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长方体及其特征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也都相等。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增强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成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②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③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3)新授环节
    ①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说明:面、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作棱)、顶点(棱和棱的交点叫作顶点)。
    再次课件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说一说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
    首先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让学生先用手摸,然后再给出长方体的面、顶点和棱,从整体上明确概念,建立起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有效联系。
    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A.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B.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
    (教师板书“相对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板书“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C.完善表格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28页的表格填完整。(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设计意图】
    学生明确了概念,再进一步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研究面、棱、顶点的特点,使学生亲身感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达到目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③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A.提出概念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B.给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④做一做,并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A.按教材要求做一做。
    B.交流,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教师: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预设)学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学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细致。(课件演示直观图)我们在出示长方体的直观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常常把其他各个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教师课件出示立体图,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设计意图】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教给学生识图的方法。

  • 第19题:

    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 "长” "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教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教师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直接的经验,是一种直观性教学原则。故选C。

  • 第20题:

    体积相等的球和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的大小关系是()。

    • A、S球>S正方体
    • B、S球=S正方体
    • C、S球<S正方体
    •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以下内容适合作为一年级嵘《11-20各数的认识》的教学目标的是()

    • A、使学生正确地数出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 B、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表达能力
    • C、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 D、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答案:A,B,D

  • 第22题:

    属于平面体的简单体有长方体和()。

    • A、正方体
    • B、圆柱体
    • C、棱柱体
    • D、斜面体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判断题
    在小学,要求学生认识的立方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直)圆柱和球,但不包含(直)圆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