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为何要控制原料油中的水含量?”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水浸时为何要控制铁磷比?


    正确答案: 如铁磷比合适,在调PH值除杂的过程中,铁与磷以磷酸铁的形式进入渣中,再提高PH时,稀土损失不明显;如果铁磷比失调,铁偏高,在调PH时,PH上升磷沉淀量增加,同时以酸铁的形式进入渣中,再提高PH时,稀土损失不明显;如果铁磷比失调,磷偏高,在调PH时,PH上升磷沉淀量增加,同时稀土沉淀量也显著增加,以REPO4形式进入渣中,因此要控制铁磷比。

  • 第2题:

    蒸发冲洗时,为何不易时间过长()。

    • A、影响成品水含量
    • B、控制缩二脲
    • C、防止拉稀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原料油中()含量高会导致系统压力上升且波动

    • A、硫
    • B、氮
    • C、水
    • D、重金属

    正确答案:C

  • 第4题:

    为什么要控制新氢和原料油中的Cl?


    正确答案: 原料中Cl的加氢后产生的HCL会对工艺过程的操作带来问题,在高温条件下会与容器或管线材质中的Fe、Ni反应产生腐蚀。在有“CI”存在时,18~8型奥氏体不锈钢对点腐蚀特别敏感。点腐蚀在生产中是很危险的,它在一定区域内迅速发展,并往深处穿透,以致造成设备因局部地区破坏而损坏,或因个别地方穿孔而进行渗漏。同时HCL会与系统中的NH3反应会形成NH4Cl,在低于180~200℃的条件下就会大量析出,沉积出来而堵塞系统。美国有的炼厂全用重整氢,在压缩机出口阀门内常发现有白色NH4Cl结晶物堆积,这是因为重整氢中有微量氯存在,因此加氢裂化对原料油和氢中的Cl要加以限制。

  • 第5题:

    原料油中水含量要求控制多少,为什么?


    正确答案: 水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强度有影响,严重时影响催化剂寿命,另一方面水汽化要吸收较大热量,增加了加热炉的负荷。水汽化后,增加了装置系统压力,引起压力波动,甚至超压,严重时则要减油直至停工,进反应器原料油的含水量最大值为500ppm,一般要求小于300ppm。

  • 第6题:

    关于加氢精制原料油性质的选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对原料油的馏程没有要求
    • B、原料油的溴价是评价其不饱和烃含量的指标
    • C、原料油中的机械杂质含量需要严格控制
    • D、为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通常采用氮封将其与空气隔离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水对催化剂的()有影响,所以原料油要控制水含量。

    • A、活性和机械强度
    • B、活性和硬度
    • C、稳定性和抗氧化性
    • D、活性和韧性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为什么要控制原料油中的氮含量?


    正确答案: 氮化物按其氮原子在分子中是否有孤对电子而分为碱性氮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二大类,由于碱性氮化物中氮杂原子存在有自由的孤对电子,即一些胺类、二氢吲哚类和六员环杂环氮化合物,这些碱性氮化物很容易吸附在催化剂酸性活性中心,因此对催化剂的毒性很大。有分子筛的催化剂比无定型催化剂更怕碱性氮化物,这是因为有机碱氮化物在催化剂上吸附与酸碱强度有关,分子筛酸性比无定形强,而脱附与温度有关,分子筛催化剂反应温度相对低,脱附慢。
    氮化物不仅影响催化剂的稳定性,对催化剂积炭也有很大影响。日本有些研究表明催化剂结炭成分含氮量远高于油中含氮化合物含量。有学者认为,中小型含氮化合物是生焦生碳的前驱物,芳烃及氮化合物受催化剂吸附过强,集中在B酸分子中心时间过长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积炭覆盖了活性表面,造成裂化催化剂活性下降。实验室数据也表明Ni-Mo系催化剂在相同转化率的条件下氮含量2000ppm以及0ppm两种原料,其反应温度差可以达到85℃,对贵重金属催化剂的影响更大,达到110℃。当氮含量由500ppm增加到1300ppm时,催化剂的失活率增加近3倍。因此在各项指标中首要关注的是原料中的氮含量。与众多国外原油相比,我国原油的特点是多数含硫少含氮高,因此加工我国陆上原油时,对原油中的氮含量应倍加关注。
    直馏馏分油中的氮化物一般是以杂环氮化物形式存在的,其中有五员环和六员环。最常见的有吡啶、喹啉、吡咯、吲哚、咔唑及其衍生物。氮化物的分布与原料馏程有很大的相关性。当馏分变重时,一方面氮化物含量增加,另一方面多环杂氮原子化合物大量出现。因为杂环氮化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强烈吸附对加氢脱氮有自阻作用,由于原料油中的碱性氮化物及所有的加氢脱氮反应的中间产物均具有较强的碱性,它们可与催化剂活性中心产生很强的吸附作用,且又难于脱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催化剂反应活性产生抑制作用或暂时中毒。原料油的氮含量大幅度增高往往意味着原料油变重、变劣,绸环化合物、芳烃含量相应增加,其他杂质含量也上升,需要提高反应温度以补偿催化剂活性的下降。氮化物的脱除一般先经过氮杂环的加氢饱和,因此要达到深度脱氮总是伴随大量耗氢。氮化物在催化表面上的吸附比含氧、含硫化合物和芳烃容易得多,因此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催化剂表面上氮化物的覆盖率相当大,但并非所有吸附的氮化物都经受加氢、氢解而脱氮,这不仅阻滞其它的加氢反应,还可能导致催化剂表面积炭的生成,使催化剂由原来的可逆吸附中毒变成了永久失活,也会造成酸性载体中毒。由于分子筛易被有机氮化物中毒,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进入裂化反应器原料中的有机氮化物含量,一般要求低于10ppm。当进料油中氮含量增加时,应适当提高前置精制反应器的反应温度。同时高的氮含量还会引起较高的氨分压,这对裂化催化剂的裂化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导致较高的裂化段反应温度。

  • 第9题:

    催化重整原料油的芳烃潜含量是指()。

    • A、原料油中的芳烃含量
    • B、原料油中的环烷烃含量
    • C、原料油中的芳烃及烯烃含量之和
    • D、原料油中可转化为芳烃的含量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何要控制原料中的硫含量?

    正确答案: 原料中的硫含量低,循环氢中的硫化氢含量也低,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如果硫含量高设备的腐蚀速率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反应系统压力上升且波动可能是原料油中()含量过高。
    A

    B

    C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何要控制原料油中的水含量?

    正确答案: ⑴水对催化剂活性和强度影响很大,严重影响催化剂活性。
    ⑵水汽化要吸收较大的热量,增加了加热炉负荷。
    ⑶水汽化后增加了系统压力,引起压力波动,严重时要减量甚至停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时候为何要控制反应器中氢气的含量?


    正确答案: 1、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时候要经常采样分析循环气中氢气的含量。
    2、若氢气含量小于1%,则会导致加氢催化剂硫磺化;
    3、同时若氢气含量过高,超过6%,会发生加氢催化剂和多余的氢发生不良反应。

  • 第14题:

    为什么要控制原料中的水含量,一般控制在多少?


    正确答案: (1)水对催化剂的强度和活性有影响;
    (2)水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增加了加热炉的负荷;
    (3)水气化后造成装置压力的波动;
    (4)一般来说,加氢裂化原料含水最大值为500ppm,一般要求小于300ppm。

  • 第15题:

    原料油中什么含量高会导致系统压力上升且波动()

    • A、硫
    • B、氮
    • C、水
    • D、重金属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引起原料油缓冲罐液位下降的原因有()。

    • A、变送器故障引起液位控制阀关闭
    • B、原料油过滤器堵塞
    • C、原料油中断
    • D、原料油带水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为何要控制原料油中的Fe2+含量,一般控制指标多少?


    正确答案: 铁对于催化剂的活性影响不大,原料油铁离子含量超标,引起蜡油的颜色较黑,比色偏大,杂质含量高,导致原料油过滤器堵塞严重;从而使精制反应器床层堵塞,硫化铁在反应器顶部堆积,引起催化剂结块,造成反应物料短路、沟流、反应器个别点温度偏高;同时床层压降上升,循环氢压缩机动力消耗增大,出入口压差升高,迫使装置催化剂在活性尚未丧失之前就须停工处理。铁源于原料油中的环烷酸或硫化物在贮运或加工中生成的环烷酸铁或硫化铁。前者为可溶性铁,进入装置后难以除去,在高温状态下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会积聚在反应器顶部的催化剂表面,所以要尽量防止可溶性铁的生成。原料油中铁含量控制小于1.0ppm。

  •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原料油质量控制指标的是()。

    • A、焦粉含量
    • B、硫含量
    • C、氮含量
    • D、正构烷烃含量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为何要对原料油色度进行检测?


    正确答案: 比色的高低反映了原料中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如果比色超标,则难裂化的胶质,沥青质进入反应器以后,易导致催化剂结焦加剧;而且使生成油油水乳化分离困难,分馏冲塔,进而导致产品不能正常分离。当色度超过3号后,即使原料干点不高也使反应性能变差,一般控制原料的比色不大于5号。

  • 第20题:

    以下原料性质中,不是针对催化剂性能考察的目的有()。

    • A、原料油的含硫量
    • B、原料油的金属含量
    • C、原料油的总氮含量
    • D、原料油的粘度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为何要控制熟料中f-CaO含量?


    正确答案: 游离氧化钙(f-CaO)是熟料矿物形成后所剩余的CaO,游离存在于熟料中。由于它的水化速度极慢,在水泥制品已经凝固后才开始消解,在水化过程中f-CaO+H2O→Ca(OH)2,体积膨胀2.1倍左右,使水泥石开裂。因此控制合理的f-CaO含量是保证水泥安定性的重要因素。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何要控制熟料中f-CaO含量?

    正确答案: 游离氧化钙(f-CaO)是熟料矿物形成后所剩余的CaO,游离存在于熟料中。由于它的水化速度极慢,在水泥制品已经凝固后才开始消解,在水化过程中f-CaO+H2O→Ca(OH)2,体积膨胀2.1倍左右,使水泥石开裂。因此控制合理的f-CaO含量是保证水泥安定性的重要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何热氧化时要控制钠离子含量?降低钠离子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因为氧化层中如含有高浓度的钠,则线性和抛物型氧化速率常数明显变大。措施有:加强工艺卫生方可以避免Na+沾污;也可采用掺氯氧化,固定Na+离子;高纯试剂。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