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何谓碱的内循环?何谓碱的外循环?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这两种碱循环?

题目

何谓碱的内循环?何谓碱的外循环?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这两种碱循环?


相似考题
更多“何谓碱的内循环?何谓碱的外循环?有什么措施可以防止这两种碱循环?”相关问题
  • 第1题:

    何谓双碱效应(混合碱效应)?


    正确答案: 一.玻璃的通性各向同性: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相同。无固定熔点:玻璃从固体变为液体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亚稳性:玻璃的内能比晶体高,它不是处在最低能量状态。但一般情况下,玻璃不会自发转变成晶体。性质变化连续可逆:玻璃转变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逐渐而连续的,而且是可逆的。成分可变:玻璃的成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改变,从而使玻璃的性质发生改变。
    在简单的硅酸盐玻璃系统(R2O-SiO2)中,一种碱金属氧化物被另一种碱金属氧化物替代时,随着替换量的增加,在性质-成分曲线上,第一类性质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混合碱效应(或中和效应)。

  • 第2题:

    碱洗液补碱通过碱间内的()来进行。

    • A、供碱管道泵
    • B、碱液循环泵
    • C、碱液装车泵
    • D、碱液卸车泵

    正确答案:A

  • 第3题:

    碱液循环泵切换时,应尽量保持碱液循环量稳定,防止两塔液位大幅波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何谓循环式灌浆?有何要求?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正确答案: 循环式灌浆是将灌浆泵送出的浆液通过送浆管和下入孔内的循环式灌浆塞内管直接送到孔内;其中一部分浆液进入地层空隙,而多余的部分则沿着循环式灌浆塞内、外管之间的间隙和回浆管返回到原处继续被使用。它要求将灌浆塞的尾管插入到距灌浆孔段底部不大于50cm处。它的优点是:可减少浆液在孔内沉淀,提高灌浆效果。它的缺点是栓塞较复杂,下管较多,费时、费工,容易发生“铸塞”事故。

  • 第5题: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


    正确答案: 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对植物病害循环的分析主要涉及到三个问题:
    ①初侵染和再次侵染;
    ②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③病原物的传播途径。也就是说,侵染性病害的延续发生,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侵染的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传播到寄主植物上,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以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冬和越夏,度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次发病。研究病害循环是病害防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据病害的循环特点制定的。

  • 第6题:

    何谓给水回热循环?为什么要采用给水回热循环?


    正确答案: 把在汽轮机中部分做过功的蒸汽抽出来,去加热器加热给水的循环叫给水回热循环。采用给水回热循环后,一方面从汽轮机中间抽出一部分蒸汽去加热给水,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这样可使这部分抽汽不在蒸汽器中凝结放热,即减少冷源损失;另一方面提高给水温度,使给水在锅炉中的吸热量减少。所以,在蒸汽初、终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给水回热循环比朗肯循环热效率高。

  • 第7题:

    何谓碱性蓄电池爬碱?爬碱有何危害?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含有氢氧化钾(KOH)和氢氧化锂的碱性电解液有爬上容器口,翻越容器壁向地面再向墙壁爬越的特性,称为爬碱。
    爬碱的危害:爬碱现象会引起蓄电池正、负极以及其他回路自放电加大,降低蓄电池正、负极间和直流系统的绝缘水平,消耗电解液。
    处理方法:爬碱是由于极柱、螺母、垫圈等处的凡士林油涂抹不均,蓄电池内部的电解液液面过高,极柱、气塞密封不严,外溢电解液过多造成的。遇到这些情况时,如因电解液过多而引起液面外溢时,应吸出一部分至液面标准线。气塞密封不严,应更换密封件,并拧紧螺母。

  • 第8题:

    循环结构程序有何特点?何谓多重循环?编程时应注意些什么?


    正确答案: (1)特点:多次重复执行同一个程序段。结构组成由:初始化部分、循环处理部分、循环控制部分、结束处理部分。(2)循环程序中包含循环程序或一个大循环程序中包含多个小循环程序,称为多重循环程序结构,又称循环嵌套。(3)编程时应注意其执行过程是由内向外逐层展开的。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定性检验骨料中是否含碱活性颗粒?

    正确答案: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骨料中的某些碱活性颗粒与水泥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严重时使混凝土体开裂破坏,其实质是:
    (1)碱硅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2)碱碳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碳酸盐反应。骨料中是否含碱活性颗粒用岩相法检验,即通过鉴定集料的种类和矿物成份等,从而确定碱活性集料的种类和数量。并最终判断其能否引起碱骨料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等)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其吸水后产生体积膨胀(可达3倍以上),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现象。
    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1)水泥中碱含量大于0.6%(以等当量Na2O计);
    (2)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
    (3)有水存在。
    防止措施是:
    (1)采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超过3.0kg/m3
    (2)控制使用碱活性骨料;
    (3)掺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活性掺合料;
    (4)掺引气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内形成微小气孔,以缓冲膨胀破坏应力;
    (5)尽量隔绝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碱循环

    正确答案: 在水泥回转窑及预热器系统生产过程中,碱的挥发及凝聚的往复循环。在生产中原料和燃料中含有的碱质在窑的热端高温下挥发,被气流带到预热器系统中,由于预热器中气体温度逐渐降低,碱质重新冷凝,形成氯化碱和硫酸碱,绝大部分附着在悬浮着的生料表面,或随收尘器收下的窑灰重新入窑。到了窑的热端时,大部分氯化碱和小部分硫酸碱再次挥发,重复上述的过程,形成了循环。大部分硫酸碱则进入熟料。当原、燃料带入的碱质增多时,不但影响水泥质量,而且使系统内形成结皮甚至堵塞。减轻碱循环的方法有旁路放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拜耳循环的循环效率和循环碱量?如何表示?

    正确答案: 循环效率是指一吨NaOH在一次拜耳法循环中所产出的Al2O3的量(吨),用E表示。
    E.1.645*(ak1-ak2)/ (ak1*ak2
    循环碱量指每生产一吨Al2O3,在循环母液中所必须含有的碱量(不包括碱损失)。
    它是E的倒数。
    1/E=0.608*(ak1*ak2)/ (ak1-ak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碱吸收系统由()主要设备组成。

    • A、酸吸收塔、硫酸储罐、硫酸循环泵、硫酸冷却器
    • B、酸吸收塔、洗涤液循环泵、供碱泵、碱储罐
    • C、尾气洗涤塔、硫酸循环泵、供碱泵、碱储罐
    • D、尾气洗涤塔、洗涤液循环泵、供碱泵、碱储罐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哪些措施可降低蒸发水量()。

    • A、加大溶液循环速度
    • B、提高全碱浓度
    • C、减少生水进流程
    • D、提高循环效率,降低循环碱液量

    正确答案:B,C,D

  • 第15题:

    碱洗塔废碱浓度过高,采取下列()措施不能降低碱浓度。

    • A、对强碱补水
    • B、减小补碱量
    • C、减小各碱洗段碱循环量
    • D、减少废碱排放量

    正确答案:C,D

  • 第16题:

    何谓碱骨料反应?碱骨料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定性检验骨料中是否含碱活性颗粒?


    正确答案: 碱骨料反应是混凝土骨料中的某些碱活性颗粒与水泥中的碱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反应。这种反应严重时使混凝土体开裂破坏,其实质是:
    (1)碱硅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二氧化硅反应。
    (2)碱碳反应,即水泥中碱与集料中的碳酸盐反应。骨料中是否含碱活性颗粒用岩相法检验,即通过鉴定集料的种类和矿物成份等,从而确定碱活性集料的种类和数量。并最终判断其能否引起碱骨料反应。

  • 第17题:

    何谓回热循环?哪些制冷剂可以采用回热循环,哪些制冷剂不已=宜采用回热循环,为什么?


    正确答案: 回热循环是指在制冷系统中采用回热器,利用从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气体来冷却从冷凝器来得志冷剞液体使之过冷的一种循环。对过热有利的制冷剂(如R12、R502等)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制冷系数,避免湿压缩的发生,排气温度升高幅度也不大;而对过热无利的制冷剂(如R717等)采用回热循环会使制冷系数降低且排气温度大幅度升高。

  • 第18题:

    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成为水循环,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大循环,局部的水循环成为小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下气、液、固易于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 第19题:

    碱循环时回流电导率低不会自动补碱。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何谓碱-骨料反应?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氧化物(氧化钠、氧化钾等)与骨料中的活性二氧化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其吸水后产生体积膨胀(可达3倍以上),导致混凝土开裂破坏的现象。
    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
    (1)水泥中碱含量大于0.6%(以等当量Na2O计);
    (2)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
    (3)有水存在。
    防止措施是:
    (1)采用含碱量小于0.6%的水泥,并控制混凝土中的总碱量不超过3.0kg/m3
    (2)控制使用碱活性骨料;
    (3)掺能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活性掺合料;
    (4)掺引气型外加剂,使混凝土内形成微小气孔,以缓冲膨胀破坏应力;
    (5)尽量隔绝水。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血氧含量?血液的碱储是什么?

    正确答案: 血氧含量是表示在体内,每100毫升血液血红蛋白所结合的实际氧量加上物理溶解的氧量。通常情况下,动脉血氧含量约19毫升/100毫升,静脉血氧含量约12毫升/100毫升。生理学上常把血浆中的NaHCO3的含量看作是血液的碱储,其功能是调节血液的酸碱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谓双碱效应(混合碱效应)?

    正确答案: 一.玻璃的通性各向同性: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任何方向都相同。无固定熔点:玻璃从固体变为液体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亚稳性:玻璃的内能比晶体高,它不是处在最低能量状态。但一般情况下,玻璃不会自发转变成晶体。性质变化连续可逆:玻璃转变过程中,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逐渐而连续的,而且是可逆的。成分可变:玻璃的成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改变,从而使玻璃的性质发生改变。
    在简单的硅酸盐玻璃系统(R2O-SiO2)中,一种碱金属氧化物被另一种碱金属氧化物替代时,随着替换量的增加,在性质-成分曲线上,第一类性质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混合碱效应(或中和效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何谓回热循环?哪些制冷剂可以采用回热循环,哪些制冷剂不宜采用回热循环,为什么?

    正确答案: 回热循环是指在制冷系统中采用回热器,利用从蒸发器流出的低温制冷剂来冷却从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使之过冷的一种循环。对过热有利的制冷剂(如R12、R502等)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制冷系数,避免湿压缩的发生,排气温度升高幅度也不大;而对过热无利的制冷剂(如R717等)采用回热循环会使制冷系数降低且排气温度大幅度升高。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