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大豆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分布,有何特征?”相关问题
  • 第1题:

    豆豉的生产中对大豆的浸泡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称取大豆入池,加水淹没豆子30cm左右,水温在40℃以下,浸泡2h~5h,视气温情况要灵活掌握,中间要换一次水,以浸泡豆粒在90%以上无皱纹,水分含量在45%左右为宜。

  • 第2题:

    简述绿色大豆的标准是什么?绿色大豆生产对农药和化肥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绿色大豆生产及产业化应运而生。
    绿色大豆的标准是由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标准的一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遵照执行的强制性国家行业标准。绿色大豆必须是非转基因大豆,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大豆标准和A级绿色大豆标准。AA级绿色大豆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而是通过使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轮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术,培肥土壤,提高产品品质,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A级绿色大豆标准要求,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积极采用生物技术和物理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要求。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例如,施厩肥1000千克,加尿素5~10千克或磷酸二胺20千克。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绿色大豆基地的建立,必须经绿色食品机构及环保机构对生产地的大气、水源、土壤和生产的大豆子粒进行检测,认定合格,审批后才有效。

  • 第3题:

    天然水中磷酸盐的分布变化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一般冬季或早春水中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暖季白天下午含量最低,在水体停滞分层时,有效磷含量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变化。表水层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大量有效磷,使得有效磷含量趋于零。而底水层中光合作用较弱,几乎不消耗有效磷,又可从底泥间隙水中扩散得到有效磷,积累了较高浓度的溶解磷,因此,底层水的有效磷较表层水高,如无温跃层,此变化不明显。另外,在湖泊中磷的垂直分布是沉积物中含量最高,占了湖泊中磷的绝大部分。底层水的溶解磷比表水层高许多,但表水层溶解磷的周转速率很快。海水磷酸盐含量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 第4题:

    凸度有何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1)债券凸度具有 “正凸性”特征,即收益率同等变化幅度下,债券价格增加的幅度要超过债券减少的幅度。
    (2)对于给定的收益率和久期,票面利率越低,债券的凸度越大。
    (3)给定收益率和修正久期,票面利率越低,债券凸度就越小。
    (4)久期增加时,凸度以加速度增加。

  • 第5题:

    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卸荷裂隙与风化裂隙的分布有何规律?


    正确答案: 结构面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和次生结构面三类。
    其特征有:A.结构面的方位:即结构面的产状;B.结构面的密集程度:包括间距和线密度。C.结构面的连续性:它是表征结构面延伸长度和展布范围的指标;D.结构面的粗糙程度:结构面的平整光滑程度不同,抗剪强度也不同;E.结构面侧壁强度:它可以反映结构面经受风化的程度,可用施密特回弹仪或点荷载仪测定节理壁的强度;F.结构面的张开度:结构面两壁的垂直距离,通常不大,一般小于1mm;G.结构面的填充物:结构面内常见的填充物有砂、黏土、角砾,岩屑及硅质、钙质、石膏质沉淀物;H.结构面内的渗流:结构面内有无渗流及流量的大小,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有效应力的大小及施工的难易程度均有重要影响;I.节理组数: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课岩石块体的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J.块体大小:自然界中结构体的性状非常复杂,他们的基本形状有块状、柱状、板状、菱形、锲型及锥形等六种。

  • 第6题:

    大豆的主要成分及特征?


    正确答案: 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磷脂、维生素等。

  • 第7题: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其食用品质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1) 蛋白质:稻谷中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胚及皮层中,胚乳中含量较少。稻谷籽粒强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则籽粒的强度越大,耐压性越强,加工时产生的碎米也少。
    2) 脂肪:稻谷中脂肪含量一般在2%左右,大部分集中在胚和皮层中。经碾制后的白米,由于胚和皮层大部分被碾去,因而脂肪的含量很低。但是,米糠中脂肪的含量则很多,所以米糠可用于制油。
    3) 淀粉:稻谷中淀粉含量最多,一般在70%左右,大部分存在于胚乳中。
    4) 矿物质:稻谷中所含矿物质大都在颖,皮层及胚中,胚乳中含量很少。
    5) 粗纤维:稻谷中粗纤维的含量大约为10%,主要分布在稻壳中,其次是皮层,胚乳中仅含0.34%。粗纤维对人体无营养价值,不能被人体消化,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稻谷加工的目的也就在于去除含粗纤维较多的皮层,提高米粒的食用价值。
    6) 维生素: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稻谷的胚和皮层里,其中以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为最多。为了尽量保留上述维生素,大米加工精度不宜过高。同时,在加工工艺中要加强稻谷的清理,提高大米纯度,以便食用时尽量减少米粒的淘洗,避免维生素溶于水中而流失。

  • 第8题:

    问答题
    ABO血型抗原的分布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1)分泌型:ABO血型抗原分布在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多种组织细胞膜上(称为醇溶性抗原),唾液、乳汁、尿液、胃液、泪液和胆汁等体液中(称为水溶性抗原),称为分泌型个体(secretor)。约70%~80%的个体为此型。
    (2)非分泌型:抗原仅存在于细胞膜上,体液中不存在,称为非分泌型个体。少数个体为此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圆拱直墙洞室的围岩应力分布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①平直的周边容易出现拉应力。由于岩石的抭拉强度通常只有抭压强度的十几分子一,所以平直周边比曲线周边容易破坏。
    ②拐角处是应力集中区。
    ③拱顶容易出现拉应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边坡形成后应力重分布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1)边坡岩土体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移,越接近边坡坡面,最大主应力越近平行与边坡临空面;而最小主应力则与边坡临空面几乎正交,远离坡面趋于天然应力场状态。
    (2)在坡脚附近形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带,边坡越陡,应力集中越严重。随着河谷的下切,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近平行于谷坡方向)显著提高,最小主应力显著降低,至坡面降为零。
    (3)最大剪应力迹线发生偏移,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在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值最大的部位(一般在坡脚附近),形成一个最大剪应力区,容易发生剪切破坏。
    (4)在坡顶和坡面接近表面部位,由于侧向应力近于零,实际上变为两向受力。在较陡边坡的坡面和坡顶出现拉应力,形成拉应带。拉应带的分布位置与边坡的形状和坡脚的角度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其食用品质有何关系?

    正确答案: 1) 蛋白质:稻谷中的蛋白质主要分布在胚及皮层中,胚乳中含量较少。稻谷籽粒强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蛋白质含量越高,则籽粒的强度越大,耐压性越强,加工时产生的碎米也少。
    2) 脂肪:稻谷中脂肪含量一般在2%左右,大部分集中在胚和皮层中。经碾制后的白米,由于胚和皮层大部分被碾去,因而脂肪的含量很低。但是,米糠中脂肪的含量则很多,所以米糠可用于制油。
    3) 淀粉:稻谷中淀粉含量最多,一般在70%左右,大部分存在于胚乳中。
    4) 矿物质:稻谷中所含矿物质大都在颖,皮层及胚中,胚乳中含量很少。
    5) 粗纤维:稻谷中粗纤维的含量大约为10%,主要分布在稻壳中,其次是皮层,胚乳中仅含0.34%。粗纤维对人体无营养价值,不能被人体消化,食用过多会影响人体健康。稻谷加工的目的也就在于去除含粗纤维较多的皮层,提高米粒的食用价值。
    6) 维生素:维生素主要存在于稻谷的胚和皮层里,其中以维生素B1(硫胺素)、维生素B2(核黄素)等B族维生素为最多。为了尽量保留上述维生素,大米加工精度不宜过高。同时,在加工工艺中要加强稻谷的清理,提高大米纯度,以便食用时尽量减少米粒的淘洗,避免维生素溶于水中而流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土壤侵蚀包括了那些形式?他们在地表有何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 1、土壤侵蚀形式
    (1)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山洪侵蚀)
    (2)重力侵蚀泻溜;崩塌;滑坡
    (3)冻融侵蚀
    (4)冰川侵蚀
    (5)混合侵蚀
    (6)风力侵蚀
    (7)生物侵蚀。
    2、分布特征
    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干旱气候侵蚀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大豆的浸泡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大豆浸泡时的容器应是大豆体积的3~4倍,水温对浸泡的影响最大,一般水温为5℃时浸泡24h,10℃时浸泡18h,18℃时浸泡12h,27℃浸泡8h。注意浸泡大豆的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不但大豆自身的呼吸加快,消耗一部分籽实的营养成分,且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导致腐败。大豆的浸泡程度应因季节而异,夏季可泡至九成,冬季则需泡到十成,浸泡后以大豆表明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感有劲为原则。
    最简单的判断方法是把浸泡后的大豆分成两瓣,以豆瓣内表面基本呈平面,略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端面以浸透不留硬心(白色)为宜。浸泡大豆的用水量一般为大豆的2~3倍,以保证大豆充分吸水,水少则大豆易吸水不足,水多浪费大。浸泡水中加入少量的碳酸氢钠,使浸泡水处于微碱性条件下,有助于磨浆后加水抽提大豆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提高出浆率,改善豆制品的风味。

  • 第14题:

    附加应力在空间有何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附加应力是由于土层上部的建筑物的建起,而在地基内所增的应力。

  • 第15题:

    ()被公认为美肤食品,因为它们均含有皮肤代谢所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

    • A、牛奶
    • B、大豆
    • C、肉皮
    • D、肥肉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边坡形成后应力重分布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1)边坡岩土体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移,越接近边坡坡面,最大主应力越近平行与边坡临空面;而最小主应力则与边坡临空面几乎正交,远离坡面趋于天然应力场状态。
    (2)在坡脚附近形成明显的应力集中带,边坡越陡,应力集中越严重。随着河谷的下切,坡面附近的最大主应力(近平行于谷坡方向)显著提高,最小主应力显著降低,至坡面降为零。
    (3)最大剪应力迹线发生偏移,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在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值最大的部位(一般在坡脚附近),形成一个最大剪应力区,容易发生剪切破坏。
    (4)在坡顶和坡面接近表面部位,由于侧向应力近于零,实际上变为两向受力。在较陡边坡的坡面和坡顶出现拉应力,形成拉应带。拉应带的分布位置与边坡的形状和坡脚的角度有关。

  • 第17题:

    土壤侵蚀包括了那些形式?他们在地表有何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 1、土壤侵蚀形式
    (1)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河沟山洪侵蚀)
    (2)重力侵蚀泻溜;崩塌;滑坡
    (3)冻融侵蚀
    (4)冰川侵蚀
    (5)混合侵蚀
    (6)风力侵蚀
    (7)生物侵蚀。
    2、分布特征
    冰雪气候侵蚀带;湿润气候侵蚀带;干旱气候侵蚀带。

  • 第18题:

    ABO血型抗原的分布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1)分泌型:ABO血型抗原分布在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多种组织细胞膜上(称为醇溶性抗原),唾液、乳汁、尿液、胃液、泪液和胆汁等体液中(称为水溶性抗原),称为分泌型个体(secretor)。约70%~80%的个体为此型。
    (2)非分泌型:抗原仅存在于细胞膜上,体液中不存在,称为非分泌型个体。少数个体为此型。

  • 第19题: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也含有抗营养素物质影响大豆的营养价值。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问答题
    列举几种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

    正确答案: 大豆蛋白质、大豆脂肪、大豆碳水化合物、大豆中的矿物质、大豆异黄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附加应力在空间有何分布特征?

    正确答案: 附加应力是由于土层上部的建筑物的建起,而在地基内所增的应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边坡中的应力分布有何特征?

    正确答案: (1)无论在什么样的天然应力场下,边坡面附近的主应力迹线均明显偏转,表现为最大主应力与坡面近于平行,最小主应力与坡面近于正交,向坡体内渐渐恢复初始应力状态;
    (2)在坡脚附近,形成剪应力集中带,在坡顶可产生拉应力带,当应力超过边坡岩体强度时,可产生坡脚滑动破坏和坡顶的拉张破坏;
    (3)在非直线坡的情形下,变坡点可形成第二应力异常区。当坡形上缓下陡时,该异常区为拉张区,当坡形下缓上陡时,该异常区为剪切区;
    (4)对阶梯形边坡,在台阶附近为应力异常复杂区。台阶前端为拉张区,台阶后部为剪切区。当台阶宽度较小时,形成复杂的张剪区,对边坡安全有较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

    正确答案: 气温分布特征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影响。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纬度和时间而变。太阳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昼长时间指白昼长短。
    在我国: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于北方,昼长时间南方也大于北方,两者都是南方大于北方。因此,气温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大于北方,昼长时间却是南方小于北方。因此,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