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信息化指数高,从东部到西部信息化指数逐渐降低。”相关问题
  • 第1题: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量和(  )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A.信息质量
    B.信息装备率
    C.信息系数
    D.信息能力


    答案:D
    解析:
    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模型或方法大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归纳起来,这些测算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方法,如马克卢普、马克·波拉特等人的理论模型;二是从社会的信息数量和信息能力等方面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如最早的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和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多种测评模型。

  • 第2题:

    对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2001年2月编制的信息化社会指数排名,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指数中对我国的测算情况绝对公正
    • B、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 C、特别是对横向比较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D、完全不能反映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正确答案:B

  • 第3题:

    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从东部到西部信息化指数逐渐降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使用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测算信息化程度时,测得某地区的信息量指数为235,信息装备率指数128,通信主题水平指数为178,信息系数指数为245,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指数为( )。

    • A、128.0 
    • B、186.5 
    • C、196.5 
    • D、245.0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相对指数法的优点是以企业的某一年为基年,可以用来评价企业测评年的企业信息化指数,了解企业自身纵向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简述日本信息化指数法?


    正确答案: 20世纪60年代提出社会信息化指数,8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新的信息化指数,以企业装备率为主,被称为产业信息化指数法。
    (1)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社会信息化指数法包括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通信主体水平(p)、信息系数(u)4个一级指标,共11项二级指标,并按相关算法得到每项二级指标的指数,然后再基于一级指标按一定的加权规定得出信息化指数,以此来度量信息化水平。
    (2)产业化信息指数法产业信息化通信能力装备。指数采用了3大指标:硬件装备率、软件装备率、通信能力装备率。硬件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多少金额的硬件;软件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5年内人均投资金额;通信能力装备率指相应产业中人均占有的路线容量。

  • 第7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 )。

    • A、标志
    • B、指标
    • C、标准
    • D、尺度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使用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测算信息化程度时,测得某地区的信息量指数为237,信息装备率指数为126,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为173,信息系数指数为250,则该地区信息化指数为()。
    A

    128.0

    B

    186.5

    C

    196.5

    D

    245.0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指数的计算。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先测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和信息系数指数,再求算术平均后求出信息化指数。题干中已知了四个指数,求平均数得到196.5。

  • 第9题:

    多选题
    信息指数法分为哪几个()
    A

    主要成分分析法

    B

    信息化指数法

    C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D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包括哪两大类()。
    A

    标杆管理法

    B

    信息化指数法

    C

    信息化测算方法

    D

    国际电信联盟法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量和(  )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A

    信息质量

    B

    信息装备率

    C

    信息系数

    D

    信息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模型或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①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方法,如马克卢普、马克·波拉特等人的理论模型;②从社会的信息数量和信息能力等方面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如最早的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和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多种测评模型。

  • 第12题:

    单选题
    对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2001年2月编制的信息化社会指数排名,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指数中对我国的测算情况绝对公正

    B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C

    特别是对横向比较我国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D

    完全不能反映我国的信息化水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使用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测算信息化程度时,测得某地区的信息量指数为235,信息装备率指数为128,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为178,信息系指数为245,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指数为()。

    A:128.0
    B:186.5
    C:196.5
    D:245.0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化指数的计算。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先测算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和信息系数指数,再求算术平均后求出信息化指数。题中已知了四个指数,求平均数得到196.5,所以答案选择C。

  • 第14题: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包括哪两大类()。

    • A、标杆管理法
    • B、信息化指数法
    • C、信息化测算方法
    • D、国际电信联盟法

    正确答案:A,C

  • 第15题: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和()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 A、信息量
    • B、信息装备率
    • C、信息系数
    • D、信息能力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信息指数是国家信息化指标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根据中国国情,依据北京市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统计做法,我们将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划分为()大要素指数。

    • A、3
    • B、4
    • C、5
    • D、6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最早提出信息化指数测量方案的是( )学着。

    • A、日本
    • B、美国
    • C、国际联盟
    • D、IDC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最早提出信息化指数测量方案的是( )学着。
    A

    日本

    B

    美国

    C

    国际联盟

    D

    IDC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 )。
    A

    标志

    B

    指标

    C

    标准

    D

    尺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我国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信息化指数高,从东部到西部信息化指数逐渐降低。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指数等方面概括反映了国家信息化水平。
    A

    信息技术应用

    B

    信息产业发展

    C

    信息化人才

    D

    信息化发展政策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信息指数法分为()。
    A

    主要成分分析法

    B

    信息化指数法

    C

    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

    D

    信息化综合指数法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