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题目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 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相关问题
  • 第1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作了新调整,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连续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战略和宏观层面,外交服务内政的主要任务和外交总体布局基本维持不变。在具体政策层面,仍然重视对美关系,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海洋权益争端和朝鲜核问题上,一方面保持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行动更为积极,政策更加明确。在操作层面,“首脑外交”更加活跃,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坐标作用更加突出,外交工作的全局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等都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些新趋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外交的延续,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要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客观结果。这一发展趋势将会延续下去。鉴于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在增加,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亟须在不同观念和利益、国内和国外、维稳和维权、国家利益和正义原则之间尽量寻求平衡。

  • 第2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相威胁,强加给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内容出自何时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1)割让中国领土香港给英国; (2)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大片中国领土割给俄国; (3)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正确答案: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
    (2)1858年5月;中俄《瑗晖条约》
    (3)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条约》

  • 第3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年,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1895

  • 第5题: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在英国炮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A、1839年6月3日
    • B、1840年6月28日
    • C、1841年1月7日
    • D、1842年8月29日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 D、中国战败了

    正确答案:B

  • 第7题:

    1900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

    中国战败了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北京条约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作了新调整,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

    正确答案: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连续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战略和宏观层面,外交服务内政的主要任务和外交总体布局基本维持不变。在具体政策层面,仍然重视对美关系,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海洋权益争端和朝鲜核问题上,一方面保持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行动更为积极,政策更加明确。在操作层面,“首脑外交”更加活跃,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坐标作用更加突出,外交工作的全局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等都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些新趋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外交的延续,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要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客观结果。这一发展趋势将会延续下去。鉴于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在增加,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亟须在不同观念和利益、国内和国外、维稳和维权、国家利益和正义原则之间尽量寻求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894年()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A

    中日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清政府在哪年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 A、1841
    • B、1842
    • C、1843
    • D、1844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年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天朝大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 A、1840
    • B、1841
    • C、1838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是哪一个条约?


    正确答案: 《马关条约》

  • 第17题:

    中国战败后,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英《南京条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

    • A、规定子口税
    • B、设洋行制度
    • C、协定关税
    • D、全境通商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 A、1893年
    • B、1894年
    • C、1895年
    • D、1896年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政府签订了()。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A、尼布楚条约
    • B、南京条约
    • C、北京条约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判断题
    从1842年到1949年,中国被迫与22个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年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天朝大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A

    1840

    B

    1841

    C

    1838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

    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

    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

    D

    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