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根据铁科院试验报告的学习,上行两万吨列车周期制动缓解后列车纵向受力主要是因()造成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两万吨列车产生纵向冲动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1)列车缓解特性因素。空气制动缓解时,由于主从控同时充风,造成前后车辆缓解不同步,前130辆在8秒内全部缓解,后80辆在20秒左右缓解。
    (2)列车下滑力因素。列车下滑力即列车所受重力的分力,线路坡度超过4%机车再生力(800KN)不足以克服列车产生的下滑力。
    (3)车钩间隙因素。车钩间隙的存使车辆间产生无阻力加速度,形成车钩效应,
    (4)主从车机车控制过程不同步性。从控机车的制动、缓解响应时间要滞后主车约1.5-2秒。
    (5)列车制动力分布不均匀性。周期制动过程中,从控机车再生力必须保持300KN以上,方能保证充风时间,后部80车缓解后,在向前涌动过程中,与从控机车再生力发生撞强效应,引发车钩间激扰力的突变。

  • 第2题:

    根据铁科试验报告,编组216辆两万吨列车,初制动后进行缓解,前130辆在()秒内缓解,后60辆在18秒左右缓解。


    正确答案:8

  • 第3题:

    平稳操纵项点要求两万吨列车空气制动缓解后再生力保持不得少于()秒。


    正确答案:50

  • 第4题:

    两万吨列车产生紧急制动后,检查列车时有何规定?


    正确答案:(1)紧急制动停车后,主控机车副司机立即短接邻线轨道电路,并向后方检查列车有无异状。
    (2)从控机车副司机检查从控机车及前部20辆、后部车辆有无异状,有异状立即按规定进行防护;无异状检查完毕后向主控司机汇报。
    (3)具体检查内容如下:检查机车、车辆是否脱线、分离,机车车钩缓冲器状态。
    (4)检查发现列车妨碍邻线时,由主控机车乘务员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等设备通知就近车站,并指派就近人员在来车方向距妨碍邻线地点不少于1400m进行防护,处理完毕后必须撤除响墩、火炬。发现邻线有列车开来时,应急速鸣示紧急停车信号,列车后部不设防护。

  • 第5题:

    两万吨产生紧急制动后,邻线列车司机接到车站通知或发现提示信号时,立即(),联系确认前方正常后方可缓解开车,情况不明不得缓解列车。


    正确答案:停车确认

  • 第6题:

    上行两万吨列车在起伏坡道空气制动调速后,再生力保持400kN,速度不低于()km/h,才允许缓解空气制动。


    正确答案:45

  • 第7题:

    铁科制动系统的列车当主风缸压力下降到()时主空压机启动。


    正确答案:750Kpa

  • 第8题:

    (),可使处于制动状态的列车的前后部产生缓解作用的时间差缩短,从而减小列车的纵向动力作用。

    • A、适当加大制动力
    • B、提高制动波速
    • C、降低列车管的减压速度
    • D、提高缓解波速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关于造成列车晚点的因素,下列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造成列车晚点的因素主要是因客流量大或者是因超载、特殊天气、技术问题所致
    • B、列车只要出现非正常制动就会造成晚点
    • C、列车正常运行也会造成晚点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单选题
    (),可使处于制动状态的列车的前后部产生缓解作用的时间差缩短,从而减小列车的纵向动力作用。
    A

    适当加大制动力

    B

    提高制动波速

    C

    降低列车管的减压速度

    D

    提高缓解波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减轻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空气制动机实施制动或缓解时所产生的空气波存在一个沿制动管由前向后扩散或传播的过程,列车越长,其前后部开始制动或缓解的时间差就越大,这种“制动或缓解作用的不同时性”是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主要原因。
    (1)要有很高的制动波速和较高的缓解波速。
    (2)在大力提高制动波速的同时,采用制动缸先快后慢的变速充风方法,适当的延长制动缸充风时间,以达到大大减轻制动冲击、又不延长制动距离的目的。
    (3)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闸瓦,同时改用较小的制动缸和副风缸。
    (4)采用性能良好的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保证空车不滑行,重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力。
    (5)制动管内壁和各个连接管器具有较小的气体流动阻抗。
    (6)提高制动缸密封性,以确保良好的压力保持性能。
    (7)牵引组合列车时,处于列车中部的机车应装有“中继制动装置”或“同步制动装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铁科制动系统电动列车按下强迫缓解按钮则()。
    A

    只能缓解单车紧急制动

    B

    能缓解列车紧急制动

    C

    只能缓解单车常用制动

    D

    能缓解列车常用制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两万吨列车运行中,缓解后()秒再生力不的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50

  • 第14题:

    上行两万吨列车周期制动带闸失败后,需要停车缓风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首先思考什么停在什么位置便于找回正常周期,其次思考停车后需不需要追加减压合理衰减尾部风压,再次还需考虑追加减压后,再动车时距离分相的位置,确保从车的总风不得低于750kPa。

  • 第15题:

    两万吨重载组合列车产生纵向冲动的原因?


    正确答案:主控缓解8秒后,前130辆在主从控同时充风作用下出现缓解加速现象,后80辆编组车辆未仍处于制动减速状态。由于两台机车的再生力不足以克服130辆车在坡道的下滑力,受车钩间隙无阻力加速作用,将对中部机车产生一个明显拉钩的过程;缓解后20秒后,后80辆车体,由于受编组特性的影响,几乎在同一时间缓解,其缓解后由减速状态变为加速状态,40秒左右后加速作用产生的最大压钩力传至中部机车,形成中部机车压钩作用。
    长大下坡道缓解时中部机车再生力越大,前部车辆缓解后,抵消其下滑力越多,会使拉钩力的出现会越晚,导致使从控机车由拉向压转换过程变短,对中部机车危害越大。

  • 第16题:

    上行两万吨列车频繁的追加减压有何危害?


    正确答案:频繁的追加减压容易造成后半列制动力变强,降速过快,导致无法选择最有利的地点缓解,并且缓解速度一般较低;而操纵人员为了避免停缓,追加减压后往往会采用降低再生力的方式延长带闸距离,列车的车钩得不到有效的压缩,这些因素会使列车的纵向受力增加,安全性能下降。

  • 第17题:

    上行两万吨列车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南湾至西柏坡间的制动力要比宁武西至原平南间的制动力()。


    正确答案:偏弱

  • 第18题:

    两万吨列车长大下坡道区段周期制动缓解后,最大拉钩力产生的时间为()秒。


    正确答案:15-20

  • 第19题:

    铁科制动系统电动列车按下强迫缓解按钮则()。

    • A、只能缓解单车紧急制动
    • B、能缓解列车紧急制动
    • C、只能缓解单车常用制动
    • D、能缓解列车常用制动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减轻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空气制动机实施制动或缓解时所产生的空气波存在一个沿制动管由前向后扩散或传播的过程,列车越长,其前后部开始制动或缓解的时间差就越大,这种“制动或缓解作用的不同时性”是列车制动或缓解时发生强烈纵向动力作用的主要原因。
    (1)要有很高的制动波速和较高的缓解波速。
    (2)在大力提高制动波速的同时,采用制动缸先快后慢的变速充风方法,适当的延长制动缸充风时间,以达到大大减轻制动冲击、又不延长制动距离的目的。
    (3)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闸瓦,同时改用较小的制动缸和副风缸。
    (4)采用性能良好的空重车自动调整装置,保证空车不滑行,重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力。
    (5)制动管内壁和各个连接管器具有较小的气体流动阻抗。
    (6)提高制动缸密封性,以确保良好的压力保持性能。
    (7)牵引组合列车时,处于列车中部的机车应装有“中继制动装置”或“同步制动装置”。

  • 第21题:

    提高列车制动机的缓解波速,可使处于制动状态的列车的前、后部产生缓解作用的时间差缩短,从而减小列车的()动力作用

    • A、横向
    • B、水平
    • C、纵向
    • D、垂向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提高列车制动机的缓解波速,可使处于制动状态的列车的前、后部产生缓解作用的时间差缩短,从而减小列车的()动力作用
    A

    横向

    B

    水平

    C

    纵向

    D

    垂向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铁科制动系统的列车当主风缸压力下降到()时主空压机启动。

    正确答案: 750Kp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