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影响幼儿操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答案:
    解析:
    (1)知识经验。幼儿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因此只能根据其年龄特点学习一些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相对简单容易的技能。(2)准确地示范与讲解。①操作技能的学习始于教师的讲解。教师的讲解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多用一些幼儿容易理解的语言。②教师要保证示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把握示范的时机,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
    (3)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增加练习的次数等形式,个体会掌握某种技能,而且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和协调性会逐步地提高。
    (4)充分而有效的反馈。一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①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的感觉系统提供的感觉反馈;②外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反馈。

  • 第2题:

    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1)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2)弗林效应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教育的进步可能在三个方面促成弗林效应:教育使人们更会应对测验;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教育使人们具备了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饮食、健康,甚至教养技巧的进步,都会促进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智商的提高。智商的进步更多的表现在视觉空间技能方面,这与20世纪视觉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关。
    (3)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4)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这种种因素中,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

  • 第3题:

    简述影响幼儿依恋的因素。


    正确答案:儿童的依恋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发展的,尤其是母子交往的质量对依恋起着关键的作用。此外,依恋的发展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婴儿的气质特点和智力水平。
    (2)母亲的照看方式。
    (3)照看环境。

  • 第4题: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2)幼儿园对儿童性别化的影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并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重要场所,其中教师和同伴则是影响幼儿园性别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3)电视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 第5题: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影响幼儿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先天和后天的影响、()和性格的影响。


    正确答案:遗传和技能的影响

  • 第7题:

    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正确答案: (1)角色采择与幼儿亲社会行为。
    (2)情感因素:移情作用的影响。
    (3)父母抚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4)文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 第8题:

    简述活动中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正确答案:(1)注意对象的形象新颖、生动、鲜明。如果给幼儿呈现的事物是比较普通而单调的,他们较容易转移注意。要在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则尽量使注意的对象形象而生动,这样他们的注意能够相对稳定些。
    (2)活动的游戏化。游戏始终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如果把需要幼儿注意的活动合理地转变为游戏,则可以大大提高其注意水平,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也会大大加强。
    (3) 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在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用眼看、用耳听,而且要求幼儿坐直身子,时间稍长,幼儿的注意就不容易集中,而且也不稳定。如果 让幼儿亲自动手参与操作,直接接触实物,把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那么,幼儿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提高。
    (4)幼儿的身体状况。幼儿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活动积极时,其注意就容易稳定。如果幼儿有病、疲劳、情绪不佳、活动单调和活动时间过长时,幼儿的注意就不稳定和不易维持。因此,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幼儿的健康。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正确答案: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著低于非攻击性幼儿。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计数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教育及文化背景
    (2)计数的对象
    ①在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体积相对较大的较有利于儿童的计数活动。
    ②物体的空间排列形式。
    ③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较有利于儿童的计数活动。
    (3)计数方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答案:
    解析: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

  • 第14题:

    简述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因素。
    (1)儿童自身因素。
    (2)同伴。
    (3)教师。
    (4)文化差异。

  • 第15题:

    简述能力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1)素质2)知识3)教育4)环境5)实践活动6)主观努力程度

  • 第16题:

    简述影响幼儿计数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教育及文化背景
    (2)计数的对象
    ①在空间分布相同的情况下,点数物体的体积相对较大的较有利于儿童的计数活动。
    ②物体的空间排列形式。
    ③同时呈现并继续保持不变的计数对象较有利于儿童的计数活动。
    (3)计数方式

  • 第17题: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 第18题:

    影响幼儿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遗传素质和环境的共同作用;
    (2)知识技能的影响;
    (3)兴趣和性格的作用

  • 第19题:

    论述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1)换位思考问题:能够理解别人观点的能力或者缺乏理解别人观点的能力,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有着密切得联系。
    (2)移情作用:移情训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移情训练对增强幼儿的分享、安慰、仗义、保护等助人行为有明显效果。
    (3)父母抚养方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和对亲社会行为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
    (4)不同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亲社会行为最多的幼儿来自未开化的社会,而西方社会幼儿亲社会行为得分较低。
    (5)电视对儿童亲社会行为也会产生影响。与看中性节目的儿童相比,看亲社会节目的儿童学会了一些有关亲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则。

  • 第20题:

    简述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社会生活环境。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儿童具体生活环境来起作用,因为幼儿是生活在具体的家庭和同伴环境中,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以及电视媒介等的影响。
    (2) 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①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是榜样的作用,父母自身的亲社会行为成为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另 一方面,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关键因素。
    ②同伴的相互作用。在儿童的安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看到同伴做出亲社会行为 的时候,可能会模仿,也可能会通过观察行为的结果发生替代性强化。
    (3)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还是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的内在因素。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父母对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
    (2)幼儿园对儿童性别化的影响幼儿园是儿童接触并适应社会生活的第一重要场所,其中教师和同伴则是影响幼儿园性别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3)电视对幼儿性别化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社会能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1)儿童自身因素。
    (2)同伴。
    (3)教师。
    (4)文化差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2)弗林效应证明了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教育的进步可能在三个方面促成弗林效应:教育使人们更会应对测验;教育使人们的知识更加丰富;教育使人们具备了更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饮食、健康,甚至教养技巧的进步,都会促进工业化国家中人们智商的提高。智商的进步更多的表现在视觉空间技能方面,这与20世纪视觉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有关。
    (3)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个体智力差异的一个主要因素。
    (4)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个体智力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对儿童的智力表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贫困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其他的家庭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在这种种因素中,父母给予的爱和温暖以及鼓励性的语言和较高的学业期望,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预测性最好。由于父母重视孩子的认知发展,所以他们就会鼓励孩子获取新知识,训练孩子的认知技能,而这些正是完成智力测验所需要的。因此,来自较好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其智力测验分数也会较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幼儿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正确答案: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维持时间的长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如果让幼儿注意的对象生动形象,幼儿的注意力就相对稳定些;反之,不容易坚持完成活动并使注意稳定。
    (2)活动的游戏化
    在幼儿的活动中,如果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幼儿的注意力会比较稳定,注意的持久性会大大加强。
    (3)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
    在活动中,如果只是让幼儿坐着看或听,幼儿的注意不容易集中,也不容易稳定。因此,要把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注意会比较稳定。
    (4)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活动积极时,注意容易稳定;反之,注意不容易维持和稳定。因此,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幼儿的健康和情绪状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