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

题目

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技巧,使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基本上解决作文问题,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需的语文基础能力。于是吴老师结合以上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吴老师开始有规律地撰写研究日志(一般每周1~2次),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的作文文献资料,如试卷、作文作业、校刊或者征文作品、手抄报作品、演讲发言稿等,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欣赏。另外,他还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需要增加阅读,有的学生需要多动笔等等,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吴老师还经常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请教专家等,在这种探讨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检讨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些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他还注重观察与反思,并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理。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吴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请结合材料说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相似考题
更多“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个性。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B.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C.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D.想象作文是发展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写作教学设计。题目中,给出教学研讨论文,引导考生通过阅读解答问题。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能力能够共同促进。C项正确。

    A项: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说法过于绝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写作教学除了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还要发展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个性等,表述过于片面。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文中没有提到该观点,无法推测。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2题: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每学期我想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不讲评作文,也不要求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对话讨论法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保障
    B.思维训练至少需要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
    C.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之后
    D.作文教学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时需要抓住访谈内容的重点和主旨,而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A 项:该访谈内容强调的重点不是对话讨论的方法,而是通过这种形式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交流,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B 项:访谈中提到“谈作文”进行了三个学期,效果不错,并不意味着至少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可能每学期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C 项:文段没有强调六节“谈作文”课必须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属于主观臆断,理解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D 项:抓住了文段的核心问题,理解正确。

  • 第3题:

    对写作认识有误的是( )

    A.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B.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C.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D.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答案:D
    解析:
    中年级的学生可以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 第4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 第5题: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是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对学生作文的全面调查和研究,是评讲的提前和准备,也是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示范和举例。


    正确答案:批改

  • 第6题:

    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根据迁移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修改方法。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示范。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中感受什么是改,教师怎样改,思考为什么这样改,激发学生要求改的愿望。通过教师示范改作文,孩子们都感到文章这样一改,条理更清楚,读起来也顺当多了。改作文,有意思!同时,他们也初步懂得了怎么检查、怎么改。教师示范改作文为改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奠定了基础,对提高学生自改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学的第二步是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学习改,让学生在参与集体改作文的实践中练习改,这不仅有利于发挥迁移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改的方法,而且进一步调动了学生自改的积极性。教师从自己示范改,组织集体改到指导学生各自独立改,如同教小孩学步,既细心搀扶,又逐步放手,正是较好地运用了学习迁移的规律,使其发生积极影响,这对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有很大作用的。从学习迁移的规律看,作文指导课上,经常进行怎样立意、怎样选材等的指导,作文评讲课上,教师宣读的范文、集体的评论等,阅读课上,经常进行的概括中心、划分段落直至用词造句的一系列基本训练等,这些都会因迁移规律而对学生自改作文产生一定的作用。(选编自袁浩:《作文教学心理》,中央电视台电视教学系列讲座,第12期。) 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正确答案: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促进学习迁移呢?该问题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释:
    (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应在每个新单元教学之前为学生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有可能的话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学习的目标。
    (2)精选教学材料。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即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技能及行为规范等,还必须包括一些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3)注意教学内容的编排。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还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智力状况和年龄特征等,同时要兼顾教学时间和教法上的要求,力求为学生呈现最佳的教学内容结构。
    (4)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次序(即先教给学生什么内容,后教给他们什么内容),处理好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并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尽量体现迁移规律。
    (5)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在讲解具体的细节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出概括化的知识,要注意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的选用等。在讲解原理、原则时,教师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应结合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情境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脱离学习原理原则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该原理、原则适用的背景时,准确地运用原理、原则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即达到对原理、原则的去背景化,以防止学生对某一原理、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仅局限于习得该原理、原则时的情境的情况。
    (6)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灵活地运用各种策略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7)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除了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同时,在每次学习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所带来的消极迁移。

  • 第7题: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 A、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 B、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 C、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 D、《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 E、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正确答案:A,C,D,E

  • 第8题: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的教学尝试,阅读并按要求答题。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两天,在这两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两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对上述教师作文评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 A、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乐于分享写作欲望
    • B、教师用“给作文找读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 C、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多改,反对学生的独立修改
    • D、写作评价能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正确答案:C

  • 第9题:

    问答题
    【资料】一位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于是决定利用作文评讲课朗读这篇作文。可是,老师刚把这篇文章读完,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检举这篇作文是抄袭的。此时,全班一片哗然,同学们一齐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袭作文的同学,那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老师也一下子愣住了。后来,这位教师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将话题转移到评价这篇作文好在哪里。当同学们评、赏结束后,老师问大家:“今天我们能欣赏到这样的好作文,应该谢谢谁呢?”这时同学们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起为那位同学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位语文老师以此为契机,从那天开始,要求全班同学每周轮流推荐一篇优秀作文在班里朗读。后来,这位抄文章的同学写了一篇真情意切的感悟,最后一句话是:“我感谢我的老师,我将永远记住这次教训。”关于语文老师的做法,正确的观点是(    )A.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化解了一次课堂危机B.课堂突发事件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要好好利用C.语文老师的处理不妥当,应当严厉批评抄袭的那位同学D.语文老师备课不充分,加上自身知识积累不够,差点在课堂上酿成大错E.语文老师运用教学机智,以特殊的形式给了犯错的学生深刻的教育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吴老师是一位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他发现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大。班级上的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就已初步掌握了记叙文和简单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但无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通病:害怕作文,写作时思路不够开阔,常常找不到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的篇幅短,容易出现辞藻堆砌,结构和句式变化不多,缺乏创意,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不会修改作文。这些通病除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关系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吴老师决定以作文教学作为研究起点,通过行动研究,探索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和技巧,使大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里基本上解决作文问题,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学习和走向社会奠定必需的语文基础能力。于是吴老师结合以上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与以往不同的是,吴老师开始有规律地撰写研究日志(一般每周1~2次),注意收集本班学生的作文文献资料,如试卷、作文作业、校刊或者征文作品、手抄报作品、演讲发言稿等,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概括和总结,把其中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大家欣赏。另外,他还注意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进行个别指导,如有的学生需要增加阅读,有的学生需要多动笔等等,他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最后,吴老师还经常把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同事探讨或者请教专家等,在这种探讨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检讨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在这些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他还注重观察与反思,并定期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整理。经过三年的行动研究吴老师发现,不但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请结合材料说明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

    正确答案: (1)从吴老师在行动研究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开展行动研究中首先要确定问题。研究中的问题可能来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惑,可能源于与学生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也可能源于对教育相关资料的阅读中,教师从中得到“触发”,教师可能就在这些触发、启示中获得了研究的基本主题。案例中的吴老师就是因为遭遇种种困惑而展开“作文教学”的研究的,这一研究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性、可行性。
    (2)初步研究分析。教师诊断和发现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立即就可以开始进行研究了。在此之前,应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3)制订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不仅保障行动研究的展开,而且也作为评判行动研究的参考系。制订计划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分析和论证的过程。教师制订的行动研究计划应包括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设想、过程规划、研究进度与时间表、技术性问题等。案例中吴老师的计划就考虑得很周详。
    (4)行动。通过行动,教师不仅可以使工作中的问题得以解决或改善,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品质得以提升。
    (5)成果展示与反思。行动研究成果展示形式比较灵活,研究报告是常见形式之一。教师的行动研究报告不同于学术报告,它具有经验分享和公开这样两个效能。反思包括两个具体任务:一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结论,即分析行动研究是否完成目标;二是对整个行动研究的计划、策略、步骤等进行分析、反思和批判,为下一个(循环)计划作准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到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俄文有了热情。于是老师的表扬词语开始,进而表扬该生的作文句子、段落直至肯定整篇作文,并将其成功的作文贴在班上,让同学评论,使该生感到自己的进步,更加努力。后来该生分别在校、区、市作文竞赛中得奖,他以作文进步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带动了全班同学。请分析这位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正确答案: 这位老师贯彻了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引导使学生建立自信;循序渐进使学生努力方向明确;因材施材使学生进一步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单由教师讲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

    B

    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得到锻炼,对作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C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实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的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有效。

    D

    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小组讨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由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个一个地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这样只是针对少数学生,更多的学生得不到锻炼,对作文的理解也不能深入。教师应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 第13题: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每学期我都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既不讲评作文,也不安排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对话讨论法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保障

    B.思维训练至少需要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

    C.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之后

    D.作文教学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的典型问题

    答案:D
    解析:
    该教师组织的“谈作文”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作文教学的指导具有针对性,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展开的。

  • 第14题:

    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图像,对信息进行储存、组织和优化的思维工具。江老师在知道朋友的女儿使用“思维导图”写作文获得成功后,针对班上同学害怕写作文的现状,江老师决定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育。他查阅有关“思维导图”的文献资料后,先引导学生如何画思维导图,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在作文中的叙述也变得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江老师遂将他的研究成果与同事分享。
    从教育行动研究的角度分析,江老师的行为:

    A.江老师的研究符合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B.思维导图“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C.教育行动研究无需公开研究成果
    D.教育行动研究无需持续进行

    答案:A,B
    解析:
    江老师,通过实际行动,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是符合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结果应该要公开,以及需要持续进行研究。

  • 第15题:

    材料:
    语文教师王老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绝不搪塞敷衍学生。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是多差的作文,即使深夜了,他也会详细批注,对于明显不当的地方第二天还会与学生一对一纠正。曾经有位学生作文中写到父母每天吵架,自己很是伤心。所以上课也听不进去,学习也总是提不起兴趣。王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特意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并与家长及时沟通。王老师婉转地向家长表达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希望学生的家长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家长了解后行为改变了很多。此事过后,王老师了解到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便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学习之后常常与同事、家长分享,并在学校组建了家庭教育研讨会。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答案:
    解析:
    王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我们学习。 (1)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材料中,王老师对于学生作文每本都会认真看,即使深夜了,也会详细批注,对于明显不当的地方第二天还会与学生一对一纠正是爱岗敬业的表现。
    (2)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终身学习要求教师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王老师能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潜心钻研家庭教育知识,并积极组织家庭教育研讨会。这是终身学习的表现。
    (3)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材料中,当学生诉说自己的不快之事时,王老师能够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表现。
    (4)王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材料中,王老师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后将家庭教育理念与同事、家长分享,并在学校组建了家庭教育研讨会,正是为人师表的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向王老师学习,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与家长多沟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第16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 第17题: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教师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为深刻
    •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运用
    •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对写作的解读有误的是()。

    • A、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 B、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 C、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 D、中高年纪的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六年级的一堂作文课,老师用课件出示写作要求,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完成构思与立意并尝试写作。学生写完初稿后,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由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作文,小组内互相修改,选出最佳作文,准备参加班级交流。对这节作文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师只要提出写作要求,对于学生的写作实践可以不加以指导。
    • B、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言语实践。
    • C、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巧妙地将自主、合作学习融在一起。
    • D、充分利用了合作学习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多选题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正确描述是()
    A

    小学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B

    低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遣词造句的能力

    C

    中年级作文教学训练的重点是连句成段的能力

    D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E

    高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连段成篇的能力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对写作的解读有误的是()。
    A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B

    小学作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C

    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D

    中高年纪的学生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对高中生作文教学的一段反思,按要求答题。  一是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使高中作文教学失去了正常有序的教学环境。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几个阶段。尽管众多媒体和专家都认为话题作文是最好的考场作文形式,但实际上我们无权去找理由说谁是谁非,它们本应该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学生读高中肯定是想考一所理想的大学的,于是老师就带领学生跟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你考材料作文我们就训练材料作文,你考话题作文我们就训练话题作文,不做“无用功”,一切向高考看齐!现在除了广大的高中生在训练话题作文外,初中也完全是话题作文训练了,甚至小学也“不甘示弱”“后来居上”了!实际上作文教学能不能如此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话题作文发展到今天不是已经有许多学生不会写有明确文体特征的文章,只会生搬硬套或是胡编乱造了吗?尤其是议论文,由于在小学和初中都没有系统地“训练”过,实在是无逻辑无顺序无意义的泛泛而谈之作!高考指挥棒已经造成作文教学的许多硬伤了。  二是高中教学的功利性制约了作文教学的良性发展。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慢工细活,不可能立竿见影。而数理化相对而言“见效”要快一些,于是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自动地疏远甚至是放弃作文阅读或训练,将时间用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能“见效”的科目上去。语文老师尽管心里很是着急,担心学生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对今后的人生和工作有影响,但在升学率至上的今天也只好干瞪眼了。  还有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是生活的外延和内引,学生整天待在学校里,连看电视看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生活体验有多少是可想而知的了。这样老师进行作文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也难怪有许多教师只是硬塞给学生一些所谓的“得分秘籍”了!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生写不好作文,罪魁祸首是高考这种体制。

    B

    教师只为考试而教学,这种作文教学思路是不对的。

    C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作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对待作文学习。

    D

    教师要端正作文教学态度,通过自己的指导和教授,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全面提高。


    正确答案: A
    解析:
    考试只是一种检测手段,其本身不具有好坏,把作文教学的失败完全归咎于高考是不对的,真正的原因在于学校和教师对高考缺乏理性的认识。教师若能正确对待考试和作文教学,认真指导学生积极学习,是完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

  • 第23题: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高中教师作文课的教学反思实录(节选),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甚至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对存在高考应试的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A]然而,有的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时,作文教学就直奔高考而去,“应试”色彩非常浓厚;还有的教师“脚踩西瓜皮”,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甚至还有的打着“我手写我心”的旗号,放任自流,以日记、周记等随笔替代作文的训练,“规范”要求严重缺失。[B]为此,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要注重分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文体具体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的课标要求。  [C]高中作文教学既要解决学生写作每类文体的根本性问题。如破题、立意、选材等,又要教学生写作的技巧性问题,如结构布局、表达方式等。前者是“根本”,后者是“末节”。而如今高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本末倒置,抓住“根本”的少了,专攻作文应试技巧的多了,使得学生作文形式新颖但内容空泛。只有根本性的问题得到了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才能去追求细枝末节的技巧。  [D]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像小学和初中那样,将自己的思维长久地停留在形象思维层面,必须能够进入到以训练逻辑思维为主的阶段,去写一些能够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例如记叙文写景要抓住特征、写人要凸显个性、写事要有点波澜。所有这些,就是高中记叙文训练之“根”,就应该是我们牢牢把握的高中作文训练的根本着力点。  对画线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该观点是该教师基于应试教育以及高中写作教学现状得出的推论

    B

    该教学设想符合新课标要求,对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C

    这是因为考虑到了高考对作文的要求,考虑到了学生作文的实际现状,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D

    这是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得出的推论,同时也提到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着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体裁的文章是对上一版课标的表述。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生作文要“能写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文章”,此三类包含的具体文体众多,故B项错误。

  • 第24题:

    问答题
    材料:    语文教师王老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感,从不搪塞敷衍学生。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是多差的作文,他也会详细批注,对于明显不当的地方,第二天还会与学生一起进行一对一到正。曾经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父母每天吵架,自己很是伤心,所以上课也听不进去,学习也总是提不起兴趣。王老师看到这篇作文后,特意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并与其家长及时沟通。王老师婉转地向家长表达了孩子的内心想法,希望学生的家长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家长了解情况后行为改变了很多。此事过后,王老师了解到家庭对孩子学习的重要影响,便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及家庭教育理念。王老师学习之后常常与同事、家长分享,并在学校组建了家庭教育研讨会。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