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质量检验阶段。这种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便从此诞生。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仍属“事后把关”性质,查出了废次品,既成事实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而且采取全数检验的办法把关,量大面广,耗费资源,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某些产品检验属破坏性检验,如炮弹的射程检验、胶片的感光度检验等,检验一个就损坏一个,全数检验是根本行不通的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26年美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它把“事后把关”变成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人们认识到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动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19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理论。
更多“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赋的发展历程


    参考答案:

    汉赋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形成、鼎盛、模拟和转变四个阶段。
    ⑴汉赋的形成期: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约六七十年。赋家主要追随楚辞的余绪,形成骚体赋。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吊屈原赋》、枚乘《吊屈原赋》,其他还有淮南小山、严忌、陆贾等人。
    ⑵汉赋的鼎盛期:汉武帝元光元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134—前8年),共一百二十余年。这时期的赋,已由汉初的骚体赋演变为散体大赋,亦称逞辞大赋、新体赋。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东方朔、枚皋、王褒。
    ⑶汉赋的模拟期:西汉末年至东汉中叶(前6年—公元105年),约110年。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是扬雄《甘泉赋》、班彪和班固。
    ⑷汉赋的转变期:从东汉中叶直至汉末,约80年。这个时期的赋家,以张衡、赵壹剌世疾邪赋》和蔡邕为代表。


  • 第2题: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③管理标准化阶段;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正确的发展历程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D
    解析:
    随着人类社会对于质量了解的不断深入,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④管理标准化阶段。

  • 第3题:

    简述电网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2006年西电东送工程投产;“十一五”时期,开启了我国大电网时代;到2010年底,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

  • 第4题:

    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1.酝酿提出阶段。从党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可以看做是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酝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吹响了新一轮理论创新的号角,是科学发展观确立的宣言书。之后,总书记又先后提出了“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观点,至此,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思想已初步形成。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首次系统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2.逐步形成阶段。从十六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召开,是丰富完善阶段。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不但指导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而且体现在规划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
    3.成熟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成熟。十七大的召开,既是科学发展观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崭新起点。

  • 第5题:

    试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前。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爆发后。重点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格和标准。由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质量管理被称为“统计质量控制”。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 第6题: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质量检验阶段。这种有人专职制定标准、有人负责实施标准、有人按标准对产品质量检验的“三权分立”的质量管理是质量检验阶段的开始,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现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便从此诞生。但这一阶段的质量管理仍属“事后把关”性质,查出了废次品,既成事实的损失已无法挽回,而且采取全数检验的办法把关,量大面广,耗费资源,增加成本,不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某些产品检验属破坏性检验,如炮弹的射程检验、胶片的感光度检验等,检验一个就损坏一个,全数检验是根本行不通的
    (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26年美贝尔电话研究室工程师休哈特提出了“事先控制,预防废品”的质量管理新思路,并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发明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解决了质量检验事后把关的不足。它把“事后把关”变成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人们认识到只有将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统统纳入质量管理的轨道,并保持系统、协调的动作,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1960年代初,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概念及理论。

  • 第7题:

    问答题
    试述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

    正确答案: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二战之前。这种做法只是从成品中挑出废、次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把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爆发后。重点在于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格和标准。由于数理统计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质量管理被称为“统计质量控制”。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全面质量管理,它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它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观点,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不仅管产品质量,而且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在产品生产过程的一切环节加强控制,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及其深层的原因,形成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要加强开发设计的质量管理,提高开发设计的质量,使产品设计充分满足用户适用性要求;要保证用户的使用质量,保证技术服务工作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工作和许多环节活动的综合反映,它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
    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革专业技术,改善组织管理,以及与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它们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把不合格品和合格品分开,这是指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中的 ( )
    A

    质量检验阶段

    B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

    全攻全守型质量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阶段是()。

    A:质量检验阶段
    B: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ISO9000质量管理阶段

    答案:A
    解析:
    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对质量的检验。

  • 第11题:

    简述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


    答案:
    解析: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反映着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出思想产品的能力。它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言语前思维阶段本阶段儿童在未掌握言语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思维活动,思维产生于言语之前。当儿童与客观事物发生作用时,同一动作经常导致同一结果,使儿童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和关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这意味着思维开始萌芽。
    (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本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实物和动作。通过直接感知实物,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展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实际操作动作结束了,相应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这种思维的突出特点是直觉性和行动性。3岁前婴儿的典型思维就属直觉行动思维。
    (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本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表象。借助于表象的支持,展开联想和想像活动,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越丰富、越生动,则想像和思维越活跃。这个阶段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7岁前幼儿的典型思维就属具体形象思维。
    (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本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概念。个体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获得概念。借助于概念的支持,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这个阶段思维的特点是反映客观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方面。小学时期是形式逻辑思维的形成期,形式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典型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亦称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
    (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本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辩证概念。个体借助于辩证概念的支持,按照辩证逻辑思维的规律展开思维活动。这个阶段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不断变化的方面。
    高中生的思维正处在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时期,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亦称论理型的抽象逻辑思维。

  • 第12题:

    现代质量管理发展历程是()。

    • A、TQC-TQM-TQA
    • B、TQA-TQM-TQC
    • C、TQC-TQA-TQM
    • D、TQA-TQC-TQM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医疗专家网上会诊的应用,表明了当前信息技术处于()。

    • A、第三发展历程
    • B、第五次发展历程
    • C、第四次发展历程
    • D、第二次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从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它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满足用户需要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把用户需要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负责的观点,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全面质量管理所管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全面质量管理不仅管产品质量,而且管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即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在产品生产过程的一切环节加强控制,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及其深层的原因,形成一个能够稳定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系统;要加强开发设计的质量管理,提高开发设计的质量,使产品设计充分满足用户适用性要求;要保证用户的使用质量,保证技术服务工作质量。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许多工作和许多环节活动的综合反映,它涉及企业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
    5.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中,要把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与改革专业技术,改善组织管理,以及与加强思想教育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它们的作用。

  • 第15题:

    单选题
    有关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顺序正确的是(  )。
    A

    质量检验阶段一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一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一管理标准化阶段

    B

    质量检验阶段一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一管理标准化阶段段一全面质量管理阶

    C

    质量检验阶段一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一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一管理标准化阶段

    D

    质量检验阶段一管理标准化阶段一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一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医疗专家网上会诊的应用,表明了当前信息技术处于()。
    A

    第三发展历程

    B

    第五次发展历程

    C

    第四次发展历程

    D

    第二次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阶段是(  )。
    A

    质量检验阶段

    B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C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D

    ISO9000质量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 A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