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试评述1994年分税制改革(指导思想、内容、意义、局限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制有哪些变化?
    自从1994年全面改革工商税制以来,中国的税收制度在基本框架方面没有大的变动。但是,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进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说1950年至1983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税收制度,1983年至1994年实行的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税收制度,那么到了2003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市场化发展时期,为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而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则有了新的动因。新一轮税制改革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2003年,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的战略举措。《决定》确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标志着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开始。
    2004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了存在2600多年的农业税历史。
    2005年12月14日,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并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2007年6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进一步将个人所得税费用减除标准提高到每月2000元。
    2006年4月1日起,对中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中主要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点。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相对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税收负担;扩大石油制品征税范围,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表明了政府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决心。二是突出了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例如对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以及停止对已具有大众消费税特征的护肤护发品征收消费税等。这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2007年1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套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历史,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了统一。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三个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样,通过对原暂行条例的修订,中国增值税由生产型消费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为了能够同增值税条例有效衔接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也做出了相应修订。
    除了上述重大改革措施外,近年来中国还相继出台了多项其他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主要包括改革出口退税机制,较大幅度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抑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完成了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修订,加强了税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调节;改革车船使用税制度,统一和规范了内、外资企业的车船使用税制度;颁布并实施烟叶税条例,实现了对烟叶农业特产税的替代。这些改革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税收法制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第2题:

    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资源税


    A,C

  • 第3题:

    简述1994年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1、税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3、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4、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内与地主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
    5、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 第4题:

    统一全国农业税制是在()。

    • A、1950年统一全国税收时
    • B、1958年税制改革时
    • C、1973年税制改革时
    • D、1994年税制改革时

    正确答案:B

  • 第5题:

    2002年分税制改革调整的重大内容是将增值税设为了共享税,地方分享25%。()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试述1994年流转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所得税改革
    企业所得税改革。第一步,从1994年起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以后待条件成熟再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二)流转税改革
    建立一个以规范化增值税为核心的与消费税、营业税互相协调配套的流转税制。
    (三)其他税种的改革
    (1)开征土地增值税
    (2)研究开征证券交易税
    (3)研究开征遗产税
    (4)抓紧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
    (5)简并税种

  • 第7题:

    问答题
    试评述1994年分税制改革(指导思想、内容、意义、局限性)。

    正确答案: 指导思想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税制体系。
    内容(1)流转税的改革,取消对内资企业征收的产品税和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原征收产品税的农林牧水产品,改为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2)所得税制的改革(3)其他工商税制的改革,一是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二是开征土地增值税,;三是调整其他一些税种。将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将盐税并入资源税,将屠宰税、筵席税征与不征的权利下放给地方。(4)农业税制的改革,重点是农业特产税。将原农林特产农业税、原产品税和原工商统一税中的农林牧水产品税目合并,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扩大了征收范围,(5)征收管理制度的改革。一是建立普遍纳税申报制度;二是积极推行税务代理制度;三是加速推进税收征管计算机化的进程;四是建立税务稽查制度;五是适应实行分税制的需要,组建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六是加强税收法制建设,逐步建立税收立法、司法、执法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
    意义:(1)促进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2)增强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3)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4)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5)使地方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6)转移支付制度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
    弊端:(1)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小;(2)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明晰、事权错位、缺位和重叠现象依然存在;(3)不是完全的分税制;(4)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地方财政困难;(5)转移支付办法不完善;(6)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不规范,没有真正体现分税制的要求;(7)地方税建设落滞后,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税收立法权;(8)地方政府职能缺位,协调各部门工作难度加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
    (1)我国税制改革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主要调整税种布局,确定合理税率,理顺国家、企业、个人的分配关系,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合理划分中央税种和地方税种,为理顺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创造条件。
    ②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主要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完善流转税,改变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税种和税率,并使各类企业之间的税负大体公平,为平等竞争创造条件。
    ③发挥税收对个人收入和地区发展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收入分配保持合理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④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⑤简化、规范税制。主要是取消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的税种,开征必要的新税种。
    ⑥保持原有的税负总水平,既不增加企业总体税负,又不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但一些地方、部门、企业以及个人的利益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税制改革理应是利益关系和分配格局的调整。
    ⑦严格控制优惠减免,规定除税法、税收条例所列的减税免税项目外,在执行中不准随意减税免税。
    (2)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体系,对外资企业停止征收原工商统一税,统一实行新的流转税制。
    ②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取消原来分别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国营企业调节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同时,国有企业不再执行企业承包上缴所得税的包干制。
    ③统一个人所得税,取消原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统一实行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
    ④调整、撤并和开征其他一些税种。如调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取消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和工资调节税;开征土地增值税、证券交易税;盐税并入资源税,特别消费税并入消费税等。
    1994年进行的全面税制改革,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但该税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按照宽税基、低税率、差别待遇、严格管理的思路继续深化税制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1994年税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92年9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其中包括税制改革的任务。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同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针对旧税制的某些不完善之处,1994年税制改革提出了“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保障财政收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体系”的指导思想。根据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中坚持的原则如下。一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调整优化税制结构、合理化分税种和确定税率,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通过税制改革,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有利于发挥税收调节个人收入相差悬殊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作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三是体现公平税负,促进企业平等竞争。公平税负是市场经济对税收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要逐步解决按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设置税种税率的问题,通过统一企业所得税和优化流转税,使各企业之间税负大致公平,为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竞争创造条件。四是体现国家产业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促进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五是简化、规范税制。取消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税种,合并重复设置的税种,开征一些确有必要开征的税种,实现税制的简化和高效。
    1994年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商品税改革。将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三税并存,互不交叉”、内外两套税法的做法,改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相配合的双层次商品税制结构,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取消产品税和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对商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和进口普遍征收增值税,并选择部分消费品交叉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交易和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第二,改革企业所得税。将过去对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第三,改革个人所得税。将过去对外国人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对中国人征收的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第四,对资源税、特别目的税、财产税、行为税做了大幅度调整,如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土地增值税,取消盐税、奖金税、集市交易税等7个税种,并将屠宰税、筵席税的管理权下放到省级地方政府,新设了遗产税和证券交易税(但一直没有立法开征)。改革后的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遗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资源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屠宰税、筵席税、农业税和牧业税。
    1994年税制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经过这次改革,中国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1994年税制改革至今已逾十年,在这期间,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角度看,1994年的税制改革仍是有差距的,一些问题逐渐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中国对税制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党的第十六届三种全会提出“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以来,一些重要的税制调整措施相继出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论述我国1994分税制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正确答案: 内容(要点):
    (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
    (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完善(要点):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待规范。
    (3)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4)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几次重大税制改革。()是调整利益格局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基础,在我国现代税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A

    1950年建立新税制

    B

    1958年简化工商税制

    C

    1983年国营企业“利改税”

    D

    1994年分税制改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1994年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A

    流转税

    B

    财产税

    C

    所得税

    D

    资源税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不属于1994年税制改革指导思想的是()

    A统一税法、公平税负

    B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C低税率、严征管

    D理顺分配关系


    C

  • 第14题:

    试论分税制的改革原则和指导思想。
    分税制改革的原则。
    (1) 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
    (2) 根据事权与财政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体系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
    (3)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4)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 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 第15题:

    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所得税、流转税和其他税种。

  • 第16题:

    论述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正确答案: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为加强中央政府对税收的控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征税积极性,调节地区间分配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税、地方固定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财政改革包括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 
    1) 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按分支只是、收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建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准则。
     2) 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 
    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聪哥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 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  
    中国“十三五”期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绩效导向。

  • 第17题:

    简述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正确答案: ⑴税收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需要;
    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没有宏观调控;
    ⑶税制改革是当前整个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一环;
    ⑷现在的分配关系,包括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既不合理,也不规范。这样的分配机制必然带来人们在工作上、认识上的许多问题。税收对本质上讲是处理分配关系的,所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制是十分重要和十分紧迫的。
    ⑸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经济是国际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要有规范。

  • 第18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几次重大税制改革。()是调整利益格局最为明显、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基础,在我国现代税收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A、1950年建立新税制
    • B、1958年简化工商税制
    • C、1983年国营企业“利改税”
    • D、1994年分税制改革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论述1994年分税制财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正确答案: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为加强中央政府对税收的控制,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提高地方征税积极性,调节地区间分配格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将税种划分为中央固定税、地方固定税、中央地方共享税。根据事权确定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
    财政改革的总体思路 
    财政改革包括预算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改革。 
    1) 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明确界定政府的事权范围,建立科学、规范、稳定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按效率原则理顺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关系,按分支只是、收益范围和法制原则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通过立法、而不是行政干预,建立政府间权责关系的准则。
     2) 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并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收入体制。 
    合理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改革现行收费管理制度,聪哥本上遏制乱收费,理顺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3) 建立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  
    中国“十三五”期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明确政府改革职能转变、合理定位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层级的扁平化和“大部制”取向下的整合与精简化,建立“扁平化”的财政层级框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县三级事权和支出责任,改进转移支付制度,按“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的原则,配之以中央、省两级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与必要合理的横向转移支付,建立内洽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税制改革;同时强化绩效导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94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所得税、流转税和其他税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税制有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自从1994年全面改革工商税制以来,中国的税收制度在基本框架方面没有大的变动。但是,进入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求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进而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说1950年至1983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税收制度,1983年至1994年实行的是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税收制度,那么到了2003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市场化发展时期,为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而启动新一轮税制改革则有了新的动因。新一轮税制改革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2003年,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的战略举措。《决定》确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标志着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开始。
    2004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彻底告别了存在2600多年的农业税历史。
    2005年12月14日,根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并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2007年6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进一步将个人所得税费用减除标准提高到每月2000元。
    2006年4月1日起,对中国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调整中主要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突出了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重点。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相对降低了小排量汽车的税收负担;扩大石油制品征税范围,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征收消费税,表明了政府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决心。二是突出了合理引导消费和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例如对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等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以及停止对已具有大众消费税特征的护肤护发品征收消费税等。这次政策调整是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消费税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整。
    2007年1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两套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法的历史,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了统一。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新修订的三个条例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样,通过对原暂行条例的修订,中国增值税由生产型消费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为了能够同增值税条例有效衔接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原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也做出了相应修订。
    除了上述重大改革措施外,近年来中国还相继出台了多项其他改革措施。这些举措主要包括改革出口退税机制,较大幅度地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抑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完成了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修订,加强了税收政策对土地利用的调节;改革车船使用税制度,统一和规范了内、外资企业的车船使用税制度;颁布并实施烟叶税条例,实现了对烟叶农业特产税的替代。这些改革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税收法制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促进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进行的税制改革 中,改革规模最大的是    (  )
    A

    1980年和1984年的税制改革

    B

    1980年和1993年的税制改革

    C

    1 984年和1993年的税制改革

    D

    1984年和1994年的税制改革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1994年后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1994年税制改革指导思想的是()
    A

    统一税法、公平税负

    B

    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C

    低税率、严征管

    D

    理顺分配关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