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1956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发表王蒙的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一个22岁的小学教员林震的所见所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1984年,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一篇小说,是一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这篇小说是()。


    正确答案:《空中小姐》

  • 第2题:

    谈谈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突出的理想主义精神,创作逐渐突破凝固的意识形态话语;
    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多方面尝试,不断进行艺术探索;
    视色彩与情调为小说的重要因素,看重语言在揭示主题方面的作用,语言富有幽默和反讽色彩。

  • 第3题:

    小说《青春万岁》的作者是()

    • A、王朔
    • B、张恨水
    • C、王蒙
    • D、萧红

    正确答案:C

  • 第4题:

    结合《春之声》试析王蒙小说艺术风格的新变化。


    正确答案: 《春之声》是王蒙在经历30年坎坷生涯以后,在创作中大胆借鉴“意识流”手法用以表现日益复杂的生活和情感的代表性作品。
    《春之声》在艺术手法上的大胆创新,表现在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主人公岳之峰为中心点,以大量感官印象引发自由联想,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线索,形成“放射性”布局结构,多线条、多层面、多视角地在过去、今天、未来之间来回转换,从而大大拓展了现实空间,加快了心理流程的速度,扩展了小说的容量,同时与五光十色、变化频仍的现实生活保持和谐。
    作品借鉴了意识流的手法,而不是纯粹意识流小说;注重心理探索,但不排斥描写客观环境和人物行为;大量的印象、感觉、联想并非杂乱无章,而是经过了理性的筛选和梳理;内心独白、暗示、象征与客观叙事、描写结合,总体上呈现出乐观向上的基调,体现出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

  • 第5题:

    “()”的出现,以刘心武1977年11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和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发表在《文汇报》上的短篇小说()为标志。


    正确答案:伤痕文学;《班主任》;《伤痕》

  • 第6题:

    小说《班主任》的作者是:()。

    • A、刘心武
    • B、王蒙
    • C、王朔
    • D、贾平凹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论述王蒙的创作历程及其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新探索。


    正确答案:五十年代写了一些干预生活的小说,为此被划为右派,下放到新疆;新时期复出后便奉献出一批式样别致的小说。王蒙连续性发表的一系列借鉴西方现代派创作技巧的意识流小说。这些作品从情节结构改为心理结构,大量的感官和意识流动进入作品,从心理角度处理时间次序和空间位置,构成了新的小说形式。王蒙的意识流小说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的自觉意识与清醒的理性活动,基本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逻辑,与西方那种侧重写人的潜意识和非理性的直觉不同。如《春之声》。

  • 第8题:

    简述王蒙小说意识流手法的特色。


    正确答案:“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艺的一个重要流派。王蒙认为“意识流”的手法强调联想,它不是一种叫人们逃避现实走向内心的意识流,而是一种叫人们既面向客观世界也是面向主观世界,既爱生活也爱人的心灵的健康而又充实的自我感觉,他是有意识地追求具有自己独特个性也富于民族文学特色的“意识流”文学的。他是对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超越。
    其特色有:
    1)富于鲜明的反思意味。他对笔下的人物、故事进行深沉的反思使其小说具有浑厚、刚健的品格。
    2)不拘一格地追求题材的多样性和手法的多样性。他以人物为经,以心理描写为纬,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他的“意识流”小说具有更开放的品格。
    3)充满“诗情词意”。他以写诗的心情来写小说,从而使其小说充满明丽的意象,文风飘逸清新,也迥然有别于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晦涩风格。

  • 第9题:

    1979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的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奏响了改革小说的先声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单选题
    刚上小学的张爱玲曾跟着母亲读《小说月报》,并从此喜欢上老舍的小说。这篇对张爱玲产生影响的老舍小说是()
    A

    《猫城记》

    B

    《离婚》

    C

    《断魂枪》

    D

    《二马》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的小说被誉为“东方意识流”小说。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1981年,《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才使“现代主义创作”这一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A

    王蒙

    B

    高行健

    C

    王干

    D

    魏明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乙共同创作完成一部小说,甲主张发表,乙不同意。后乙死亡,有一继承人,后甲将该小说发表,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乙生前不同意发表该小说,甲无权发表

    B、乙生前不同意发表该小说,甲无权发表

    C、该小说的使用权保护期应截止于甲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D、甲不能剥夺乙的署名权


    标准答案:A

  • 第14题:

    王蒙的小说《春之声》采用的是蛛网式结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以一篇小说的名字命名的,该小说的作者就是()。

    • A、舒婷
    • B、王蒙
    • C、卢新华
    • D、刘心武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王蒙的小说成名作是《》。


    正确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第17题:

    王蒙的“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由()、()、()、()所组成。


    正确答案:《失态的季节》;《恋爱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

  • 第18题:

    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1981年,《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才使“现代主义创作”这一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潮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

    • A、王蒙
    • B、高行健
    • C、王干
    • D、魏明伦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相见时难》是王蒙反思小说中的“民族篇”。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甲、乙共同创作完成一部小说,甲主张发表,乙不同意。后乙死亡,有一继承人,后甲将该小说发表,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乙生前不同意发表该小说,甲无权发表
    • B、发表该小说的稿费全部由甲获得
    • C、该小说的使用权保护期限应截至于甲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 D、甲不能剥夺乙的署名权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在新时期文坛上,王蒙的小说被誉为“东方意识流”小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个文学流派是以一篇小说的名字命名的,该小说的作者就是()。
    A

    舒婷

    B

    王蒙

    C

    卢新华

    D

    刘心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1979年7月的《人民文学》发表的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奏响了改革小说的先声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