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政治周报》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创刊的?它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起了什么作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在广州创刊,首任主编是()。

    • A、蔡和森
    • B、毛泽东
    • C、沈雁冰
    • D、张秋人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正确答案: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本位币。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 第3题:

    《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担任首任主编。


    正确答案:毛泽东

  • 第4题: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随后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

    • A、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
    • B、对极少数右派分子进攻实行坚决反击,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
    • C、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
    • D、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正确答案:A,B

  • 第5题:

    新中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立场是什么?


    正确答案: (1)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
    (2)首先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
    (3)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4)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 第6题:

    什么是冲击原理和反击原理?在什么情况下,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正确答案: 冲击原理:指当运动的流体受到物体阻碍时,对物体产生的冲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体质量越大、受阻前后的速度矢量变化越大,则冲击力越大,所作的机械功愈大。
    反击原理:指当原来静止的或运动速度较小的气体,在膨胀加速时所产生的一个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称为反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道前后压差越大,膨胀加速越明显,则反击力越大,它所作的机械功愈大。
    当动叶流道为渐缩形,且动叶流道前后存在一定的压差时,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 第7题:

    问答题
    195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这使什么的良好开端受到挫折?

    正确答案: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正确答案: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本位币。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冲击原理和反击原理?在什么情况下,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正确答案: 冲击原理:指当运动的流体受到物体阻碍时,对物体产生的冲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体质量越大、受阻前后的速度矢量变化越大,则冲击力越大,所作的机械功愈大。
    反击原理:指当原来静止的或运动速度较小的气体,在膨胀加速时所产生的一个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称为反击力,推动物体运动的作功原理。流道前后压差越大,膨胀加速越明显,则反击力越大,它所作的机械功愈大。
    当动叶流道为渐缩形,且动叶流道前后存在一定的压差时,动叶栅受反击力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
    第一,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以至于把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夸大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一场决战。
    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党形成了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的惯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仍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处理社会建设中的新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导致了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三,在运动中采取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影响
    第一,由于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到1958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55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
    第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195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担任首任主编。

    正确答案: 毛泽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雅典国家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雅典是国家形成的典型形式?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在雅典国家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雅典国家的形成是由于氏族内部的贫富分化,发生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产生的,具有典型性。公元前8世纪,由于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发生了提修斯的改革,内容有:统一各部落,设立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把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阶级,这是雅典国家形成的标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195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这使什么的良好开端受到挫折?


    正确答案: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 第14题:

    新闻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始。之后新闻媒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右派宣传报道。一批新闻工作者被错划分为右派分子。这场运动仅持续3个月,但对于右派观点的批判一直持续到1958年,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 第15题: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支持孙中山,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正确答案: (1)“所以”这个仂语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凝固形式之一,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所”字带有代词性,“五谷,所以养人也”;“五谷是拿来养育人民的东西”;“拿来”是译“以”字;“……的东西”是译“所”字
    (2)在上古,“所以”有使谓语结构和句子结构变为仂语结构的功能:
    ①谓语形式转变为仂语结构:“五谷,所以养人也”,“所以”在这里把谓语形式“养人”转成了名词性仂语“所以养人”,其后还可以加上“者”字,“养之者”。
    ②句子结构转换成仂语结构:“吾所以说吾君者”,将“所以”去掉,剩下的是句子形式,但是加上“所以”是仂语结构。当“所以”插入句子时,还可以加上“之”字,“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
    ③“所以”的意义:
    A.表示凭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B.表示原因:“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所以然”就是“它成为这样的原因”
    C.“所以”不是现代汉语的“因此”,正相反,它有时候被用来因其下文,用来追究原因,”“所以”所构成的名词性仂语成为说明和解释的对象: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3)发展成连词:
    ①上古汉语的“所以”既然能表示原因,就有可能转变为“故(因此)”的意思,“所以”能变为因果连词,是由于它有可能放在句首,“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②到中古时期,“所以”逐渐过渡到因果连词,过渡的特征有两个:
    A.“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
    B.句末没有“也”字:“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③到了唐代,“所以”就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在上古汉语里,“所以”本来应该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现在既然被主语间隔,它就不再具有原来的职能了。

  • 第17题:

    什么是句柄?它在Windows程序中的作用是什么?


    正确答案:句柄是WINDOWS用来标识被应用程序所建立或使用的对象的唯一整数,WINDOWS使用各种各样的句柄标识诸如应用程序实例,窗口,控制,位图,GDI对象等等。

  • 第18题: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你以为它在热力学中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0K,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为零。规定了熵的零点,由此可通过量热得各种纯物质的规定熵及标准熵,从而可以方便地计算化学反应的熵变,从而由ΔG=ΔH-TΔS得到ΔG,在标准态情况下得ΔG9,以求得平衡常数及判断化学变化的方向和平衡。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所以”在上古是个凝固的仂语形式?它在句子的仂语化中起了什么作用?它是在什么时代和怎样发展成为连词的?

    正确答案: (1)“所以”这个仂语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凝固形式之一,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所”字带有代词性,“五谷,所以养人也”;“五谷是拿来养育人民的东西”;“拿来”是译“以”字;“……的东西”是译“所”字
    (2)在上古,“所以”有使谓语结构和句子结构变为仂语结构的功能:
    ①谓语形式转变为仂语结构:“五谷,所以养人也”,“所以”在这里把谓语形式“养人”转成了名词性仂语“所以养人”,其后还可以加上“者”字,“养之者”。
    ②句子结构转换成仂语结构:“吾所以说吾君者”,将“所以”去掉,剩下的是句子形式,但是加上“所以”是仂语结构。当“所以”插入句子时,还可以加上“之”字,“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
    ③“所以”的意义:
    A.表示凭借:“是其所以为灵公也。”
    B.表示原因:“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也”,“所以然”就是“它成为这样的原因”
    C.“所以”不是现代汉语的“因此”,正相反,它有时候被用来因其下文,用来追究原因,”“所以”所构成的名词性仂语成为说明和解释的对象: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3)发展成连词:
    ①上古汉语的“所以”既然能表示原因,就有可能转变为“故(因此)”的意思,“所以”能变为因果连词,是由于它有可能放在句首,“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
    ②到中古时期,“所以”逐渐过渡到因果连词,过渡的特征有两个:
    A.“所以”放在句首:“所以忍悲挥戈,收泪告绝。”
    B.句末没有“也”字:“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③到了唐代,“所以”就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
    “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在上古汉语里,“所以”本来应该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现在既然被主语间隔,它就不再具有原来的职能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政治周报》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创刊的?它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正确答案: 《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它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创刊的:一是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许多共产党员加入了国民党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职务,如毛泽东就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代理部长;二是国民党公开分裂,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了伪“四中全会”,向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发动了进攻。为了“向反革命反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办《政治周报》。该报前4期由毛泽东亲自主编。1926年6月,出至第14期后停刊。
    《政治周报》在打败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宣传,维护国共合作和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这反映在:
    1、它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大量报到了广东良好的革命铁序,戳穿了国民党右派的造谣诬蔑。
    2、它摘编国内外国民党右派的来电,声讨西山会议的分裂行径,鼓舞了全国各地反对右派的斗争。
    3、它开辟《反击》专栏,“在抨击和奚落国民党右翼戴季陶的宣传中起到了极好的作用”(毛泽东语).
    4、它以卓有成效的宣传捍卫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最终帮助国民党左派挫败了右派的分裂阴谋,保卫了革命的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政治周报》的实践证明:用事实说话是报刊进行政治斗争的可靠的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新闻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标志着反右派斗争的开始。之后新闻媒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右派宣传报道。一批新闻工作者被错划分为右派分子。这场运动仅持续3个月,但对于右派观点的批判一直持续到1958年,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在广州创刊,首任主编是()。
    A

    蔡和森

    B

    毛泽东

    C

    沈雁冰

    D

    张秋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支持孙中山,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