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哪项措施不利于建筑物及地基的安全稳定()A、建筑体型力求简单B、构件留有较大的支承面积C、尽量设计高耸建筑D、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题目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哪项措施不利于建筑物及地基的安全稳定()

  • A、建筑体型力求简单
  • B、构件留有较大的支承面积
  • C、尽量设计高耸建筑
  • D、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哪项措施不利于建筑物及地基的安全稳定()A、建筑体型力求简单B、构件留有较大的支承面积C、尽量设计高耸建筑D、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筑时,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若满足() 所列的条件,各类建筑物均可按一般地区规定进行设计。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湿陷起始压力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层饱和自重压力之和
    B.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100mm
    C.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70mm
    D.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或等于50mm


    答案:A,D
    解析:

  • 第2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进行设计
    B.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可不采取消除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地基处理措施,但应采取严格防水措施和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
    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答案:B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第5.1.1条和第6.1.1条第1款,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进行设计。

  • 第3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A)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B)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C)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
    (D)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答案:A,B
    解析:

  • 第4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的场地地基为( )。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没备基础地基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既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设备基础地基和构筑物地基

    答案:C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16.2.1条及条文说明。

  • 第5题: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要求,对黄土地区的勘探深度,下述()说法不正确()

    •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至基础底面下5m
    • B、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底面下湿陷厚度大于10m时,应根据地区及建筑物类型确定
    • C、对重要建筑物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 D、挖方段勘探孔深度应至路基面以下5m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对各类建筑物设计的规定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其防水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
    • B、乙丙类建筑,也可以采取措施完全消除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 C、当黄土地基的湿陷量计算值不大于70mm时,可按一般地区的地基进行设计
    • D、当地基中的实际压力小于基湿陷起始压力时不必作特殊设计

    正确答案:C

  • 第7题:

    对拟采用桩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拟采用桩基
    • B、高耸建筑物为限制其整体倾斜,拟采用桩基
    • C、对沉降量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和设备基础,拟采用桩基
    • D、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的建筑或基础,拟采用桩基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对各类建筑物设计的规定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其防水措施可按一般地区的规定设计

    B

    乙丙类建筑,也可以采取措施完全消除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C

    当黄土地基的湿陷量计算值不大于70mm时,可按一般地区的地基进行设计

    D

    当地基中的实际压力小于基湿陷起始压力时不必作特殊设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建筑措施包括下述()。
    A

    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B

    适当设置沉降缝

    C

    合理确定相邻建筑物的间距

    D

    设置圈梁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基一律不作处理

    B

    在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

    C

    在Ⅱ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

    D

    在Ⅲ、Ⅳ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5.1.1条第4款规定,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地基可不处理,但应采取其他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应采取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Ⅱ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基本防水措施;地基湿陷等级为Ⅲ、Ⅳ级时,应采取结构措施和检漏防水措施

  • 第11题:

    多选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筑时,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若满足下列( )选项所列的条件,各类建筑物均可按一般地区规定进行设计。
    A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湿陷起始压力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 土层饱和自重压力之和

    B

    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100mm

    C

    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70mm

    D

    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或等于50mm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①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②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③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④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⑤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 第12题:

    单选题
    对拟采用桩基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采用地基处理措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拟采用桩基

    B

    高耸建筑物为限制其整体倾斜,拟采用桩基

    C

    对沉降量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和设备基础,拟采用桩基

    D

    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上拔力的建筑或基础,拟采用桩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采用单液硅化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其压力灌注的施工工艺不适宜下列( )选 项中的场地地基。
    A.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基础
    B.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C.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即有建筑物地基和设备基础地基
    D.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地基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6. 2. 1条第1款及条文说明, 压力灌注可用于加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拟建的设备基础和构筑物的地基,也可用于加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地基。

  • 第14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 50025-2004)应满足(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答案:A,D
    解析:
    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 第15题:

    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基础
    B.I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物可不处理地基
    C.乙、丙类建筑物可不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D.丁类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处理,但宜按土的不同湿陷程度采取基本防水和适当的结构措施


    答案:A,B,D
    解析:
    C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 2004)第6. 1. 1条和第6. 1.2
    条,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黄土层上;乙、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

  • 第16题: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并应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做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 A、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 B、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 C、变形参数和承载力
    • D、地基湿陷等级的纵面分布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

    • A、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
    • B、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
    • C、丙类建筑应消除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湿陷性
    • D、在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均不处理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大型建筑物、构筑物、重型设备和生产装置等,应布置在()、地基承载力较大的地段。

    • A、土质均匀
    • B、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
    • C、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 D、Ⅲ级膨胀土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建筑物,哪项措施不利于建筑物及地基的安全稳定()
    A

    建筑体型力求简单

    B

    构件留有较大的支承面积

    C

    尽量设计高耸建筑

    D

    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为(  )。
    A

    建筑物体型力求简单

    B

    设置圈梁

    C

    设置沉降缝

    D

    采用箱形基础


    正确答案: D
    解析:
    减少建筑物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包括:①设置圈梁;②选用能适应不均匀沉降的上部结构;③减轻建筑物自重,如选用轻型结构,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采用轻质墙体;④减小、调整基础底面附加压力;⑤采用梁板式基础,以增强基础的刚度。AC两项为建筑措施。

  • 第21题:

    单选题
    按"铁路特殊岩土规程"要求,对黄土地区的勘探深度,下述()说法不正确()
    A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至基础底面下5m

    B

    自重湿陷性场地基础底面下湿陷厚度大于10m时,应根据地区及建筑物类型确定

    C

    对重要建筑物应有一定数量的钻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D

    挖方段勘探孔深度应至路基面以下5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应满足(  )。
    A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7.1.5条第1款表7.1.5规定,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 第23题:

    多选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设,下列哪些选项中的设计原则是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对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B

    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

    C

    在使用期内地下水位可能会上升至地基压缩层深度以内的场地不能进行建设

    D

    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应力与上覆土的天然状态下自重压力之和时,该地基可按一般地区地基设计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 50025—2018)第6.1.1条第1款规定,甲类建筑地基的湿陷变形和压缩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陷性土层或岩层上,或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B项,根据第1.0.3条规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筑,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工程要求和工程所处水环境,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产生危害;C项,根据第5.1.5条规定,建筑物使用期间,当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以内时,建筑的设计措施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标准附录F的规定;D项,根据第5.1.2条第1款规定,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层土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