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研究者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感兴趣四种生字密度:1:5、1:10、1:15、1:20。 被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为14.5岁。 材料:选取历史方面的四篇短文(1:5、1:10、1:15、1:20),这四篇短文除了生字密度不同外,在文章的长度、语法的难度上均进行了匹配。每个学生要阅读四篇短文中的每一篇,四篇短文的阅读顺序进行了随机化平衡处理。 分析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此实验采用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研究者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感兴趣四种生字密度:1:5、1:10、1:15、1:20。  被试: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被试40人,男性20人,女性20人。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平均年龄为14.5岁。  材料:选取历史方面的四篇短文(1:5、1:10、1:15、1:20),这四篇短文除了生字密度不同外,在文章的长度、语法的难度上均进行了匹配。每个学生要阅读四篇短文中的每一篇,四篇短文的阅读顺序进行了随机化平衡处理。 分析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此实验采用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还是被试内设计)。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自变量:四种不同的生字密度:1:5、1:10、1:15、1:20。
因变量:学生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
额外变量:文章的主题、文章的长度、文章的难度。
实验设计类型:单因素的被试内设计。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研究者想探讨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研究者感兴趣四种生字密度:1:5、1:10、1:15、”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习生字的方法有很多种,著名的教育学者斯霞在教学生学习生字“办”的时候,是这么跟学生讲的——“为人民办事,要出力,要流汗”,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生字。
    从学习策略的角度分析,关于斯霞在教授学生学习生字的成功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

    A.斯霞在教授学生学习生字的成功之处主要是运用了意义识记
    B.斯霞在教授学生学习生字的成功之处主要是运用了机械识记
    C.斯霞在教授学生学习生字的成功之处主要是运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D.斯霞在教授学生学习生字的成功之处主要是运用了组织策略

    答案:A,C
    解析: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斯霞在生字教学中,给无意义的生字赋予了意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防止遗忘。所谓精细加工策略是指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的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斯霞在生字教学中将新字“办”与已学过的知识“力”“汗”联系起来,运用了精细加工策略。

  • 第2题:

    王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老是不理想。王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王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王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
    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等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来评析“新规定”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此外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作为教师要知道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个被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引导学生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挫败学生的发展。案例中王老师的“新规定”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教师对学生指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案例中王老师的“新规定”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使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的发挥。?
    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和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案例中王老师的“新规定”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的作用。?
    (4)王老师的“新规定”正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新规定”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 第3题:

    小学语文《树和喜鹊》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事?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标题)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并标上记号。
    2.反复读课文,小组内交流,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普遍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出示带拼音的词卡,指名认读。
    (4)去掉拼音,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词语。
    4.在田字格中写一写学到的生字,同时教师纠正学生不良坐姿。
    (三)初步感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开始的时候这里是怎样的景象?后来呢?
    3.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鸟儿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4.试着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深入研读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自己一个人,周围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练习用“孤单”说话。
    (3)“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明确:树有了邻居,可以交朋友;稀缺也有了邻居和朋友。所以它们都不孤单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五)书写巩固
    1.书写
    (1)学生自己书写。
    (2)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问题。
    (3)教师根据情况具体指导,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5)展示评比,找出优秀的作业。
    2.通过编故事,复习、巩固生字。
    学生随意挑选一些学过的生字、词语,用这些生字、词语编故事。
    (六)巩固提高
    1.结合课堂所解释词句含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有过像树和喜鹊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吗?展开讨论交流。
    (七)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课所揭示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
    演一演:和同学一起把这个故事演一演。下节课找小组来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1.你认为作为一名新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
    2.在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案:
    解析:
    1.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喜欢。
    首先,得体和富有朝气的仪容仪表。作为新老师,第一印象很重要,而这往往体现在外在形象上。因此,新老师必须注重对自己仪容仪表的修饰,从穿着打扮到精神面貌,都要呈现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活力,一开始给学生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接下来学生才会更期待新老师会如何和他们相处以及进行授课。
    其次,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修养。作为新老师,和学生初次接触,没有感情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不能使学生一开始就信服,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无私奉献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以及对他们的用心投入和真诚相待。
    最后,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新老师来说,必须平时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学生们拉近距离,平等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相处氛围。新老师还应走在现代教育的前列,钻研创新,运用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去创新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赢得学生的喜爱。

    2.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积极“参与”,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勤思考、爱钻研、动手、动脑的刻苦精神。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进取精神。

  • 第4题:

    研究者试图研究生字密度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8名被试都阅读了四种生字密度的文章。

    研究结果如下面所示。根据下表回答问题:(1)计算各种变异来源的自由度。(2)检验实验处理的显著性。


    答案:
    解析:
    (1)自由度值有8名被试分别进行了4种实验处理,因此总自由度为32-1= 31。因为有8名被试参与了实验,因此被试间自由度(即区组自由度)为8-1=7。因为有四种处理方案,因此,实验处理的自由度为4-1=3。残差自由度为(8-1) x(4-1)= 21。被试内自由度等于实验处理自由度与残差自由度之和,为24。(2)实验处理的显著性的检验该实验设计是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因此检验公式为: F=MSB/MSE,MSB为实验处理的均方;MSE为残差的均方先求得MSB= 63.375;MSE= 2.518,故F= 25. 17,因为MSB的自由度为3,MSE的自由度为21,因此查表F0.01(3,21)= 5.75。实验结果表明生字密度会对阅读理解成绩产生影响。 单因素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就是同一组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变异的来源可以分解为被试间变异(就是区组变异)和被试内变异。被试内变异又可分解为实验处理变异(即组间变异)和残差变异。

  • 第5题:

    李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每个生字抄l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李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李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李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变得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
    试运用教师职业理念中学生的特点、师生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新规定”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此外,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作为教师,要知道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的“新规定”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进步。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问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对学生指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材料中李老师的“新规定”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 第6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分析“帽”“壶”二字的构字特点。(10分)
    (2)若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2分)
    (3)设计针对生字“指”字的写字指导过程。(18分)


    答案:
    解析:
    (1)“帽”:左右结构,形声字。“巾”为形旁,表示材料;“冒”为声旁,兼表义(“冒”本义为“帽子”)。“帽”指的是戴在头上起保护、装饰作用的制品。 “壶”:上中下结构,象形字,指有盖、有耳、有底座的葫芦形或圆形器具。“壶”今指有嘴、有把的,用于盛放液体的陶瓷或金属容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套、帽、登”等9个生字并能准确、流利朗读;理解字义,学会用生字组词并造句。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读准字音;通过设置情境和合作交流,积累词语、理解词义并学会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激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户外活动,亲近观察大自然。
    (3)“指”字的写字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趣猜谜底:
    教师出示谜面——“拳打七日”以及本课9个生字的汉字图片:
    学生思考并从9个生字中选出谜底:
    教师明确谜底“指”并简单解释原因:提手旁对应“拳打”,“七”与“匕”形似,“日”对应“日”。
    二、教写生字
    1.认读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指读“指”字:
    教师范读并领读“指”字,学生跟读;
    教师相继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书写
    (1)字形讲解
    “指”字,左右结构,共9画,笔画顺序为:横、竖钩、提、撇、竖弯钩、竖、横折、横、横。
    教师强调其中部件“匕”的笔顺;播放田字格中“指”字的笔顺动画三次。
    学生跟随动画书写并说出每一笔顺的名称。
    (2)师生范写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多个田字格,其中一个用于教师范写,其他用于学生范写。
    学生范写后.教师加以指导说明,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听讲。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书写的汉字“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重点关注汉字书写是否工整,笔顺是否正确,田字格中间架结构是否安排得当。
    三、小结巩固
    教师总结:请学生畅谈本课收获并分享给家人。

  • 第7题:

    一个学生字迹潦草可是他自己却不在乎,你怎么帮助他?


    正确答案: 一个学生字迹潦草可是他自己却不在乎,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
    学生作业潦草,有的可能是写不好字,有的可能是性子急,马虎。作为老师,规范学生的写字十分重要。这位学生字迹潦草,而他自己却不在乎,说明他没有意识到,我会对他进行积极疏导。
    首先,跟学生单独谈话:“你写的字我怎么不认识呢?如果写出来的字令人难以辨认,那考试的话会严重影响你的分数的。也许你主观上想把字写好,但还是不如人愿,那你就要想一想原因,是姿势不正确?是态度不端正?还是写字速度太快?自己细细想一想。”让学生深刻反思自己写字潦草的原因。
    进行强化写字训练。当该学生经过认真反思自己写字潦草的原因后,让其坚持每天练50‐100字,写好后交老师检查,老师再进行及时的鼓励,以强化他写好字的兴趣。最后,进行榜样训练。比如给孩子展示优秀字体,激起孩子的进取心,让其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还可以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乐于助人、耐心细致、写字工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榜样力量。

  • 第8题:

    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

    • A、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
    • B、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 C、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 D、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哪个研究为完全被试内设计()
    A

    不同噪音强度(20分贝、40分贝)对反应时的影响

    B

    不同生词密度(10:1;20:1;30:1)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C

    吸烟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研究

    D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发展性研究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王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王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王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王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有的学生采用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请运用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来评析王老师“新规定”的意义。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在一位研究者设计的“智力对中学生物理成绩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A

    智力

    B

    中学生

    C

    物理问题

    D

    物理成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探讨文章的生字密度、文章的类型和文章的句子长短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要求写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类型、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3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教育水平(或者年龄、年级)、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根据需要,可以选择重复实验设计、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和混合设计中的1种。如果是混合设计,必须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老师想从 52 个学生中抽取 10 名学生的成绩单分析期中考试情况,一个学生在旁边随 手拿走两份成绩单,老师没在意,在余下的成绩单中抽了 10 名学生的,则李明的成绩单被学生 拿走和被老师抽到的概率分别为:

    A. 1/26,1/5
    B. 1/26,5/26
    C. 1/26,0
    D.1/25,1/5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李明的成绩单被拿走的概率为2/52=1/26,被老师抽出的概率为(25/26)×(10/50)=5/26。

  • 第14题:

    结合下述实验案例回答问题。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效应”,某研究者依据期望原理,提出了实验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研究者选择一个新入学的班级进行实验,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首先对该班级的学生进行学科测验,把学生随机分为同质的A.组和B.组,研究者告诉教师A.组学生是学科成绩高的,有培养潜力。一年以后,研究者又对这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测验。测验结果表明,A.组学生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学生。实验结果证明了实验假设,即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提高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请回答: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
    解析:
    (1)该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有: ①因果关系:教师的期望与学生学科成绩之间的因果关系。 ②研究假设: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培养潜力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期望会取得比其他学生更优秀的成绩③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因变量:学生学科成绩。 无关变量:学生成熟度变化、时间的长短、班级班风、学习风气、人际关系等。 ④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A.组学生 控制组:B.组学生 ⑤前测与后侧 前测:实验前的学科测验 后测:一年后的学科测验 (2)该实验设计的格式是:

    该实验设计的优点:首先,内部效度高,由于采用相等的控制组,而且两组都有前后测,故在前测到后测期间影响内部效度的“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两组完全一样,便于作对照比较。其次,由于采用随机的方法,两组在各方面的特质相等,故可控制“差异的选择”、“受试的流失”和“选择与成熟等因素交互作用”三个因素的干扰。比较严谨的实验设计,常被采用。 该实验设计的缺点:由于采用前后测,实验结果可能受到“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效果”因素的干扰,以及“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实验的外在效度受到影响。

  • 第15题:

    阅读下述研究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某研究者想探明某种阅读方法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教学生该种阅读方法。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l)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2)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3)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统计方法。(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及统计方法。


    答案:
    解析:
    (1)本实验的研究假设是:该种阅读方法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2)该实验设计的名称是单组前后侧设计,格式为:0.X 0:(3)该实验设计采用的统计方法是前测与后测成绩进行差异检验,如果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且后测成绩高于前测成绩,就表明该种阅读方法是有效的。(4)可能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及统计方法①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于没有控制组做比较,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第二,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前后测相距时间如果很短,被试可能由于前测产生的练习效应,对后测内容敏感以及疲劳效应等而影响实验的结果;二是如果前后测相距时间过长,那么会出现保持和遗忘的个别差异问题,致使不易分辨出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反映变量,还是受无关变量干扰的结果。②改进方案再在这个学校抽取一个前测成绩与实验班相同的班级,作为对照组。将对照组的成绩与实验组的成绩形成对比。③采用的统计方法采用的统计方法是比较两个班级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差或使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 本题考查的是单组实验设计和对照组实验设计的区别。

  • 第16题:

    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年轻的黄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黄老师想,肯定是抄写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明显提高。黄老师逐渐意识到,学生学习生字的方法需要改进。通过思考,黄老师向学生宣布了“新规定”:老师不专门布置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季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在学生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习字方法。除了抄写外,有的学生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有的学生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有的季生采用组词、造句、编顺口溜的方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有下降,还大有提高。问题:请用。巩固性教学原则”的相关原理分析案例中黄老师的“新规定”出台前后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2)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②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
    ③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
    ④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
    (3)案例分析:
    在“新规定”出台之前,黄老师对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贯彻要求的理解存在偏差,在
    教学中所采用的巩固方式单一,机械重复训练较多,既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新规定”的实施,表明黄老师已经较好地理解、把握了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要求,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第17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问题1][简答题]
    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问题2][简答题]
    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该材料,试拟定数学目标。

    [问题3][简答题]
    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答案:
    解析:
    1、此诗通过对草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草”作为中心词,构成全诗意境的主体意向,全诗借景写情,蕴含深刻,刻画形象生动,赞美—种顽强向上的生命精神。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离、岁、枯、荣、野、烧等6个生字,正确书写离、枯、荣等3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叉生”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情感升华的过程,获得初步分析与观察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顽强向上的意志。

    3、“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教师:我们在理解了诗人的伟大情感之后,学习生字“枯”的正确写法。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枯”字是什么结构?
    学生:左右结构。
    教师出示教学PPT,呈现田字格版的“枯”字,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左右结构的“枯”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左面窄右面宽。
    教师总结:同学好眼力,这节课我们就要完成写好左右结构“枯”字的任务,下面老师给大家—个口诀。(ppt呈现口诀)
    体形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边板书,边讲解,并强调“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复述口诀。

  • 第18题:

    材料:王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每个生字抄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老是不理想。王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王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王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有的学生采取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非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
    问题:试运用教师职业理念中学生的特点、师生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新规定”的意义。


    答案:
    解析:
    (1)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此外,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作为教师,要知道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学生主动性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阻碍学生的发展。材料中王老师的“新规定”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对学生指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材料中王老师的“新规定”促进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 第19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 第20题:

    在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和生词时,应结合生字和生词所处的具体语境来理解并记忆,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以下哪种方式在这方面有所体现?()

    • A、在黑板上板书生词的正确写法,重点是笔顺
    • B、先点学生上前板书听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听写,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 C、将生字和生词课前做成幻灯片,上课时放给学生看
    • D、让学生在课堂上将生字和生词默写十次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问题:请问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正确答案:
    (1)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自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掰形近字,同时,也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直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直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以往,教完生字后,张老师都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可学生生字听写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张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于是便将要求提高到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然没有提高。这时,张老师才意识到:重复抄写并不是掌握生字的有效办法。经过认真思考,她想出了一个应对的法子,并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学生可以免做抄写作业,但要保证自己第二天生字听写能够“过关”。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可多了:除了抄写外,采用了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忆……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有了较大程度提高。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论来评析张老师的“新规定”。

    正确答案: (1)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时,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在实践中势必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误。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和依赖性,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发展。
    (2)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3)张老师的“新规定”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本科生想以混合设计模式研究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度和主题熟悉度四个因素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请指明被试数量;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可能的额外变量;实验设计类型;实验基本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和可能的结果。

    正确答案: (1)被试:被试人数等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具体不确定。
    (2)变量:
    ①自变量有4个,分别是生字密度、文章类型、句子长短和主题熟悉度。
    变量水平根据需要设置。
    ②因变量根据研究需要,可以选择阅读成绩(正确率、错误率等也可以)、阅读速度、阅读效率等。
    ③可能的额外变量有文章长度、字体类型(如黑体、宋体、隶书等),被试的阅读水平、对文章的熟悉度等,刺激材料的呈现方式(如计算机、纸质文稿等)。
    (3)实验设计类型:该实验设计为4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根据需要指明组内变量和组间变量(要注意考虑被试的疲劳程度)。
    (4)实验基本步骤:
    ①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处理个数和研究需要,选择被试;
    ②选编实验材料(注意呈现方式);
    ③呈现实验材料(注意随机化),进行实验;
    ④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
    (5)数据处理方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6)可能的结果:在主效应方面,生字密度和文章类型可能具有显著差异(可以有变化);在交互效应方面,鼓励大胆假设。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