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会参加自学考试。(3)甲和丙都参加了自学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了自学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题目
问答题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会参加自学考试。(3)甲和丙都参加了自学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了自学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相似考题
更多“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会参加自学考试。(3)甲和丙都参加”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准确表达“甲和乙不可能都参加考试”含义的是(35)。

    A.甲和乙都有可能参加考试

    B.甲和乙都没有参加考试

    C.甲和乙都不可能参加考试

    D.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不参加考试


    正确答案:D
    解析:甲和乙不可能都参加考试的含义是或者甲参加考试,或者乙参加考试,或者两人都不参加考试,即甲和乙至少有一人不参加考试。

  • 第2题:

    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到底由谁来参加,已商定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或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规定,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

    A.甲、丁、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乙、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正确答案:D

     根据(5)可知,己参加;那么根据(4),戊肯定不能参加;再对照(3),可得甲参加并且丙不参加;根据(1)可得,乙参加;根据(2)可得,丁参加。所以答案为D。

  • 第3题:

    :二、演绎推理:共10题,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某厂有五种产品:甲、乙、丙、丁、戊。它们的年销售额之间的关系为:丙没有丁高,甲没有乙高,戊高于丁,而乙不如丙高。 请问,哪种产品的年销售额最高? A.甲 B.乙 C.丁 D.戊 [解答] 从所给条件可以知道:戊>丁>丙>乙>甲。因此,正确答案为D。 请开始答题: 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丁、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正确答案:D

    由条件(1)可知有甲必有乙,故排除AC;由条件(3)可知有丙必有戊,而B中有丙而没有戊,所以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

  • 第4题:

    2016年4月,甲利用乙提供的作弊器材,安排大学生丙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但丙考试成绩不佳,甲未能进入复试。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组织他人考试作弊,应以组织考试作弊罪论处
    B、乙为他人考试作弊提供作弊器材,应按组织考试作弊罪论处
    C、丙考试成绩虽不佳,仍构成代替考试罪
    D、甲让丙代替自己参加考试,构成代替考试罪

    答案:C,D
    解析: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选项A错误,甲没有组织他人进行考试作弊,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考试进行作弊,不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
    选项B错误,为他人实施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组织考试作弊罪处罚。本案中,乙没有为他人的组织考试作弊行为提供作弊器材,因此不能按照组织考试作弊罪论处。
    选项C.D正确,代替考试罪是行为犯,只要有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行为的,即构成本罪。因此,甲和丙都构成代替考试罪。

  • 第5题:

    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丙、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答案:D
    解析:
    考查复言命题的推理。条件(1)、(2)、(3)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由条件(5)可知已参加;根据条件(4),可推出戊不参加;再结合条件(3),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得“甲参加或丙不参加”。

     若甲不参加,则丙不参加,可排除B项;再根据条件(1)若甲参加,那么乙肯定参加,可排除A项和C项;根据条件(2)若丙不参加,则丁参加,D项符合条件。故答案选D。

  • 第6题: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会参加自学考试。(3)甲和丙都参加了自学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了自学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正确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1)和(3),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可作如下推论: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丙参加了自学考试;所以,或者甲不参加,或者乙不参加自学考试。根据“甲不参加,或者乙不参加自学考试”和已知条件(3)中的“甲参加了自学考试”,运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乙不参加自学考试。
    根据已知条件(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参加自学考试”和以上推出的“乙不参加自学考试”,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可以推出:丁不参加自学考试。由上述推论可知:乙不参加自学考试。由上述推论可知:乙不参加自学考试,丁不参加自学考试。

  • 第7题:

    “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 A、不同真,可同假
    • B、不同真,不同假
    • C、不同假,可同真
    • D、可同真,可同假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乙说:“丁考试没及格。”丙说:“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丁说:“乙考试也没及格。”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

    • A、说假话的是甲,乙考试没及格
    • B、说假话的是乙,丙考试没及格
    • C、说假话的是丙,丁考试没及格
    • D、说假话的是丁,乙考试及格了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比赛,则丙不能参加比赛。(2)只有乙参加比赛,丁才参加比赛。(3)甲和丙都参加了比赛。若以上判断都是真的,可否定乙和丁是否参加了比赛?写出推理过程。


    正确答案: 由题目得知如下三个判断:
    ①、甲并且乙则非丙;②、只有乙,才丁;③、甲,并且丙;由此可作如下推理:(1)假设乙参加比赛,而根据判断③甲也参加比赛,按判断①可得出丙没有参加比赛,结论与判断③矛盾,可见,乙参加比赛不能成立。(2)由于乙没参加比赛,据判断②,则乙也不可能参加比赛,所以,乙和丁都没参加比赛。

  • 第10题:

    共有110人参加A、B、C三科考试,每人至少参加一科。已知参加A考试的有52人.只参加A考试的有16人;参加8考试的有63人,只参加B考试的有21人;参加C考试的有61人,只参加C考试的有15人。那么三科考试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 A、8人
    • B、14人
    • C、58人
    • D、66人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参加自学考试的不都是干部”与“参加自学考试的没有一个是干部”这两个命题间的关系是().
    A

    不同真,可同假

    B

    不同真,不同假

    C

    不同假,可同真

    D

    可同真,可同假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应考人丙因生病住院不能参加考试,丙的父亲乙让甲代替丙参加考试,但丙并不知情,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乙、丙三人都成立代替考试罪

    B

    乙组织甲给丙替考,应以组织考试作弊罪论处

    C

    甲成立代替考试罪,丙不成立犯罪

    D

    乙教唆甲代替丙考试,属于代替考试罪的教唆犯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学生会主席的竞选中,五个人是否参加竞选有如下规律:

    (1)若甲参加竞选,则乙也要参加竞选;

    (2)只有甲不参加竞选,丙才不参加竞选;

    (3)要么丙不参加竞选,要么乙和戊中有人不参加竞选;

    (4)除非丙不参加竞选,否则丁参加竞选.

    若乙不参加竞选.则以下哪项合乎上述规律?( )

    A.甲、丙、丁同时参加竞选

    B.丙不参加竞选,丁、戊同时参加竞选

    C.甲不参加竞选,丙丁都参加竞选

    D.甲、丁都参加竞选,戊不参加竞选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AFP/CFP继续教育不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来达到( )

    A.参加培训课程

    B.自学

    C.自学并通过考试

    D.其他专业组织的继续教育程序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某学校要从甲、乙、丙、古、戊、己、庚七名学生中挑选四人组成一个辩论队,去参加全市的辩论比赛。根据平时的训练情况,挑选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如果戊参加,则丙也要参加;
    (2)除非乙参加,否则庚不参加;
    (3)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参加,但不能都参加;
    (4)戊和己中至少有一人参加,但不能都参加。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些学生一定会参加辩论比赛?( )

    A. 乙或庚,或者二人都参加
    B. 戊或庚,或者二人都参加
    C. 丙或丁,或者二人都参加
    D. 丙或戊,或者二人都参加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推理,在解题过程中结合翻译推理的基本规则,根据规则,可以将现有题干翻译为:①戊→丙,②庚→乙,③甲、乙之间只选一个,④戊、己之间只选一个;一共有7个人,4人参加,3人不参加。从确定信息出发,甲乙两人中有一人不参加,戊己两人中有一人不参加,因此在剩下的丙、丁、庚三人中只有一人不参加,所以可以得知丙和丁两人至少得参加一人,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 第16题:

    刑警队需要充实缉毒组的力量,关于队中有哪些人来参加该组,已商定有以下意见:(1)如果甲参加,则乙也参加;(2)如果丙不参加,则丁参加;(3)如果甲不参加而丙参加,则队长戊参加;(4)队长戊和副队长己不能都参加;(5)上级决定副队长己参加。根据以上意见,下列推理完全正确的是:
    A.甲、丁、己参加 B.丙、丁、己参加
    C.甲、丁、己参加 D.甲、乙、丁、己参加


    答案:D
    解析:
    由条件(1)可知有甲必有乙,故排除A、C;由条件(3)可知有丙必有戊,而B中有丙而没有戊,所以不选。只有D项符合题意。

  • 第17题:

    已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年龄在()以上的罪犯,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高中()教育,鼓励罪犯参加电大、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者其他类型的学习,并为他们参加学习和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


    正确答案:45周岁;中专

  • 第18题:

    在中国提高在职教师的方法不包括()

    • A、培训班
    • B、教育讲座
    • C、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D、半工半读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罪犯可以参加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看守所可以为罪犯学习和考试提供方便。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我国自()年以来,一直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参加考试的对象,不受学历、年龄限制。

    • A、1981
    • B、1982
    • C、1983
    • D、1984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甲、乙、丙、丁是同班同学。甲说:"我班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乙说:"丁考试没及格。"丙说:"我班有人考试没及格。"丁说:"乙考试也没及格。"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断以下哪项断定是真的()。

    • A、说假话的是甲,乙考试没及格
    • B、说假话的是乙,丙考试没及格
    • C、说假话的是丙,丁考试没及格
    • D、说假话的是丁,乙考试及格了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填空题
    已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年龄在()以上的罪犯,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高中()教育,鼓励罪犯参加电大、函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者其他类型的学习,并为他们参加学习和考试提供必要的条件。

    正确答案: 45周岁,中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比赛,则丙不能参加比赛。(2)只有乙参加比赛,丁才参加比赛。(3)甲和丙都参加了比赛。若以上判断都是真的,可否定乙和丁是否参加了比赛?写出推理过程。

    正确答案: 由题目得知如下三个判断:
    ①、甲并且乙则非丙;②、只有乙,才丁;③、甲,并且丙;由此可作如下推理:(1)假设乙参加比赛,而根据判断③甲也参加比赛,按判断①可得出丙没有参加比赛,结论与判断③矛盾,可见,乙参加比赛不能成立。(2)由于乙没参加比赛,据判断②,则乙也不可能参加比赛,所以,乙和丁都没参加比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已知:(1)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会参加自学考试。(3)甲和丙都参加了自学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了自学考试?请写出推导过程。

    正确答案: 根据已知条件(1)和(3),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可作如下推论:若甲和乙都参加自学考试,则丙不参加自学考试;丙参加了自学考试;所以,或者甲不参加,或者乙不参加自学考试。根据“甲不参加,或者乙不参加自学考试”和已知条件(3)中的“甲参加了自学考试”,运用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可以推出:乙不参加自学考试。
    根据已知条件(2)“只有乙参加自学考试,丁才参加自学考试”和以上推出的“乙不参加自学考试”,运用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可以推出:丁不参加自学考试。由上述推论可知:乙不参加自学考试。由上述推论可知:乙不参加自学考试,丁不参加自学考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