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问题: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题目
问答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问题: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
(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
(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问题: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相关问题
  • 第1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 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问题: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正确答案: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只是作了个形式而已。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 第2题:

    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你认为这种教学有何弊端?()

    A.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
    B.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
    C.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缺失
    D.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答案:A,B,C
    解析:

  •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1][简答题]
    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2][简答题]
    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3][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答案:
    解析:
    1、两种方法蕴含的是转化与化归思想。学生将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一、动手操作,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请大家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折法。
    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30×20=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300(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生:正方形的面积是30×30=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2=450(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20=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2=400(平方厘米)。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5.师:看来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很乐意表现自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不会计算的面积图形中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3)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理由]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
    生: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把掌声送给刚才这组。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分别点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每一种拼组后都贴在黑板上。老师小结时,故意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拿掉,并用虚线表示)
    [设计理由]让各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小组的推导过程,锻炼学生整理思维、理顺思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师: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是。
    师:看来,我们通过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教师板书)
    4.介绍教材上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理由]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2)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3)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学生汇报略)

  • 第4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得到正确解决。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1)材料中的两则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注入式与启发式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2)教学设计一属于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着记忆器的作用。
    教学设计二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有:
    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③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
    ⑤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

  • 第5题:

    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A、完全一样
    • B、等高
    • C、面积相等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段: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正确答案: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 第7题:

    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比较().

    • A、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 B、相等
    • C、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在学完“平行四边形”,师生共同小结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后,教师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成直角时,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开始议论并总结说:“这是长方形。”教师则顺势引导:“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内容,希望大家作好预习。”这种课堂教学总结的方法是(    )。
    A

    概括式总结

    B

    前呼后应式总结

    C

    悬念式总结

    D

    比照式总结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缩小10倍,高扩大10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大小与原来相等

    B

    缩小10倍

    C

    扩大10倍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两个()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

    完全一样

    B

    等高

    C

    面积相等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得到正确解决。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材料中的两则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注入式与启发式这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方法。
    (2)教学设计一属于注入式教学方法,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则仅仅起着记忆器的作用。
    教学设计二属于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有:
    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③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④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
    ⑤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500

    B

    50

    C

    1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问题: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呢?
    (2)实验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
    (3)动画展示:
    把圆分成4份、8份,然后拼图。



    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②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4)得出结论:
    问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
    问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再次展示动画。



    1.简单说一说引导学生学习圆的面积?
    2.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哪种思想方法?


    答案:
    解析:
    1.
    本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促进正迁移,实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例如新课一开始,就可围绕“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一般图形的面积的含义,促进对圆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再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研究的多边形面积时,我们是采取怎样的办法,将多边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来求面积,为学生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思维策略的支撑。在此基础上提出“是否也可以把圆转化为已学的图形呢?”,后续的教学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而抽象概括归纳出圆的面积公式。
    2.
    转化、极限的思想方法。

  • 第14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在进行“三角形面积”教学时,指导面积计算公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见图1),另一个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见图2-1)或折叠成长方形(见图2-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一)(二)(三)。
    问题(一):试分析上述两种方法所蕴含的数学思想。(8分)
    问题(二):若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授部分的教学活动。(22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两种方法蕴含的是转化与化归思想。学生将三角形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通过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二):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三):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大家拿出信封内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请大家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先思考或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并用彩色笔画出折痕。(学生思考、讨论)
    2.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操作结果。
    3.师根据汇报有选择地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折法。
    4.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师: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阁形?
    生: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师: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30X 20 = 6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00÷2 = 300(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3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生:正方形的面积是30 X 30 = 9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900 ÷ 2 = 450 (平方厘米)。
    师: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40厘米,高为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 X 20 = 800(平方厘米),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00÷ 2 = 400 (平方厘米)。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为新知的探索做好铺垫。
    5.师:看来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很乐意表现自己,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师拿起任意一个三角形模型)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从不会计算的面积图形中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2)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3)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理由]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
    2.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
    生: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 2。
    师: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把掌声送给刚才这组。
    师:刚才这个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来拼组的。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分别点用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组的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汇报每一种拼组后都贴 在黑板上。老师小结时,故意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拿掉,并用虚线表示)
    [设计理由]让各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小组的推导过程,锻炼学生整理思维、理顺思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小结。
    师: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是。
    师:看来,我们通过玩一玩、拼一拼,知道了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了。那谁来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 2。
    师: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 “底X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
    生:“底X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 ”。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 = ah ÷2(教师板书)
    4.介绍教材上的数学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动手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屏幕。(多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数学家固然伟大。但是,老师觉得你们更了不起!他们年纪很大了才发现的,而咱们年纪轻轻的也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来,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理由]通过数学知识的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2)计算三角形标志牌的面积。
    (3)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你觉得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学生汇报略)
    (参考来源:http://www. pep. com cn/xxsx/jszx/tbjxzy/xs5ajxzy/wenzi/201201/120120106_ 1094762. htm,有改动)

  • 第15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问题: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 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 第16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列举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第一种是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这样做,学生将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学习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被消蚀,思维和想象力被扼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被摧残,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第二种是探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把学生置于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师将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这样做,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素质的提高。

  • 第17题: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缩小10倍,高扩大10倍,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大小与原来相等
    • B、缩小10倍
    • C、扩大10倍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任意分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总是相等。

    • A、面积
    • B、高
    • C、上下底之和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 A、500
    • B、50
    • C、1000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教学。

    正确答案: 教学环节设计:①自主探究,通过数方格的形式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请同学们通过数方格的形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求是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根据数出的结果填写书中表格,并得出结论。请同学回答结果并补充: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②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平行四边形很大,用数方格的方法麻烦,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表格并按照数学小组进行讨论。请各小组陈述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补充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由此提出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③实际操作,验证猜想请同学们利用三角尺、剪刀,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想办法转变成我们已学过面积计算的图形,完成后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最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B.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交流反馈得出:A形状变了,面积没变。B拼成的长方形,长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④总结归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S=ah,其中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段: (1)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2)学生合作交流不到2分钟,当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同学"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再等量拼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的方法后,就立即宣布合作结束。 从与合作学习有关的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材料。

    正确答案: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了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的专制,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当前,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地把它引入课堂,但很多时候的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前,你可以先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这节课(或者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拔、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一:在教学生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讲授如下:连接AC,因为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A的三边分别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命题得到证明。然后,教师举出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面积,结果每个问题都正确解决了。下课前,教师又布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 教学设计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即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并获得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 请问:两则教学设计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教学设计一中的教师采用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应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但如果一味采用这种方法,将使学生形成接受学习的方式,只会模仿,不会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
    教学设计二中的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展开知识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自己思考,从而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试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思想。

    正确答案: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采用的割补拼接法,通过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拼接成长方形然后计算其面积的方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