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要统一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多“全球化就是政治、经济和语言的一体化。[首都师范大学2012研]”相关问题
  • 第1题: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 A、政治一体化
    • B、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
    • C、文化一体化
    • D、价值观一体化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摩擦也日益增多。下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同新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②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国经济政治体制融为一体 ③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都无法置身其外 ④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全球化是在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随同()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应运而生的

    • A、经济
    • B、政治
    • C、国家
    • D、科学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实际上是()

    • A、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
    • B、大势所趋
    • C、借经济全球化推行人类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 D、以上全对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坚持的态度,下列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
    • B、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 C、服从世界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
    • D、屈从发达国家的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A,B

  • 第6题: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政治、文化的一体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也就预示着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政治、文化的一体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应该坚持的态度,下列正确的是()
    A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

    B

    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C

    服从世界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

    D

    屈从发达国家的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实际上是()
    A

    企图借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损害别国的主权和尊严

    B

    大势所趋

    C

    借经济全球化推行人类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D

    以上全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被称为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正确答案: 遣唐使
    解析:
    中日之间的交流,日本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势,先后派出使团、留学生和学问僧到中国来吸取营养。在隋代,日本共派出遣隋使五次,特使高向玄理等人专程来华学习佛法;在唐代,从公元630年到公元834年的200余年中,日本共派出遣唐使l8次,其中有16次到了中国。

  • 第12题:

    单选题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A

    政治一体化

    B

    生产要素流动全球化

    C

    文化一体化

    D

    价值观一体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陶养生命智慧》一书的作者是()的教授

    • A、首都师范大学
    • B、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 C、西北师范大学
    • D、河西学院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 A、贸易一体化
    • B、生产一体化
    • C、金融全球化
    • D、货币一体化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全球化意味着政治和经济的全球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经济全球化也就预示着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为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要坚决抵制经济全球化
    • B、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是必要的
    • C、可以用一种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来衡量世界
    • D、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判断题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中国古代与海外交往的几条主要通道被称为____。[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正确答案: 海上丝绸之路
    解析:
    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海上沟通着中国与外国的交往的通道,是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海上航线,《汉书·地理志》记载从西汉帝国的南疆到达印度洋的海路:即从今越南北部、广东、广西港口出发,经东南亚抵达今印度东岸和斯里兰卡。东汉时,中国人已经知道从波斯到红海的海路。

  • 第20题:

    填空题
    元朝时期意大利人____来中国游历,揭开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序幕。[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正确答案: 马可·波罗
    解析:
    东西方之间的往来,特别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往来,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元代时来华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第21题:

    判断题
    欧洲了解和认识中国最早是通过丝绸和瓷器。[首都师范大学2012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 第22题:

    单选题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货币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D

    贸易一体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唐朝僧人玄奘赴印度学习佛教经典,回国后口述成书的____是当时中国了解西域和印度的一个重要窗口。[首都师范大学2011研]

    正确答案: 《大唐西域记》
    解析:
    玄奘出家后在长安、成都等地遍访名师,为了了解佛学底蕴,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出关,取道西域,经葱岭,到达古印度境内,研习讲学,周游印度,历时l9年,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载誉回国,主持佛经翻译,其所著《大唐西域记》详述亲所历见的各国风土人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