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案例一  小珍,女,9岁,小儿麻痹症患者。父亲在小珍1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刘某是电子加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她平时上班时都把小珍锁在家中,以免小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最近,刘某感到胸部不舒服,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刘某心里很乱,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特意买了瓶安眠药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刘某没有去上班,她一改平日节俭的风格,给女儿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女儿去游乐场玩

题目
问答题
案例一  小珍,女,9岁,小儿麻痹症患者。父亲在小珍1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刘某是电子加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她平时上班时都把小珍锁在家中,以免小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最近,刘某感到胸部不舒服,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刘某心里很乱,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特意买了瓶安眠药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刘某没有去上班,她一改平日节俭的风格,给女儿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女儿去游乐场玩,这种反常的举动引起了一位热心邻居的注意,并把此事向社区居委会汇报了。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案主小珍的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案主小珍面临的困境是和其母亲的困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包括:
①基本生命权利受到威胁
小珍的母亲因为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这使小珍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②缺乏人身自由与社会交往
小珍在母亲上班时间,被锁在家中,缺少自由、没有玩伴,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③教育权利没有实现
小珍已经9岁,但每天被锁在家里,无法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
④康复治疗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小珍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小珍并没有接受康复治疗。
(2)方案设计
针对服务对象小珍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制定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a.帮助小珍母亲接受现实,勇于面对现实,打消其带着小珍自杀的想法,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
b.使小珍能够实现教育权利、社会交往、康复治疗的需要,促进小珍健康成长。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危机介入
在小珍生命安全受威胁,小珍母亲有自杀计划的危险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需要紧急介入,将小珍带离其母亲身边,首先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其次需要对小珍的母亲进行心理辅导及危机介入,打消其自杀计划。
b.针对小珍母亲
第一,积极联系医院与小珍母亲的工作单位,详细了解小珍母亲的病情,为其申请必要的医疗救助,并号召单位主动关心她的日常生活;
第二,与小珍母亲的单位一起,共同给小珍母亲做思想工作,动员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疾病,为其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c.针对案主小珍
第一,为小珍做全面的医疗检查,看看小珍是否真的遗传了母亲的乳腺癌病症;
第二,整合社区相关资源,积极为小珍寻找特殊学校或者社区康复站,为小珍解决康复治疗、教育、社会交往等问题;
第三,为小珍在社区建立支持网络,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小珍;
第四,倡导政策支持,改变社会环境,为残疾人营造友好的生活环境。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调动相关社会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小珍及其母亲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估。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问答题案例一  小珍,女,9岁,小儿麻痹症患者。父亲在小珍1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刘某是电子加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她平时上班时都把小珍锁在家中,以免小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最近,刘某感到胸部不舒服,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刘某心里很乱,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特意买了瓶安眠药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刘某没有去上班,她一改平日节俭的风格,给女儿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女儿去游乐场玩”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好曾表示将赠与林某3万元,且已实际交付林某1万元,后林某在与刘好之子刘小好的一次纠纷中,将刘小好殴成重伤。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刘好可以撤销对林某的赠与

    B.刘小好可以要求撤销其父对林某的赠与

    C.刘好应在刘小好被殴伤6个月内行使撤销权

    D.刘好有权要求林某返还已赠与的1万元


    正确答案:AD
    解析:受赠人有下列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①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②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③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④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选项A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选项B赠与人的撤销权不能由其近亲属行使;选项C赠与人的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选项D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 第2题:

    刘某与王某结婚后生有一子刘小某,刘某下岗后,刘某的父母从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一辆汽车给刘某经营出租车业务,刘某在经营出租车业务期间,经常与一女子同居,后来甚至带该女子来家中。王某不堪忍受,向法院提出离婚。经查,王某无职业,刘小某年仅6岁。对王某提出的下列请求,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的有:( ) A.主张刘某赔偿其所受精神损害 B.主张刘某支付其子刘小某的抚养费 C.主张汽车为夫妻共有财产 D.主张刘某经营收入为夫妻共同财产


    正确答案:ABCD
    根据《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 有: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18条第3项规定的除外;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因此CD正确。根据第37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 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因此B正确。根据第4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 权请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根据《婚 姻法解释(一)》第28条的规定,该损害赔偿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因此A正确。

  • 第3题:

    老杨有一11岁的儿子小杨。一日,小杨通过老杨的手机解锁了一辆ofo共享单车在小区内玩耍,由于刚刚学会骑自行车不久,控制不当,将同小区刘某的阿斯顿马丁跑车的倒乍镜撞掉。因赔偿额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刘某现在欲提起诉讼要求老杨和小杨赔偿自己的损失。请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应当将ofo公司作为被告
    B.刘某应当将小区物业作为被告
    C.刘某应当将小杨作为被告
    D.刘某应当将小杨和老杨作为共同被告

    答案:D
    解析:
    考查被告的确定。《民诉解释》第67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其监护人为共同被告。故D项表述正确。

  • 第4题:

    刘某系某乡女村民,已生育两个女儿,现在又怀上了第三胎。乡、村两级干部决定把她作为典型处理。于是,在某日一大早来到刘某的家,直接破门而入,将还在睡梦中尚未穿戴整齐的刘某强行带到村委会,由乡、村两级干部整整教育了一天。同时搬走刘某家中的电视机和大衣柜作为抵押,让刘某尽快做人工流产。
    问: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该乡、村干部的行为侵犯了刘某哪些宪法权利?


    答案:
    解析:
    乡、村干部的行为侵犯了刘某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人格尊严、人身自由,并侵犯了刘某的财产权。

  • 第5题:

    某大二学生小珍患有 “双向性情感障碍”,即间歇式抑郁和狂躁,她在一次病发时,从宿舍的窗户跳了下去,所幸宿舍是在二楼,小珍仅是腿部摔成骨折,目前正在医院治疗,伤情已有所好转。但是,小珍在心理方面仍有很大的困扰,她本身就患有较严重的“双向性情感障碍”,加上这次跳楼事件造成的影响,使小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精神病。对于小珍的行为表现,同学也不时议论小珍是“精神病”患者。?
    据了解,小珍在小时候经常被班上的一名男生欺负,从那时开始她就特别害怕和讨厌男生。上高中时,小珍就读于一所私立高中,学校里有很多贵族子弟,老师又分别地对待不同出身的学生,这让家境一般的小珍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她不喜欢跟同学交流、沟通,成绩不断下滑。后来,小珍考取了省城的一所专科学校,她感到人生很失败,性格越来越孤僻、敏感、多疑,并最终发展成 “双向性情感障碍”。?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社会工作者,针对小珍的问题,你打算采用哪种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为小珍提供服务?请写出服务过程。


    答案:
    解析: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叙事主义社会工作理论的相关知识为服务对象小珍提供服务。 叙事治疗就是社会工作者通过有效地引导服务对象来叙说自己的故事,使服务对象在讲述自己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将过去零散的记忆与经验进行统整,从而懂得一个道理:自己当前的问题是受主流叙事影响下的被赋予负面意义的结果。帮助服务对象寻找生活中被遗忘的具有正面意义的故事因子,使之重新构建一个积极的故事版本,帮助服务对象找到自信及生命的动力,具备自我效能。
    基于上述叙事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理,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开展服务:
    1.聚焦于服务对象的生活叙事
    在开始介入的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小珍聊天,给予小珍情感上的支持和心灵上的抚慰,通过心与心的真诚交流让小珍从狂躁的情绪中稳定下来。等她慢慢能够和社会工作者聊天的时候,要重点通过交谈了解小珍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心理诉求,以及对于被贴上 “精神病”“自杀”患者这些标签的看法。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小珍过往的生活经历去发现问题的根源,也就是导致小珍此时状态的生活叙事。
    2.问题的外化 ——将人与问题分离
    社会工作者要引导小珍清楚一点,那就是她的困扰都是由于他人的刻板印象造成的,而并非她自己认为的那样是个 “精神病”。社会工作者要引导小珍经常去与这样的观念对抗,将问题与个人分开。
    3.重新建构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小珍以前经历的探索,说明 “精神病"这个标签是怎样压制她的生活的,从而使小珍能够有为未来生活选择方向的打算,在控制自己情绪的基础上,面对环境的时候,能够探索出一个真正的属于自己的故事。
    4.固化新故事
    通过上述叙事治疗,小珍会最终决定抛弃 “精神病”的标签,开始与社会工作者一起探索生活中新的故事与叙述。她已经认可了自己身上的某些优秀特质,并希望将其发扬光大,使自己今后的生活朝着更加肯定自己的方向发展。至此,小珍的冲动与暴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矫正。

  • 第6题:

    刘奶奶,一直由小女儿小高照顾。最近,小高由于工作忙压力大,又处于更年期,和母亲说话有些急躁,刘奶奶不仅责骂女儿,还到外边哭诉。小女儿小高很苦恼,求助社工。社工前去刘奶奶家探访并耐心与刘奶奶交谈,帮助刘奶奶理解女儿。此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属于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的服务。

    A:身体健康
    B:精神健康
    C: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
    D:维护社会支持网络

    答案:C
    解析:
    考点:处理认知和情绪问题。

  • 第7题: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是()惨案中的遇害者。


    正确答案:“一二九”

  • 第8题:

    刘丽热情开朗、活泼大方、张珍沉稳冷静、性格内向、两人是好朋友,分别在两家公司任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一次相聚,张珍谈到自己未干出多少业绩时,刘丽为证明自己业绩突出,便随口讲出:“单是今天上午,我代表公司签订的意向合同书,就有百万元利润。”过了两天,当刘丽代表公司去签订正式合同时,对方却踪影全无。事后才知道,张珍所在公司已经抢先一步大幅让利与对方签订了贸易合同。刘丽再也笑不出来,总想不通,自己万般努力因何泡汤,公司也损失百万之巨。案例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事实,作为秘书应该怎么做好工作?


    正确答案:企业经济信息是企业的命脉之一,企业秘书应当格外注意收集经济信息,同时对自己经济信息要加强保密意识,往往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着不慎,后悔末及。

  • 第9题:

    违法嫌疑人刘某在派出所内被询问时态度恶劣,并大吵大嚷,民警便踹了刘某一脚,致刘某跌倒,头撞在暖器片上,造成颅内出血死亡。本案中,刘某未成年的女儿可以要求国家赔偿。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张桂珍,女,38岁,街道办事处干部。王英敏,女,42岁,某工厂工人。 1995年1月以来,王英敏因生活小事多次与邻居吵架,每次吵架总是破口大骂,招来许多人围观,影响极坏。一天,张桂珍找到王英敏家给其做思想工作,批评她不该当众骂人,王英敏听后,极为不满,认为张桂珍偏向吵架一方,故意来批评她。于是,王英敏就寻机对张桂珍进行报复。一天,王英敏在办事处门口贴出一张小字报,说张桂珍是“流氓”、“大破鞋”、“贪污犯”等等。张桂珍知道是王英敏的报复行为,就找王英敏去说理。王英敏不讲理地说:“小字报是我写的,你就是个大破鞋,你怎么着吧。”张桂珍见无法和她讲理,便回到自己家,心情十分郁闷,不能吃喝,卧床休息了半月。2月15日,张桂珍以侮辱罪向法院提起自诉,要求追究王英敏的刑事责任。 根据张桂珍提供的情况和证据,法院决定立案处理,并于3月6日开庭审理。开庭后,王英敏感到问题严重,自己是犯了罪。于是,多次找张桂珍赔礼道歉,承认错误,表示坚决改正,并主动赔偿张桂珍的经济损失,要求张桂珍不再追究她的刑事责任。张桂珍被王英敏承认错误、愿意改正的态度所感动,表示谅解她的错误,遂向法院提出撤诉的要求,法院同意了张桂珍的撤诉请求。 问:该案法院同意张桂珍的撤诉请求对不对?为什么?


    正确答案:法院同意张桂珍的撤诉请求是对的。
    因为该案是一起自诉案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规定,自诉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之前,可以同被告人和解或者撤诉。既然该案尚未宣告判决,自诉人要求撤诉就应当允许。法院同意张桂珍撤诉,是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这也有利于群众之间的团结。

  • 第11题:

    小绣自小被父母送别人收养,养父母视小绣为掌上明珠。小绣长大后无意中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在征得养父母的同意后,她开始经常和生父母进行来往。此时她的生父母已经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某一天,小绣的生父在~次车祸中不幸丧生。在父亲的后事以后,小绣提出分割生父的一份财产。关于上面的论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法律上,小绣和生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不能作为法定继承人
    • B、在法律上,小绣还是她生父母的女儿,因此能够继承
    • C、在法律上,小绣还是她生父母的女儿,但由于没有尽过女儿的义务不能够继承生父的遗产
    • D、在法律上,小绣和生父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但通过协商依然能作为继承人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刘某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后,他又收养了一个儿子。后来,刘某因病去世,留下了3套房子和15万的遗产,但没有立遗嘱。依据法律规定,刘某的遗产应该由()
    A

    刘某的儿子继承

    B

    刘某的儿子和女儿共同继承

    C

    刘某的儿子和养儿子共同继承

    D

    刘某的儿子、女儿、养子共同继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丹丹、小颖、淑珍去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奥林匹克竞赛有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种,每人只参加一种。建国、小杰、大牛做了以下猜测:

    建国:丹丹参加了数学竞赛,小颖参加了物理竞赛。

    小杰:淑珍没参加物理竞赛,小颖参加了数学竞赛。

    大牛:丹丹没参加数学竞赛,小颖参加了化学竞赛。

    如果他们的猜测都对了一半,则以下哪项为真?( )

    A.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

    B.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了物理、数学和化学竞赛

    C.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了数学、化学和物理竞赛

    D.丹丹、小颖、淑珍分别参加了化学、物理和数学竞赛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三个人的猜测各对了一半,可以得到三个人所做的猜测都构成了一个不相容的选择命题,其中,都是有并且只有一个部分是对的。设丹丹参加了数学竞赛,则小颖没有参加物理竞赛,小颖也没有参加数学竞赛,小颖只能参加化学竞赛。但是,这样会导致淑珍没参加物理竞赛,但淑珍也不能参加数学竞赛和化学竞赛,于是,出现了矛盾。所以,丹丹没有参加数学竞赛。于是,小颖参加了物理竞赛,没有参加数学竞赛和化学竞赛。根据丹丹和小颖都没有参加数学竞赛,可以推出淑珍参加数学竞赛。所以,丹丹参加化学竞赛。

  • 第14题:

    小任的好朋友刘某从外地来找小任,小任挽留刘某在家居住。第二天晚上,小任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小任处以500元罚款。根据《禁毒法》,小任被罚款的原因是(  )。

    A.他没有主动检举刘某吸毒
    B.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C.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D.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禁毒的法律责任。《禁毒法》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第15题:

    张岚(化名)初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李某出去打工,在半路上被李某卖给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把张岚卖给西部地区某村的刘某做老婆,张岚屡次想要逃跑,都被刘某抓了回来,刘某为了阻止张岚逃跑,一直把她锁在家里。半年后,张岚趁刘某一次疏忽逃了出来,找到当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将她送回家中。但回到村里之后,她发现李某在村里到处宣扬她跟野汉子跑了,所以才这么多年没回来,最终张岚因精神压力过大自杀。案例中张岚的( )权利受到了侵犯。

    A.人身自由权
    B.生命健康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E.财产权

    答案:A,B,D
    解析:
    张岚被李某和人贩子拐卖,其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侵害;被刘某锁在家中长达半年的时间,人身自由权受到了侵害;被李某诽谤,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到了侵害。?
    本题考查的是妇女的人身权利。可根据案例理解妇女人身权益的主要内容。

  • 第16题:

    刘某,女,重庆人,现年18岁,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没有工作,至今已有三年。刘某10岁的时候父母离婚,她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刘某平时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喜欢看电视,尤其喜欢看动画片,也喜欢看漫画书。她喜欢画漫画,可是画得不怎么样,她从来不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
    刘某的母亲有过一次再婚经历,可是第二段婚姻维持了两年就离婚了,之后一直没有再婚。母亲需要照顾刘某生病的外婆,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在打麻将。母亲跟刘某平时交流的机会很少。三年前,母亲觉得刘某不是读书的料,加上刘某学习不好,就没让刘某参加中考,她认为女孩子书读不好就让她待在家里,等到20岁嫁人算了。母亲平时很少正面评价或鼓励过女儿,也不让她出门打工或与外面的人交往,怕她被骗或在外学坏。因此,刘某没什么朋友,感到很孤独,对于同龄人总是一副拒人以千里之外的态度,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母亲最近帮她在社区超市里找了一份工作,可是刘某做了两天就不肯去了。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请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分析刘某问题产生的原因。?
    3.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4.社会工作者应当怎样帮助刘某?


    答案:
    解析:
    1.刘某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性格问题。由于长期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以及长期的心理压抑,使得本处于花季年华的刘某形成了内向、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
    (2)人际沟通问题。刘某害怕与人交往,对现实社会采取逃避的态度,不愿与人交往,不愿参与社会活动。
    (3)自我认同问题。刘某非常内向、自闭,自我认同感较为低下,对自己缺乏信心,充满了失败感和自卑心理。
    (4)家庭问题。她没有完整的家庭,跟母亲很少沟通,母女关系一般,母亲对她持一种负面评价,对她不抱有希望。家庭问题是造成刘某心理、性格、人格畸形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刘某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的心理结构由无意识、意识、潜意识三个系统构成,而与之对应形成的个体人格又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领域。它们三者之间只有保持相互作用的平衡才能使个体的人格健康发展,一旦它们之间的作用彼此失衡就会导致个体人格失常,引发诸如焦虑、孤僻、自闭、人际障碍等症状。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服务对象刘某缺乏与父母和他人的有效沟通,自我情感的需要长期无法从家庭和外界得到满足,使得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作用失衡,从而造成刘某产生了人际沟通困难、不愿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
    (2)依据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 “人在情境中”理论,个案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应注重研究服务对象的环境及社会环境间各要素的关系,即“人在情境中”。其中服务对象所受的困扰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儿童期未能满足的欲望与需求,一直带进了成年期,从而导致在情境中的不合理的要求;来自环境的压力使自我和超我受到损害。这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困扰都会使服务对象面临压力,如果压力达不到及时的释放和缓解,那么个体人格的发展就会随之受损。在该案例中,刘某所处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离婚,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一直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对她的各种心理需求,特别是缺乏亲子情感交流,导致刘某养成了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的内向性格。
    3.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2)诚恳。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3)温暖与尊重。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可以表明对刘某有信心,所以要多关心她、引导她。
    4.社会工作者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帮助刘某及其母亲:
    第一阶段:在与刘某确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后,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开始进行非正式的单独会谈,以倾听、关切的态度切入话题,以减轻刘某焦虑、不安的情绪,拉近刘某与社会工作者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任感。对刘某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记录,为开展下一阶段的访谈做准备。
    第二阶段:在了解了刘某的基本需求之后,社会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开始介入刘某的家庭,对刘某的家庭尤其是其母亲单独开展个案访谈。要尽可能地使刘某的母亲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教养孩子的方法和不足,以尽快采取弥补的措施改善家庭生活环境,来帮助刘某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
    第三阶段:社会工作者作为中介者和协调者介入服务对象家庭,对刘某及其父母开展家庭访谈。鼓励刘某向母亲表白自己的心思和想法,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烦恼及对家庭和母亲的看法等。引导刘某的母亲认真倾听刘某的叙述,以引起共鸣和重新审视刘某的诉求。
    针对刘某的亲情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可以向刘某母亲提议尽量多抽点时间与刘某沟通和相处。让母亲当面做出一些合理的承诺,如信任刘某并允许刘某自由外出、交友,让刘某真正体会到父母和朋友的关爱。
    第四阶段:介入刘某所在的社区,为刘某的心理康复争取相关资源,说服居委会提供一定人力、物力支持,开展相关的社区青少年活动,如亲子游戏、社区青少年趣味运动会、献爱心活动等,并邀请刘某参加,创造一种活跃的气氛使刘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并得到他人的积极认可,让她体会到共同分享的快乐和友谊,从而恢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阶段:跟进服务,如果刘某的状况良好就可以结案。在结案前和刘某进行最后一次简短的谈话,告知刘某结案的事情及同刘某专业关系的告结,尽量避免刘某产生情感上的依赖,让刘某学会独立自主地处理个人的事情。

  • 第17题:

    小珍,女,9岁,小儿麻痹症患者。父亲在小珍1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刘某是电子加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她平时上班时都把小珍锁在家中,以免小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最近,刘某感到胸部不舒服,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刘某心里很乱,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特意买了瓶安眠药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刘某没有去上班,她一改平日节俭的风格,给女儿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女儿去游乐场玩,这种反常的举动引起了一位热心邻居的注意,并把此事向社区居委会汇报了。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案主小珍的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答案:
    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案主小珍面临的困境是和其母亲的困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包括:
    ①基本生命权利受到威胁
    小珍的母亲因为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这使小珍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②缺乏人身自由与社会交往
    小珍在母亲上班时间,被锁在家中,缺少自由、没有玩伴,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③教育权利没有实现
    小珍已经9岁,但每天被锁在家里,无法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
    ④康复治疗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小珍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小珍并没有接受康复治疗。
    (2)方案设计
    针对服务对象小珍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制定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a.帮助小珍母亲接受现实,勇于面对现实,打消其带着小珍自杀的想法,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
    b.使小珍能够实现教育权利、社会交往、康复治疗的需要,促进小珍健康成长。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危机介入
    在小珍生命安全受威胁,小珍母亲有自杀计划的危险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需要紧急介入,将小珍带离其母亲身边,首先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其次需要对小珍的母亲进行心理辅导及危机介入,打消其自杀计划。
    b.针对小珍母亲
    第一,积极联系医院与小珍母亲的工作单位,详细了解小珍母亲的病情,为其申请必要的医疗救助,并号召单位主动关心她的日常生活;
    第二,与小珍母亲的单位一起,共同给小珍母亲做思想工作,动员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疾病,为其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c.针对案主小珍
    第一,为小珍做全面的医疗检查,看看小珍是否真的遗传了母亲的乳腺癌病症;
    第二,整合社区相关资源,积极为小珍寻找特殊学校或者社区康复站,为小珍解决康复治疗、教育、社会交往等问题;
    第三,为小珍在社区建立支持网络,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小珍;
    第四,倡导政策支持,改变社会环境,为残疾人营造友好的生活环境。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调动相关社会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小珍及其母亲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估。

  • 第18题:

    珍儿因为小时候生了一场病而成了()。她几乎在刚学会走路时,就拄起了拐杖。拐杖是她的()。


    正确答案:跛足;另一条腿

  • 第19题:

    被告人林某,女,58岁,在女儿刘某家居住,带刘的两个孩子。因孩子咳嗽,买了一瓶止咳糖浆服用。某日,其女刘某用装糖浆的空瓶装了一瓶敌敌畏,放在原处,却忘了告诉其母林某。某日,两个孩子又咳嗽要喝糖浆,林某便拿起装了敌敌畏的糖浆瓶给两个孩子喝,结果孩子被毒死,林某应该:()

    • A、负刑事责任
    • B、不负刑事责任
    • C、意外事件
    • D、有罪过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刘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男孩小涛,一日,刘某带小涛到大桥上玩,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刘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刘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死亡。刘某的行为属于()

    • A、过失犯罪
    • B、意外事件
    • C、故意犯罪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班里的一次联欢活动有学生没有参加,小明、小马、丹丹、小珍中有一人没有参加,其他三人都参加了,老师在询问时,他们做了如下的回答: 小明:小马没来。 小马: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还表演了节目。 丹丹:我晚来了一会儿,但一直到晚会结束才走。 小珍:如果丹丹来了,那就是我没来。 如果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则以下哪项成立?()

    • A、小珍没参加
    • B、小马没参加
    • C、丹丹没参加
    • D、小明没参加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张岚(化名)初中毕业后跟着同村的李某出去打工,在半路上被李某卖给了一个人贩子,人贩子把张岚卖给西部地区某村的刘某做老婆,张岚屡次想要逃跑,都被刘某抓了回来,刘某为了阻止张岚逃跑,一直把她锁在家里。半年后,张岚趁刘某一次疏忽逃了出来,找到当地派出所求助,派出所将她送回家中。但回到村里之后,她发现李某在村里到处宣扬她跟野汉子跑了,所以才这么多年没回来,最终张岚因精神压力过大自杀。案例中张岚的()权利受到了侵犯。

    • A、人身自由权
    • B、生命健康权
    • C、肖像权
    • D、名誉权和人格尊严
    • E、财产权

    正确答案:A,B,D

  • 第23题:

    问答题
    案例一  小珍,女,9岁,小儿麻痹症患者。父亲在小珍1岁时便去世了,母亲刘某是电子加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她平时上班时都把小珍锁在家中,以免小珍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最近,刘某感到胸部不舒服,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刘某心里很乱,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于是,在回家的路上,她特意买了瓶安眠药带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刘某没有去上班,她一改平日节俭的风格,给女儿买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带女儿去游乐场玩,这种反常的举动引起了一位热心邻居的注意,并把此事向社区居委会汇报了。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社会工作者,请你针对案主小珍的情况,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正确答案: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从本案中可以看出,案主小珍面临的困境是和其母亲的困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包括:
    ①基本生命权利受到威胁
    小珍的母亲因为在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认为自己活着是在耗日子,小珍又是小儿麻痹症患者,而乳腺癌是遗传病,小珍也可能遗传了此病。她想带女儿一起自杀,这使小珍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②缺乏人身自由与社会交往
    小珍在母亲上班时间,被锁在家中,缺少自由、没有玩伴,无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③教育权利没有实现
    小珍已经9岁,但每天被锁在家里,无法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
    ④康复治疗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小珍患有小儿麻痹症,需要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小珍并没有接受康复治疗。
    (2)方案设计
    针对服务对象小珍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制定的服务方案如下:
    ①方案目标
    a.帮助小珍母亲接受现实,勇于面对现实,打消其带着小珍自杀的想法,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
    b.使小珍能够实现教育权利、社会交往、康复治疗的需要,促进小珍健康成长。
    ②方案实施策略
    a.危机介入
    在小珍生命安全受威胁,小珍母亲有自杀计划的危险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需要紧急介入,将小珍带离其母亲身边,首先保障小珍的生命安全,其次需要对小珍的母亲进行心理辅导及危机介入,打消其自杀计划。
    b.针对小珍母亲
    第一,积极联系医院与小珍母亲的工作单位,详细了解小珍母亲的病情,为其申请必要的医疗救助,并号召单位主动关心她的日常生活;
    第二,与小珍母亲的单位一起,共同给小珍母亲做思想工作,动员其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疾病,为其提供心理辅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c.针对案主小珍
    第一,为小珍做全面的医疗检查,看看小珍是否真的遗传了母亲的乳腺癌病症;
    第二,整合社区相关资源,积极为小珍寻找特殊学校或者社区康复站,为小珍解决康复治疗、教育、社会交往等问题;
    第三,为小珍在社区建立支持网络,号召大家都来关心小珍;
    第四,倡导政策支持,改变社会环境,为残疾人营造友好的生活环境。
    ③方案执行
    主要包括提供服务、调动相关社会资源、监督服务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④方案评估
    包括小珍及其母亲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和服务效果评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刘小丽上午从商店里买了东西就去医院看朋友了。问:刘小丽上午先做什么了?
    A

    去医院

    B

    去商店

    C

    去书店

    D

    看朋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