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老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糖果,如果只分给第一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5块,如果只分给第二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0块,如果只分给第三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2块,那么把糖果分给三组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多少块?A 4B 5C 6D 7

题目
单选题
老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糖果,如果只分给第一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5块,如果只分给第二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0块,如果只分给第三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2块,那么把糖果分给三组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多少块?
A

4

B

5

C

6

D

7


相似考题

1.阅读下列程序说明和C代码,填入(n)处。【说明】幼儿园有n(<20)个孩子围成一圈分糖果。老师先随机地发给每个孩子若干颗糖果,然后按以下规则调整:每个孩子同时将自己手中的糖果分一半给坐在他右边的小朋友。如共有8个孩子,则第1个将原有的一半分给第2个,第2个将原有的一半分给第3个,……,第8个将原有的一半分给第1个,这样的平分动作同时进行。若平分前,某个孩子手中的糖果是奇数颗,则必须从老师那里要一颗,使他的糖果数变成偶数。小孩人数和每个小孩的初始糖果数由键盘输入。下面的程序可求出经过多少次上述这样的调整,使每个孩子手中的糖果—样多,调整结束时每个孩子有糖果多少颗,在调整过程中老师又新增发了多少颗糖果。【程序】include <stdio.h>define N 20int allEqual (int a[ ],int n) /*检查每个孩子手中的糖果是否一样多*/{ iht i;for(i=1; i<n; i++)if(a[O]!=a[i]) return O;return 1;}int a[N], b[N];void main ( ){ int i, n, addk, loopc;printf("Enter n((20)\n"); scanf("%d", &n);printf ("Enter data\n");for( i=O; i(n; i++) scanf("%d", &a[i]);addk=O;(1);while (2){ /*平分循环*/loopc++;for ( i=O; i ( n; i++){ /*为一次调整作准备*/if(a[i]%2) { a[i]++;(3); }if (i<n-1) b[i+1]=a[i]/2; else(4)a[i]/=2;}for(i=O; i<n; i++)(5); /*完成一次调整*/}printf("调整%d次\n", loopc); printf("每个孩子有%d颗糖果\n", a[0]);printf("调整过程中新增发%d颗糖果。\n", addk); }

3.阅读下列函数说明和C代码及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分糖果问题是一个经典问题。问题描述如下:幼儿国有n(<20)个孩子围成一圈分糖果,老师先随机地发给每个孩子若干颗糖果,然后按以下规则调整:每个孩子同时将自己手中的糖果分一半给坐在他右边的小朋友;如共有8个孩子,则第1个将原来的一半分给第2个,第2个将原有的一半分给第3个……第8个将原来的一半分给第1个,这样的平分动作同时进行;若平分前,某个孩子手中的糖果是奇数颗,则必须从老师那里要一颗,使他的糖果变成偶数。小孩人数和每个小孩的初始数由键盘输入。经过多少次调整,使每个孩子手中的糖果一样多,调整结束时每个孩子有糖果多少颗,在调整过程中老师又新增发了多少颗糖果。[C程序]include <stdlib.h>include <stdio.h>bool allequall (int child[], int n ) //判断各小孩子手中的糖果是否相等{for ( int i=0; i<n-1; i++)if (child[i]!=child[i+1] )return false; //不相等返回假return true; //相等返回真}const int MaxNum=20; //定义最大人数//主函数void main ( ){int Num=0;int *child;int *child1;//构造两个相应大小的数组child代表小朋友现有的粮果数child1代表小朋友原来有的糖果数int Tnum=0;int i=0;do{printf ( "Pelase input the number of the children: ").,scanf ( "%d",&Num );if ( Num>MaxNum )printf ( "Error Number!!" );} while ( Num>MaxNum );child=new int [Nmn];child1=new int [Num];for ( i=0; i<Num; i++ ) //将数组赋值{printf ( "Input NO. %d child's candy numbers: ",i+1);scanf ( "%d", &child[i] );}while ( (1) ){for (i=0; i<Num; i++ ){if( (2) ){(3)Tnum++;}}for ( i=0; i<Num; i++ )child1[i]=child[i]; //将child1赋值用来记忆原来小朋友的粮果数for ( i=0; i<Nam; i++ )(4)for (i=0; i<Num-1; i++)//用循环实现前一个小朋友粮果数加后一个小朋友粮果数的一半{child[i]/=2;child[i]+=child 1 [i+1];}child[Num-1]/=2;(5)}printf ( "每个同学最后分到糖果数目是%d\n", child[1]);printf ( "老师分发出的糖果是%d\n", Tnum );}图12-7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流程图,请根据该流程图将对应C代码(n)处补充完整。

更多“老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糖果,如果只分给第一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5块,如果只分给第二组,则每位小朋友可得糖果10块,”相关问题
  • 第1题:

    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A.12

    B.14

    C.15

    D.13


    正确答案:C
    [答案] C。解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 第2题:

    把130件玩具分给幼儿园小朋友,如果不管怎样分,都至少有一位小朋友分得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那么这个幼儿园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A.43
    B.40
    C.42
    D.45


    答案:A
    解析:
    由于130=3×43+1(m=3,n=43),根据抽屉原理2,可以得出,这个幼儿园最多有n=43个小朋友。

  • 第3题:

    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 第4题:

    糖果游戏中,桌子上放着黄、绿、蓝、红四只盒子。 黄盒子上写着:糖果不在蓝盒子 绿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红盒子或者黄盒子 蓝盒子上写着:糖果在此盒子里 红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绿盒子里 如果只有一个盒子放了糖果,并且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是真话,则装糖果的是()。

    • A、黄盒子
    • B、绿盒子
    • C、蓝盒子
    • D、红盒子

    正确答案:C

  • 第5题:

    问答题
    幼儿园小班上数学活动,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四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四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1)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教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
    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
    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幼儿园要发两个糖果,老师要求幼儿自己吃一颗,给妈妈就一颗,有的小朋友忍不住弄来糖舔,有的还把两颗糖都吃完了,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 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可以理解。教师可以增强对幼儿的亲情教育,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在爱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克制自己对糖果的喜欢,把糖果留给最爱的妈妈,而不是教师强制幼儿去做事情,这样的效果不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将一些糖果分给幼儿园小班小朋友,糖果中有硬糖、软糖,软糖的块数是硬糖块数的2.5倍。分配时,每人2块硬糖,则余下硬糖2块;每人6块软糖,软糖缺少15块。问这个小班有(  )个小朋友?
    A

    18

    B

    20

    C

    22

    D

    24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设小朋友人数为x人,2.5×(2x+2)=6x-15,解得x=20个。

  • 第8题:

    问答题
    幼儿园的老师给三组小孩分桃子,如只分给第一组,则每个孩子可得7个;如只分给第二组,则每个孩子可得8个;如只分给第三组,则每个孩子可得9个。老师现在想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别三组的孩子,你能告诉她要每个孩子分几个吗?

    正确答案: 设有N个桃子,一组X个孩子,二组Y个孩子,三组Z个孩子,则有N/X=7,N/Y=8,N/Z=9。由上式知道桃子数量是7、8、9的公倍数;然后算出最小公倍数504,分别除以7、8、9,得出小组的数量比:72:63:56;最后用504除以7、8、9的和,得出每个孩子分到的桃是21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  “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四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四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的笑了。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问题一: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问题二:老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问题一: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问题二: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1)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
    (2)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上课时老师说:“看,小刚坐得多直!”顿时就有许多孩子挺起腰来,不必逐个点名叫他们坐直。班杜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观察学习法”,即让幼儿模仿观察到的榜样,是非常有效的。
    (3)本案例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跺一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自己回答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10分) (2)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10分)

    正确答案: (1)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好模仿的性格特点。好模仿是幼儿小班(3—4岁)突出的性格特点。他们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
    (2)本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第一,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的模仿与其能力发展易受暗示密切相关。幼儿的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
    第二,利用模仿进行教育,可以获得良好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
    第三,老师坚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那么余10个苹果: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那么缺2个苹果。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A.60
    B.70
    C.80
    D.90


    答案:B
    解析:
    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苹果,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余3×5+10=25个,加上已知条件“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那么缺2个苹果”,构成常规的盈亏问题,小班有小朋友(25+2)÷(8—5)=9人,共有苹果8×9—2=70个.

  • 第12题:

    幼儿园小班上计算课,作业内容是手口一致地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你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
    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
    (1)材料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
    (2)教师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年轻老师一时生气说“长了4只呢”,小朋友也跟着学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这体现了幼儿好模仿的性格特征,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老师的动作、行为甚至表情。 (2)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如下:首先,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好模仿的特点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和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②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③幼儿的好模仿也和其自信心不足有关。其次,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获得良好的成效。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本材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同时也说明,老师决不能在幼儿面前做出错误榜样,不能说反话,否则将引起极其不良的后果。培养幼儿的认知分化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将会使幼儿形成善于学习正确榜样而不去模仿不良行为的性格特点和习惯。否则,其性格将会向受暗示性强和缺乏自信心的方向发展。材料中老师应该纠正小朋友的错误,而不是用反话去学小朋友的话,甚至继续顺着小朋友的话说。幼儿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对幼儿说话要直接,用幼儿听懂的语言交谈。

  • 第13题:

    幼儿园要发两个糖果,老师要求幼儿自己吃一颗,给妈妈就一颗,有的小朋友忍不住弄来糖舔,有的还把两颗糖都吃完了,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可以理解。教师可以增强对幼儿的亲情教育,让幼儿了解并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在爱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克制自己对糖果的喜欢,把糖果留给最爱的妈妈,而不是教师强制幼儿去做事情,这样的效果不佳。

  • 第14题:

    单选题
    猜糖果游戏中桌子上放着黄绿蓝红色四个盒子,黄色的盒子上写着:糖果不在蓝盒子中 绿色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红盒或黄盒中 蓝色盒子上写着:糖果在此盒子中 红色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绿盒中 如果只有一只盒中装了糖果并且只有一只盒子上面写了真话,则装了糖果的盒子是()。
    A

    黄盒

    B

    绿盒

    C

    蓝盒

    D

    红盒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5题:

    单选题
    动物园的饲养员给三群猴子分花生,如只分给第一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2粒;如只分给第二群,则每只猴子可得15粒;如只分给第三群,则每只猴子可得20粒。那么平均给三群猴子,每只可得多少粒?
    A

    5

    B

    7

    C

    10

    D

    13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有一批图书分给三个小组的同学,平均每人6本;如果只分给第一组的同学,平均每人10本;如果只分给第三组的同学,平均每人21本。现在知道第二组的同学接近10人,则第一组有多少人?
    A

    8

    B

    20

    C

    32

    D

    42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糖果游戏中,桌子上放着黄、绿、蓝、红四只盒子。 黄盒子上写着:糖果不在蓝盒子 绿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红盒子或者黄盒子 蓝盒子上写着:糖果在此盒子里 红盒子上写着:糖果在绿盒子里 如果只有一个盒子放了糖果,并且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是真话,则装糖果的是()。
    A

    黄盒子

    B

    绿盒子

    C

    蓝盒子

    D

    红盒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真假推理题。“只有一个盒子放了糖果,并且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是真话”,意思是只有一个盒子上写的话为真,其他为假。从四句话中可以看出黄盒子与蓝盒子的话是矛盾的,所以它们中有一个说的为真,绿盒子和红盒子的话必为假,即糖果一定不在红、黄、绿盒子里,只能是蓝盒子。

  • 第18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某幼儿园小班的一节教学内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2”。老师讲完后,带小朋友一起练习。老师问一个小朋友:“数一数,你长了几只眼睛?”小朋友回答:“长了3只。”年轻老师一时生气,就说“长了4只呢。”那小朋友也跟着说:“长了4只呢。”老师说。“长了5只。”那小朋友又说:“长了5只。”老师气得直跺脚,大声说:“长了8只。”小朋友也跟着猛一跺脚说:“长了8只!”老师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小朋友还以为对了,也咧开嘴天真地笑了。问题(一):案例中小朋友表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点?问题(二):该老师的做法对吗?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新年快要到了,幼儿园的老师送给小朋友的礼物是()。
    A

    糖果

    B

    玩具

    C

    饼干

    D

    贺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这是无意想像的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想像的主题不稳定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