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结合材料1指出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涉及的问题是什么?在此问题上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沿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1)政策突破阶段(1978-1984):以土地的家庭承包制度确立为核心。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首先表现在过于僵化的农村土地经营体制,为此党和国家的农村经济政策首先是改革农村土地经营体制,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赋予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要。(2)政策过渡阶段(1985-1991):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调整农村产业为核心。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政策赋予了农民一定的生产自主权,但农民仍然没有经营上的自主权,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落后甚至是空白。所以,相继的改革必须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发展为重心,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3)政策稳定阶段(1992-2002):以稳定土地政策为主的各项农村政策为核心。农村改革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各项政策取得了突出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及时调整并稳定农村政策,推进农村政治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4)政策转型阶段(2002今):以税费改革和惠农政策为核心。新时期的农村政策注重创新,强调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进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力度,充分体现“多予、少取放话”的方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

  • 第2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

    A. 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B.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C.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D.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正确答案:ACD
    72.ACD。【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强调要深入研究并按照“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办事,建设“三大文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 第3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 A、初步
    • B、完全
    • C、基本
    •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4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非公有制经济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 第5题: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成就表现在:
    (1)政治上,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上,既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营造发展科学文化的宽松氛围,又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 第6题:

    改革开放前在对国情问题的把握上,中国共产党()。

    • A、对社会性质的判断是正确的
    • B、对社会性质的判断有失误
    • C、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正确的
    • D、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失误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及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及产权归金融机构。“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材料二: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不能否定”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①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进行有益的探索。
    ②发展是永恒的,坚持发展的观点。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开放前和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革命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创新性地回顾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第8题:

    结合我们对当前中国快速发展的切身感受,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经验教训。


    正确答案: 成就表现在:
    (1)政治上,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经济上,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3)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上,既坚定不移地贯彻四项基本原则和双百方针,营造发展科学文化的宽松氛围,又坚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 第9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第10题:

    问答题
    结合材料1指出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涉及的问题是什么?在此问题上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①过去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②过去在此问题上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只是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而没有切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来思考所有制结构问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改革开放前在对国情问题的把握上,中国共产党()。
    A

    对社会性质的判断是正确的

    B

    对社会性质的判断有失误

    C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是正确的

    D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失误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非公有制经济还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本课,19大以来,提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


    答案: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

  • 第14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注意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 A、 初步
    • B、 完全
    • C、 基本
    •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正确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通行的是等级规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让位于产权规则。
    第二,工业化。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我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进由传统的农业社会演进的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这个过程。
    第三,国际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走上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直到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的国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除了继续关注生产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外,更加关注一个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
    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义经、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以改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第16题:

    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 第17题:

    为了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

    • A、阶段问题
    • B、经济建设问题
    • C、性质问题
    • D、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不断从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认识论的观点的?


    正确答案: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体现了认识的反作用。
    (3)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蓬勃发展,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着的

  • 第19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以房养老”,就是将房屋及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及产权归金融机构。“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替代“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 材料二: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不能否定”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正确答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强化基本养老的责任,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 第20题:

    材料1: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0页。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结合材料1和所学内容说明:我们党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 你如何认识这一基本经验?


    正确答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经验。
    这一基本经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走自己的路。(请结合2013版教材P3页第二段和P4页第二段,谈谈为什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自己的路)

  • 第21题:

    问答题
    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为了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
    A

    阶段问题

    B

    经济建设问题

    C

    性质问题

    D

    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对中国的国情缺乏全面的了解;
    (2)错误地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忽视发展生产力;
    (3)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
    A

    初步

    B

    完全

    C

    基本

    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