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地震自救时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题目
问答题
地震自救时一般采用哪些方法?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地震自救时一般采用哪些方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发生顶板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躲在木垛下方或靠煤壁贴身站立,这是来不及撤出危险区的一项应急自救互救措施。
    (3)遇险人员只要能呼叫和行动,就要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求救信号,以便让外面未遇险人员及时组织抢扒营救,但是,在发出求救信号时,千万不要敲击对自己安全有威胁的物料或煤岩块,以免造成新的冒落,加剧对遇险人员自身的伤害。
    (4)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被埋压人员在条件不允许时,不能采用猛烈挣扎的方法企图脱险,以防因猛烈挣扎震动周围的物料和煤矸石,导致再次冒落,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5)要正视已经发生的一切,坚信营救人员一定积极进行抢救,并注意保暖,以沉着镇静的心态等待救援。
    (6)在遇险地点维护好附近支架,保持支护完整,保证冒落不再向自己避灾地点蔓延扩大,确保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利用现场材料疏通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条件。

  • 第2题:

    简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 第3题:

    问答题
    结构弹塑性地震位移反应一般应采用什么方法计算?什么结构可采用简化方法计算?

    正确答案: 逐步积分法。其简化方法适用于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超过20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问答题
    地震时的求生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地震发生时,如来不及离开房屋,应及时采取正确措施,不要盲目避震。应选择到比较坚实的家具(如床、桌子)下躲避,或迅速转移到跨度小的开间内,如厨房、厕所等处暂避,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枕头顶在头上,盆托在头上,或用手抱住头部。
    (2)在校学生,地震发生时靠近门口的应迅速跑到门外,靠墙的学生应紧靠墙根横卧,中间的学生应避到桌下,同时将书包顶在头上保护头部。
    (3)震后被埋压,要保持头脑清醒,消除恐惧心理,鼓起求生的勇气,但不可盲目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在听到外面有人时,则应采取一切办法,如以手电筒照明、敲击物体传递呼救信息。
    (4)被埋压不能自救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重物。可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扩大安全空间,并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移动。若无力自救脱险,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的空间里,设法寻找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
    (5)在受伤时,尤其是外伤,应尽快包扎止血。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毛巾、三角巾、药棉等,将出血处用力包扎,压迫止血。但不能太紧,以防血液不流通;并尽量静卧,以防止伤口大量出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地震勘探采用爆破法激震时,常用的爆破材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地震勘探爆破激震常用的炸药有硝铵类炸药、聚能弹和爆炸索。实际使用时大多采用成品震源药柱,按国家《震源药柱产品样品》规定,归纳为8类:高、中、低密度震源药柱;高威力型;高分辨率型;地面定向型;高抗水型及震源导爆索等;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岩性、并下或地表、检测距离等针对不同的地震勘探要求选用。近年来许多厂家也开发有多种新型震源药柱,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中被压后的自救。

    正确答案: (1)保持乐观、勇气和毅力,切不可精神崩溃
    (2)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
    (3)设法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搬开身边砖瓦,以防余震再被埋压
    (4)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如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5)当有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衣物捂住口鼻
    (6)不要乱叫,保持体力,转移到有亮光、透气的地方,用哨子和敲击声求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发生顶板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躲在木垛下方或靠煤壁贴身站立,这是来不及撤出危险区的一项应急自救互救措施。
    (3)遇险人员只要能呼叫和行动,就要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求救信号,以便让外面未遇险人员及时组织抢扒营救,但是,在发出求救信号时,千万不要敲击对自己安全有威胁的物料或煤岩块,以免造成新的冒落,加剧对遇险人员自身的伤害。
    (4)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被埋压人员在条件不允许时,不能采用猛烈挣扎的方法企图脱险,以防因猛烈挣扎震动周围的物料和煤矸石,导致再次冒落,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5)要正视已经发生的一切,坚信营救人员一定积极进行抢救,并注意保暖,以沉着镇静的心态等待救援。
    (6)在遇险地点维护好附近支架,保持支护完整,保证冒落不再向自己避灾地点蔓延扩大,确保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利用现场材料疏通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遇险自救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一是退入安全区;二是按规范点火自救;三是发生危险时,应就近选择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脚朝火冲来的方向,扒开浮土直到见着湿土,把脸放进小坑里面,用衣服包住头,双手放在身体正面;四是按规范迎风突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地震时怎样自救?

    正确答案: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什么是地震活动性?一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指对局部或总体地震活动要素的特征性表述。分析一般可采用:
    ①地震活动期、地震活跃期、地震高潮期,地震幕、地展平静期等。
    ②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地震迁移、地震条带、地震空区以及各种多数表征的空间特征区等。
    ③地震活动强度(增强,减弱),、地震活动水平(上升.下降,高低)、地震频次(增加、降低)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地震后的自救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应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衣袖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被灰尘呛闷呼入毒气发生窒息,也可预防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2)想方设法将手与脚挣脱开来,并利用双手和可以活动的其他部位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尽量扩大“安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3)若环境和体力许可,应寻找和开辟通道,想方设法逃离险境。如发觉被埋周围有较大空间通道,可以试着从下面爬过去或者仰面蹭过去。切要记住,把上衣脱掉,把带有皮带扣的皮带解下来,以免中途被阻碍物挂住,朝着有光亮和宽敞的地方移动。
    (4)当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应该由一人先出来,到了安全地带后,再一个接一个地脱险。如果周围比较稳定的话,最好像排队似的一起出来,还有一种方法是,先脱险的人把一头打了结的绳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带丢给待脱险者,等脱险者把它系在身上后,拉他(她)迅速脱险。
    (5)一时无法脱险,要静卧,尽量节省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引起救灾人员注意及时抢救。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在被压埋的期间,还要想方设法在周围寻找水源、食物或代用食物,包括自己的尿液等,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震后自救、互救?自救互救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自救,就是指被压埋人员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如果压埋较轻,根据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快脱险;如果不能脱险,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救援;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与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想法用砖石、木块等物体来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保护生存空间,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尽可能减少体能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是指灾区幸免于难的人员对被压埋人员的救助。在灾区会形成由个体逐步发展到大小不等的救助群体,同时也形成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救助形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注意听和辨别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的声音;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意外;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扩大互救队伍;实施救援时,首先应使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不可用利器刨刮,保护好支撑物,防止进一步倒塌;对于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应急输送食品和水,然后边挖边支撑,特别注意要保护幸存者的眼睛(突然光线刺激会致盲);对于压埋人员施救,切忌生拉硬扯(可能有颈椎和腰椎受伤),要慢慢暴露其全身,慢慢移出后用硬木板担架送到医疗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地震时怎样自救?


    正确答案:(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己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 第14题:

    简述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正确答案: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 第15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正确答案: 当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应急措施。在来不及逃出房屋的情况下,住平房的人可就近躲避在坚固的写字台下、炕沿下、床板下等。
    住楼房的人应尽快从大房间躲避到厕所、厨房等小房间处;当来不及逃离大房间时,应躲在内墙墙角下、家具与门框附近等处,并保护头部和呼吸安全;不要躲在楼房的外墙角,以防外墙震裂倒塌而跌出墙外。不可躲在阳台上、窗户旁与拥在楼梯口,更不可盲目跳楼以防摔伤。
    当主震约在20秒钟过去后,要立即撤出房间,以防接着而来的余震造成伤害。住高层楼房的人不可乘电梯逃离。为防地震造成停电和火灾,可沿楼梯撤出。逃出室外或己在室外的人应保护头部,以防止被瓦砾等物砸伤,并迅速往广场、操场、公园等空旷安全处疏散,要躲开狭窄街道、高楼、影壁、女儿墙、烟囱、桥梁、高压线、变压器、河堤,水坝等危险地段。
    若地震时在立交桥上,司机和乘客应迅速步行下桥躲避。若地震时正在车间、影剧院、商场、学校等公共场所,若时间允许可依次迅速撤离;在来不及时,可就近躲在车床下、桌子下、舞台下、椅子下、柜台两侧等处。大地震后还有多次余震,此时不能回到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倒塌的建筑物如发主火灾应迅速扑灭,以救出被困往其中幸存的人。
    被埋在废墟中的人,应尽可能加固自己同围的支撑物,并用连续有规律的敲击声和呼喊声求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说出地震时的几个自救办法。

    正确答案: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来临镇静即自救。

    正确答案: 无破坏性有感地震虽然没有造成直接破坏,但由于人们的恐震心理等原因,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知震”才不会“恐震”。消除“恐震”心理的有力武器是防震科学传播,让公众全面了解地震、正确对待地震,掌握防护的基本知识。血的教训说明,在应对地震这样突发的自然灾害时,如果掌握避震防灾的常识和技能,就能大大减轻损失。
    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大时,应当与亲朋好友多沟通,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胆说出你的恐慌。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有老人或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避险和自救、互救基本常识。

    正确答案: 大多数破坏性地震使人感到的地面抖动只是一瞬间,只有强烈的地震才能有长达一分钟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只延续几秒钟。为此,只有保持镇定,采取果断措施来保护自己,才能够减少你所遭遇灾害的损失。省地震局的专家详细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下怎样防护的办法:
    一、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
    (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及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注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沉着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想办法出去。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及时抢救。
    2.如果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迅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如果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陡崖峭壁,防止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发现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注意海啸的突然袭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迅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赶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立即关闭机器、断掉电源,迅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四)地震时,在公共场所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特别是断电时,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
    2.地震时,你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
    3.正在上课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二、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尽量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设法逃避险境。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法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地震有先兆: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强烈地震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叫做地震前兆。地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地震前大自然的信号警告。
    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这些现象就是所谓的微观前兆现象。
    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异常现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宏观前兆现象。例如井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
    在大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变化特别丰富和突出。人们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认识。据资料和近4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强震震例统计,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像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抑制型,表现为委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3小时达到高潮。
    有些大震有地声、地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与人看惯的光象、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形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遇火自救方法(理解)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可先进入避难层或由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点
    (2)如果楼层已着火燃烧,但楼梯尚未烧断,火势不十分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被,从楼上快速冲下
    (3)多层建筑火灾,如楼梯已烧断,可利用房屋的阳台、落水管或竹竿等逃生
    (4)如各种逃生路线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时可向门窗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过程。同时,可向室外扔出小东西,在夜晚则可向外打手电,发出求救信号
    (5)如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又无其他自救办法时,可将绳子、床单撕成条状连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窗格或重物上,再顺着绳子或布条滑下
    (6)如无条件采取上述方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严重威胁,被迫跳楼时,可先向地面抛下一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先落地
    (7)要先帮助老人、孩子、病人疏散,用被子、毛巾等包扎好,用绳子、布条等吊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早期自救互救的要点。

    正确答案: 1.注意人员抢救方法。在抢救过程中可通过被埋压人员亲属、邻里的帮助。迅速判断查明被埋者的位置或贴耳倾听伤员呼救和呻吟声,查看有无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和其他,迹象。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救出伤员的处理。应首先暴露头部,迅速清理口、鼻内灰土。进行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若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不得强拉硬拽,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而后送往临时医疗站。
    3.脊柱骨折伤员的处理在抢救中,怀疑伤员由脊柱骨折,搬动时要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搬运时要用硬板担架,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伤员终身瘫痪。
    4.防止二次受伤在挖掘接近伤员时,抢救人员尽量右手刨挖,防止工具误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

    正确答案: (1)如果地震时被埋压,要克服恐惧心理,坚定求生意志;
    (2)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特别是腹部以上的物体;
    (3)用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烟尘;
    (4)不可盲目大声呼救,应节约体力,用砖石敲击物体,发现有人后再大声呼救;
    (5)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确保安全生存空间;
    (6)尽可能向有光线和空气流动的地方移动,并寻找水和食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和避灾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当听到爆炸声响和感觉到空气冲击波时,现场作业人员要立即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在地,面部贴在地面,双手置于身体下面。
    (2)要用衣物护好身体,避免烧伤。
    (3)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处。在未到新鲜空气地点以前,禁止摘除自救器或拿下口具往外吐口水和摘除鼻夹擤鼻涕。如果来不及打开自救器,应立即趴在水沟边,闭住气息暂停呼吸,将毛巾或衣服浸湿捂住嘴巴和鼻孔,以防止把爆炸火焰和有害气体吸入肺部。
    (4)选择距离最近、安全可靠的避灾路线,迅速撤离灾区,到达新鲜空气处。在撤退时不惊慌、乱喊乱叫、狂奔乱跑,在现场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条不紊地组织撤退。
    (5)如果往安全地点撤退的路线受阻,或冒顶、积水使人难以通过时,不得强行跨越,应当迅速地选择通风良好、支护完好的安全地点避灾待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正确答案: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