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抗震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25.1d(d是箍筋直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错误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D.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答案:C
    解析:
    2019版教材P62页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一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籀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 第2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一保护层厚度一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十斜段长度一弯曲调整值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一箍筋调整值
    D.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一箍筋调整值

    答案:B
    解析:
    2020教材P106 / 2019教材P105

    @##

  • 第3题: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8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倍。


    正确答案:5;10

  • 第5题:

    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 A、30倍
    • B、20倍
    • C、10倍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箍筋的根数为()。

    • A、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 B、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 C、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2
    • D、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2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箍筋下料长度所采用的公式是()
    A

    箍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量

    B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保护层厚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弯钩增加长度

    D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量度差+弯钩增加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

    箍筋周长=箍筋下料长度-箍筋调整值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对抗震结构,箍筋的末端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式中,正确的有()。
    A

    纵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

    B

    纵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值

    C

    纵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值

    D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量度差值

    E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A

    5倍

    B

    7倍

    C

    9倍

    D

    10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表述, 正确的是()。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D.如有搭接,需要减去搭接长度

    答案:C
    解析:
    钢筋的下料长度。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4)钢筋如需搭接,还需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 第14题:

    箍筋弯后的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倍。


    正确答案:5 10

  • 第15题:

    抗震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25.1d(d是箍筋直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箍筋的下料长度=箍筋外周长+箍筋调整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除焊接封闭箍筋外,箍筋、拉筋的末端应按设计要求作弯钩。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哪些规定()

    • A、箍筋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2.5倍
    • B、对一般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及设计有专门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和75mm的较大值
    • C、圆柱箍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两末端均应作135°弯钩,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 D、拉筋两端弯钩的弯折角度均不应小于135°,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拉筋直径的10倍

    正确答案:B,C,D

  • 第18题:

    下述对柱箍筋的说法()是错误的。

    • A、抗震框架柱柱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要求及肢距要求,均是为了提高塑性铰区箍筋对砼的约束来作用;
    • B、抗震框架柱在柱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
    • C、抗震框架柱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重叠部分箍筋体积应重复计算;
    • D、抗震框架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与柱纵筋的最小直径有关。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判断题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的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8倍。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判断题
    箍筋的下料长度=箍筋外周长+箍筋调整值。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判断题
    抗震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25.1d(d是箍筋直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
    A

    小于箍筋直径的3倍

    B

    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C

    小于箍筋直径的8倍

    D

    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B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C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D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箍筋的根数为()。
    A

    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B

    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

    C

    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2

    D

    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2


    正确答案: B
    解析: 箍筋根数=箍筋分布长度/箍筋间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