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何谓Trinder反应?试说明此反应的分析特性。”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写出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方程,此运动特性方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运动特性方程式为:n1+n2=2n0
    2.它说明了:
    1、左右两侧半轴齿轮(或驱动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借此两侧驱动轮可以顺利转弯,与地面做纯滚动。
    2、任何一侧半轴齿轮(或驱动车轮)转速为零时,另一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为差速器壳转速的2倍。
    3、当差速器壳转速为零时,若某一侧驱动轮向前转动,则另一侧驱动轮必然向后转动,二者转速的绝对值相等。

  • 第2题:

    试举例说明流变相反应生长晶体的特点,试描述其晶体生长反应机理。


    正确答案:1.双核苯甲酸铜晶体的制备。在流变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分子能够进入到氧化铜颗粒附近的介质中形成准自由分子。当氧化铜颗粒较大时,由于比表面积减小,反应速度减缓,所生成的准自由分子有时间组装成较大的晶体。
    2.噻吩羧酸铕晶体的制备。

  • 第3题:

    何谓共析反应和共晶反应?试比较这两种反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共析反应:一定温度下,一定成分的固相同时析出两种一定成分的固相的反应
    共晶反应:一定温度下,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新固相的反应
    相同点:共析和共晶转变都会形成两相混合物
    不同点:相对于共晶体,共析体的组织较细小且均匀,共析反应母相是固相,而共晶则是液相

  • 第4题:

    司机在操作MQ2533门机大车行走时,整机无反应,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说明排出方法。


    正确答案:故障原因:(1)工况开关切换不到位;(2)防风锚定未打开;(3)锚定联锁开关不到位;(4)大风报警动作;(5)主令手柄故障;(6)电缆终点限位动作或损坏。
    排除办法:(1)重新切换到位;(2)解除防风锚定状态;(3)检修或更换故障器件;(4)查明并更换故障器件;(5)检修或更换故障器件;(6)检修或更换故障器件。

  • 第5题:

    下列反应是Maillard反应中Amadori重排中的一步:试分析此平衡过程的本质,并指出反应的方向。


    正确答案: 此过程的本质是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平衡,其方向有利于向酮式转变。

  • 第6题:

    投射测验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某些()的特性。


    正确答案:描述或反应;心理或行为方式

  • 第7题:

    何谓软弱地基?试简述软土的工程特性?


    正确答案: 软弱地基是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构成的地基。
    (1)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
    (2)具有较明显的流变性;
    (3)压塑性较高;
    (4)抗剪强度很低;
    (5)软土的透水性较差;
    (6)具有不均匀性。

  • 第8题:

    单选题
    GOD-POD法测定血糖,是卫生部临检中心推荐的常规方法,以下是有关该方法的原理和方法性能问题。反应原理的第2步称为Trinder反应,可采用此反应原理来测定的生化指标较多,但不包括()
    A

    TG

    B

    TC

    C

    UA

    D

    CR

    E

    CK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这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
    共析反应:由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的反应。
    共同点: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反应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试比较这两种反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外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
    共同点: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下列反应是Maillard反应中Amadori重排中的一步:试分析此平衡过程的本质,并指出反应的方向。

    正确答案: 此过程的本质是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平衡,其方向有利于向酮式转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说明反应级数、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反应级数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呈现幂指关系。适用于整个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描述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简单的速度与各反应物的浓度的乘积成正比其幂指等于各自的化学计量系数。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反应分子数概念只能用于一个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则是化学动力学实验测定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总结果。简单反应的级数常与反应式中作用物的分子数相同。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的用途不同。反应级数通常不是整数,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整数。
    对基元反应来说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是同义词。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分子数的概念均不适用于总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通过Trinder反应加以测定的指标是()

    • A、血糖
    • B、血清胆红素
    • C、血清白蛋白
    • D、血清尿素
    • E、血肌酐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何谓Trinder反应?试说明此反应的分析特性。


    正确答案:Trinder反应是指对氧化酶催化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与4—氨基安替匹林及苯酚生成红色色素的反应。此反应首先由Trinder于1969年提出,故名。Trinder反应最初使用苯酚作生色剂,后来有许多作者提出十余种化合物替代苯酚(如2.4—二氯酚等),使反应的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Trinder反应构成了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尿酸等酶法测定的基础,有较为重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催化Trinder反应的过氧化物酶对底物专一性差,维生素C、尿酸、谷胱甘肽及胆红素等还原性物质也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此外,工具酶中如夹杂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也能消耗氧化产物H2O2,使被测物的测定值偏低。

  • 第15题:

    试分析三羧酸循环反应的特点。


    正确答案:1、是一个循环反应过程,每循环一次可将1分子乙酰CoA氧化成2分子CO2、4分子H2O和12分子ATP。
    2、循环中大多数反应虽可是可逆的,但有几处不可逆反应,故反应是单方向进行的。
    3、循环中的中间产物不会因参与循环而被消耗,但可以参加其他代谢反应而被消耗。
    4、三羧酸循环是糖类、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分解的是最终代谢通路及相互转变的联系枢纽。
    5、三羧酸循环过程本身并不能生成大量的ATP,只是在呼吸链联系起来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氧化产能体系。

  • 第16题:

    下反应是亚硫酸氢钠抑制Maillard反应中的一步,试分析其反应的本质。


    正确答案: 此反应的本质是亲核加成反应,类似于醛类化合物的利用亚硫酸氢钠所进行的定性鉴定和分离。

  • 第17题:

    何谓共晶反应、匀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共晶反应:指从某种成分固定的合金溶液中、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皆不相同的固相的反应;匀晶反应:从液相中结晶出固溶体的反应;共析反应:由一种固相在恒温下同时转变成两种新的固相。

  • 第18题:

    试举例说明何谓刺激、反应与兴奋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反应有两种形式,机体受刺激后,如果由安静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称为兴奋;如果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称为抑制。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条件,但是要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或大于阈值。反应是刺激引起的结果。兴奋性是有生命的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内在因素,如果组织细胞已经死亡,没有了兴奋性,那么再大强度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反应。

  • 第19题:

    问答题
    试举例说明何谓刺激、反应与兴奋性,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的改变称为反应。反应有两种形式,机体受刺激后,如果由安静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活动状态的加强称为兴奋;如果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称为抑制。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条件,但是要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刺激的强度必须达到或大于阈值。反应是刺激引起的结果。兴奋性是有生命的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内在因素,如果组织细胞已经死亡,没有了兴奋性,那么再大强度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何谓共晶反应、包晶反应和共析反应?试比较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正确答案: 共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液体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成分和晶格均不相同的两种晶体的反应。
    包晶反应:指一定成分的固相与一定成分的液相作用,形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过程。
    共析反应:有特定成分的单相固态合金,在恒定的温度下,分解成两个新的,具有一定晶体结构的固相反应。
    共同点:反应都是在恒温下发生,反应物和产物都是具有特定成分的相,都处于三相平衡状态。
    不同点:共晶反应是一种液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共析是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两种固相的反应;而包晶反应是一种液相与一种固相在恒温下生成另一种固相的反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何谓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试写出其主要反应步骤。

    正确答案: 又称活性乙酸途径。是一些能利用氢但缺乏Calvin循环的严格厌氧菌(产甲烷菌、硫酸盐细菌和产乙酸菌等)用于CO2固定的途径。主要反应为:CO2→甲基水平→乙酰水平→乙酰辅酶A→丙酮酸→细胞物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何谓Trinder反应?试说明此反应的分析特性。

    正确答案: Trinder反应是指对氧化酶催化底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与4—氨基安替匹林及苯酚生成红色色素的反应。此反应首先由Trinder于1969年提出,故名。Trinder反应最初使用苯酚作生色剂,后来有许多作者提出十余种化合物替代苯酚(如2.4—二氯酚等),使反应的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Trinder反应构成了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及尿酸等酶法测定的基础,有较为重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催化Trinder反应的过氧化物酶对底物专一性差,维生素C、尿酸、谷胱甘肽及胆红素等还原性物质也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此外,工具酶中如夹杂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也能消耗氧化产物H2O2,使被测物的测定值偏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何谓“类比思维”?在中医学中是如何应用此思维方法的?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是由一事物推到另一事物的推理方法。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常以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与人体内的事物相类比去探索和论证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问题。
    如中医学把人体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与自然界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进行类比推理,形成了病因理论中的“六淫学说”。例如自然界的风具有轻扬向上,善动不居的特性,类比到人体的病理变化,则凡具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主动等特性的病症表现,如肢体关节游走性疼痛、皮肤瘙痒无定处、头痛游移、抽搐等,皆属外感风邪为患,治疗时应采用祛风的方法。
    此外,在中医治法中的“增水行舟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等均属类比思维而创立的治疗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何谓TCA循环?试简述其在细胞中的反应部位、反应底物、产物和产能水平。

    正确答案: ①即三羧酸循环。是绝大多数好氧生物所具有的关键性产能氧化反应途径,呈循环方式。②反应部位:真核生物:在线粒体中进行;原核生物:在细胞质中进行,③反应底物、产物和产能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