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陆维钊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匡正了阮元理论上南北书派论的失误,指出书法可以分派,但南北不可分派。

    • A、包世臣
    • B、康有为
    • C、张裕钊
    • D、郑文焯

    正确答案:B

  • 第2题:

    齐白石学习下列哪位书法家的行草().

    • A、王文治
    • B、何绍基
    • C、张裕钊
    • D、翁同龢

    正确答案:B

  • 第3题:

    书法家、书法作品、欣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书法家、书法作品、欣赏者三者的关系中,书法家是书法作品的创作者,他通过自己所创作的具体作品去影响和感染读者;书法作品则是书法家创作的劳动成果,作为精神产品之一,它是沟通书法家和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而欣赏者则是对书法家创造出来的书法作品的批评者,他通过对作品的批评而影响作者的创作方法、方式和方向。

  • 第4题:

    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其功能主要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但它对书法艺术来说,却又是“源泉”,无文字则无书法。文字既是文字学家研究的对象,又是书法家研究的对象,但在研究的角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构造、演变规律,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关系以及正字、析字法等;而“书法文字学”则以文字为基础,主要从审美出发,研究文字美的规律及人对文字的审美体验,研究书法与文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书法文字学”的根本任务。由于汉字历史悠久,结构比世界上其它文字复杂得多,因此文字学在我国特别发达,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著作,而书法与文字相结合的著作却极鲜见,被书法、篆刻界视为经典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实是一部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的著作。根据当代书法发展的状况,建立一门边缘学科——书法文字学尽管有很多困难,因为它还要借助于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但它却是十分必要的。

  • 第5题:

    “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没有分辨清楚,致使许多论者在书法的不少问题上不能正确地予以阐述。“书法艺术”是“塑造汉字艺术形象和表现书家审美意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存在于无数书法艺术作品的总和之中;“书法作品”则是书法艺术与文字内容的综合产物。前者的外延大于后者,后者的内涵大于前者。其关系就像动物与马一样,马具备动物的一般特征,又区别于牛、羊等,不能将马的特征说成整个动物的特征。“书法艺术”是类概念,而“书法作品”是属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像“绘画艺术”与指某一件国画、油画、版画作品一样,二者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

  • 第6题:

    认为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的是清代书家()。

    • A、杨守敬
    • B、张裕钊
    • C、何绍基
    • D、阮元

    正确答案:A

  • 第7题:

    书法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简单地说,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指书家以墨汁、毛笔为书写工具,汉字为书写对象,宣纸、绢等适宜书写的材料为载体,运用正确的笔法、合理的结体、完美的章法、和谐的墨法来抒发性情,表现丰富内涵的一种中国传统艺术。

  • 第8题:

    问答题
    汉简在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它的书艺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篆书与隶书在文字史和书法史上属于两大阶段,秦代以前是篆书体系,古文大篆的象形意味很浓,因而形体和笔画繁简变化很大。秦小篆将篆书统一和规范化,象形性减弱而符号性加强,可视为象形古文字的终点。秦隶承楚隶,“令隶人佐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隶书,汉代承袭秦隶的势头而有很大的发展。隶书是符号化新文字的开始,由篆书向隶书的衍变,具有由不定型向定型、由象形向符号转化的性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之际正处于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时期,秦代通行的书体是篆书,汉代通行的书体是隶书,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汉代碑碣刻石,除少量是西汉作品外,大量是东汉的作品。如华山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这些著名碑石的书法,已是相当成熟的隶书。隶书在成熟之前,必然有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在西汉碑石极少出土的情况下,无从论述。建国以后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竹木简书,如居延汉简、马王堆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等。其中有大量是属于西汉时期的,这时西汉书法面貌才得以看清,由篆书向隶书的转化以及真、行、草书的形成和发展才得以知晓。所以说汉简的发见在我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木简册和山东临沂出土的《孙殡兵法》竹简,是西汉前期作品,从文字性质看,虽属隶书,但在笔法上仍然保留着篆书用转的痕迹。用笔随便,有方有圆,但还没有明显的波磔。结字还不是严格的方整形体,显然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简隶书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内蒙古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汉简中的精品,其中有不少有纪年。属于西汉的有汉武帝、昭帝、宣帝时的作品。如《太始三年简》、《元凤元年简》、《本始二年简》等,已是成熟的隶书。方折的笔势很明显,波磔俯仰也较突出。可见由古隶向汉隶转化,隶书已脱离篆书而独立成体,汉武帝时隶书已露八分书势。特别是河北定县出土的汉宣帝时的汉简,波磔分明、工稳秀丽,已与东汉成熟的汉碑无异,汉简的发见改变了隶书成熟于东汉的旧说。这些简书大都是下层吏人所书,书法的发展和一个新书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千万个无名书家们共同实践的结果,并非少数圣人所创。所以也改变了历史上王次仲、蔡邕造八分的说法,证明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我国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及其擅长的字体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欧阳氏,楷书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褚氏代表作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薛氏,瘦体,代表作如《升仙太子传》等。 张旭,草书,代表作《肚痛帖》;怀素,草书,《千字文碑》、《自叙帖》。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源结墓志》、《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欧阳询见前几段,赵孟頫,代表作《囚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 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四大家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赵孟頫的书法特点和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楷书“颜、柳、欧、赵”诸体的“赵”,是指元朝书家赵孟頫创造的“赵体”,在书史上是最后一种影响较大的楷书形式,赵孟頫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书家。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后裔,世居吴兴。元初被御史程巨夫“搜访遗逸”访获,举荐入朝,以宋宗室而仕于元,受到很多南宋遗民的卑视,例如他的师友钱选、郑思肖等因此与他绝交,但却受到元世祖的信任和仁宗的喜爱,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死后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学通儒、道、释诸经典,在文章上也显露过才华,是元朝文学家、诗人,对历代书画深有研究,是位颇有眼力的鉴赏家和书画艺坛巨擘。他的书法影响有元一代书风,他的绘画直承北宋至晋唐传统,在人物、山水、鞍马、兰竹、枯木等方面都有成就,其实践和理论直接影响了元四家的产生,以至整个元代画风。在元朝他已是“荣际五湖,名满四海”,在明、清书坛也有极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是中国书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
    赵孟頫书法有“专以古人为法”、“不杂近体”的特点。元史本传说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其书艺渊源,杨载说:“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草则法逸少、献之。”虞集说:“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对晋人书法用过很深的功夫,自言:“余临王献之《洛神赋》凡数百本。”宋濂也说他:“羲献帖凡临数百过。”对于他深得晋人书法的功力,董其昌到晚年很有感叹地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关于赵孟頫书法早晚的变化,宋濂说:“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宋高宗),中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乃学李北海。”元、明人大多有此看法,可见他的书艺是超越宋人而直承晋唐的,故有“根抵钟、王,而出入晋唐,不为近代习尚所窘束”的说法。目前赵孟頫流传的大量作品,诸体皆备,而“妙在真、行,奕奕得晋人风度”,特别是他一生“用意楷法”,集晋唐之大成,创造了“赵体”风格,为世所重。王世贞认为:“可出宋人上,比之唐人,尚隔一舍。”但终是唐楷之后影响较大的一家。
    赵孟頫楷书以小楷为精妙,鲜于枢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一生写小楷很多,特别是晚年信佛,多用小楷写经卷,如《道德经》、《法华经》、《金刚经》、《阴符经》、《心经》、《黄庭经》等。他的小楷精品很多,如《汉汲黯传》,用笔遒丽,结体精密而能灵变,“字形大小,无不峭拔”,功夫很纯熟,可谓精工巧密之极,代表了他小楷书艺的基本面貌和水平。他的行楷书《洛神赋》,笔法遒丽秀润,节奏轻快,写得清新婉丽,优雅柔和,与曹植诗的意趣合谐统一,可谓诗书相发,有“如花舞风中,云生眼底”的优美感。赵孟頫的楷书大字是“赵体”的主要表现形式,前人有“其下笔处,颜筋柳骨,银钩铁画”的称誉。晚年参入李北海笔意之后,法度谨严而又娇健姿。
    代表作有《龙兴寺碑》、《仇锷墓碑铭》、《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等,赵体大楷笔法精熟,方圆并用,笔画挺秀婉丽,结体均匀之中能灵变中度,确实称得上是楷法精研,秀美有度。元初人多习唐人,到赵孟頫则深入晋人,恢复古法。李衍认为赵孟頫得二王正传,“不流入异端者也”,实际赵孟頫是以古为新的。唐颜真卿突破二王而创颜体风格,到赵孟頫则又跃唐入晋,改变颜真卿以来的雄健书风,寻着二王而创造了他那秀润婉丽的风格,对颜体书风是个否定,对二王又不是简单的继承,自有特定的时代风范,开元人宗晋的风气。历史上对“赵体”的评价向来有异议,其中有因他以宋朝宗室仕元,轻其品节而波及书艺的因素。
    如明代张丑说他的书法“第过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莫是龙认为若把赵字“使置古帖间,正似阛阓俗子,衣冠而列儒雅缙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赵孟頫书风的形成确有多种原因,但其书“温润闲雅”是艺术风格问题,不可因人废书,亦不必以碑学之强劲而贬其轻柔。但是异议中所涉及的赵书不足之处,却是不能回避的,如王世贞说赵书小楷“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稍厚而软”。莫是龙说赵书“矩矱有余,而骨气未备;变化之际,难语无方,丿欲利而弱,又欲折而愈戾”以及董其昌说他“小有习气”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批评意见。至于后人学赵书而流入圆熟肥俗,那是学的问题,如包世臣说:“(赵书)笔虽平顺,而来去出入处皆有曲折停蓄。其后学吴兴者,虽极似而曲折停蓄不存,惟求匀净,是以一时为径生胥吏所宗尚,不旋踵而烟销火灭也。”再者,赵孟頫才识精深,学养渊博,其书法度精密,气象雍容闲雅,非一般俗吏可及;尽管笔力不及唐人刚健,但不乏清新秀润气象,远非俗书可比。赵书的不足之处是存在的,但并不能因此贬低他的艺术成就和在书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索靖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其书法雄劲刚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匡正了阮元理论上南北书派论的失误,指出书法可以分派,但南北不可分派。
    A

    包世臣

    B

    康有为

    C

    张裕钊

    D

    郑文焯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国书法史上著名书法家及其擅长的字体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欧阳氏,楷书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褚氏代表作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等;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庙堂碑》;薛氏,瘦体,代表作如《升仙太子传》等。 张旭,草书,代表作《肚痛帖》;怀素,草书,《千字文碑》、《自叙帖》。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东方画赞碑》、《源结墓志》、《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符璘碑》、《神策将军碑》;欧阳询见前几段,赵孟頫,代表作《囚锷墓碑铭》、《兰亭十三跋》、《度人经》、《洛神赋》 元代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四大家晚明四大家:董其昌、米万钟、邢侗、张瑞图。

  • 第14题:

    “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


    正确答案: 不能将“书法批评”与通常所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含义混同。“书法批评”是与“书法创作”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书法基础理论、书法史并列是书法理论中三大内容之一。书法批评家要从一定的观点对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成败得失、历史地位等作出评价,对书法现象及其本质进行分析、综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阮元、康有为对北碑的评价,使人们对原先卑弃的魏碑有了新的认识,并将郑道昭誉为“北朝书圣”。由此可见,没有书法批评,书法艺术便不会繁荣。尤其当理论揭示出书法的内在规律后,将会对书法的实践给予指导作用。
    书法批评要实事求是。当然,在一定艺术观念指导下,认识也可能出现偏见,而偏见,往往是艺术个性发展的前提。书法批评的标准一是要符合美的规律,一是要具有历史深度。在作书法批评时,必须首先对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充分剖析,指出其成败之处,要抓特征,抓本质,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申到它与整个历史与社会的各种联系之中。而我们目前的书法批评,除了对“名人”、“名家”的作品进行不切实际的粉饰、吹捧外,很少见到严肃的、尖锐的、足以称得上真正的批评,实际上已把它变成了轿夫和吹鼓手。书法批评家必须抛弃武断的、封闭的、孤立的定向思维,应以审美为中心,借助于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系统论等学科,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置于历史长河和当代思潮中,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总体性的、创造性的考察。现代国内外文艺批评约有五种模式:①道德批评模式,②心理批评模式,③社会批评模式,④形式主义批评,⑤原型批评。书法可以借助其合理部分,用于对书法进行评论。时代需要书法中的别林斯基与金圣叹,我们呼唤和期待着敢哭、敢笑、敢说、敢于直面人生、令人心扉畅快而具有深刻历史感的书法批评文章更多地问世,从而在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书法批评体系。

  • 第15题:

    汉简在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它的书艺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篆书与隶书在文字史和书法史上属于两大阶段,秦代以前是篆书体系,古文大篆的象形意味很浓,因而形体和笔画繁简变化很大。秦小篆将篆书统一和规范化,象形性减弱而符号性加强,可视为象形古文字的终点。秦隶承楚隶,“令隶人佐书”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隶书,汉代承袭秦隶的势头而有很大的发展。隶书是符号化新文字的开始,由篆书向隶书的衍变,具有由不定型向定型、由象形向符号转化的性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之际正处于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时期,秦代通行的书体是篆书,汉代通行的书体是隶书,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汉代碑碣刻石,除少量是西汉作品外,大量是东汉的作品。如华山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这些著名碑石的书法,已是相当成熟的隶书。隶书在成熟之前,必然有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在西汉碑石极少出土的情况下,无从论述。建国以后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发现大量汉代竹木简书,如居延汉简、马王堆汉简、武威汉简、甘谷汉简等。其中有大量是属于西汉时期的,这时西汉书法面貌才得以看清,由篆书向隶书的转化以及真、行、草书的形成和发展才得以知晓。所以说汉简的发见在我国文字史和书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木简册和山东临沂出土的《孙殡兵法》竹简,是西汉前期作品,从文字性质看,虽属隶书,但在笔法上仍然保留着篆书用转的痕迹。用笔随便,有方有圆,但还没有明显的波磔。结字还不是严格的方整形体,显然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的秦简隶书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内蒙古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汉简中的精品,其中有不少有纪年。属于西汉的有汉武帝、昭帝、宣帝时的作品。如《太始三年简》、《元凤元年简》、《本始二年简》等,已是成熟的隶书。方折的笔势很明显,波磔俯仰也较突出。可见由古隶向汉隶转化,隶书已脱离篆书而独立成体,汉武帝时隶书已露八分书势。特别是河北定县出土的汉宣帝时的汉简,波磔分明、工稳秀丽,已与东汉成熟的汉碑无异,汉简的发见改变了隶书成熟于东汉的旧说。这些简书大都是下层吏人所书,书法的发展和一个新书体的形成和发展,是千万个无名书家们共同实践的结果,并非少数圣人所创。所以也改变了历史上王次仲、蔡邕造八分的说法,证明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

  • 第16题:

    怀素的书法源流及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据传怀素曾跟颜真卿学习书法,当属张旭的隔传弟子。宋董逌认为“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故鲁公谓以狂继颠。”怀素学习张旭狂放诡奇的笔法,亦待酒酣兴发之际“忘神定气、所向无前”,挥毫落笔,同时他还注意学习篆书圆转飞动的笔画和张芝的草法,并让其巧妙的贯注入他自己的书法创作活动中,故他的书法既有张旭颠狂怪奇的气势,又有圆转飞动、空灵剔透的气韵。他把禅佛之学自然的融铸到其书法作品中,将字写得“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明王世贞语)明项穆认为他的《自叙帖》殊过枯诞,不足法,其实《自叙帖》却正是怀素把禅意注入草书的典范,正是怀素书法成就处于最高峰颠时留下来的希世珍宝。

  • 第17题:

    颜体书的特点是什么?它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颜体书为唐朝刑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所创。颜真卿秉承家学,远追秦汉六朝遗风,近取张旭、褚遂良笔法,兼熔当时民间书法为一炉。其正楷书体端庄雄伟、大气磅礴。体形方整,而结构则外紧内松,善于避让。章法上字口丰满,字大撑格,茂密森严,似拙反奇,平整中见险劲之姿。在用笔上吸收了篆书、草书挺拔绵韧的笔意,易方为圆,遒劲豪宕,顿挫分明。横画细而不枯,竖画粗而不肥,两侧竖画多呈弓状,且弓背向外。捺画虽粗硕而又锋颖锐出,坚利挺拔。转折处不折不顿提笔另下而又浑然天成,开盛唐一代雄风。颜体字的出现,突破了二王及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以秀雅为尚的美学观念,以“雄”代秀,以“俗”代雅,以肥硕代瘦硬,能充分体现盛唐时代气势、威严、雄心勃勃、蒸蒸日上的时代风貌,把中国的楷书推向了高峰。
    颜体书法所以为历代绝大多数人推崇褒扬,固然由于其书法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但他刚正不阿、维护统一、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后人所评:“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欧阳修《六一题跋》)。苏轼在其《东坡题跋》中盛赞颜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遂奄有汉、遂魏、晋、宋以来风流”,“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但是也有人批评他的书法如“村夫大脚”“沉重不清畅”。宋代米芾在其《书史》中评论说:“颜行书可观,真书便入俗品”,“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从此,古法荡然无遗矣。”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评曰:“书之美者,莫若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这说明,唯敢于损益古法、才能创新。
    对颜真卿书法的褒贬不同,也说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审美观念也各有差异。但对要学习颜体书的人来说,确实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握颜书的特点。古语云:“学颜忌臃肿,学柳忌拔张”。这话应仔细体察,引以为诫。颜体真书,传世较多,其名世的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次山碑》、《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等。

  • 第18题:

    索靖的传世书法作品及其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索靖传世作品有《月仪帖》《出师颂》《急就章》等。其书法雄劲刚勇。

  • 第19题:

    问答题
    “书法批评”的含义是什么?怎样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

    正确答案: 不能将“书法批评”与通常所说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含义混同。“书法批评”是与“书法创作”并存的一门社会科学。它与书法基础理论、书法史并列是书法理论中三大内容之一。书法批评家要从一定的观点对书法家或书法作品的成败得失、历史地位等作出评价,对书法现象及其本质进行分析、综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如阮元、康有为对北碑的评价,使人们对原先卑弃的魏碑有了新的认识,并将郑道昭誉为“北朝书圣”。由此可见,没有书法批评,书法艺术便不会繁荣。尤其当理论揭示出书法的内在规律后,将会对书法的实践给予指导作用。
    书法批评要实事求是。当然,在一定艺术观念指导下,认识也可能出现偏见,而偏见,往往是艺术个性发展的前提。书法批评的标准一是要符合美的规律,一是要具有历史深度。在作书法批评时,必须首先对书法作品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充分剖析,指出其成败之处,要抓特征,抓本质,从具体形象入手,再引申到它与整个历史与社会的各种联系之中。而我们目前的书法批评,除了对“名人”、“名家”的作品进行不切实际的粉饰、吹捧外,很少见到严肃的、尖锐的、足以称得上真正的批评,实际上已把它变成了轿夫和吹鼓手。书法批评家必须抛弃武断的、封闭的、孤立的定向思维,应以审美为中心,借助于哲学、美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系统论等学科,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置于历史长河和当代思潮中,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总体性的、创造性的考察。现代国内外文艺批评约有五种模式:①道德批评模式,②心理批评模式,③社会批评模式,④形式主义批评,⑤原型批评。书法可以借助其合理部分,用于对书法进行评论。时代需要书法中的别林斯基与金圣叹,我们呼唤和期待着敢哭、敢笑、敢说、敢于直面人生、令人心扉畅快而具有深刻历史感的书法批评文章更多地问世,从而在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书法批评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颜体书的特点是什么?它在中国书法史中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颜体书为唐朝刑部尚书、太子太师、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所创。颜真卿秉承家学,远追秦汉六朝遗风,近取张旭、褚遂良笔法,兼熔当时民间书法为一炉。其正楷书体端庄雄伟、大气磅礴。体形方整,而结构则外紧内松,善于避让。章法上字口丰满,字大撑格,茂密森严,似拙反奇,平整中见险劲之姿。在用笔上吸收了篆书、草书挺拔绵韧的笔意,易方为圆,遒劲豪宕,顿挫分明。横画细而不枯,竖画粗而不肥,两侧竖画多呈弓状,且弓背向外。捺画虽粗硕而又锋颖锐出,坚利挺拔。转折处不折不顿提笔另下而又浑然天成,开盛唐一代雄风。颜体字的出现,突破了二王及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以秀雅为尚的美学观念,以“雄”代秀,以“俗”代雅,以肥硕代瘦硬,能充分体现盛唐时代气势、威严、雄心勃勃、蒸蒸日上的时代风貌,把中国的楷书推向了高峰。
    颜体书法所以为历代绝大多数人推崇褒扬,固然由于其书法艺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但他刚正不阿、维护统一、以身殉国的崇高品质,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后人所评:“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欧阳修《六一题跋》)。苏轼在其《东坡题跋》中盛赞颜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遂奄有汉、遂魏、晋、宋以来风流”,“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但是也有人批评他的书法如“村夫大脚”“沉重不清畅”。宋代米芾在其《书史》中评论说:“颜行书可观,真书便入俗品”,“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从此,古法荡然无遗矣。”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人评曰:“书之美者,莫若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这说明,唯敢于损益古法、才能创新。
    对颜真卿书法的褒贬不同,也说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审美观念也各有差异。但对要学习颜体书的人来说,确实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握颜书的特点。古语云:“学颜忌臃肿,学柳忌拔张”。这话应仔细体察,引以为诫。颜体真书,传世较多,其名世的代表作有:《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元次山碑》、《东方朔画赞》、《多宝塔碑》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齐白石学习下列哪位书法家的行草().
    A

    王文治

    B

    何绍基

    C

    张裕钊

    D

    翁同龢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陆维钊书法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陆维钊(一八九八——一九八○年),享年八十三岁。浙江平湖人。字微昭,晚年号昭翁。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于真、草、篆、隶、行五体均有研究,尤其精于篆隶。他的书法,特别是篆隶,隶中有篆,篆中有隶,并参以汉简笔意。同时敢于大胆破体,把扁方形的篆隶的各部首打散,分别远置局边。初看一个字的两个或三个部首东散西乱,不在一起,反倒和另一行字的某些部首粘到一起,细看,则点画布势顾盼分明,字散而气不散,并且结体开张,笔势劲险,深厚雄放。在书论上,他主张碑帖互通。有书论著作《中国书法》等专著惠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书法艺术”与“书法作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没有分辨清楚,致使许多论者在书法的不少问题上不能正确地予以阐述。“书法艺术”是“塑造汉字艺术形象和表现书家审美意识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存在于无数书法艺术作品的总和之中;“书法作品”则是书法艺术与文字内容的综合产物。前者的外延大于后者,后者的内涵大于前者。其关系就像动物与马一样,马具备动物的一般特征,又区别于牛、羊等,不能将马的特征说成整个动物的特征。“书法艺术”是类概念,而“书法作品”是属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也像“绘画艺术”与指某一件国画、油画、版画作品一样,二者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认为书法“笔笔求肖,字字求合,终门外汉也”的是清代书家()。
    A

    杨守敬

    B

    张裕钊

    C

    何绍基

    D

    阮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