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题目
问答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相关问题
  • 第1题:

    程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程邈是秦始皇时下杜(或称下邽)人,字元岑,原为衙县狱吏。相传,在他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监狱之后,他搜集当时的大篆并对其进行增损整理,删繁就简,制创新体。因这种新书体简单易学,主要在当时的下层官吏中流传使用,故被称之谓隶书。后来,秦始皇知道了此事,就把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并提升他为御史。因此,历史上一般都认为程邈是隶书的创造者。
    从中国文字书法的发展史来看,中国文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革是一次质的飞跃。自隶字始,中国文字才完全脱离了象形指事的初级状态,进入了成熟的、基本定型的、有系统的符号化文字时代。它的出现,大大加快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因此,作为隶字的创始者,程邈的功绩,可说是巨大的。难怪唐张怀瓘在其《书断·隶书》中赞道:“隶合文质,程君是先,乃备风雅,如聆管弦。长毫秋劲,素体霜妍,推峰剑折,落点星悬,乍发红焰,旋凝紫烟。金芝琼草,万世芳传。”当然,似这样巨大的变革也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很多人为其做出了贡献,并非全是程邈一人功绩。

  • 第2题:

    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


    正确答案: 袁克文,生于公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九三二年。河南项城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次子。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但他对袁世凯称帝之举是极力反对的,曾作诗讽劝其父云:“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第一层。”在家中,他亦不得其志,常常以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陈思王曹植自比。平时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其书法,意在褚遂良、颜真卿之间,以颜体之笔法,求褚书之风韵,劲媚而稍有拙意,别具一格。尤其喜欢写对联,有一次他专门登报,减润鬻书,(即降低卖字的价钱)。一日之间就写了四十多幅对联,全部卖出,他用这些收入又购买了古墨,写了楹联一百余幅。以赠送亲朋好友,还写了“五九纪念扇”四十把,录其《五月九日放歌》,其文辞书法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与其卖国贼父亲袁世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袁克文写书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由待者在两头拉着纸,使其离桌悬空,然后他再提笔濡墨于悬空之纸上任意挥洒。所书之字,力透纸背而纸不损,其用笔力度之把握,恰到好处。他写小字的姿势更为奇特。他嗜吸鸦片烟,往往在床上吞云吐雾,吸足鸦片后,仰卧在床上,一手执笔,一手持纸,凭空仰书,写出来的小楷,娟秀挺劲而毫无歪斜、庸软之病,其把握纸、笔的能力,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第3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 第4题:

    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其功能主要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但它对书法艺术来说,却又是“源泉”,无文字则无书法。文字既是文字学家研究的对象,又是书法家研究的对象,但在研究的角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构造、演变规律,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关系以及正字、析字法等;而“书法文字学”则以文字为基础,主要从审美出发,研究文字美的规律及人对文字的审美体验,研究书法与文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书法文字学”的根本任务。由于汉字历史悠久,结构比世界上其它文字复杂得多,因此文字学在我国特别发达,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著作,而书法与文字相结合的著作却极鲜见,被书法、篆刻界视为经典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实是一部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的著作。根据当代书法发展的状况,建立一门边缘学科——书法文字学尽管有很多困难,因为它还要借助于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但它却是十分必要的。

  • 第5题:

    《授笔要说》的作者是谁?其书法活动怎样?


    正确答案:《授笔要说》的作者是韩方明。韩方明活动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生卒年不详。他著的《授笔要说》是他在贞元十五年、十七年跟随徐公璹和崔公邈学书时记录并总结整理下来的。文章的前部写笔法的传授方法,后部分专讲五字执笔法,对后世影响较大。其本人善长八分书,有书迹《新开隐山记》传世。

  • 第6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 第7题:

    问答题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首集中国文字书法大成的《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许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县东)人,字叔重,生卒年无确切记载。后人考证,认为他生于东汉明帝时,卒于桓帝时(约公元五八——约公元一四七年)。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许慎幼年即喜好古文学,研究古文字的正误,为其以后编著《说文解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很爱好书法,学习李斯的小篆,深得其妙道。唐张怀瓘《书断·卷下》将其小篆列为能品。他的《说文解字》,也是以小篆为正字。为后人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及书法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资料和工具。许慎不愧是一个为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授笔要说》的作者是谁?其书法活动怎样?

    正确答案: 《授笔要说》的作者是韩方明。韩方明活动于唐德宗贞元年间,生卒年不详。他著的《授笔要说》是他在贞元十五年、十七年跟随徐公璹和崔公邈学书时记录并总结整理下来的。文章的前部写笔法的传授方法,后部分专讲五字执笔法,对后世影响较大。其本人善长八分书,有书迹《新开隐山记》传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在秦代统一中国文字中起了主要作用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是李斯(?——公元前二○八年)。李斯,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被任命为丞相。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事频繁,各国互相封锁,因此,各国文字差异颇大,异体字繁多。根据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命令,李斯就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古文,进行增删修改,奏请始皇帝嬴政厘定为小篆。并由赵高写出《爰历篇》,胡毋敬写出《博学篇》,自己写出《苍颉篇》七卷,颁行全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陆游声称“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书法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 是宋朝的著名诗人林逋。林逋性情恬静古淡,终生没有婚娶,而在西湖边的孤山上搭盖个草屋,植梅养鹤,人戏称“梅妻鹤子”。他幼小即孤,后致力苦学,很有成就,喜欢作诗,奇句多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名诗句。他还善行书,工画,甚得世人之爱。他的书法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清高、古雅、笔力遒功。明朝谢升孙认为:他的书法“无一点尘俗气,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黄庭坚也说他的字“清劲处尤妙”。因此,陆游称赞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这就是说,他见了林逋的字,有病不吃药就好了,虽饥饿但不吃饭就会饱了,可见其书法艺术魅力之大。林逋,宋太祖乾德五年——宋仁宗大圣六年(公元九六七——一○二八年)。杭州钱塘人,字君复,人称和靖先生。西湖有林逋、苏轼题名刻石,书法墨迹有《杂诗卷》、《二帖》等传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书法与文字的关系怎样?“书法文字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一种书写符号,其功能主要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用的文化工具”,但它对书法艺术来说,却又是“源泉”,无文字则无书法。文字既是文字学家研究的对象,又是书法家研究的对象,但在研究的角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构造、演变规律,研究文字形、音、义的关系以及正字、析字法等;而“书法文字学”则以文字为基础,主要从审美出发,研究文字美的规律及人对文字的审美体验,研究书法与文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书法文字学”的根本任务。由于汉字历史悠久,结构比世界上其它文字复杂得多,因此文字学在我国特别发达,历史上有许多这方面著作,而书法与文字相结合的著作却极鲜见,被书法、篆刻界视为经典的许慎的《说文解字》,其实是一部集古文经学训诂之大成的著作。根据当代书法发展的状况,建立一门边缘学科——书法文字学尽管有很多困难,因为它还要借助于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但它却是十分必要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袁克文的书法怎样?他作书法时有何奇特之举?

    正确答案: 袁克文,生于公元一八九○年,卒于一九三二年。河南项城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次子。字豹岑,又作抱存,号寒云。他虽然是袁世凯的儿子,但他对袁世凯称帝之举是极力反对的,曾作诗讽劝其父云:“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第一层。”在家中,他亦不得其志,常常以曹操的第二个儿子陈思王曹植自比。平时爱与文艺界人士交往。其书法,意在褚遂良、颜真卿之间,以颜体之笔法,求褚书之风韵,劲媚而稍有拙意,别具一格。尤其喜欢写对联,有一次他专门登报,减润鬻书,(即降低卖字的价钱)。一日之间就写了四十多幅对联,全部卖出,他用这些收入又购买了古墨,写了楹联一百余幅。以赠送亲朋好友,还写了“五九纪念扇”四十把,录其《五月九日放歌》,其文辞书法间洋溢着爱国之情,与其卖国贼父亲袁世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袁克文写书法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由待者在两头拉着纸,使其离桌悬空,然后他再提笔濡墨于悬空之纸上任意挥洒。所书之字,力透纸背而纸不损,其用笔力度之把握,恰到好处。他写小字的姿势更为奇特。他嗜吸鸦片烟,往往在床上吞云吐雾,吸足鸦片后,仰卧在床上,一手执笔,一手持纸,凭空仰书,写出来的小楷,娟秀挺劲而毫无歪斜、庸软之病,其把握纸、笔的能力,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书伐》的作者是谁?其生平与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书伐》的作者是清代的笪重光。他生于明熹宗天启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二三——一六九二年),享年七十。江苏丹徒人。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等。其著《书伐》计二十九则,是笪重光著作中的佼佼者。王文治在该书的题跋中称赞道:“此卷为笪书中无上妙品,其论书深入三昧处,直与孙虔礼(过庭)先后并传,《笔阵图》不足数也。”竺重光的书法也写得很好。笔势放纵飘逸,以章草、行书为最。其小楷也法度严谨。还能以唐朝法度写魏、晋体势,很受时人称赞。

  • 第14题:

    陆游声称“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的书法的作者是谁?其书法特点怎样?


    正确答案:是宋朝的著名诗人林逋。林逋性情恬静古淡,终生没有婚娶,而在西湖边的孤山上搭盖个草屋,植梅养鹤,人戏称“梅妻鹤子”。他幼小即孤,后致力苦学,很有成就,喜欢作诗,奇句多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名诗句。他还善行书,工画,甚得世人之爱。他的书法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清高、古雅、笔力遒功。明朝谢升孙认为:他的书法“无一点尘俗气,与‘暗香’、‘疏影’之句,标致不殊。此老胸中深有得梅之清,故其发之文墨者类如此”。黄庭坚也说他的字“清劲处尤妙”。因此,陆游称赞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这就是说,他见了林逋的字,有病不吃药就好了,虽饥饿但不吃饭就会饱了,可见其书法艺术魅力之大。林逋,宋太祖乾德五年——宋仁宗大圣六年(公元九六七——一○二八年)。杭州钱塘人,字君复,人称和靖先生。西湖有林逋、苏轼题名刻石,书法墨迹有《杂诗卷》、《二帖》等传世。

  • 第15题:

    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正确答案: 是康里子山(公元一二九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蒙古族人,号恕叟。出身世家,父亲不忽木,元成宗时官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子山博通群书,克己修身,操行廉洁,忠直敢谏。历任兵部郎中、礼部尚书、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五十一岁去世,谥文忠。
    他的书法从小受到父亲不忽木和兄长康里回回的薰陶,后来他正楷学虞世南,行草学钟繇、王羲之。他在学书中立足传统,勤学苦练,每天办完公事后,要写完一千个字才吃饭。他曾说:“我一天能够写三万字,从来没有因为太疲倦而中途停过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笔画遒媚,转折圆劲,行草书尤为活泼开朗,飘逸优美。评论者说他的书法可与赵孟頫南北并雄,缺点是不够沉着,结体稍嫌疏松。著名作品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渔文辞》、《梓人传》等。
    康里子山以推荐人才、奖掖后进为己任。杭州吴福孙善于书法,托人将小楷数万字进呈皇帝,召见时,子山恰巧在旁,就上奏皇帝说:“我的书法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像吴福孙所写的,连我也赶不上。”元顺帝至正年间,将奎章阁改名为宣文阁,大家都认为这题写阁榜之事,非子山莫属。但子山却认为自己下属周伯琦书当世无双,然而却因为名气不大,所以皇帝根本不知道。于是他命令周伯琦每天写宣文阁榜十几纸,把周弄得莫名其妙。一天,皇帝下旨令子山写阁榜,他推辞说:“我所擅长的是楷书,楷书不是古代书体,古书体都比不上篆书,当代没有比周伯琦的篆书写得更好的人了。”皇帝听了他的话,召用了周伯琦。

  • 第16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

  • 第17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 第18题:

    《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


    正确答案:《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

  • 第19题:

    问答题
    著名章草法帖《月仪帖》的作者是谁?他的书法成就如何?

    正确答案: 是索靖。索靖,三国蜀汉后主延熙二年生,晋惠帝太安二年卒(公元二三九——三○三年)。敦煌人,字幼安,是草书大家张芝姐姐的孙子,曾为征西司马,人称索征西。善草书八分,尤精章草。其书出入韦诞,与尚书令卫瓘齐名。索靖章草,极为后世注重。历代书论,曾以大量玄神幽妙、振人心弦的语言,评赞其章草。如梁武帝萧衍称誉索靖书法“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张怀瓘将其章草列为神品,八分、草书列为妙品,并评论其书云:“有若山形中裂,水势悬流,雪岭孤松,冰河危石,其坚劲则古今不逮。”认为他的书法雄劲刚勇的气势超过了其舅祖张芝。历代学其书者如云,且多成为大家。如唐朝欧阳询,已成著名的书法家之后,路见索靖书碑,竟卧地观碑,三日不忍离去。晋王廙曾得到索靖的一幅法帖,在突遭兵乱的情况下,缝到衣襟里面才渡江逃命。索靖对自己的书法亦非常看重,认为自己的书势如“银钩虿尾”。其传世书迹颇多,除《月仪帖》外还有《七月帖》、《出师颂》、《急就章篇》、《毋丘兴碑》等。他还著有书论《草书状》,全文载入《晋书·索靖传》流传至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著名汉隶《郙阁颂》的书法作者是谁?他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是仇绋。仇绋是东汉灵帝时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长。以书《李翕析里桥郙阁颂》碑而著名后世。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十四》评其书为“方正挺健”,有雍容淳厚之气象。康有为认为:“后人推平原(颜真卿)之书至矣,然平原得力处世罕知之。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被称为书中仙手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是谁,其书法活动及传世书迹怎样?

    正确答案: 李邕(公元六七八——七四七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李邕曾任汲郡、北海太守,人称他为“李北海”。天宝六年,因犯奸赃事,复遭奸相李林甫的暗算,终于被杖杀在北海郡任内,时年七十三岁。
    李邕长于碑颂之文,士大夫和寺庙人员经常拿金帛去求文,前后撰碑约八百通,报酬极巨。当时认为从古以来,卖字得钱者没有超过李邕的。但他性格豪侈,放纵游猎,仗义疏财,有时还不拘小节,要受一点人家的贿赂。却因好拯济穷苦,所以到头来仍是家中没有积蓄。由于李邕爱才,使得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晚辈都和他有交游。同时代人张鷟《朝野佥载》说李邕:“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皆过人,时谓六绝。”在书法上,他的行、草为最著名。其书以王羲之为宗,得到要妙后,便摆脱旧法,笔力一新。用笔深厚坚劲,拗峭凌厉而不失法度,李阳冰称他为书中“仙手”。他对书法力主创新,反对人家模仿他,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作品有《叶有道碑》、《端州石室记》、《法华寺碑》、《李秀碑》等,其中以《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与《岳麓寺碑》最为著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谁?其书法作品和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用笔之道的书法家是萧何、张良等。刘宋羊欣《笔阵图》曾说:“(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子房(张良)、陈隐等论用笔之道。”其书论有《论书势》载于宋朝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关于张良谈论书道的记载,可见于元朝郑杓《衍极·书要篇》中,云:“张侯谈笔道”。张良的书法作品,不见传世记载。而萧何的书法,在当时是名重一时的。唐朝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草书、隶书为上品之中。宋朝僧適之《金壶记》亦认为:“(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传说萧何为书其前殿扁额,精思熟虑三个月才写。写的扁额挂出后,人们争相观看,如流水一般络绎不绝。
    萧何、张良都是汉朝刘邦的开国功臣。萧何今江苏沛县人。生年不详,卒于西汉惠帝二年(公元前一九三年)。他在其扶佐刘邦起兵反秦和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刻意求访贤士良将,搜集制定律典,并保障战争的后勤供应,有杰出的功绩,被刘邦封为酂侯,拜国相。死后谥“文终”。张良,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城父集)人,字子房。生年不详,卒于西汉吕后二年(公元前一八六年)。其祖上代为韩国公候,秦灭韩后,张良曾募得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未成,匿名而逃。后佐汉高祖刘邦起兵,出谋划策,以其功高而得封留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孔子庙碑》的书者是谁,他的书法怎样?

    正确答案: 是梁鹄。梁鹄生卒年不详。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镇远县东南)。东汉灵帝时曾任选部尚书、凉州刺史。后归曹操。
    梁鹄少年时代就爱好书法,以善写八分知名,相传魏武帝曹操很喜欢他的书法。魏宫中的题署,多出自梁鹄手笔。唐怀瓘《书断·卷中》列其书入妙品。宋朝洪适《隶释》中评论他的书法说:“魏隶可珍者四碑,鹄修《孔子庙碑》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一天能写三万字的蒙古族书法家是谁?他是怎样奖掖后进的?

    正确答案: 是康里子山(公元一二九五年——公元一三四五年)。蒙古族人,号恕叟。出身世家,父亲不忽木,元成宗时官拜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事。子山博通群书,克己修身,操行廉洁,忠直敢谏。历任兵部郎中、礼部尚书、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五十一岁去世,谥文忠。
    他的书法从小受到父亲不忽木和兄长康里回回的薰陶,后来他正楷学虞世南,行草学钟繇、王羲之。他在学书中立足传统,勤学苦练,每天办完公事后,要写完一千个字才吃饭。他曾说:“我一天能够写三万字,从来没有因为太疲倦而中途停过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笔画遒媚,转折圆劲,行草书尤为活泼开朗,飘逸优美。评论者说他的书法可与赵孟頫南北并雄,缺点是不够沉着,结体稍嫌疏松。著名作品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渔文辞》、《梓人传》等。
    康里子山以推荐人才、奖掖后进为己任。杭州吴福孙善于书法,托人将小楷数万字进呈皇帝,召见时,子山恰巧在旁,就上奏皇帝说:“我的书法只是徒有虚名罢了,像吴福孙所写的,连我也赶不上。”元顺帝至正年间,将奎章阁改名为宣文阁,大家都认为这题写阁榜之事,非子山莫属。但子山却认为自己下属周伯琦书当世无双,然而却因为名气不大,所以皇帝根本不知道。于是他命令周伯琦每天写宣文阁榜十几纸,把周弄得莫名其妙。一天,皇帝下旨令子山写阁榜,他推辞说:“我所擅长的是楷书,楷书不是古代书体,古书体都比不上篆书,当代没有比周伯琦的篆书写得更好的人了。”皇帝听了他的话,召用了周伯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