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狂草”相关问题
  • 第1题:

    狂草


    正确答案: 称“大草”。
    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摆脱东晋王羲之一路草书温文尔雅风格,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得名于唐代张旭、怀素。传世的张旭《古诗四帖》及怀素《自叙帖》即为代表。

  • 第2题:

    狂草的创造者是张旭和()


    正确答案:怀素

  • 第3题:

    草书的最早形态是狂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草书包括()

    • A、章草
    • B、今草
    • C、行草
    • D、狂草

    正确答案:A,B,D

  • 第5题: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章草是隶书的速写体
    • B、今草是行书的速写体
    • C、狂草被称为“一笔书”
    • D、草书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问答题
    张旭、怀素之后还有谁的狂草书法曾为大诗人孟郊赋诗称颂?

    正确答案: 唐朝大诗人孟郊曾做诗称赞僧献上人的书法。献上人与孟郊同时并相友善,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献上人工草书,孟郊的《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就是专门称赞献上人的狂草的诗,诗云:“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将书云霞片,直到清明巅。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骤书云霮濧,洗砚山晴鲜,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草书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A

    章草是隶书的速写体

    B

    今草是行书的速写体

    C

    狂草被称为“一笔书”

    D

    草书只有艺术价值,没有使用价值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下列人物中,()是“狂草”字体的代表。
    A

    欧阳询

    B

    褚遂良

    C

    颜真卿

    D

    张旭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叫小草、大草、狂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大草、小草、狂草,都属草书,都具有结构省简,点画属连,书写迅便等特点,都属于今草范围。这也是它们的相同点。但是它们还各自有其独特体貌,互有差别。其不同点是:小草是今草中体型较小的一种草书,且点画虽简省损益,但仍比较容易辨认,点画及字里行间的连绵萦带较少,变化不大,法度比较分明的一种草书,与大草相对而名之曰“小草”;大草是今草中体势更放纵的一种书体,笔画更简省,结体及章法之间的连绵映带,变化较大,萦连关系更加微妙。因此,这种字体,虽有其严格的替代法度,仍不易辨认,与小草对称而称之谓大草。也有人把更为放纵变化,更不易辨认的“狂草”称为大草的。清代曾一贞、张廷相说:“张伯英艺益(章草)从而肆之,连环钩锁,神化无穷,谓之‘大草’。”认为是张芝学习章草并使之更加放纵恣肆而创出大草的。清冯班在其《钝吟书要》中在谈学习草法时说:“草书全用小王,大草书用羲之法,如狂草,学旭不如学素。”对大草、小草、狂草进行了区别。
    狂草,是最为恣肆放纵的草书。一般认为是唐代张旭所创。其笔画简省连绵,常一笔数字,甚至一笔一行,隔行之间亦气势属连。由于其变化多端能运用各种轻、重、疾、徐、浓、淡、枯、润的笔墨变化,能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意象。这类书体多是书家一时兴来之作,已近乎纯抽象的线的符号,使观者能在其中产生出种种联想,得到各不相同的感情上的共鸣和震荡。故这类书体历来为人们赞叹、称颂和热爱,历久而不衰。如唐代韩愈在其《送高闲上人序》中所说:“喜怒窘穷、忧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出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清代石涛也说:能纳天地万事万物于一画之中。因此,草书,特别是狂草,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超逸的形式之一。明赵宦光说:“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实际把大草与狂草混称为一种书体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著名的狂草墨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 狂草书体,最早称为“一笔书”,是汉末张芝创造的。但“一笔书”是什么模样呢?据文献记载:“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张芝所写的“一笔书”墨迹,世上早已无存,就连《淳化阁帖》中标题为汉张芝的《知汝帖》等四帖草书,也被米芾鉴定为唐代张旭的作品。在东晋,王献之的草书学张芝,存世的草书墨迹有三行,名为《中秋帖》,后人却认为这是米芾的临本,即是临本,但对“一笔书”的风貌也能得到初步的了解。到了唐代,“四声始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张旭)”。这就是说,狂草这个名称是从张旭时开始的,人们把张旭的草书称为狂草。它和“一笔书”比较,虽在体势连绵方面大约相似,但其内涵已有明显的不同,张旭的草书创作是“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带有很重的感情因素,其风格同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歌一致。“狂草”一词,十分形象地把草书的形式和感情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张旭存世的墨迹只有《古诗四帖》一件,草书四十行,它是由明代董其昌鉴定的,现在也得到人们进一步肯定。观其书迹,虽说渊源于王献之一笔书,但其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表现无遗。丰道生说:“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董其昌也说:“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用笔如锥划沙,纯用中锋,抛弃了以前兼有侧锋的用笔。张旭之后不久,又出现了一个大草书家释怀素,存世狂草墨迹著名的有《自序帖》和《苦笋帖》。《自序帖》有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苦笋帖》仅两行,十四字。品其风貌与张旭接近,明显是受了张旭的影响,而且怀素也坦率地承认,在《自叙帖》中自豪地记载舟对他的评语:“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他那幅笔飞墨舞的《自序帖》就像一组感情奔放的抒情曲,着实动人心弦。
    “以狂继颠”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表现特色,所以时人把他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但他们在用笔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黄庭坚曾指出张旭用笔“肥劲”,怀素用笔“瘦硬”。用笔瘦硬就是怀素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和发展。
    在宋代,能继承和发展狂草的书家只有黄庭坚,存世的狂草墨迹有数件,最有名的是《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有九十八行,四百七十七字,现藏故宫博物院;《李白忆旧游诗卷》前阙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现流落日本,这两篇均为黄庭坚狂草的代表作,风格大体接近,沈周赞其书日:“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孙承泽亦曰:“字法奇宕,如龙搏虎跃,不可控御,宇宙之奇观也。”黄庭坚自述他草书的渊源,最早师法周越,用笔有抖擞的习气,后来观苏子美书乃得古人笔意,又见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方知用笔之妙,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晚年入三峡,见长年荡浆而大悟笔法。与张旭、怀素的狂草进行比较,黄庭坚的草书表现出笔意古雅,韵度飘逸,感情较为含蓄。固所以南宋姜夔评曰:“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
    在明代,善草书者不少,其中以祝允明善狂草最著名,祝允明存世草书墨迹较多,以所书《前后赤壁赋》可为代表,文嘉评其书曰:“枝山(祝允明)此书点画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所谓屋漏痕、折钗股、担夫争道、长年荡浆等法咸备,盖晚年用意之书也。”祝允明传统功力深厚,仅草书方面,对前人的作品无不精心临写,集众所长,表现出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的个人风格。其弱点是用笔稍扁,略少含蓄。

  • 第11题:

    黄庭坚行书作品有《()》、《()》、《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草书作品有《()》、《李白忆旧游诗》、《杜甫寄贺兰銛诗》、《()》、《()》等。黄庭坚的狂草实乃上承张旭、怀素,下启祝允明、王铎,是唐代之后传递狂草的重要人物。


    正确答案:《牛口庄题名》、《东坡黄州寒食诗跋》,《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

  • 第12题:

    一般说的草书,包括()。

    • A、章草
    • B、今草
    • C、狂草
    • D、古草

    正确答案:A,B,C

  • 第13题:

    狂草《自叙帖》是()的作品

    • A、一行
    • B、贾岛
    • C、孟郊
    • D、怀素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多选题
    唐代著名狂草书法家有()。
    A

    张旭

    B

    王羲之

    C

    怀素

    D

    唐寅

    E

    苏轼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填空题
    黄庭坚行书作品有《()》、《()》、《经伏波神祠诗》、《松风阁诗》等;草书作品有《()》、《李白忆旧游诗》、《杜甫寄贺兰銛诗》、《()》、《()》等。黄庭坚的狂草实乃上承张旭、怀素,下启祝允明、王铎,是唐代之后传递狂草的重要人物。

    正确答案: 《牛口庄题名》、《东坡黄州寒食诗跋》,《刘禹锡竹枝词》、《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单选题
    狂草《自叙帖》是()的作品。
    A

    一行

    B

    贾岛

    C

    孟郊

    D

    怀素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名词解释题
    狂草

    正确答案: 称“大草”。
    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摆脱东晋王羲之一路草书温文尔雅风格,笔势连绵奔突,字形变化多端,极龙飞蛇舞之致,得名于唐代张旭、怀素。传世的张旭《古诗四帖》及怀素《自叙帖》即为代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著名的狂草墨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继承与发展?

    正确答案: 狂草书体,最早称为“一笔书”,是汉末张芝创造的。但“一笔书”是什么模样呢?据文献记载:“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联,隔行不断,谓之一笔书。”张芝所写的“一笔书”墨迹,世上早已无存,就连《淳化阁帖》中标题为汉张芝的《知汝帖》等四帖草书,也被米芾鉴定为唐代张旭的作品。在东晋,王献之的草书学张芝,存世的草书墨迹有三行,名为《中秋帖》,后人却认为这是米芾的临本,即是临本,但对“一笔书”的风貌也能得到初步的了解。到了唐代,“四声始于沈约,狂草始于伯高(张旭)”。这就是说,狂草这个名称是从张旭时开始的,人们把张旭的草书称为狂草。它和“一笔书”比较,虽在体势连绵方面大约相似,但其内涵已有明显的不同,张旭的草书创作是“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带有很重的感情因素,其风格同李白浪漫豪放的诗歌一致。“狂草”一词,十分形象地把草书的形式和感情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张旭存世的墨迹只有《古诗四帖》一件,草书四十行,它是由明代董其昌鉴定的,现在也得到人们进一步肯定。观其书迹,虽说渊源于王献之一笔书,但其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表现无遗。丰道生说:“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董其昌也说:“有悬崖坠石,急雨旋风之势。”用笔如锥划沙,纯用中锋,抛弃了以前兼有侧锋的用笔。张旭之后不久,又出现了一个大草书家释怀素,存世狂草墨迹著名的有《自序帖》和《苦笋帖》。《自序帖》有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苦笋帖》仅两行,十四字。品其风貌与张旭接近,明显是受了张旭的影响,而且怀素也坦率地承认,在《自叙帖》中自豪地记载舟对他的评语:“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他那幅笔飞墨舞的《自序帖》就像一组感情奔放的抒情曲,着实动人心弦。
    “以狂继颠”就是他的书法艺术表现特色,所以时人把他和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但他们在用笔方面也有较大的区别,黄庭坚曾指出张旭用笔“肥劲”,怀素用笔“瘦硬”。用笔瘦硬就是怀素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和发展。
    在宋代,能继承和发展狂草的书家只有黄庭坚,存世的狂草墨迹有数件,最有名的是《诸上座帖》和《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有九十八行,四百七十七字,现藏故宫博物院;《李白忆旧游诗卷》前阙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现流落日本,这两篇均为黄庭坚狂草的代表作,风格大体接近,沈周赞其书日:“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孙承泽亦曰:“字法奇宕,如龙搏虎跃,不可控御,宇宙之奇观也。”黄庭坚自述他草书的渊源,最早师法周越,用笔有抖擞的习气,后来观苏子美书乃得古人笔意,又见张旭、怀素、高闲的墨迹,方知用笔之妙,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在晚年入三峡,见长年荡浆而大悟笔法。与张旭、怀素的狂草进行比较,黄庭坚的草书表现出笔意古雅,韵度飘逸,感情较为含蓄。固所以南宋姜夔评曰:“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
    在明代,善草书者不少,其中以祝允明善狂草最著名,祝允明存世草书墨迹较多,以所书《前后赤壁赋》可为代表,文嘉评其书曰:“枝山(祝允明)此书点画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所谓屋漏痕、折钗股、担夫争道、长年荡浆等法咸备,盖晚年用意之书也。”祝允明传统功力深厚,仅草书方面,对前人的作品无不精心临写,集众所长,表现出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的个人风格。其弱点是用笔稍扁,略少含蓄。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