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A 没有采用通俗语言B 没有报告分数区间C 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D 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E 以上都是

题目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
A

没有采用通俗语言

B

没有报告分数区间

C

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

D

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E

以上都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了鼓励孩子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在学校里从来都是以学习成绩论优劣。你要么成绩好,要么成绩差。在老师的眼里,你要么是好学生,要么是差学生。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为使家长的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成立的一项是()

    A.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

    B.老师具有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的能力

    C.在老师眼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

    D.在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


    正确答案:D
    81.D。【解析】好学生→成绩好,成绩不好→差学生

  • 第2题:

    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 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 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 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答案:
    解析: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学生教育相一致,同 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 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 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 第3题:

    王老师在走廊碰到了李老师,于是问她“昨天家访你见到小兰和小红那两个学生的家长了?”李老师说:“不,不是这么顺利。”王老师又问:“这么说,一个家长都没有见到?”李老师说“也不是。”由此可知,李老师的家访情况是()


    A.见到了一名学生的家长,但没有见到另一个学生的家长s
    B.根本就没有去家访
    C.见到了小红的家长,但没有见到小兰的家长
    D.见到了小红和小兰两个学生的家长

    答案:A
    解析:
    根据第一一个问答翻译: - (小红家长且小兰家长) =-小红家长或-小兰家长,根据第二个回答翻译: - (-小红家长且-小兰家长) =小红家长或小兰家长,根据这两个回答综合可以得到两种可能:①没有见到小红家长,见到了小兰家长:②没有见到小兰家长,见到了小红家长,所以排除BCD,不确定到底是哪位家长见到哪位家长没见到,得到答案为A选项。

  • 第4题:

    吴老师在调整座位时让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优先挑选喜欢的座位,吴老师的做法(????)。

    A、利于激励学生
    B、便于班级管理
    C、有失教育公平
    D、有违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吴老师仅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甚至根据成绩来调整座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有失教育公平。

  • 第5题:

    老师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选座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某校高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 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10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 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 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 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 第7题:

    单选题
    某幼儿园的马老师,和某幼儿家住得较近,经常让该幼儿家长开车送自己回家。因此,该幼儿家长要求马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并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的座位,马老师答应了该幼儿家长的要求。马老师的做法(  )。
    A

    体现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

    体现关心学生

    C

    利用职权谋私

    D

    严慈相济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针对主试人员的“智力轻度低下”的结论,正确的评论是()。
    A

    正确,韦氏量表的67分处于智力轻度低下范围

    B

    不正确,被试得分67分,其得分区间大约是62~72分,故结论是低下与正常之间

    C

    正确,被试成绩不佳本来就属于智力低下

    D

    不正确,他没有考虑测验情境对分数的影响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某学生家长给余老师送礼,想让余老师给其孩子安排最好的座位,余老师拒绝了。余老师的做法()。
    A

    不正确,不利于取得家长信任

    B

    不正确,不符合家校沟通要求

    C

    正确,符合严慈相济的要求

    D

    正确,符合廉洁从教的要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接受的智力测验应该是()。
    A

    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B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贝利量表

    D

    格塞尔量表

    E

    丹佛测验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小海的家长给刘老师送来贵重礼品,拜托刘老师给小孩调换一个好座位,刘老师收下了礼品并给小海调换了座位,刘老师的做法(  )。
    A

    体现了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

    体现了关爱学生的教育情怀

    C

    反映了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D

    反映了他忽视学生主体意愿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小学老师考虑某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有关,打算给该学生作智力测验。该老师的主要目的是()。
    A

    做出心理诊断

    B

    教学研究

    C

    预测未来成就

    D

    计划医学干预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老师的目的主要是判断该学生学习成绩差是否与智力因素有关,为此做出心理诊断。

  • 第13题:

    某学校的两名老师在管理学生方面的做法截然不同:甲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很少表扬学生,在该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该班成绩还不错;乙老师则经常表扬学生,给学生发小红花,班级气氛活跃。?
    试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分析以上两名老师的做法。?


    答案:
    解析:
    (1)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了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
    (2)甲老师的做法不是太好。严格要求学生虽然有必要,但一定要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相结合,虽然该班的成绩不错,但是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3)乙老师的做法非常好。他能够经常表扬学生,给学生发小红花,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很优秀、非常棒,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积极的期望,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14题:

    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一般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划分为优等生,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划分为差生。家长一般喜欢让孩子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朋友,不让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
    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答案:
    解析:
    不同意老师和家长的这种做法。原因如下:(1)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学习成绩好只是意味着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好,但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高,就更不能代表学生性格好。(2)多元智力理论指出,人有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包括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能力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对所有的孩子抱有热切的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

  • 第15题:

    某学生家长给余老师送礼,想让余老师给其孩子安排最好的座位,余老师拒绝了。余老师的做法( )

    A.不正确,不利于取得家长信任
    B.不正确,不符合家校沟通要求
    C.正确,符合严慈相济的要求
    D.正确,符合廉洁从教的要求

    答案:D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中教师职业行为之为人师表的实践(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体现在为人作风上,就是“廉洁奉公”。这一行为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不能从学生那里谋取自己的利益,在工作中要做到廉洁从教。题干中的老师拒绝家长送礼,不因为家长送礼而为学生安排座位,符合廉洁从教的要求。

  • 第16题:

    某学生家长给王老师口袋里塞了张购物卡,如果你是王老师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 拒绝,保持廉洁从教。
    第一,直接拒绝,并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在和家长交流中,明确表明教师的职责,了解家长诉求,合理的及时承诺,不合理的说服教育。
    第三,对于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的对待,不做特殊化对待。

  • 第17题:

    某校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主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未经家长同意,便辍学回家。 问题: (1)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 (2)请加以分析并谈谈赵老师应该怎么做?


    正确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甚至是退学,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 第18题:

    某小学老师考虑某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智力因素有关,打算给该学生作智力测验。该老师的主要目的是()

    • A、做出心理诊断
    • B、教学研究
    • C、预测未来成就
    • D、计划医学干预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主试人员在向当事人报告分数时,不妥之处有()。
    A

    没有采用通俗语言

    B

    没有报告分数区间

    C

    没有告知分数存在误差

    D

    没有考虑结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某学校班主任马老师,和某学生家住得较近,经常让该学生家长开车送自己回家。因此,该学生家长要求马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特殊照顾,并给自己的孩子安排好的座位,马老师答应了该家长的要求。马老师的做法体现了()。
    A

    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

    关心学生

    C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D

    严慈相济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某校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主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未经家长同意,便辍学回家。 问题: (1)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 (2)请加以分析并谈谈赵老师应该怎么做?

    正确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甚至是退学,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张某,7岁,二年级学生,因学习成绩不佳、好下座位走动,好讲小话,在老师要求下由家长带来行智力测验。测验中被试抱怨老师,多动,测得离差智商为67(平均数100,标准差15)。主试人员告诉被试和家长:“请回去告诉老师,IQ67,轻度智力低下。”被试智商的意义是()。
    A

    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高

    B

    比67%的同龄儿童智力低

    C

    低于平均数67个标准差

    D

    答对67个题目

    E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某幼儿园的齐老师经常让禾禾家长开车送自己回家,禾禾家长便要求齐老师能给禾禾安排一个好的座位,齐老师爽快地答应了。齐老师的做法(    )。
    A

    体现了礼尚往来的良好品德

    B

    体现了关心学生的职业道德

    C

    是利用职权谋私的表现

    D

    体现了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


    正确答案: 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