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患儿3个月,行脑电图检测过程中,患儿哭闹,家长怀抱拍打安抚患儿。脑电图可能出现(  )。A 高频电子脉冲B 50Hz交流电干扰C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E 慢波节律

题目
单选题
患儿3个月,行脑电图检测过程中,患儿哭闹,家长怀抱拍打安抚患儿。脑电图可能出现(  )。
A

高频电子脉冲

B

50Hz交流电干扰

C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

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

E

慢波节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安抚婴幼儿安静或入睡时,家长常常有节律的拍打或晃动婴儿,此时可引起各种节律性的波形,类似慢波、尖波、棘波或棘慢复合波等,并随机影响不同的导联。
更多“单选题患儿3个月,行脑电图检测过程中,患儿哭闹,家长怀抱拍打安抚患儿。脑电图可能出现(  )。A 高频电子脉冲B 50Hz交流电干扰C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E 慢波节律”相关问题
  • 第1题:

    单选题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在脑电图中表现不正确的是(  )。
    A

    波形类似慢波、棘慢复合波

    B

    只影响运动部位所对应的导联

    C

    波形类似尖波、棘波

    D

    频率可快可慢

    E

    可随机影响不同的导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可随机影响不同的导联。

  • 第2题:

    单选题
    患儿,男,7月龄。视频脑电图监测中,其母以左侧乳房哺乳时最不可能出现(  )。
    A

    双枕12Hz的α节律

    B

    3Hz的心电伪迹

    C

    2Hz的心电伪迹

    D

    节律性的吸吮动作伪差

    E

    节律性的拍打动作


    正确答案: D
    解析:
    母亲怀抱婴儿,尤其是左侧哺乳,婴儿头部与母亲的皮肤直接接触,可记录到与婴儿心电活动不同步的成人心电活动,二者心电活动相叠加,可在一定时间内呈现2Hz或3Hz的伪差。A项,7月龄患儿的后头部基本节律为5~7Hz,无法达到12Hz。

  • 第3题:

    单选题
    患儿,12岁。清醒睁眼平卧位,出现节律性点头,此时脑电图(图下图)现象最可能是(  )。
    A

    发作期各导0.9~1Hz慢波节律(中央、顶、后颞、前额、额、中线枕、顶导显)

    B

    发作间期各导0.9~1Hz慢波节律(中央、顶、后颞、前额、额、中线枕、顶导显)

    C

    地线接触不良引起的各导广泛性干扰

    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

    E

    眼球运动引起的伪差


    正确答案: A
    解析:
    节律性点头运动时,由于头部的快速上下运动,可引起脑电图中出现类似尖波或慢波节律的图形。图所示为患儿点头引起的节律性慢波活动,左右半球的空间分布不合理。

  • 第4题:

    单选题
    关于在ICU环境下脑电监测中干扰的排除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开启脑电图仪的50Hz陷波

    B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暂时关闭其他仪器

    C

    参考电极被心电活动活化,可使用双极导联来消除伪差

    D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将高频滤波置于70Hz

    E

    动脉搏动引起头部振动所产生的伪差,可通过重新摆放患者头位来消除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单选题
    患儿,女,5岁。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为:背景活动正常;过度换气未见明显慢波增多;闪光刺激睁眼8~20Hz见枕区节律同化;发作间期见睡眠右侧中颞区较多量中波幅棘慢波散发或簇发;监测到清醒期频繁摇头、点头、抖肩、意识清、反应正常(家长证实这些症状为就诊原因),同期EEG为运动伪差,未见异常放电。此份脑电最后结论最简明的是(  )。
    A

    异常儿童脑电图,睡眠期右侧中颞区棘慢波发放,考虑癫痫

    B

    异常儿童脑电图,过度换气未诱发慢波增多,监测到症状不伴异常放电

    C

    异常儿童脑电图,睡眠期右侧中颞区棘慢波发放,监测到症状不伴异常放电

    D

    异常儿童脑电图,闪光刺激诱发枕区节律同化,睡眠期右侧中颞区棘慢波发放,监测到癫痫病发作

    E

    异常儿童脑电图,过度换气未诱发慢波增多,闪光刺激诱发枕区节律同化,睡眠期右侧中颞区棘慢波发放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完整正确的脑电图结论应包括三个要素:分级+具体的脑电异常+发作性事件同步脑电表现。

  • 第6题:

    单选题
    患者,男,42岁。清醒睁眼平卧位,如下图所示,此时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
    A

    瞬目伪差

    B

    连续瞬目伪差

    C

    前额、前颞导局限性1~1.5Hz慢波节律

    D

    各导1~1.5Hz慢波节律(前额、前颞导显)

    E

    眼球运动伪差


    正确答案: B
    解析:
    瞬目动作不是眼球运动,而是眼睑快速短暂的闭合运动,故而形成和眼球运动完全不同的图形。情绪紧张或习惯性瞬目的患者,可出现2~4Hz连续高波幅的瞬目伪差,应注意不要误认为是异常额区慢波活动。此时可令患者闭目,并轻压其上眼睑,慢波活动可消失,或能感觉到患者眼睑的活动。

  • 第7题:

    单选题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起始变化常表现为()。
    A

    广泛的低电压去同步化混有肌电伪差

    B

    广泛的高幅的慢波节律混有肌电伪差

    C

    双额为主导联的高波幅棘波节律

    D

    广泛同步对称出现的高幅的尖波混有肌电伪差

    E

    广泛非同步非对称的棘慢波节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患儿3个月,行脑电图检测过程中,患儿哭闹,家长怀抱拍打安抚患儿。脑电图可能出现(  )。
    A

    高频电子脉冲

    B

    50Hz交流电干扰

    C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

    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

    E

    慢波节律


    正确答案: E
    解析:
    在安抚婴幼儿安静或入睡时,家长常常有节律的拍打或晃动婴儿,此时可引起各种节律性的波形,类似慢波、尖波、棘波或棘慢复合波等,并随机影响不同的导联。

  • 第9题:

    单选题
    患者女,7岁,因“近1年出现发作性目光呆滞,动作突然中止,呼之不应”来诊。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后缓解,无先兆。既往体健,智力、体格发育正常。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发作期最可能的发现是()
    A

    1.0~2.5Hz的全面性棘慢波复合节律

    B

    3Hz的全面性棘慢波复合节律

    C

    爆发抑制波型

    D

    高度失律

    E

    颞叶起源的节律性活动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A

    临床下节律性癫痫样放电(SREDA.

    B

    电极伪差

    C

    癫痫发作期脑电模式

    D

    眼动伪差

    E

    舌部运动伪差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儿,女,8岁。发作性痴笑、摸索、意识不清2年。脑电图清醒期以8.5~9.5Hz低~中幅α节律为主调,枕导为优势,调节、调幅欠佳,并可见稍多量插入性慢波活动。过度换气30秒后仍可见少量慢波活动,1分钟后恢复背景脑波,睡眠期并可见少量6Hz、14Hz正相棘波出现。对于患儿此次脑电图的印象,正确的是(  )。
    A

    正常小儿脑电图

    B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C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D

    异常小儿脑电图

    E

    轻度异常小儿脑电图


    正确答案: C
    解析:
    8岁学龄期儿童枕区α节律逐渐增快,波幅较高,仍混有数量不等的慢波活动,包括插入性慢波和后头部慢波节律;过度换气延迟消失对于儿童没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可见于偏头痛和癫痫儿童,也可见于过度换气做得比较深的正常儿童。6Hz及14Hz正相棘波属于良性变异型及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在正常小儿脑电图的基础上出现下列一项时表现为正常范围脑电图:①脑波频段范围轻度增宽,调节、调幅欠佳(仅指年长儿);②过度换气时有轻度慢波提前出现(和)或延迟消失;③出现少量临床意义不确定的波形。

  • 第12题:

    单选题
    患儿,女,5月龄。脑电监测中其母怀抱着拍打哄其入睡,脑电图上不可能出现(  )。
    A

    弥漫性δ活动

    B

    枕区α波

    C

    拍打伪迹

    D

    心电伪迹

    E

    时限极短的针样电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枕区α波一般在3岁左右最初出现。

  • 第13题:

    单选题
    脑电图仪器应保证有良好的接地,仪器接地不良可引起(  )。
    A

    广泛的50Hz交流电干扰

    B

    间断的静电干扰

    C

    广泛的基线飘移

    D

    广泛的高频电子脉冲

    E

    间断的肌电伪差


    正确答案: E
    解析:
    仪器应保证有良好的接地,脑电图仪接地不良可引起广泛的50Hz交流电干扰。应使用专用的接地装置,最好使用专用的正规地线并深埋地下。

  • 第14题:

    单选题
    患儿,男,12岁,头晕,无癫痫发作。AEEG监测,困倦期及浅睡期脑电图如下,下列正确的是(  )。
    A

    发育不成熟的棘慢复合波

    B

    节律性颞区θ暴发

    C

    低波幅棘波节律性阵发

    D

    门状棘波

    E

    缺口节律


    正确答案: E
    解析:
    节律性颞区θ暴发,表现为颞区长程4~7Hz,30~80μV的θ节律发放,波形圆钝、较尖或带有切迹。以中颞区最为显著,可扩散至前、后颞区及枕区,可出现于一侧或左右交替出现,波幅可逐渐增高和减低。

  • 第15题:

    单选题
    患儿,男,4岁。热性惊厥,如图所示为思睡期图形,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混合棘慢波阵发,为异常脑电图

    B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为异常脑电图

    C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性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被称为发育不成熟的棘慢波,随发育成熟多数消失

    D

    思睡期广泛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预示患儿日后会转变为癫痫

    E

    思睡期广泛σ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提示患儿目前为癫痫


    正确答案: D
    解析: 不成熟的棘慢复合波:小儿在思睡期常出现4~5Hz的高波幅θ节律,有时在最初的1~3个θ波之前可见小的棘波成分,波幅在50~75μV,常在枕区或中央、顶、枕区明显,或仅出现在一侧。随着睡眠的加深和阵发θ节律的消失,在其他时间和状态不再出现棘波。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不成熟的棘慢波,见于3~10岁儿童,在热性惊厥和晕厥的患儿中较常见,但也可见于无惊厥发作的儿童,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第16题:

    单选题
    患儿,男,11个月。发作性哭闹2周,EEG监测可见枕导以4~6Hz θ节律为主调,对光反应存在,清醒期并可见较多量慢波活动,左右前、中颞导波幅不对称,最大相差≤50%,睡眠期可见高而钝的睡眠顶尖波及游走性尖形纺锤波。对于该患儿脑电图结论正确的是(  )。
    A

    界线性小儿脑电图

    B

    异常小儿脑电图

    C

    正常范围小儿脑电图

    D

    正常小儿脑电图

    E

    异常小儿脑电图,双侧颞区轻度失对称


    正确答案: D
    解析:
    婴幼儿双侧颞区的轻度失对称属于正常现象。

  • 第17题:

    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
    A

    咀嚼伪差

    B

    静电干扰

    C

    强直-阵挛发作期脑电图

    D

    各导暴发2~2.5Hz多棘慢节律

    E

    50Hz交流电干扰


    正确答案: D
    解析:
    咀嚼时在双侧前、中颞导联(F7、F8、T3、T4)出现连续5~10个簇发的高波幅不规则肌电暴发。结束时有一个明显的正相偏转的慢波,有时可波及更大范围甚至全部导联,持续0.2~0.5秒,间隔0.5~2秒,反复出现,视患者进食时的咀嚼频率而变。

  • 第18题:

    单选题
    可能造成伪差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
    A

    50Hz交流电干扰

    B

    静电干扰

    C

    心脏搏动

    D

    呼吸机干扰

    E

    高频电子脉冲干扰


    正确答案: A
    解析:
    心脏搏动属于生理性伪差因素。

  • 第19题:

    单选题
    7岁患儿的一份脑电图检查显示全头部节律性3Hz棘-慢复合波,在复查脑电图时,需要注意的诱发试验是(  )。
    A

    闪光刺激

    B

    睁闭眼

    C

    睡眠诱发

    D

    过度换气

    E

    药物诱发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该患儿可能诊断为典型失神发作。D项,过度换气对诱发失神发作非常敏感有效。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女,58岁。清醒睁眼平卧位,诊断为面肌痉挛,此时患者左侧颜面部、眼睑及口角抽动。如下图所示(该图心电电极已脱落),此时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
    A

    挤眼伪差

    B

    颜面部、口角及眼睑抽动引起的肌电伪差

    C

    左侧前额、额、中、后颞导阵发性周期样放电

    D

    双侧前额,左侧额,中、后颞导棘波,棘慢节律及慢波节律发放

    E

    血管搏动伪差


    正确答案: D
    解析:
    面肌或眼睑肌肉抽搐时,可在额、颞区的相应导联引起与抽搐同步的单个或成簇肌电伪差。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女。行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心慌,给予对症处理及心电监护仪监测。脑电图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心电伪差

    B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

    C

    高频电子脉冲

    D

    50Hz交流电干扰

    E

    高频棘波节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我国的民用电是220V和50Hz。为心电监护仪供电时,电流的通过可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若患者头部的电极或电极现处于电磁感应范围内,则会使脑电图记录中出现50Hz交流电干扰。故脑电图室应远离各种仪器设备,尤其在受检者至前级放大器周围不能有任何其他电器设备。心电伪差是来自于人体本身的电活动,与心电监护仪无关。

  • 第22题:

    单选题
    患儿,女,5岁。清醒睁眼平卧位,患儿穿着较厚毛纤衣物。如下图所示,此时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
    A

    参考电极脱落

    B

    50Hz交流电干扰

    C

    出汗伪差

    D

    地线伪差

    E

    静电干扰


    正确答案: B
    解析:
    静电干扰引起脑电图上一组暴发的高波幅不规则的杂乱波形,其间也有些类似棘波尖波成棘慢复合波,图示为患儿穿着较厚化纤衣物引起的静电干扰。

  • 第23题:

    单选题
    患儿,男,4岁。热性惊厥,如图所示为思睡期图形,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混合棘慢波阵发,为异常脑电图

    B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为异常脑电图

    C

    思睡期广泛性θ节律性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被称为发育不成熟的棘慢波,随发育成熟多数消失

    D

    思睡期广泛θ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预示患儿日后会转变为癫痫

    E

    思睡期广泛σ节律阵发,夹杂少量低波幅棘波,提示患儿目前为癫痫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不成熟的棘慢复合波:小儿在思睡期常出现4〜5Hz的高波幅θ节律,有时在最初的1~3个θ波之前可见小的棘波成分,波幅在50~75μV,常在枕区或中央、顶、枕区明显,或仅出现在一侧。随着睡眠的加深和阵发θ节律的消失,在其他时间和状态不再出现棘波。这种现象被认为是一种不成熟的棘慢波,见于3~10岁儿童,在热性惊厥和晕厥的患儿中较常见,但也可见于无惊厥发作的儿童,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男。行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紧张及眼睑快速短暂的闭合运动,脑电图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瞬目伪差

    B

    50Hz交流电干扰

    C

    异常额区慢波活动

    D

    各导基线飘移

    E

    各导大量高波幅的杂乱无序的波形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情绪紧张或习惯性瞬目的患者,可出现2~4Hz连续高波幅的瞬目伪差,不要误认为是异常额区慢波活动,此时可令患者闭目,并轻压其上眼睑,慢波活动可消失,或能感觉到患者眼睑的活动。